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矫正近视的角膜塑形装置

文档序号:30445749发布日期:2022-06-18 00:35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矫正近视的角膜塑形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矫正近视的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角膜塑形装置。


背景技术:

2.我国是近视眼高发国家,近视眼患病总人数已超过4亿,5岁以上人群中近视眼患病率高达40%,远高于同期欧美各国家和地区患病率,呈现出发病年龄低龄化、度数高度化和进展速度快的趋势。我国学生近视眼患病率(近视率)一直居高不下,处于全球第二位,我国大学生人群中高度近视眼的患病率甚至高达90%。
3.目前,我国近视矫正需求量巨大,除戴镜矫正外,近视的屈光矫正手术需求量也日益增长。矫正近视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基质内角膜环植入术,以及近年出现的飞秒技术等。但是,上述手术方式都需要将患者本为正常厚度的角膜削薄,相当于人为造成了正常角膜的损伤,术后还可能出现角膜扩张症、角膜瓣错位、干眼症等并发症。尤其对于低度近视患者,选择何种矫正近视的方式常成为两难的选择,如果选择戴镜矫正,框架眼镜对患者的日常活动存在明显影响,而角膜接触镜增加了眼表不适及影响角膜代谢、增加眼部感染几率等各种问题;如果选择上述手术治疗,又需要承担角膜切削手术后,可能带来的严重的并发症。另外,现有的近视治疗手段和控制手段,适应症的范围有限,一部分角膜较薄的患者难以进行角膜屈光手术,一部分少儿患者无法耐受角膜塑形镜的治疗。
4.近年来,角膜交联技术成为在矫正近视方面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该技术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用于治疗圆锥角膜等疾病。它的操作步骤包括在角膜表面施加角膜交联剂,例如核黄素,然后以紫外光进行照射。角膜基质层中的纤维在紫外光和交联剂的作用下发生交联反应,变得坚硬,能够保持形态,并抵抗一定的压力和应力。
5.然而,目前角膜交联技术在矫正近视方面的应用,或是只能在非正常结构的角膜病患者(圆锥角膜)中进行,或是对于屈光度的改变非常有限。
6.因此,研发一种安全、有效的将角膜交联技术应用于矫正近视的新型装置,做到既不影响患者生活和视觉质量,又避免现有角膜手术后的并发症问题,是亟待攻克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矫正近视的角膜塑形装置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将角膜形态进行塑形后,利用角膜交联技术使角膜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期望的形态。
8.在一个方面中,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矫正近视的角膜塑形装置包括固定部分和塑形部分,其中该固定部分使氧气和交联剂透过,其中该塑形部分包含可透过紫外光的材料,其底部形成与角膜期望的形态互补的曲面。
9.固定部分可以固定在患者眼球、头部或头部附近,使塑形装置位于角膜表面,并限制角膜塑形装置的运动范围。
10.塑形部分可以使用正压或负压来使角膜改变形态,成为期望的形态。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矫正近视的角膜塑形装置的固定部分的一种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其中该固定部分具有固定襻。
12.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矫正近视的角膜塑形装置的固定部分的另一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其中该固定部分具有吸环结构。
13.图2b为图2a的实施方案的剖视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矫正近视的角膜塑形装置的固定部分连接在开睑器上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矫正近视的角膜塑形装置的固定部分具有板状或片状结构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矫正近视的角膜塑形装置的固定部分的一种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其中该固定部分具有供氧气与交联剂进入的管道。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矫正近视的角膜塑形装置使用固定支架固定在头部附近的示意图。
18.图7a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矫正近视的角膜塑形装置的塑形部分的一种实施方案的剖视图,其中塑形部分的顶面是平面。
19.图7b与图7a的实施方案相对应,其中塑形部分为完整视图。
20.图8为进行紫外光照射的示意图,其中塑形部分的顶面是曲面。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矫正近视的角膜塑形装置的各个部分进行详述。
22.固定部分
23.固定部分可以使氧气和交联剂透过。例如,固定部分包含可透过氧气的固体材料,如硅材料或聚四氟乙烯材料。另外,固定部分也可以具有供氧气和交联剂通过的管道或缝隙。
24.固定部分的固定方式包括:
25.固定在眼球
26.固定部分可以是环状结构,该环状结构的外侧有2个或更多个固定襻。固定襻可以缝合或夹持于患者的角膜缘或巩膜上(参见图1)。
27.固定部分可以具有真空负压吸环结构,环状的边缘可以接触至患者的角膜、角膜缘或者角膜表面,该吸环结构可以具有抽真空用气嘴,其内部为空腔(参见图2a、2b)。抽吸后,固定部分的环状结构的内部出现负压,吸住角膜、角膜缘或者巩膜。
28.固定部分可以与开睑器连接,该连接为刚性或弹性(参见图3)。该连接为弹性时,应当产生指向眼球的弹力或应力。
29.固定部分可以具有支撑于结膜囊或结膜穹窿的板状或片状结构。该板状或片状结构伸展至患者结膜穹窿,可以提供固定的支撑力(参见图4)。
30.固定在头部
31.可以使用绑带或头盔将固定部分固定在头部,再通过刚性或弹性的支架,将塑形部分的外部固定结构固定在患者的角膜上。
32.固定在头部附近
33.可以使用固定支架(参见图6),将塑形部分的外部固定结构与裂隙灯、手术床或地面进行刚性或者弹性的连接(图中未示出)。
34.塑形部分
35.塑形部分可以与固定部分滑动连接(参见图7a、7b)。可以通过连接装置控制滑动的过程,并可以锁定两者之间的位置(图中未示出)。
36.塑形部分包含可透过紫外光的材料,例如石英玻璃。
37.塑形部分与固定部分之间可以是气密的。当施加负压时,塑形部分与角膜之间可以产生负压。
38.塑形部分的底部形成与角膜期望的形态互补的曲面。例如,希望将角膜前表面塑形成曲率半径为8.0mm的球面,则可以将塑形部分的底面制作成凹球面,其曲率半径为-8.0mm。
39.塑形部分的顶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有屈光作用的曲面,例如球面或者非球面,还可以是多个光学镜头的组合,比如可以形成类似鱼眼镜头的结构,能够使照射到角膜的紫外光均匀或者聚焦于特定区域。
40.矫正近视的用途
41.本实用新型的角膜塑形装置可以配合紫外光照射装置使用,用于矫正近视。
42.使用紫外光照射角膜时,可以对塑形区域进行均匀的弥散光照射,也可以使用其他方式进行照射。
43.照射方式可以包括:
44.多光束照射
45.使用多个紫外光束,向角膜基质层内的同一点或者多个点进行照射,单独每一束光的强度小于引发角膜交联的阈值,但集合到目标点的光强度则高于角膜交联所需的阈值。
46.可以触发角膜基质层内某一特定空间位置的交联,例如使角膜基质层深部发生交联,而在浅层并不发生交联。
47.图形投影照射
48.紫外光照射在角膜时,也可以是使用投影装置,将特定的图形图像投影至角膜的表面或内部。如果是投影至角膜内部,则可以利用透镜,将图形图像聚焦到角膜基质层内部。
49.光场投影照射
50.利用光场投影技术,或曲面投影技术,可以将3维图像投影至角膜基质层内部。相当于结合使用多光束照射和图形投影照射,从不同角度向角膜投影动态的图形图像。
51.从单个图像上,每个像素点的光强均小于引发角膜交联的阈值,但集合到目标点的光强度则高于角膜交联所需的阈值。可以触发角膜基质层内某一特定空间位置的交联。
52.实施例
53.患者采取坐位或平卧位,优选平卧位。进行常规消毒、表面麻醉后,将固定部分固定于患者眼前,在角膜表面点滴交联剂,等待一段时间,使交联剂充分渗透进入角膜基质层。
54.使塑形部分与患者角膜接触。对塑形部分进行加压,或者对塑形部分与角膜之间的空腔进行空气抽吸,使塑形部分的底面与角膜紧密接触,并改变角膜的形态,直至期望的形态。
55.开启紫外光按照预定程序照射角膜,使角膜发生交联反应。在反应过程中,角膜附近可以处于高氧气环境,或者将氧气通过固定部分内的管道输送至角膜表面和附近。
56.塑形及紫外光照射过程中,可向结膜囊内持续滴入交联剂。
57.当角膜发生交联,并保持形态后,可以结束紫外光照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