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干涉的复合增亮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65853发布日期:2021-06-22 15:32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干涉的复合增亮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亮膜。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主要由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组所组成。通常利用具有棱镜结构的光学膜将原本发散的光线集中至轴向方向,从而提高液晶显示器正视亮度。增亮膜一般采用等腰三角形的长条形微棱镜结构,通过光线在棱镜侧面的折射、全反射以及棱镜之间的多次折射,产生光线的正视累积效果和回收利用效果。

传统增亮膜为有序排列的等间距的棱镜阵列。这种增亮膜在液晶显示应用中,其有序的棱镜阵列会与液晶屏有序排列的像素叠加,产生干涉。

目前,增亮膜干涉的产生一直以来是液晶显示行业最为关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增亮膜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干涉的复合增亮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干涉的复合增亮膜,包括第一基材层和位于所述第一基材层上的第一棱镜矩阵阵列,还包括第二基材层和位于所述第二基材层上的第二棱镜矩阵阵列,所述的第一棱镜矩阵阵列、第一基材层、第二棱镜矩阵阵列、第二基材层由上自下依次排列;

所述第一棱镜矩阵阵列上的棱镜与第二棱镜矩阵阵列上的棱镜相同;

所述第一棱镜矩阵阵列上的棱镜列,与第二棱镜矩阵阵列上的棱镜列之间具有夹角。

进一步,所述第一棱镜矩阵阵列上的棱镜、第二棱镜矩阵阵列上的棱镜的纵剖面均呈等腰三角形。

进一步,所述等腰三角形的的高度为12-40μm、底角为30°-60°、顶角为60°-120°。

进一步,所述第一棱镜矩阵阵列上的棱镜列,与第二棱镜矩阵阵列上的棱镜列之间的夹角为1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棱镜矩阵阵列上的棱镜列,与第二棱镜矩阵阵列上的棱镜列之间具有夹角,该夹角可以有效地防止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一种防干涉的复合增亮膜,包括第一基材层1和位于所述第一基材层1上的第一棱镜矩阵阵列2,还包括第二基材层3和位于所述第二基材层3上的第二棱镜矩阵阵列4,所述的第一棱镜矩阵阵列2、第一基材层1、第二棱镜矩阵阵列4、第二基材层3由上自下依次排列。

所述第一棱镜矩阵阵列2上的棱镜与第二棱镜矩阵阵列4上的棱镜相同。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棱镜矩阵阵列2上的棱镜、第二棱镜矩阵阵列3上的棱镜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见形状,即其纵剖面均呈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的高度为12-40μm、底角为30°-60°、顶角为60°-120°。

所述第一棱镜矩阵阵列2上的棱镜列,与第二棱镜矩阵阵列3上的棱镜列之间具有夹角,该夹角的优选角度为10°-15°。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干涉的复合增亮膜,包括第一基材层和位于所述第一基材层上的第一棱镜矩阵阵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基材层和位于所述第二基材层上的第二棱镜矩阵阵列,所述的第一棱镜矩阵阵列、第一基材层、第二棱镜矩阵阵列、第二基材层由上自下依次排列;

所述第一棱镜矩阵阵列上的棱镜与第二棱镜矩阵阵列上的棱镜相同;

所述第一棱镜矩阵阵列上的棱镜列,与第二棱镜矩阵阵列上的棱镜列之间具有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干涉的复合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矩阵阵列上的棱镜、第二棱镜矩阵阵列上的棱镜的纵剖面均呈等腰三角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干涉的复合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高度为12-40μm、底角为30°-60°、顶角为60°-120°。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防干涉的复合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矩阵阵列上的棱镜列,与第二棱镜矩阵阵列上的棱镜列之间的夹角为10°-15°。


技术总结
一种防干涉的复合增亮膜,包括第一基材层和位于所述第一基材层上的第一棱镜矩阵阵列,还包括第二基材层和位于所述第二基材层上的第二棱镜矩阵阵列,所述的第一棱镜矩阵阵列、第一基材层、第二棱镜矩阵阵列、第二基材层由上自下依次排列;所述第一棱镜矩阵阵列上的棱镜与第二棱镜矩阵阵列上的棱镜相同;所述第一棱镜矩阵阵列上的棱镜列,与第二棱镜矩阵阵列上的棱镜列之间具有夹角,该夹角可以减少干涉。

技术研发人员:罗培栋;蔡倩;王立超;卞高科;魏俊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东旭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1
技术公布日:2021.06.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