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光片切换器的切换信号反馈结构和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75469发布日期:2020-07-24 15:54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滤光片切换器的切换信号反馈结构和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光片切换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滤光片切换器的切换信号反馈结构和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滤光片切换器结构通过摆针带动滤片进行左切或右切。来自于后端的控制器给予切换信号给到切换器,电子信号通过驱动线圈产生磁场因而与转动磁铁产生相吸相斥作用让转动磁铁与粘合的摆杆产生摆动进而带动滤光片切换器向左、向右切换,这是目前市面上所有的切换器均为此类型结构。

但是,产品结构会因为组件的尺寸与公差问题,组装时因为部件问题等,造成切换器在收到信号后不切换、或者没有切到位,然而后端的控制器却不知道是否切换,也不清楚是否切换到位。

目前市面上生产滤光片切换器的厂家,一般来说,目前的切换器产品都是只有目视或透过影像进行确认切换器的工作是否正常,然切换器功能若用影像判断只有从影像输出后,在终端产品装配后只能透过眼看影像说明滤光片切换器是否切换正常,若不正常,亦没有任何机智进行改善,例如说重新送一次信号让切换器再切一次,以目前来说,安防产品在控制切换器都只送一次信号,那也就是说,监控器内部送信号的ic只会在需要切换器切换时送一次信号,ic认定切换器很听话,一定就会切换、以及切换到位,但实际不然,任何电子产品都会有失效的比率,只有比率高或低,但不可能零误差,重点是切换器的结构内部又没有任何的机制来后送一个讯息给到控制ic,让ic知道切换器没切或没切到位,因此纵然后端的控制ic有诸多功能也无法实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滤光片切换器的切换信号反馈结构和摄像装置,以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滤光片切换器的切换信号反馈结构,包括:可转动的摆杆、导电盘、和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信号线和至少一条切换到位反馈线,所述导电盘固定安装在所述摆杆上,所述导电盘上设置有相互导电连接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仅在所述摆杆切换到位时,所述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触点导电接触,且所述切换到位反馈线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触点接触。

优选地,所述摆杆上形成有两个固定柱,所述导电盘上设置有供所述固定柱穿过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一条所述信号线和两条所述切换到位反馈线,所述信号线位于所述两条切换到位反馈线之间。

优选地,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弧形导电线,所述弧形导电线的一端与所述信号线导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触点接触或断开。

优选地,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一字形导线,所述弧形导电线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一字形导线的中部电连接,所述一字形导线的两端分别形成两个用于与所述第一触点导电接触的接触点。

优选地,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还设置有切换信号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包括上述的滤光片切换器的切换信号反馈结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后端的外部控制器准确得得知切换是否到位,也不用再根据图像进行判断,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一;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二;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非接触状态没有产生反馈信号时的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左侧切换到位反馈线有反馈信号时的示意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右侧切换到位反馈线有反馈信号时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摆杆;2、导电盘;3、柔性电路板;4、信号线;5、切换到位反馈线;6、第一触点;7、第二触点;8、固定柱;9、通孔;10、弧形导电线;11、一字形导线;12、接触点;13、切换信号线;14、滤光片;15、切换器盒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本实用新型利用原有的切换器结构,另外设计加上一个判断的结构,以利于反馈一个信号给到后端控制电路,让控制电路有能力进行判断切换器是否有切换以及切换到位。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滤光片切换器的切换信号反馈结构,包括:可转动的摆杆1、导电盘2、和相对固定设置的柔性电路板3,所述柔性电路板3上设置有信号线4和至少一条切换到位反馈线5,所述导电盘2固定安装在所述摆杆1上,所述导电盘2上设置有相互导电连接的第一触点6和第二触点7;仅在所述摆杆1切换到位时,所述信号线4与所述第一触点6导电接触,且所述切换到位反馈线5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触点6接触。优选地,所述柔性电路板3上还设置有切换信号线13,用于传递现有技术中用来使滤光片切换器的线圈产生磁场的控制信号,其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这样,当来自切换信号线13的控制信号使摆杆1旋转时,摆杆1上的导电盘2也随之转动。于是,第一触点6和第二触点7的位置也发生转动。在转动过程中,柔性电路板3保持位置固定,第一触点6和第二触点7的位置改变。当切换信号使得摆杆1达到预定的切换位置时,则所述信号线4与所述第一触点6导电接触,且所述切换到位反馈线5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触点6接触,从而使信号线4中发出的信号,可以通过导电盘2传递给其中的一个切换到位反馈线5,以使与柔性电路板连接的外部控制装置可以从该条切换到位反馈线5上检测到相应的切换到位信号。如图3所示,如果没有检测到切换到位信号,则表明摆杆没有到位,切换也没有到位。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后端的外部控制器准确得得知切换是否到位,也不用再根据图像进行判断,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优选地,所述摆杆1上形成有两个固定柱8,所述导电盘2上设置有供所述固定柱8穿过的通孔9。

优选地,所述柔性电路板3上设置有一条所述信号线4和两条所述切换到位反馈线5,所述信号线4位于所述两条切换到位反馈线5之间。

优选地,所述柔性电路板3上设置有弧形导电线10,所述弧形导电线10的一端与所述信号线4导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触点6接触或断开。

优选地,所述柔性电路板3上设置有一字形导线11,所述弧形导电线10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一字形导线11的中部电连接,所述一字形导线11的两端分别形成两个用于与所述第一触点6导电接触的接触点1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包括上述的滤光片切换器的切换信号反馈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滤光片切换器的切换信号反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转动的摆杆(1)、导电盘(2)和柔性电路板(3),所述柔性电路板(3)上设置有信号线(4)和至少一条切换到位反馈线(5),所述导电盘(2)固定安装在所述摆杆(1)上,所述导电盘(2)上设置有相互导电连接的第一触点(6)和第二触点(7);仅在所述摆杆(1)切换到位时,所述信号线(4)与所述第一触点(6)导电接触,且所述切换到位反馈线(5)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触点(6)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切换器的切换信号反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1)上形成有两个固定柱(8),所述导电盘(2)上设置有供所述固定柱(8)穿过的通孔(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切换器的切换信号反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3)上设置有一条所述信号线(4)和两条所述切换到位反馈线(5),所述信号线(4)位于所述两条切换到位反馈线(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光片切换器的切换信号反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3)上设置有弧形导电线(10),所述弧形导电线(10)的一端与所述信号线(4)导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触点(6)接触或断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光片切换器的切换信号反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3)上设置有一字形导线(11),所述弧形导电线(10)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一字形导线(11)的中部电连接,所述一字形导线(11)的两端分别形成两个用于与所述第一触点(6)导电接触的接触点(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切换器的切换信号反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3)上还设置有切换信号线(13)。

7.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滤光片切换器的切换信号反馈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滤光片切换器的切换信号反馈结构和摄像装置。切换信号反馈结构包括:可转动的摆杆、导电盘、和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信号线和至少一条切换到位反馈线,所述导电盘固定安装在所述摆杆上,所述导电盘上设置有相互导电连接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仅在所述摆杆切换到位时,所述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触点导电接触,且所述切换到位反馈线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触点接触。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后端的外部控制器准确得得知切换是否到位,也不用再根据图像进行判断,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李道红;杜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奇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09
技术公布日:2020.07.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