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组件、液晶显示器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91223发布日期:2021-04-16 10:5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组件、液晶显示器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组件、应用该背光模组组件的液晶显示器以及应用该液晶显示器的汽车。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汽车中多配置有液晶显示器,作为仪表盘或导航仪等。但是,液晶显示器在工作时,会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上形成倒影,影响用户视线,容易诱发交通事故,危害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组件和应用该背光模组组件的液晶显示器,旨在控制液晶显示器的出光角度,避免在前挡风玻璃形成倒影,提高行车安全性。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背光模组组件,包括:
5.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具有发光面;和
6.光线控制膜,所述光线控制膜贴设于所述发光面。
7.可选地,所述光线控制膜还包括光栅层和增亮层,所述光栅层夹设在所述增亮层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
8.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
9.可选地,所述光线控制膜还包括下保护层,所述下保护层贴设于所述发光面,所述光栅层设于所述下保护层的背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
10.可选地,所述光线控制膜还包括上保护层,所述上保护层夹设于所述光栅层和所述增亮层之间。
11.可选地,定义所述光线控制膜的透光角度为α,且满足条件:40
°
≤α≤100
°

12.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组件还包括第一增光片,所述第一增光片贴设于所述发光面,所述光线控制膜贴设于所述第一增光片的背离所述发光面的表面。
13.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组件还包括第二增光片,所述第二增光片夹设于所述第一增光片与所述光线控制膜之间。
14.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所述液晶显示器包括前述任意一项中所述的背光模组组件,所述背光模组组件包括:
15.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具有发光面;和
16.光线控制膜,所述光线控制膜贴设于所述发光面。
17.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前述液晶显示器,所述液晶显示器包括前述任意一项中所述的背光模组组件。
18.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组件中,背光模组前方设置有光线控制膜,通过光线控制膜偏振过滤背光模组发出的散射光,使得射向液晶面板的光线保持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如此,即可避免液晶显示器大范围散光,进而避免部分光线射向前挡风玻璃而在前挡风玻璃上形成
倒影,从而保证用户视线,提高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发明背光模组组件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21.图2为图1中光线控制膜的局部放大图;
22.图3为本发明光线控制膜移除增亮层的光路图;
23.图4为本发明光线控制膜中增亮层的光路图。
24.附图标号说明:
[0025][0026][0027]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9]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0]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1]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2]
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组组件100。
[0033]
请参照图1,所述背光模组组件100包括背光模组10和光线控制膜20,所述背光模组组件100包括背光模组10和光线控制膜20,所述背光模组10具有发光面;所述光线控制膜20贴设于所述发光面。
[0034]
本申请提出的背光模组组件100,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中,为液晶面板200提供光源。具体地,背光模组组件100包括背光模组10和光线控制膜20,背光模组10具有发光面,以照射液晶面板200,使得液晶面板200显示图案;光线控制膜20贴设于背光模组10的发光面,用于控制背光模组组件100的光线出射角度。背光模组10包括背板、背光源以及导光板11,背光源和导光板11均固定于所述背板,背光源可以是直下式背光源也可以是侧入式背光源,经由导光板11光学转换后形成多点散射的照射效果;本实施例中,光线控制膜20可以偏振过滤散射光,仅使满足一定发光角度的光线射出射向液晶面板200;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线控制膜20包括光栅层21,光栅层21包括交替设置的透光部212和遮光部211,透光部212和遮光部211交替且并排设置,透光部212和遮光部211的延伸方向均垂直于背光模组10的发光面,此时,当背光模组10发出的散射光经由光栅层21时,仅能从透光部212中出光,遮光部211遮蔽吸收部分光线。此时,假设在相邻的两遮光部211中,令其中一遮光部211靠近背光模组10的一端与另一遮光部211远离背光模组10的一端连线,相邻的两遮光部211形成的两连线之间夹合的范围即为可透过光线控制膜20的光线角度范围,不在此范围内的光线由遮光部211遮蔽吸收,以此控制背光模组组件100出射的光线角度。
[0035]
因此,可以理解的,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组件100中,背光模组10前方设置有光线控制膜20,通过光线控制膜20偏振过滤背光模组10发出的散射光,使得射向液晶面板200的光线保持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如此,即可避免液晶显示器大范围散光,进而避免部分光线射向前挡风玻璃而在前挡风玻璃上形成倒影,从而保证用户视线,提高行车安全。
[0036]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光线控制膜20贴设于背光模组10的发光面,可以是直接贴设于发光面,也可以如后续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增光片30或第二增光片40连接于发光面;可以是直接层叠设置于发光面,也可以设置粘接层粘附于发光面,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0037]
请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中还设有扩散膜13,背光模组10中发出的散射光可经由扩散膜13打散光通量,让光均匀分布。
[0038]
请参照图2至图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线控制膜20还包括光栅层21和增亮层22,所述光栅层21夹设在所述增亮层22和所述背光模组10之间。
[0039]
具体地,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背光模组组件100中设置有光线控制膜20以控制光线出射角度。本实施例中,光线控制膜20包括光栅层21和增亮层22,光栅层21贴设于背光模组10的发光面,增亮层22设于光栅层21的背离背光模组10的一侧,用于提高背光模组10的光线利用率,减少光线损耗,以具有足够的光强照射液晶面板200,使液晶面板200显示的画面更为清晰,便于用户查看。其中,光栅层21包括交替设置的透光部212和遮光部211,透光部212和遮光部211交替且并排设置,透光部212和遮光部211的延伸方向均垂直于背光模组10的发光面,此时,当背光模组10发出的散射光经由光栅层21时,仅能从透光部212中出光,遮光部211遮蔽吸收部分光线。此时,假设在相邻的两遮光部211中,令其中一遮光部211靠近背光模组10的一端与另一遮光部211远离背光模组10的一端连线,相邻的两遮光部211形成的两连线之间夹合的范围即为可透过光线控制膜20的光线角度范围,不在此范围内的光线由遮光部211遮蔽吸收,以此控制背光模组组件100出射的光线角度。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及的增亮乃是提高对背光模组10的光线利用率,增亮膜的光增益是指背光模组10在有增亮膜情况下的光强和没有增亮膜情况下的光强的比值,增益可以比较客观的排除背光模组10的光强分布的影响,而只体现增亮膜的增亮效果。
[0040]
请参照图2和图4,增亮层22背离光栅层21的一侧为若干并排设置的棱镜结构221,棱镜结构221包括第一镜面、第二镜面以及第三镜面,第一镜面与光栅层21相对设置;定义经由光栅层21出射的光线为增亮膜的入射光a’,入射光a’从第一镜面进入棱镜结构221中,部分光线在棱镜结构221中折射后从第二镜面射出形成射向液晶面板200的有效出射光a,一部分光线在第二镜面的内表面反射后射向棱镜的第三镜面,此时,反射至第三镜面的其中部分光线再次反射会第一镜面射回背光模组10形成棱镜内回收光b,反射至第三镜面的另一部分光线由第三镜面折射后射出,从第三镜面折射出棱镜结构221的其中部分光线进入相邻的棱镜结构221中形成下一棱镜回收光c,从第三镜面射出的另一部分光线发射角度较大从增亮层22漏出形成大角度漏光d。此时增亮层22中射出的光线,汇聚在一定发射角度中,仅在满足射出角度后才能从第二镜面射出,其余角度的光线除了少量漏光外经由多次反射和折射后达到预设的射出角度后射出,提高了背光模组10射出的光线利用率,实现增亮的技术效果,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增亮层22的增亮并非加强背光模组10射出光线的光强,而是对背光模组10射出光线的充分利用,减少光损耗。同时,通过增亮层22提高光线利用率,可以使得更多的光线从背光模组组件100中射出,减少光能损耗时产生的热能,避免液晶显示器发热。
[0041]
请参照图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10还包括反射片12。
[0042]
具体地,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光线控制膜20中设有增亮层22,以提高对背光模组10散射出的光线的利用率,并将部分不符合射出角度的光线反射回背光模组10一侧。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包括背板、背光源、导光板11以及反射片12,发射片设于导光板11和背板之间,以将增亮层22反射回背光模组10的光线重新反射回光线控制膜20中;如此,光线在增亮层22和反射片12的重复反射中,可从光线控制膜20射出的光线更多,减少了光损耗,进一步提高了光线利用率。同时,更多的光线从背光模组组件100中射出,可以减少光能损耗时产生的热能,避免液晶显示器发热。
[0043]
请参照图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线控制膜20还包括下保护层24,所述下保护层24贴设于所述发光面,所述光栅层21设于所述下保护层24的背离所述背光模组
10的一侧。
[0044]
具体地,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光线控制膜20中包括光栅层21,光栅层21中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遮光部211和遮光部211以形成格栅结构,进而控制光线出射角度。本实施例中,光线控制膜20还包括下保护层24,下保护层24贴设于发光面,并夹设于光栅层21和背光模组10之间,光栅层21的遮光部211和透光部212的一端与下保护层24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下保护层24的一侧延伸设置。可以理解地,一方面,下保护层24为光栅层21提供安装基础;另一方面,下保护层24作为保护结构,避免光栅层21直接与背光模组10直接接触,提高光线控制膜20的耐磨性,避免损坏。
[0045]
请参照图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线控制膜20还包括上保护层23,所述上保护层23夹设于所述光栅层21和所述增亮层22之间。
[0046]
具体地,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光线控制膜20包括层叠设置的光栅层21和增亮层22,控制光线出射角度和光线利用率。本实施例中,光线控制膜20还包括上保护层23,上保护层23设于光栅层21的背离下保护层24的一侧,且夹设于光栅层21和增亮层22之间,以避免增亮层22直接压置于光栅层21,且得以避免在成型增亮层22时破坏光栅层21的结构。
[0047]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保护层23和下保护层24均为透明pe薄膜,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光线控制膜20的对背光模组10的光源利用率更好,且耐磨性较高。
[0048]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义所述光线控制膜20的透光角度为α,且满足条件:40
°
≤α≤100
°

[0049]
可以理解的,在光栅层21中,通过控制遮光部211的长度或透光部212的厚度即可控制能透过光栅层21的光线角度,定义光线控制膜20的透光角度为α,透光角度α满足40
°
≤α≤100
°
,可以是但不限于48
°
、60
°
、75
°
以及90
°
等,在车载液晶液晶显示器诸如仪表盘或者双联屏等,优选使用透光角度为48
°
的光线控制膜20,既能实现较好的防倒影目的,又能便于驾驶者观看,观看显示屏时更为清晰更为舒适。
[0050]
请参照图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增光片30,所述第一增光片30贴设于所述发光面,所述光线控制膜20贴设于所述第一增光片30的背离所述发光面的表面。
[0051]
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背光模组组件100中设置有光线控制膜20,光线控制膜20贴设于背光模组10的发光面,用于控制背光模组组件100的光线出射角度。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中包括第一增光片30,第一增光片30设于背光模组10的靠近光线控制膜20的一侧,并与光线控制膜20相对设置,光线控制膜20贴合于第一增光片30,第一增光片30可以是但不限于棱镜片或反射型偏光片,一方面,可以对背光源射出的光线起聚焦作用;另一方面,可对背光源射出的光线进行反射,减少光损耗。具体地,第一增光片30为棱镜片,第一增光片30包括若干第一棱镜,若干第一棱镜并排设置,此时,第一棱镜对背光源射出的光线进行选择,让符合汇聚光角度的光线通过,而不符合条件的光线一部分被反射回背光源重新散射后回到第一棱镜,另一部分被折射至另一第一棱镜,直到符合条件出射为止。
[0052]
请参照图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组件100还包括第二增光片40,所述第二增光片40夹设于所述第一增光片30与所述光线控制膜20之间。
[0053]
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背光模组组件100中设有第一增光片30,以加强对背光
模组10的光线利用率,减少光损耗。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还包括第二增光片40,第二增光片40夹设于第一增光片30和光线控制膜20之间,以与第一增光片30共同作用对背光模组10发出的光二次聚焦;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增光片30中设有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一棱镜,而背光模组10发出的光为散射光,第一增光片30仅能聚焦横向或纵向其中一个方向的光线,对于另一角度光线仍处于散射状态,导致射向光线控制膜20的光线强度不均,且对于不受第一增光片30聚焦作用的光线,光损耗依旧较大。也即,本实施例中,在背光模组10中同时设置第一增光片30和第二增光片40得以提高背光模组10的辉度,即背光模组10发出的光强,第二增光片40可以是棱镜片或反射型偏光片,以提高光线利用率,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增光片40为棱镜膜时,第二增光片40的棱镜与第一棱镜呈夹角设置,以得以对经过第一增光片30但未聚焦的其他方向的光线进行聚焦,提高光线利用率。
[0054]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增光片30设有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一棱镜,第二增光片40设有若干并排设置的第二棱镜,且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于光线控制膜20上的投影相互垂直;此时,背光模组10散射出的光线依次经过第一增光片30和第二增光片40,在第一增光片30处对纵向或横向其中一个方向的光线进行聚焦,在第二增光片40处对横向或纵向中另一个方向的光线进行聚焦;一方面,得以提高对背光模组10射出的光线的利用率,避免光能损耗过多;另一方面,使得背光模组10射向光线控制膜20的光线强度均匀,避免出现明暗交错现象。
[0055]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所述液晶显示器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背光模组组件100,所述背光模组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中的结构,在此不做赘述。由于本申请提出的液晶显示器应用了前述背光模组组件100中全部实施例的所有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技术方案中带来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0056]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器还包括保护面板300,保护面板300盖设于液晶面板200上方,保护面板300为玻璃等透明材质,即不影响液晶面板200显示画面,又得以避免液晶面板200直接显露于外界,减少损坏风险;进一步地,保护面板300可以是触控面板,以提高液晶显示器的智能化程度。
[0057]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所述液晶显示器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背光模组组件100,所述背光模组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中的结构,在此不做赘述。由于本申请提出的汽车应用了前述背光模组组件100中全部实施例的所有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技术方案中带来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005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