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药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281525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载药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角膜接触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载药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载药软性角膜接触镜作为一种新型的眼表给药体系,现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含药角膜接触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传统角膜接触镜直接浸泡药液、与功能单体聚合后的角膜接触镜浸泡载药、将含药胶束、纳米粒子分散到或固定到角膜接触镜表面、分子印迹等手段,但是其仍存在释药周期短、生物利用度低、透光性下降等问题,如何制备出一种既能延缓释药周期,又不影响可视性的软性角膜接触镜是载药软性角膜接触镜体系一个亟需攻克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中载药软性角膜接触镜制备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载药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制备方法。
[0004]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载药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将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预聚物、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偶氮二异丁腈和药物依次加入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将所得浆液涂到有圆孔的平板上,形成圆环形,之后将其转移印刷到阳模的上表面,再将其置于烘箱中加热固化;重复上述操作,得到不同层数的药膜;
52.将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甲基丙烯酸、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均匀后,移取上述混合溶液置于阴模中,然后再将SI步骤中所得印有药膜的阳模的上表面嵌入阴模的凹面中,再将其置于烘箱中固化后,将其车削成片,即得所述载药软性角膜接触镜,
所述的阳模为圆柱体,圆柱柱的上表面为球面,
所述的阴模为具有凹面的平板,所述的凹面与上表面的球面匹配。
[0005]所述SI步骤中将甲基丙烯酸-β_羟乙酯预聚物、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偶氮二异丁腈和药物的重量份比为10:0.03:0.03:2。
[0006]所述S2步骤中甲基丙烯酸-β -羟乙酯、甲基丙烯酸、N -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偶氮二异丁腈的重量份比为1500:44:212:4:4。
[0007]所述SI步骤中溶剂为甲醇。
[0008]所述SI步骤中加入的药物为亲水或疏水性药物。
[0009]所述药物为双氯芬酸钠。
[0010]所述SI步骤中烘箱加热温度为100~140°C,固化时间为40~80min。
[0011]所述S2步骤中烘箱加热温度为80~100°C,固化时间为30~60min。
[0012]所述的圆环形的最大直径小于上表面的直径。
[0013]根据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制成的载药软性角膜接触镜在药物缓释过程中,不仅其能够保持其形状和透明性,而且能达到长效稳定缓释药物的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载药软性角膜接触镜药物缓释过程中能保持其形状和透明性,透光性强。
[0015]2.根据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制成的载药软性角膜接触镜药物缓释周期可达30天,并且缓释效果可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呈现稳定的释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使用的平板中圆孔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使用的阳模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使用的阴模示意图。
[0019]图4为将实施例2所得载药软性角膜接触镜进行体外释放试验后获得的释放样品液浓度随天数的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载药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制备方法做进一步描述。具体实施例为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非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1]所有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原材料均可从市面采购获得,主要原料信息如下:
甲基丙烯酸-β -羟乙酯(ΗΕΜΑ),甲基丙烯酸(ΜΑΑ),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均购自Sigma-Aldrich 公司;
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购自Wako公司;
甲基丙烯酸一 β —羟乙酯预聚物:购自广州科甫眼镜有限公司;
双氯芬酸钠,购自辽宁眼科药物研究所;
偶氮二异丁腈(AIBN)、甲醇(AR):购自中国天津大茂化学试剂厂;
实施例1
将甲基丙烯酸一 β —羟乙酯预聚物、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偶氮二异丁腈和双氯芬酸钠溶于甲醇中,搅拌均匀后,将浆液涂到如图1所示的平板圆孔的灰色区域上,之后将其转移印刷到如图2所示的阳模表面,再将其置于120°C烘箱中,固化60min ;重复上述操作,得到不同层数的药膜;
将甲基丙烯酸-β-乙酯、甲基丙烯酸、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均匀后,移取上述混合溶液置于如图2所示阴模中,然后再将印有药膜的阳模嵌入阴模中,再将其置于90°C烘箱中,固化45min后将其车削成片,即得所述载药软性角膜接触镜。
[0022]实施例2
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预聚物、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偶氮二异丁腈和药物依次加入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将所得溶液涂到有圆孔的平板上,形成圆环形,之后将其转移印刷到阳模的上表面,再将其置于烘箱中加热固化;重复上述操作,得到不同层数的药膜; 将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甲基丙烯酸、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均匀后,移取上述混合溶液置于阴模中,然后再将SI步骤中所得印有药膜的阳模的上表面嵌入阴模的凹面中,再将其置于烘箱中固化后,将其车削成片,即得所述载药软性角膜接触镜,
所述的阳模为圆柱体,圆柱柱的上表面为球面,
所述的阴模为具有凹面的平板,所述的凹面与上表面的球面匹配。
[0023]所述SI步骤中将甲基丙烯酸一 β —羟乙酯预聚物、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偶氮二异丁腈和药物的重量份比为10:0.03:0.03:2。
[0024]所述S2步骤中甲基丙烯酸一β —羟乙酯、甲基丙烯酸、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偶氮二异丁腈的重量份比为1500:44:212:4:4。
[0025]所述SI步骤中溶剂为甲醇。
[0026]所述SI步骤中加入的药物为亲水或疏水性药物。
[0027]所述药物为双氯芬酸钠。
[0028]所述SI步骤中烘箱加热温度为120°C,固化时间为60min。
[0029]所述S2步骤中烘箱加热温度为90°C,固化时间为50min。
[0030]所述的圆环形的最大直径小于上表面的直径。
[0031]实施例3
体外释放试验:将实施例2所得载药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干态的含药镜片浸泡到3ml去离子水中2天,以消除残留的未反应单体,之后再转移到3ml新鲜的生理盐水中,并置于37°C的空气摇床中震荡释药,每天定时将释放液置换成新鲜的生理盐水,取得的释放样品液用HPLC方法测定。
[0032]图4为按照实施例3方法,将实施例2所得载药软性角膜接触镜进行体外释放试验后获得的释放样品液浓度随天数的变化曲线图,从该曲线图中可以看出,药物释放周期长,缓释效果稳定,并且由于释药过程中中央透光区未进行任何修饰以及药物涂层,因此不会影响透光区的透明度。
【主权项】
1.一种载药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1.将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预聚物、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偶氮二异丁腈和药物依次加入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将所得浆液涂到有圆孔的平板上,形成圆环形,之后将其转移印刷到阳模的上表面,再将其置于烘箱中加热固化;重复上述操作,得到不同层数的药膜; 52.将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甲基丙烯酸、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均匀后,移取上述混合溶液置于阴模中,然后再将SI步骤中所得印有药膜的阳模的上表面嵌入阴模的凹面中,再将其置于烘箱中固化后,将其车削成片,即得所述载药软性角膜接触镜; 所述的阳模为圆柱体,圆柱的上表面为球面, 所述的阴模为具有凹面的平板,所述的凹面与上表面的球面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I步骤中甲基丙烯酸一β -羟乙酯预聚物、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偶氮二异丁腈和药物的重量份比为10:0.03:0.0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甲基丙烯酸一β —羟乙酯、甲基丙烯酸、N —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偶氮二异丁腈的重量份比为 1500:44:212:4: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I步骤中溶剂为甲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I步骤中加入的药物为亲水或疏水性药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双氯芬酸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I步骤中烘箱加热温度为100~140°C,固化时间为 40~80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烘箱加热温度为80~100°C,固化时间为 30~60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环形的最大直径小于上表面的直径。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药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预聚物、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偶氮二异丁腈(AIBN)、药物依次加入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将所得浆液涂到有圆孔的平板上,之后将其转移印刷到阳模表面,再将其置于烘箱中加热固化;重复上述操作,得到不同层数的药膜;将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MAA)、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偶氮二异丁腈(AIBN)混合均匀后,移取上述混合溶液置于阴模中,然后再将印有药膜的阳模嵌入阴模中,再将其置于烘箱中固化后,车削成片,即得。根据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制成的载药软性角膜接触镜透光性强,药物缓释周期长,释放稳定,生物利用度高。
【IPC分类】C08F265-04, G02C7-04, C08F220-06, C08F222-14, C08F220-28, C08F226-10
【公开号】CN104597619
【申请号】CN201410846770
【发明人】薛巍, 付业云, 施云峰, 吕红玲, 李沁华, 刘宗华, 陈松彬
【申请人】暨南大学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