一种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00215发布日期:2020-11-27 13:0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角膜接触镜清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青少年近视人数的增加,大部分青少年会选择配戴角膜接触镜来进行近视矫正。

角膜接触镜具有高透氧结构,配戴时不易引起缺氧和干眼症,也不会引起角膜内皮细胞数的改变。

由于长时间配戴,镜片上会沉积大量的蛋白、灰尘和脂肪颗粒,容易滋生细菌和有害微生物,从而损失佩戴者的眼角膜,造成健康危害。通常需要定期对角膜接触镜进行清洗,以避免这种风险。

目前,角膜接触镜的常用清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人工清洗:将护理液滴在镜片上,通过手指揉搓镜片的方式来达到清洗作用。这种清洗方式清洗效果较差;手指接触镜片,增加了二次污染的机会;人工清洗的力度难以保持一致,容易损坏镜片,造成划痕。除了护理液本身消毒功能外,无额外的消毒功能。

2)超声波振荡:将镜片放入超声波发生设备仓内,并放入护理液或者生理盐水,通过超声波振荡产生的气泡达到清洗作用。这种方法会对镜片结构产生一定的损害,从而缩短了角膜接触镜的使用寿命;而且超声波对沉积在镜片上的蛋白清洗效果较差。无消毒杀菌功能。

3)药水浸泡:使用专用药水浸泡约30分钟后以清水冲洗。这种方法仅能去除镜片上的蛋白沉积,对灰尘和脂肪颗粒的去除效果较差。药水的杀菌成分仅能针对若干特定细菌,且需要长时间浸没,不适用于即洗即用的场合。

因此,针对相关技术中无法彻底清洗角膜接触镜、容易损伤角膜接触镜、无法适用即洗即用场合的问题,消毒功效较差等方面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的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无法彻底清洗角膜接触镜、容易损伤角膜接触镜、无法适用即洗即用场合的问题,并增加了消毒杀菌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包括:

盒部,所述盒部包括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设置在所述盒部的上部;

盖部,所述盖部与所述盒部连接,用于封闭所述盒部;

清洗盒,所述清洗盒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内部;

电泳单元,所述电泳单元设置在所述盒部和所述清洗盒;

紫外单元,所述紫外单元设置在所述盒部;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盒部的内部,并分别与所述电泳单元、所述紫外单元电性连接;

在所述清洗盒安装于所述容纳腔的情况下,所述电泳单元对位于所述清洗盒的角膜接触镜进行电泳作用,所述紫外单元对位于所述清洗盒的角膜接触镜进行紫外光照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部与所述盒部转动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部包括:

盖部基座,所述盖部基座与所述盒部连接;

导光部件,所述导光部件设置在所述盖部基座的上部,并与所述盖部基座连接;

灯光部件,所述灯光部件设置在所述盖部基座与所述导光部件之间,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盖部盖板,所述盖部盖板设置在所述导光部件的上部,并与所述导光部件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部还包括:

电源按钮,所述电源按钮至少贯穿所述盖部盖板设置,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部还包括:

电源按钮缓冲部件,所述电源按钮缓冲部件设置在所述电源按钮的底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部还包括:

镜部件,所述镜部件设置所述盖部的下部,在所述盖部封闭所述盒部的情况下,所述镜部件覆盖所述盒部的上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洗盒包括:

清洗盒基座,所述第一定位孔贯穿所述清洗盒基座的底部设置,所述第二定位孔贯穿所述清洗盒基座的底部和/侧部设置;

清洗盒盖板,所述清洗盒盖板与所述清洗盒基座连接,用于封闭所述清洗盒基座;

限位条,所述限位条设置在所述清洗盒基座的内部,用于将所述清洗盒基座分割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

其中,所述第一腔室设置有第二透光片以及所述的电泳单元的第二电泳电极,所述第二腔室设置有第二透光片以及所述电泳单元的第二电泳电极;

在所述清洗盒安装在所述容纳腔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腔室的所述第二电泳电极对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角膜接触镜进行电泳作用,所述第二腔室的所述第二电泳电极对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角膜接触镜进行电泳作用,所述紫外单元通过所述第二透光片对位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的角膜接触镜进行紫外光照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清洗盒盖板封闭所述清洗盒基座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腔室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腔室的顶部连通。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清洗盒安装于所述容纳腔且所述清洗盒盖板封闭所述清洗盒基座的情况下,位于所述清洗盒的内部的所述第二电泳电极的第二端所处的水平面位于所述限位条的上表面的下方。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清洗盒安装于所述容纳腔且所述清洗盒盖板封闭所述清洗盒基座的情况下,位于所述清洗盒的内部的所述第二电泳电极的第二端所处的水平面位于所述限位条的上表面的上方。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洗盒还包括:

若干通孔,若干所述通孔贯穿所述限位条设置,以使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洗盒还包括:

清洗盒密封部件,所述清洗盒密封部件设置在所述所述清洗盒基座的上表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洗盒盖板与所述清洗盒基座进行转动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部包括:

第一磁吸部件,所述第一磁吸部件设置在所述盒部的内部并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

所述清洗盒包括:

第二磁吸部件,所述第二磁吸部件设置在所述清洗盒的底部;

在所述清洗盒安装于所述容纳腔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磁吸部件与所述第一磁吸部件相配合。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洗盒还包括:

第三磁吸部件,所述第三磁吸部件设置在所述清洗盒的上部;

在所述清洗盒封闭的情况下,所述第三磁吸部件与所述第二磁吸部件相配合。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吸部件设置在所述清洗盒基座的底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磁吸部件设置在所述清洗盒盖板的底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部包括:

锁定部件,所述锁定部件设置在所述盒部的侧壁,在所述盖部封闭所述盒部的情况下,所述盖部与所述锁定部件扣合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部还包括:

盒部缓冲部件,所述盒部缓冲部件设置在所述盒部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部还包括:

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设置在所述盒部的侧部,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泳单元包括:

第一电泳电极,所述第一电泳电极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盒部的内部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泳电极的第二端贯穿所述容纳腔并凸出所述容纳腔设置;

第二电泳电极,所述第二电泳电极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清洗盒的底部,所述第二电泳电极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清洗盒的内部;

在所述清洗盒安装于所述容纳腔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电泳电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泳电极的第一端相接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紫外单元包括:

紫外光激发装置,所述紫外光激发装置设置在所述盒部的内部,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盒部包括:

第一透光片,所述第一透光片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和/或侧部;

所述清洗盒包括:

第二透光片,所述第二透光片设置在所述清洗盒的底部和/或侧部;

在所述清洗盒安装于所述容纳腔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透光片与所述第二第二透光片相对应,用于使所述紫外光激发装置产生的紫外光依次通过所述第一透光片、所述第二透光片进入所述清洗盒的内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部还包括:

第一透光片密封部件,所述第一透光片密封部件环绕所述第一透光片设置,并填充所述第一透光片与所述容纳腔的连接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洗盒还包括:

第二透光片密封部件,所述第二透光片密封部件环绕所述第二透光片设置,并填充所述第二透光片与所述清洗盒的连接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盒部的内部,并分别与所述电泳单元、所述紫外单元电性连接;

电源部件,所述电源部件设置在所述盒部的内部,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振动单元,所述振动单元设置在所述盒部的内部,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用于对安装在所述容纳腔的所述清洗盒进行振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单元为偏心振动单元或超声振动单元。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通过电泳单元和紫外单元的双重作用,对位于清洗盒内部的角膜接触镜进行清洗和杀菌,满足彻底清洁的目的,且不损伤角膜接触镜;利用便携式设计,便于使用者进行携带;清洗盒与盒部为可拆卸设计,便于收纳、清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角膜接触镜清晰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盒部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清洗盒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清洗盒基座的俯视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清洗盒基座的示意图一;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清洗盒基座的示意图二;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的电路连接关系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盒部100、容纳腔101、锁定部件102、充电接口103、第一透光片104、盒部缓冲部件105;

盖部200、盖部基座201、导光部件202、灯光部件203、盖部盖板204、电源按钮205、电源按钮缓冲部件206、镜部件207;

清洗盒300、清洗盒基座301、清洗盒盖板302、限位条303、第一腔室304、第二腔室305、第二透光片306、第二磁吸部件307、清洗盒密封部件308;

电泳单元400、第一电泳电极401、第二电泳电极402;

紫外单元500、紫外光激发装置501;

控制单元600、控制电路板601、电源部件602、计数部件603;

振动单元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如图1~7所示,一种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包括盒部100、盖部200、清洗盒300、电泳单元400、紫外单元500和控制单元600。

如图1~3所示,盒部100包括容纳腔101、锁定部件102、充电接口103和第一透光片104,容纳腔101设置在盒部100的内部,锁定部件102设置在盒部100的侧部充电接口103设置在盒部100的侧壁。

其中,容纳腔101的纵截面为呈阶梯状的凹形,用于容纳并固定清洗盒400。

具体地,盒部100包括嵌合槽,嵌合槽设置在容纳腔101的上部,从而使容纳腔101的纵截面为呈阶梯状的凹形。

锁定部件102用于在盖部200封闭盒部100的情况下,与盖部200进行锁定,使盖部200与盒部100进行密封。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锁定部件102为按压式扣合锁具,其与盖部200进行扣合式连接。在锁定部件102被按压的情况下,锁定部件102向内移动,并释放盖部200,从而使盖部200被打开,从而露出盒部100的内部。

此外,锁定部件102包括复位元件(如复位弹簧),用于在锁定部件102被按压后,在复位元件的作用下,锁定部件102回到初始状态,即在复位元件的作用下,锁定部件102向外移动。

充电接口103与控制单元600电性连接,用于对控制单元600提供电源或对控制单元600进行充电。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接口103为miniusb接口、microusb接口、usbtypea接口、usbtypec接口中的任意一种。

第一透光片104设置在容纳腔101的底部和/或侧部,用于透射安装于盒部100的内部的紫外单元的发出的紫外光。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光片104为高透玻璃。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盒部100还包括第一透光片密封部件(图中未示出),第一透光片密封部件环绕第一透光片104设置,并填充于第一透光片104与容纳腔101的连接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盒部100还包括盒部缓冲部件105,盒部缓冲部件105设置在盒部100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

具体地,盒部缓冲部件105与盒部100粘接连接。在盒部缓冲部件105粘接设置在盒部100的上表面的情况下,盒部缓冲部件105能够填充盒部100与盖部200之间的空隙;在盒部缓冲部件105粘接设置在盒部100的下表面的情况下,当盒部100被放置在桌面时,能够减少桌面振动的影响。

此外,盒部100还包括第一磁吸部件(图中未示出),第一磁吸部件设置在盒部100的内部并位于容纳腔101的底部。

其中,第一磁吸部件为至少为两个,且对称设置。

如图1~2所示,盖部200包括盖部基座201、导光部件202、灯光部件203、盖部盖板204、电源按钮205、电源按钮缓冲部件206和镜部件207。

盖部基座201与盒部100转动连接,在盖部200封闭管部100的情况下,盖部基座201完全遮挡盒部100的上部,并与锁定部件102进行扣合式连接。

导光部件202设置在盖部基座201的上表面(如粘接),灯光部件203设置在盖部基座201的上表面并位于导光部件202的下部。

其中,导光部件202包括导光环和导光挡板,导光环绕导光挡板设置,导光环用于显示其下部的灯光部件203的灯光。

灯光部件203固定设置在导光挡板与盖部基座201之间,并与控制单元600连接。灯光部件203在对应于导光环的位置处设置若干灯部件(如led灯),用于显示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的工作状态,如开机状态、清洗状态、清洗结束状态、电源不足状态(即需要充电状态)以及正在充电状态。

盖部盖板204设置在导光部件202的上部,具体地,设置在导光挡板的上表面。盖部盖板204与导光部件202为固定连接,如粘接。

电源按钮205设置在盖部基座201的上部。具体地,电源按钮205的底部与灯光部件203电性连接,即进而与控制单元600电性连接。电源按钮205的顶部依次贯穿导光部件202和盖部盖板204,并凸出于盖部盖板204设置,用于控制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的开启与关闭。

电源按钮缓冲部件206设置在电源按钮205与灯光部件203之间,用于提高电源按钮205的按压次数和按压寿命。

镜部件207设置在盖部基座201的下表面,用于在角膜接触镜清洗完成后,便于使用者通过镜部件207观察并配戴角膜接触镜。

如图2、图4~7所示,清洗盒300包括清洗盒基座301、清洗盒盖板302、限位条303、第一腔室304、第二腔室305、第二透光片306和第二磁吸部件307。

清洗盒基座301的形状与容纳腔101相配合,能够放入容纳腔101并与容纳腔101进行嵌合。

其中,清洗盒基座301的纵截面为呈阶梯形的凹形,其内部用于放置角膜接触镜。

具体地,清洗盒300包括嵌合凸起,嵌合凸起设置在清洗盒基座301的外部,使清洗盒基座301的纵截面为呈阶梯形的凹形,用于与盒部100的嵌合槽相配合。

清洗盒盖板302与清洗盒基座301进行转动连接,并且清洗盒盖板302封闭清洗盒基座301时,清洗盒盖板302与清洗盒基座301能够进行扣合,确保清洗盒300的封闭状态。

限位条303设置在清洗盒基座301的内部,并将清洗盒基座301分割成第一腔室304和第二腔室305,用于分别放置单独的角膜接触镜。

其中,限位条303可以是直线形,也可以是弧形,如s形。在本实施例中,以限位条303为弧形为例进行说明。如图5~6所示,限位条303由两个弯曲方向相反的弧形构成,使第一腔室304和第二腔室305呈太极形分布。

第一腔室304和第二腔室305均包括角膜接触镜容纳腔和延伸部,角膜接触镜容纳腔与延伸部圆弧过渡。第一腔室304的角膜接触镜容纳腔与第二腔室305的延伸部位于同一侧,第二腔室305的角膜接触镜容纳腔与第一腔室304的延伸部位于同一侧。在角膜接触镜放置在角膜接触镜容纳腔的情况下,角膜接触镜仅能在角膜接触镜容纳腔内进行微小的位移,无法进入延伸部。即角膜接触镜容纳腔的内径与角膜接触镜的内径之比为1~1.25。在清洗盒盖板302封闭清洗盒基座301的情况下,第一腔室304与第二腔室305可以是不连通状态,即限位条303的上表面与清洗盒盖板302接触并密封;第一腔室304与第二腔室305可以是连通状态,即限位条303的上表面与清洗盒盖板302不接触。

具体地,限位条303的上表面与清洗盒基座301的上表面至多处于同一水平面,即限位条303的上表面与清洗盒基座301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或限位条303的上表面位于清洗盒基座301的上表面的下方。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清洗盒300还包括若干通孔(图中未示出),若干通孔贯穿限位条303的底部设置,使第一腔室304与第二腔室305连通,从而使第一腔室304的清洗液与第二腔室305的清洗液进行流动。

第二透光片306设置在清洗盒基座301的底部和/或侧部,在清洗盒300安装于容纳腔101的情况下,第二透光片306与第一透光片104相对应,用于使安装于盒部100的紫外单元500产生的紫外光透过第二透光片306进入到清洗盒300的内部。

第二透光片306可以仅安装于第一腔室304,也可以仅安装于第二腔室305,也可以同时安装于第一腔室304和第二腔室305。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二透光片306安装于第一腔室304、第二腔室305为例进行说明。

第二透光片306安装于第一腔室304和第二腔室305的底部。具体地,第二透光片306安装于角膜接触镜容纳腔的底部,用于使紫外光能够正对角膜接触镜。

其中,第二透光片306的内径与角膜接触镜的内径之比为1~1.15。

第二透光片306还可以安装于第一腔室304和第二腔室305的侧部,用于从侧方向对角膜接触镜进行紫外光照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清洗盒300还包括第二透光片密封部件(图中未示出),第一透光片密封部件环绕第二透光片306设置,并填充于第二透光片306与清洗盒基座301的连接处。

第二磁吸部件307设置在清洗盒300的底部。具体地,第二磁吸部件307设置在清洗盒基座301的底部或者清洗盒基座301的嵌合凸起的底部,其位置与第一磁吸部件相对应,用于在清洗盒300安装于容纳腔101的情况下,第二磁吸部件307与第一磁吸部件产生磁性吸附,从而将清洗盒300固定于容纳腔101,进而避免工作过程中清洗盒300与容纳腔101产生位移。

其中,第二磁吸部件307为至少为两个,且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清洗盒300还包括第三磁吸部件(图中未示出),第三磁吸部件设置在清洗盒盖板302的底部,其与第二磁吸部件相对应,用于在清洗盒盖板302封闭清洗盒基座301的情况下,第三磁吸部件与第二磁吸部件307产生磁性吸附,从而将清洗盒盖板302与清洗盒基座301密闭。

此外,清洗盒300还包括锁扣部件,锁扣部件转动地设置在清洗盒盖板302,用于在清洗盒盖板302封闭清洗盒基座301的情况下,锁扣部件与清洗盒基座301扣合。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清洗盒300由硅胶制成、橡胶制成、塑料制成,或者几种材料复合制成。如清洗盒基座301由塑料制成,清洗盒盖板302由硅胶制成。

如图2及图8所示,电泳单元400包括第一电泳电极401和第二电泳电极402,第一电泳电极401固定设置在盒部100的内部,第二电泳电极402固定设置在清洗盒300的内部,在清洗盒300安装于容纳腔101的情况下,第一电泳电极401与第二电泳电极402接触并传导。

第一电泳电极401的第一端位于盒部100的内部并与控制单元600电性连接,第一电泳电极401的第二端贯穿容纳腔101并凸出容纳腔101设置。

第二电泳电极402的第一端位于清洗盒基座301的底部,第二电泳电极402的第二端贯穿清洗盒基座301的底部并凸出设置。

具体地,第二电泳电极402设置在第一腔室304的延伸部和第二腔室305的延伸部,即远离同一腔室的角膜接触镜容纳腔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泳电极402的第二端的水平面位于限位条303的上表面的下方,或者位于同一水平面,或者位于限位条303的上表面的上方。

如图2及图8所示,紫外单元500包括紫外光激发装置501,紫外光激发装置501固定设置在控制单元600并与控制单元600电性连接,紫外光激发装置501的位置与第一透光片104的位置相对应。

其中,在清洗盒300安装于容纳腔101的情况下,紫外光激发装置501产生的紫外光依次通过第一透光片104、第二透光片306对清洗盒300的内部的角膜接触镜进行紫外杀菌。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紫外光激发装置501为两个,用于对清洗盒300的第一腔室304、第二腔室305分别进行紫外光照射。

如图2及图8所示,控制单元600包括控制电路板601和电源部件602,控制电路板601和电源部件602均设置在盒部100的内部,控制电路板601上安装于若干电气元件,并且安装有紫外光激发装置501,电源部件602与控制电路板601电性连接,用于向控制电路板601供电。

其中,控制电路板601分别与充电接口103、灯光部件203、电源按钮204、第一电泳电极401、第二电泳电极402、紫外光激发装置501电性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板601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其上安装有芯片、时间控制器、传感器等。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600还包括计数部件603,计数部件603安装于控制电路板601,用于对清洗盒300的使用次数进行计算累计。

控制电路板601用于控制灯光部件203的灯光颜色。如正常工作时,灯光部件203为蓝色显示;电量不足时,灯光部件203为红色,以提醒用户进行充电操作;电量充满时,灯光部件203为绿色;清洗盒300使用次数达到使用次数阈值时,灯光部件203为黄色,以提醒用户更换清洗盒300。

进一步地,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还包括振动单元700,振动单元700设置在盒部100的内部,并与控制单元600(控制电路板601)电性连接,用于对容纳腔101的底部进行振动,间接振动容纳腔内的护理液,从而达到将角膜接触镜上的蛋白、灰尘、脂肪颗粒等沉积物脱落的目的。

具体地,振动单元700安装于容纳腔101的底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振动单元700为偏心振动单元或超声振动单元,如偏心电机、超声波振动电机。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如下:按压锁定部件102,用于释放盖部200;将打开的清洗盒300放入到盒部100的容纳腔101,使得第一电泳电极401对准第二电泳电极402、第一透光片104对准第二透光片306;将角膜接触镜放入清洗盒基座301的第一腔室304的角膜接触镜容纳腔、第二腔室305的角膜接触镜容纳腔;将清洗盒盖板302封闭清洗盒基座301;将盖部200封闭盒部100,并使盖部200与锁定部件102进行扣合连接;按压电源按键205,从而启动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即使第一电泳电极401、紫外光激发装置501和振动单元700开始工作,可以是同时工作,也可以是交替工作;同时根据当前工作状态,灯光部件203显示相应的灯光颜色,并通过导光部件202显示,便于使用者及时了解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的当前工作状态;在工作过程中,第二电泳电极402产生的电泳作用,可以分解沉积于角膜接触镜上的泪蛋白,并进行吸附,从而起到了镜片清洁的作用;紫外光激发装置501产生的紫外光能够对角膜接触镜及盒内附着的大肠杆菌、绿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等细菌进行杀灭;振动单元700可以通过对盒部内护理液的振动,达到清理角膜接触镜上的沉积物的作用。

本发明的角膜接触镜清洗装置,通过电泳单元和紫外单元的双重作用,对位于清洗盒内部的角膜接触镜进行清洗和杀菌,满足彻底清洁的目的,且不损伤角膜接触镜;利用便携式设计,便于使用者进行携带;清洗盒与盒部为可拆卸设计,便于收纳、清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