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73191发布日期:2021-03-16 22:38阅读:52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为了因应电子装置的多种形状需求,显示面板需要借由纵向的辅助线路连接横向的扫描线来使扫描信号以及数据信号由显示面板的同一侧输入。然而,在这样的设计架构下,部分子像素的像素电压可能受到横向的扫描线及纵向的辅助线路的耦合效应的影响,造成所述部分子像素的灰阶变异,使画面表现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有助于改善耦合效应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多个子像素、多条第一扫描线、多条第二扫描线、多条第一数据线、多条第二数据线、多条第一辅助线、多个第一导电通孔以及多条第二辅助线。多个子像素排列成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一排以及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二排。多条第一扫描线以及多条第二扫描线在第二方向上交替排列并分别与多个第二排电连接。多条第一数据线以及多条第二数据线在第一方向上交替排列。在任两个相邻的第一排之间有一条第一数据线以及一条第二数据线。多个第二排交替地与多条第一数据线以及多条第二数据线电连接。各条第一辅助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包括在第二方向上排列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导电通孔而与对应的一条第一扫描线电连接。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间隔开且与第一部分电性绝缘。多条第二辅助线分别位于两个相邻的第一排之间。各条第二辅助线由对应的一条第一扫描线沿第二方向延伸至相邻的第二扫描线,且各条第二扫描线通过至少一条第二辅助线而与对应的一条第一扫描线电连接。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至图4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局部上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1a、1b、1c:显示面板

al1:第一辅助线

al2:第二辅助线

al3:第三辅助线

al4、al4b:第四辅助线

b:蓝色子像素

c1:第一导电通孔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l1:第一数据线

dl2:第二数据线

g:绿色子像素

p1:第一部分

p2:第二部分

r:红色子像素

r1、r1-1、r1-2、r1-3、r1-4、r1-5、r1-6、r1-7、r1-8、r1-9、r1-10、r1-11、r1-12:第一排

r2、r2-1、r2-2、r2-3、r2-4、r2-5、r2-6:第二排

gl1:第一扫描线

gl2:第二扫描线

sp:子像素

sp1:主动元件

sp2:像素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附图中,各图式绘示的是特定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法、结构或材料的通常性特征。然而,这些图式不应被解释为界定或限制由这些实施例所涵盖的范围或性质。举例来说,为了清楚起见,各膜层、区域或结构的相对尺寸、厚度及位置可能缩小或放大。

在不同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将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标号,且将省略其赘述。此外,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在没有冲突的情况下可相互组合,且依本说明书或申请专利范围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本说明书或申请专利范围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分立(discrete)的元件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也并非用以限定元件的制造顺序或设置顺序。此外,一元件/膜层设置在另一元件/膜层上(或上方)可涵盖所述元件/膜层直接设置在所述另一元件/膜层上(或上方),且两个元件/膜层直接接触的情况;以及所述元件/膜层间接设置在所述另一元件/膜层上(或上方),且两个元件/膜层之间存在一或多个元件/膜层的情况。

图1至图4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局部上视图。为了简化说明,图1至图4仅示意性绘示出显示面板中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的局部结构。然而,应理解,显示面板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除了所绘示出的结构之外还可进一步包括其他元件或膜层。此外,除了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之外,显示面板还可进一步包括对向基板以及位于主动元件阵列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的显示介质层。显示介质层可包括液晶层或有机发光层,但不限于此。显示面板中的对向基板以及显示介质层可参照现有设计,于此省略其赘述。

请参照图1,显示面板1可包括多个子像素sp、多条第一扫描线gl1、多条第二扫描线gl2、多条第一数据线dl1、多条第二数据线dl2、多条第一辅助线al1、多个第一导电通孔c1以及多条第二辅助线al2。

多个子像素sp排列成阵列。所述阵列可包括在第一方向d1上排列的多个第一排r1以及在第二方向d2上排列的多个第二排r2。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相交。如图1所示,第二方向d2可与第一方向d1垂直,但不以此为限。多个子像素sp可排列成十二个第一排r1(如第一排r1-1至第一排r1-12)以及六个第二排r2(如第二排r2-1至第二排r2-6),其中各个第一排r1包括间隔排列的六个子像素sp,且各个第二排r2包括间隔排列的十二个子像素sp。然而,显示面板1中子像素sp、第一排r1、第二排r2、第一排r1中的子像素sp或第二排r2中的子像素sp等各自的数量或多个子像素sp的排列方式可依需求(如显示面板的形状或解析度等)改变。

多个子像素sp可包括多个红色子像素r、多个绿色子像素g以及多个蓝色子像素b。各个第一排r1中的多个子像素sp可具有相同的颜色,且各个第二排r2中的多个子像素sp可包括在第一方向d1上交替排列的多个红色子像素r、多个绿色子像素g以及多个蓝色子像素b。然而,多个子像素sp的颜色种类以及排列方式可依需求改变。

每一个子像素sp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主动元件sp1以及一个或多个像素电极sp2。主动元件sp1可包括栅极(未绘示)、栅极绝缘层(未绘示)、半导体层(未绘示)、绝缘层(未绘示)、源极(未绘示)以及与像素电极sp2电连接的漏极(未绘示)。主动元件sp1中多个元件的相对设置关系可参照现有设计,于此省略其赘述。

多条第一扫描线gl1以及多条第二扫描线gl2在第二方向d2上交替排列。如图1所示,多个第二排r2中的奇数排(如第二排r2-1、第二排r2-3或第二排r2-5)可位于沿第二方向d2依序排列的第一扫描线gl1与第二扫描线gl2之间,且多个第二排r2中的偶数排(如第二排r2-2或第二排r2-4)可位于沿第二方向d2依序排列的第二扫描线gl2与第一扫描线gl1之间。

多条第一扫描线gl1以及多条第二扫描线gl2分别与多个第二排r2电连接。如图1所示,多个第二排r2中的这些奇数排(如第二排r2-1、第二排r2-3及第二排r2-5)可分别与多条第一扫描线gl1电连接,而多个第二排r2中的这些偶数排(如第二排r2-2、第二排r2-4及第二排r2-6)可分别与多条第二扫描线gl2电连接,且各第二排r2与一条第一扫描线gl1电连接或与一条第二扫描线gl2电连接。在本文中,第二排r2与扫描线(如第一扫描线gl1或第二扫描线gl2)电连接指的是排列成第二排r2的多个子像素sp(包括多个红色子像素r、多个绿色子像素g以及多个蓝色子像素b)中的多个栅极与扫描线电连接。

多条第一数据线dl1以及多条第二数据线dl2在第一方向d1上交替排列。如图1所示,各第一排r1可位于沿第一方向d1依序排列的第一数据线dl1与第二数据线dl2之间,且在任两个相邻的第一排r1之间可有一条第一数据线dl1以及一条第二数据线dl2。

多个第二排r2交替地与多条第一数据线dl1以及多条第二数据线dl2电连接。如图1所示,多个第二排r2中的这些奇数排(如第二排r2-1、第二排r2-3及第二排r2-5)可与多条第一数据线dl1电连接,而多个第二排r2中的这些偶数排(如第二排r2-2、第二排r2-4及第二排r2-6)可与多条第二数据线dl2电连接。此外,在各第一排r1中,位于奇数排的多个子像素sp(如各第一排r1中由上至下依序数来的第1、3、5个子像素sp)与一条第一数据线dl1电连接,而位于偶数排的多个子像素sp(如各第一排r1中由上至下依序数来的第2、4、6个子像素sp)与一条第二数据线dl2电连接,且所述奇数排的多个子像素sp以及所述偶数排的多个子像素sp位于所述一条第一数据线dl1与所述一条第二数据线dl2之间。在本文中,第二排r2与多条数据线(如多条第一数据线dl1或多条第二数据线dl2)电连接指的是排列成第二排r2的多个子像素sp(包括多个红色子像素r、多个绿色子像素g以及多个蓝色子像素b)中的多个源极与多条数据线电连接。

多条第一辅助线al1与多条第一数据线dl1以及多条第二数据线dl2平行设置,其中相邻两条第一辅助线al1之间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排r1。各条第一辅助线al1沿第二方向d2延伸,且各条第一辅助线al1包括在第二方向d2上排列的第一部分p1以及第二部分p2。第一部分p1例如连接至栅极信号端(未绘示)且从栅极信号端沿第二方向d2延伸至对应的一条第一扫描线gl1并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导电通孔c1而与所对应的一条第一扫描线gl1电连接。第二部分p2与第一部分p1间隔开且与第一部分p1电性绝缘。举例来说,第一部分p1靠近第二部分p2的末端可终止在所对应的一条第一扫描线gl1的上方,且第二部分p2可从靠近第一部分p1的末端处沿第二方向d2延伸远离第一部分p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部分p2例如连接至直流信号端,以提供稳压的效果,但不限于此。

多条第一辅助线al1、多条第一数据线dl1以及多条第二数据线dl2可属于同一导电层,即多条第一辅助线al1可与多条第一数据线dl1以及多条第二数据线dl2一起形成。所述导电层可为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可为单层金属层也可为多层金属层的堆叠层。

图1示意性绘示出六条第一辅助线al1,其中各条第一扫描线gl1与多条(如两条)第一辅助线al1电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各条第一扫描线gl1可与一条或两条以上的第一辅助线al1电连接。借由增加各条第一扫描线gl1所电连接的第一辅助线al1的数量,有助于降低阻抗并提升显示画面的均匀性。然而,第一辅助线al1的总数量或各条第一扫描线gl1所电连接的第一辅助线al1的数量可依实际需求改变。

多条第二辅助线al2分别位于两个相邻的第一排r1之间。进一步来说,多条第二辅助线al2位于多个子像素sp所排列而成的阵列中,其中多条第二辅助线al2可皆沿第二方向d2排列在仅两个相邻的第一排r1(将两个相邻的第一排r1称作一组第一排r1)之间,或者多条第二辅助线al2可分别位于多组第一排r1之间。举例来说,多条第二辅助线al2可为错位排列(如图1所示)。所述错位排列指多条第二辅助线al2可以不规则方式分布在多个子像素sp所排列而成的阵列中,而不是规则地分布在多个子像素sp所排列而成的阵列中。借由错位排列的设计,可避免周期性结构所导致的摩尔纹(moirepattern)现象,且可降低人眼对于灰阶变异的感知。

各条第二辅助线al2由对应的一条第一扫描线gl1沿第二方向d2延伸至相邻的第二扫描线gl2,且各条第二扫描线gl2通过至少一条第二辅助线al2而与对应的一条第一扫描线gl1电连接。举例来说,多条第二辅助线al2、多条第一扫描线gl1以及多条第二扫描线gl2可属于同一导电层,且各条第二辅助线al2与所电连接的一条第一扫描线gl1以及所电连接的一条第二扫描线gl2接触。替代地,多条第二辅助线al2可不与多条第一扫描线gl1以及多条第二扫描线gl2属于同一导电层,且显示面板1可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二导电通孔(未绘示),其中各条第二辅助线al2通过多个第二导电通孔而与对应的一条第一扫描线gl1以及对应的一条第二扫描线电gl2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条第一扫描线gl1以及多条第二扫描线gl2属于第一导电层,而多条第二辅助线al2可与多条第一数据线dl1以及多条第二数据线dl2同属于第二导电层。替代地,多条第二辅助线al2可不与扫描线以及数据线中的任一者同层。

图1示意性绘示出三条第二辅助线al2,其中各条第二扫描线gl2通过一条第二辅助线al2而与所对应的第一扫描线gl1电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各条第二扫描线gl2可通过多条第二辅助线al2而与所对应的第一扫描线电连接。借由增加将各第一扫描线gl1与对应的第二扫描线gl2电连接的第二辅助线al2的数量,有助于降低阻抗并提升显示画面的均匀性。然而,第二辅助线al2的总数量或将各第一扫描线gl1与对应的第二扫描线gl2电连接的第二辅助线al2的数量可依实际需求改变。

借由第二辅助线al2将各第一扫描线gl1与对应的第二扫描线gl2电连接,两条相邻的第二排r2可在相同时序下接收到扫描信号,再搭配第一数据线dl1以及第二数据线dl2的信号输入,可实现两条数据线半条栅极线(twodatalinesandhalfgateline,2dhg)的驱动方式。详细来说,扫描信号例如在不同的时序经由多条第一辅助线al1的这些第一部分p1输入至多条第一扫描线gl1。在各时序中,传递至第一扫描线gl1的扫描信号经由第二辅助线al2传递至对应的第二扫描线gl2,使得两条相邻的第二排r2中的多个子像素sp的这些主动元件sp1在相同时序下被开启。在这些主动元件sp1被开启时,数据信号沿第一方向d1依序输出至交替设置的这些第一数据线dl1以及第二数据线dl2。

如图1所示,各条第一扫描线gl1电连接于一条第二扫描线gl2以及两条相邻的第二排r2。电连接的一条第一扫描线gl1与一条第二扫描线gl2分别位于两条相邻的第二排r2中的一排的相对侧,且一条第二扫描线gl2位于两条相邻的第二排r2之间。由于第一扫描线gl1位于所电连接的两条相邻的第二排r2的一侧(如栅极信号端侧)而不是位于所电连接的两条相邻的第二排r2之间,因此可减少两条相邻的第二排r2中受到第一扫描线gl1(或第二扫描线gl2)与第一辅助线al1的第一部分p1(或第二辅助线al2)的耦合效应的影响的子像素sp的数量。由于在第一方向d1上位于第二辅助线al2相邻两侧的两个子像素sp(参见虚线框圈起处)可能受到耦合效应的影响,因此可将各条第二辅助线al2设置在相邻的红色子像素r与蓝色子像素b之间,以避免所述耦合效应影响到人眼较容易感知灰阶变异的绿色子像素。

在本实施例中,各条第一扫描线gl1及与其电连接的一条第二扫描线gl2电连接于至少一条(如两条)第一辅助线al1的第一部分p1,且所述至少一条第一辅助线al1的第一部分p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d1以及第二方向d2的第三方向d3上与所电连接的一条第二扫描线gl2不重叠。具体地,第二扫描线gl2可通过第二辅助线al2而与对应的第一扫描线gl1电连接,因此电连接于第一扫描线gl1的第一辅助线al1的第一部分p1可以不用通过导电通孔与第二扫描线gl2电连接,且电连接于第一扫描线gl1的第一辅助线al1的第一部分p1也可以不用延伸至所电连接的第二扫描线gl2的上方,从而最小化受到第一部分p1与第一扫描线gl1(或第二扫描线gl2)的耦合效应的影响的子像素sp的数量。此外,相较于第二扫描线gl2也通过第一部分p1以及导电通孔而与第一扫描线gl1同步接收扫描信号,借由第二辅助线al2来实现第一扫描线gl1与第二扫描线gl2同步接收扫描信号除了可缩小耦合效应的影响范围之外,还可通过第二辅助线al2的位置设计(如设置在红色子像素r与蓝色子像素b之间)来提升画面表现。

各条第二辅助线al2与所电连接的一条第一辅助线al1之间的距离可视实际设计需求(如显示面板1的尺寸、解析度、线路阻抗等)而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条第二辅助线al2与所电连接的一条第一辅助线al1之间可有一个或多个第一排r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各条第二辅助线al2可邻近设置在所电连接的一条第一辅助线al1旁,且第二辅助线al2与所电连接的一条第一辅助线al1可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排r1之间。

依据不同的需求,显示面板1可进一步包括其他元件或膜层。举例来说,显示面板1可进一步包括多条第四辅助线al4。多条第四辅助线al4分别位于两个相邻的第一排r1之间,即多条第四辅助线al4可位于多个子像素sp所排列而成的阵列中,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条第四辅助线al4例如连接至直流信号端,以提供稳压的效果,但不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条第四辅助线al4也可作为修补线路。

多条第四辅助线al4、多条第一数据线dl1以及多条第二数据线dl2可属于同一导电层,即多条第四辅助线al4可与多条第一数据线dl1以及多条第二数据线dl2一起形成。所述导电层可为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可为单层金属层也可为多层金属层的堆叠层。

请参照图2,显示面板1a与图1的显示面板1的主要差异在于显示面板1a进一步包括多条第三辅助线al3。多条第三辅助线al3设置在靠近多条第一扫描线gl1以及多条第二扫描线gl2的末端处。各条第三辅助线al3由对应的一条第一扫描线gl1沿第二方向d2延伸至相邻的第二扫描线gl2,且各条第二扫描线gl2还通过至少一条第三辅助线al3而与对应的第一扫描线gl1电连接。图2绘示出各条第二扫描线gl2还通过一条第三辅助线al3而与对应的第一扫描线gl1电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各条第二扫描线gl2可通过多条(如两条或更多条)第三辅助线al3而与对应的第一扫描线gl1电连接。所述多条第三辅助线al3可分别位于第一扫描线gl1(以及第二扫描线gl2)的相对两末端,但不以此为限。借由第三辅助线al3的设置,有助于降低阻抗并提升显示画面的均匀性。

多条第三辅助线al3、多条第一扫描线gl1以及多条第二扫描线gl2可属于同一导电层,且各条第三辅助线al3与所电连接的一条第一扫描线gl1以及所电连接的一条第二扫描线gl2接触。替代地,多条第三辅助线al3可不与多条第一扫描线gl1以及多条第二扫描线gl2属于同一导电层,且显示面板1a可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三导电通孔(未绘示),其中各条第三辅助线al3通过多个第三导电通孔而与对应的一条第一扫描线gl1以及对应的一条第二扫描线gl2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条第一扫描线gl1以及多条第二扫描线gl2属于第一导电层,而多条第三辅助线al3可与多条第一数据线dl1以及多条第二数据线dl2同属于第二导电层。替代地,多条第三辅助线al3可不与扫描线以及数据线中的任一者同层。

请参照图3,显示面板1b与图2的显示面板1a的主要差异在于显示面板1b中至少一条第四辅助线al4(如第四辅助线al4b)在第三方向d3上重叠于至少一条第二辅助线al2并与所述至少一条第二辅助线al2电性绝缘。举例来说,第二辅助线al2可与多条第一扫描线gl1以及多条第二扫描线gl2同属于第一导电层,而第四辅助线al4b可与多条第一数据线dl1以及多条第二数据线dl2同属于第二导电层,其中第二辅助线al2与第四辅助线al4b通过至少一绝缘层而彼此电性绝缘。或者,第二辅助线al2可与多条第一数据线dl1以及多条第二数据线dl2同属于第二导电层,而第四辅助线al4b可属于第三导电层,其中第二辅助线al2与第四辅助线al4b通过至少一绝缘层而彼此电性绝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辅助线al4b例如连接至直流信号端,以提供稳压的效果,但不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辅助线al4b的电位可以是浮置(floating)的。借由将第四辅助线al4b重叠设置在第二辅助线al2上方,可提供屏蔽效果,而有助于提升显示品质。

请参照图4,显示面板1c与图1的显示面板1的主要差异如下所述。在图1的显示面板1中,设置在第一排r1的相对侧的第一数据线dl1以及第二数据线dl2在第三方向d3上不与所述第一排r1中的多个子像素sp重叠。另一方面,在图4的显示面板1c中,设置在第一排r1的相对侧的第一数据线dl1以及第二数据线dl2在第三方向d3上与所述第一排r1中的多个子像素sp重叠。应说明的是,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揭露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依据实际设计需求或参照现有线路设计,对各子像素sp及与其重叠设置的第一数据线dl1以及第二数据线dl2的重叠态样(如膜层堆叠方式、重叠面积或各数据线在子像素sp上的布线方式等)、相对设置关系或连接关系等作些许的更动与调整,且其皆属本揭露所保护的范围内。另一提的是,本揭露的任一实施例(如图2及图3所示的实施例)可同此修改,于此便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可借由多条第一辅助线电连接对应的第一扫描线,来使扫描信号以及数据信号由显示面板的同一侧输入。第二扫描线可通过第二辅助线而与对应的第一扫描线电连接,因此电连接于第一扫描线的第一辅助线的第一部分可以不用通过导电通孔与第二扫描线电连接。借由第二辅助线来实现第一扫描线与第二扫描线同步接收扫描信号可缩小耦合效应的影响范围,进而提升画面表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条第一辅助线可与多条第一数据线以及多条第二数据线一起形成,而不用增加额外的制程道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借由增加各条第一扫描线所电连接的第一辅助线的数量,来降低阻抗并提升显示画面的均匀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条第二辅助线可为错位排列,以避免周期性结构所导致的摩尔纹现象并可降低人眼对于灰阶变异的感知。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条第二辅助线可与多条第一扫描线以及多条第二扫描线(或多条第一数据线以及多条第二数据线)一起形成,而不用增加额外的制程道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借由增加将各第一扫描线与对应的第二扫描线电连接的第二辅助线的数量,以降低阻抗并提升显示画面的均匀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扫描线位于所电连接的两条相邻的第二排的一侧(如栅极信号端侧)而不是位于所电连接的两条相邻的第二排之间,以减少两条相邻的第二排中受到第一扫描线(或第二扫描线)与第一辅助线的第一部分(或第二辅助线)的耦合效应的影响的子像素的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各条第二辅助线设置在相邻的红色子像素与蓝色子像素之间,以避免耦合效应影响到人眼较容易感知灰阶变异的绿色子像素。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于第一扫描线的第一辅助线的第一部分可以不延伸至所电连接的第二扫描线的上方,从而最小化受到第一部分与第一扫描线(或第二扫描线)的耦合效应的影响的子像素的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可进一步包括多条第三辅助线,以降低阻抗并提升显示画面的均匀性,其中各条第二扫描线还可通过至少一条第三辅助线而与对应的第一扫描线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可进一步包括多条第四辅助线,多条第四辅助线可用于稳压或作为修补线路。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条第四辅助线可与多条第一数据线以及多条第二数据线一起形成,而不用增加额外的制程道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借由将第四辅助线重叠设置在第二辅助线上方,来提供屏蔽效果及提升显示品质。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