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双面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02911发布日期:2021-03-09 19:23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双面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以及装配有该显示面板的双面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双面显示装置多用于大型公共场所,如火车站、机场、商场、步行街、景区等,或应用于银行柜台等特定场所,可以从双面显示装置的相对两面分别向用户提供显示信息。
3.但目前市面上的双面显示装置多通过将两块液晶模组粘合而成,其结构相对笨重且功耗较高,与当下显示装置轻薄化的潮流趋势不符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轻薄且结构简单的显示面板,以及一种装配该显示面板的双面显示装置,具体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5.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6.衬底基板,具有相对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7.多个第一像素单元,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以形成第一显示区;
8.多个第二像素单元,阵列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以形成第二显示区;
9.栅极控制芯片和数据控制芯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外围;
10.多条第一栅极线,从所述栅极控制芯片引出,每条所述第一栅极线导通一行所述第一像素单元;
11.多条第二栅极线,与所述栅极控制芯片导通,每条所述第二栅极线导通一行所述第二像素单元;
12.多条第一数据线和多条第二数据线,分别从所述数据控制芯片引出,每条所述第一数据线导通一列所述第一像素单元,每条所述第二数据线导通一列所述第二像素单元。
1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所述第一表面承载所述数据控制芯片、所述栅极控制芯片、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及其形成的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一栅极线,通过所述第二表面承载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及其形成的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数据线和所述第二栅极线;并通过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所述栅极控制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栅极线和所述第二栅极线连通,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所述数据控制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二数据线连通,并以此来实现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各自的显示功能。所述显示面板上仅设置一个所述栅极控制芯片和一个所述数据控制芯片,结构更简单,且所有器件均设置在同一所述衬底基板上,能够达到更轻薄的效果。
14.可选的,所述栅极控制芯片沿多个所述第一像素单元逐列排列的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一侧;所述数据控制芯片沿多个所述第一像素单元逐行排列的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另一侧。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所述数据控制芯片及所述栅极控制芯片的放置,使得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布线距离更短,线路排布更加简单和整齐。
15.可选的,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从所述数据控制芯片同侧引出,或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从所述数据控制芯片相对两侧引出。当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二数据线从所述数据控制芯片上同侧引出时,能够简化所述数据控制芯片的引出方式;当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二数据线从所述数据控制芯片上相对两侧引出时,能够减少所述第二数据线在所述第一表面的面积占用,能够有效降低线阻和电阻压降。
16.可选的,所述第一栅极线与所述第二栅极线从所述栅极控制芯片同侧引出,或所述第一栅极线与所述第二栅极线从所述栅极控制芯片相对两侧引出。当所述第一栅极线和所述第二栅极线从所述栅极控制芯片上同侧引出时,所述栅极控制芯片能够同时向所述第一栅极线和所述第二栅极线发送控制信号;当所述第一栅极线和所述第二栅极线从所述栅极控制芯片上相对两侧引出时,所述第二栅极线与所述栅极控制芯片直接导通,能够根据实际布线需要调整所述第一栅极线和所述第二栅极线的引线方式。
17.可选的,所述第二栅极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一栅极信号线与所述栅极控制芯片导通。当所述第二栅极线通过所述第一栅极信号线与所述栅极控制芯片直接导通时,能够简化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布线结构。
18.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的侧边上设有连接线,所述第二数据线通过所述连接线连通至所述数据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栅极线通过所述连接线连通至所述栅极控制芯片。所述显示面板的侧边设置有多条所述连接线,用于实现所述数据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二数据线的连通,以及实现所述栅极控制芯片和所述第二栅极线之间的连通。
19.可选的,所述侧边设有多个凹槽,每一个所述凹槽用于收容一个所述连接线。在所述侧边设置所述凹槽以收容所述连接线,可以对所述连接线形成保护,进而提升所述连接线的可靠性。
20.可选的,所述连接线采用金属材料制成。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所述连接线具备较好的导电性能,能保证信号的传输稳定。
21.可选的,所述第二数据线通过过孔连通至所述数据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栅极线通过过孔连通至所述栅极控制芯片。所述过孔的设置可以实现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数据线或所述数据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二数据线之间的内部互连,以及实现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一栅极线或所述栅极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二栅极线的内部互连。
22.本申请还涉及一种显示装置,该双面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因为上述显示面板具备结构简单、更轻薄的特点,本申请双面显示装置在通过该显示面板实现双面显示功能的同时,还同样具备了结构简单、轻薄的特点。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衬底基板的侧面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对应所述衬底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的
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对应图2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对应所述第二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对应所述衬底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对应图4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对应所述第二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再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对应所述衬底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对应图6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对应所述第二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对应所述衬底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对应图8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对应所述第二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侧边的连接线的示意图;
34.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对应的衬底基板的平面示意图;
35.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侧边示意图;
36.图13为本实用新型再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37.附图标记说明:
38.100-显示面板;30-衬底基板;31-第一表面;311-第一显示区;32-第二表面;322-第二显示区;33-侧边;10-第一像素单元;20-第二像素单元;40-栅极控制芯片;41-第一栅极线;42-第二栅极线;50-数据控制芯片;51-第一数据线;52-第二数据线;60-连接线;70-凹槽;80-过孔;001-第一方向;00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0.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41.请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衬底基板30的侧面示意图,衬底基板30包括相对置的第一表面31与第二表面32。请进一步参见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30,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0及其形成的第一显示区311、多个第二像素单元20及其形成的第一显示区322、栅极控制芯片40和数据控制芯片50。其中,栅极控制芯片40还引出有多条第一栅极线41和多条第二栅极线42,数据控制芯片50引出有多条第一数据线51和多条第二数据线52。栅极控制芯片40、数据控制芯片50、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0及其形成的第一显示区311、多条第一栅极线41和多条第一数据线51设置于第一表面31;多个第二像素单元20及其形成的第二显示区322、多条第二栅极线42和多条第二数据线52设置于第二表面32。
42.其中,如图2所示,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0阵列设置于第一表面31上形成第一显示区311。具体的,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0每一行沿第一方向001排列设置,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0每
一列沿第二方向002设置,其中第一方向001和第二方向002相互垂直,即第一方向001和第二方向002为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0阵列排布的两个不同方向。
43.相应的,如图3所示,多个第二像素单元20阵列设置于第二表面32上形成第二显示区322。具体的,多个第二像素单元20每一行也沿第一方向001排列设置,多个第二像素单元20每一列也沿第二方向002设置,即第一方向001和第二方向002也为多个第二像素单元20阵列排布的两个不同方向。
4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通过第一表面31承载数据控制芯片50、栅极控制芯片40、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0及其形成的第一显示区311、多条第一数据线51和多条第一栅极线41,通过第二表面32承载多个第二像素单元20及其形成的第二显示区322、多条第二数据线52和多条第二栅极线42,并通过第一表面31上的栅极控制芯片40分别与多条第一栅极线41和多条第二栅极线42连通,第一表面31上的数据控制芯片50分别与多条第一数据线51和多条第二数据线52连通,并以此来实现第一表面31和第二表面32各自的显示功能。显示面板100上仅设置一个栅极控制芯片40和一个数据控制芯片50,结构更简单。且所有器件均设置在同一衬底基板30上,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达到更轻薄的效果。
45.一种实施例,栅极控制芯片40沿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0逐列排列的方向设置于第一显示区311的一侧;数据控制芯片50沿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0逐行排列的方向设置于第一显示区311的另一侧。请参照图2所示显示面板100,栅极控制芯片40与数据控制芯片50设置于显示面板100的相邻两侧,且栅极控制芯片40引出的多条第一栅极线41沿第二方向002与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0相连接,数据控制芯片50引出的多条第一数据线51与多条第二数据线52沿第一方向001与第二像素单元20连接。显示面板100上的数据控制芯片50及栅极控制芯片40位置的放置,使得显示面板100上的布线距离更短,线路排布更加简单和整齐。
46.一种实施例请参见图2和图4,多条第一数据线51与多条第二数据线52从数据控制芯片50同侧引出,第二数据线52在第一显示区311相对于数据控制芯片50的另一侧绕过衬底基板30并延伸至第二表面32上,再连通多个第二像素单元20。数据控制芯片50引出的每一条第一数据线51沿第一方向001与其对应的一列第一像素单元10依次连接,并参见图3、图5、图7和图9,多条第二数据线52沿第一方向001与其的对应的一列第二像素单元20连接。当多条第一数据线51和多条第二数据线52从数据控制芯片50上同侧引出时,能够简化数据控制芯片50的引出方式。同时,当多条第一数据线51和多条第二数据线52从数据控制芯片50相对两侧引出时,较多条第一数据线51和多条第二数据线52从数据控制芯片50同侧引出的情况下,第一表面31上的多条第二数据线52的数量会减少一倍左右,能够有效地降低第一表面31上的耦合电容,同时能够提高第一表面31和第二表面32上显示的均一性,使得第一表面31与第二表面32上的视效更好。
47.另一种实施例请参见图6和图8,多条第一数据线51与多条第二数据线52从数据控制芯片50相对两侧引出。多条第二数据线52在第一显示区311相对于数据控制芯片50的同侧绕过衬底基板30并延伸至第二表面32上,再连通多个第二像素单元20。当多条第一数据线51和多条第二数据线52从数据控制芯片50上相对两侧引出时,能够减少多条第二数据线52在第一表面31的面积占用,并缩短多条第二数据线52的长度,有效降低线阻和电阻压降。
48.一种实施例请参见图2和图6,多条第一栅极线41与多条第二栅极线42从栅极控制芯片40同侧引出,多条第二栅极线42在第一显示区311相对于栅极控制芯片40的另一侧绕
过衬底基板30并延伸至第二表面32上,再连通多个第二像素单元20。栅极控制芯片40引出的每一条第一栅极线41沿第二方向002与其对应的一行第一像素单元10依次连接,并参见图3、图5、图7和图9,多条第二栅极线42沿第二方向002与其对应的一行第二像素单元20依次连接,当多条第一栅极线41和多条第二栅极线42从栅极控制芯片40上同侧引出时可以简化栅极控制芯片40的引出方式。
49.另一种实施例请参见图4和图8,多条第一栅极线41与多条第二栅极线42从栅极控制芯片40相对两侧引出。多条第二栅极线42在第一显示区311相对于栅极控制芯片40的同侧绕过衬底基板30并延伸至第二表面32上,再连通多个第二像素单元20。当多条第一栅极线41和多条第二栅极线42从栅极控制芯片40上相对两侧引出时,能够减少多条第二栅极线42在第一表面31的面积占用,并缩短多条第二栅极线42的长度,有效降低线阻和电阻压降。
50.此时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0和多个第二像素单元20可以具备不同的刷新率。
51.需要提出的是,当多条第一栅极线41和多条第二栅极线42从栅极控制芯片40的相对两侧引出时,本申请显示面板100并不限定多条第一数据线51和多条第二数据线52相对于数据控制芯片50的引出方式。即在数据控制芯片50侧,多条第一数据线51和多条第二数据线52可以从数据控制芯片50的同侧引出,也可以从数据控制芯片50的相对两侧引出;相对应的,当多条第一栅极线41和多条第二栅极线42从栅极控制芯片40的同侧引出时,本申请显示面板100也不限定多条第一数据线51和多条第二数据线52相对于数据控制芯片50的引出方式。
52.可以理解的,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00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面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简称qled)显示面板、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s,简称micro led)显示面板、小间距发光二极管(mini light emitting diodes,简称mini led)显示面板等,在此不做限定。各个像素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
53.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0分别由多条第一栅极线41和多条第一数据线51控制其刷新率和显示内容,多个第二像素单元20则分别由多条第二栅极线42和多条第二数据线52控制其刷新率和显示内容。此时在显示面板100的正反两面,可以分别通过第一显示区311和第二显示区322显示不同画面内容,并配以不同的刷新率,实现双面显示的效果。
54.一种实施例,如图2、图3所示,每条第二栅极线42通过其对应的一条第一栅极线41实现与栅极控制芯片40的导通。此时,多条第二栅极线42也视为通过多条第一栅极线41从栅极控制芯片40引出的实现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栅极控制芯片40引出的每一条第一栅极线41沿第二方向002与其对应的一行第一像素单元10依次连接后,再与其对应的一条第二栅极线42连接,以使得该第二栅极线42在第二表面32上沿第二方向002与其对应的一行第二像素单元20依次连接。第二栅极线42作为第一栅极线41的延长线作用于第二像素单元20上,简化了显示面板100上的布线方式。此时多个第一像素单元10与多个第二像素单元20呈相同的刷新率实现显示功能,并且第一显示区311和第二显示区322同样可以显示不同画面内容。
55.一种实施例请参见图10和图12,显示面板100的侧边33上设有连接线60,多条第二数据线52通过连接线60转移至第一表面31上,并连通至数据控制芯片50。多条第二栅极线
42通过连接线60转移至第一表面31上,并连通至栅极控制芯片40。连接线60用于实现数据控制芯片50与多条第二数据线52的连通,以及实现栅极控制芯片40和多条第二栅极线42之间的连通。
56.在图10的示意中,第一表面31上的第二数据线52通过连接线60与第二表面32上的第二数据线52连接;第一表面31上的第一栅极线41通过连接线60与第二表面32上的第二栅极线42连接。在其余实施例中,连接线60还可以用于连通第一表面31上的第二栅极线42和第二表面32上的第二栅极线42。
57.一种实施例,连接线60可以通过印刷等方式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侧边33。
58.一种实施例,侧边33设有多个凹槽70,每一个凹槽70用于收容一个连接线60。凹槽70收容连接线60可以对连接线60形成保护,进而提升连接线60的可靠性。
59.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对应的衬底基板30的俯视平面图,包括在衬底基板30的侧边33设置有多个凹槽70,每一个凹槽70用于收容一个连接线60,通过采用凹槽70来收容连接线60,并以此来保护连接线60,同时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可靠性。
60.显示面板30的侧边33上的凹槽70可以设置为锯齿状结构,便于收容连接线60,并为连接线60提供有效地保护,提高连接线60设置的可靠性。
61.一种实施例,连接线60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连接线60具备较好的导电性能,能保证信号的传输稳定。
62.具体的,用于制作连接线60的金属材料需要具备熔点低、导电率高的特性,如ag、pt等材料。
63.一种实施例请参见图13,显示面板100还可以通过设置过孔80来实现多条第二数据线52和多条第二栅极线42向第一表面31的转移。具体的,多条第二数据线52可以通过过孔80连通至数据控制芯片50;多条第二栅极线42可以通过过孔80连通至栅极控制芯片40。过孔80的设置可以实现第一表面31上多条第二数据线52或数据控制芯片50与第二表面32上多条第二数据线52之间的内部互连,以及实现第一表面31上多条第一栅极线41或栅极控制芯片40与第二表面32上多条第二栅极线42的内部互连。
64.需要提出的是,过孔80和连接线60可以同时设置于显示面板100中,分别用于实现第二栅极线42和/或第二数据线52向第一表面31上的转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布线需要任意设置连接线60和过孔80,并调整其在显示面板100中的位置。
65.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双面显示装置(图中未示),该双面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100,且因为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具备结构简单、更轻薄的特点,本申请双面显示装置也通过该显示面板能够实现双面显示功能,并且同样具备了结构简单、重量轻薄的特点。
66.以上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