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纤准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14697发布日期:2021-07-02 19:3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纤准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模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纤准直装置。



背景技术:

光纤准直器用于将光纤内的传输光转变成准直光(平行光),或将外界平行(近似平行)光耦合至单模光纤内,现有的单纤准直装置均包括玻璃管a1、透镜a2以及尾纤a3,其在装配时,首先,将透镜放置在玻璃管内,并在透镜与玻璃管之间点353nd胶固定;当点胶流满后,将其一同放置在85度高温箱内固化;进一步地,将尾纤插入玻璃管内,并调节尾纤与透镜的间距以使得其光斑满足要求;进一步地,将尾纤往后拉出一半,点上353nd和uv305胶后插回玻璃管内进行调试,当调试后使用uv灯固化uv305胶,最后,放入85度高温箱内将353nd固化;该装配方法的整体流程包括两次点胶以及两次固化,不仅工艺复杂,并且其在点胶时容易爬胶或空胶,从而使得该光纤准直装置在批量生产时存在一定的不良率。

因此,设计一种装配工艺简单且适合大批量生产的单纤准直装置对本领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单纤准直装置,克服了现有单纤准直装置装配工艺复杂且其在批量生产时存在一定不良率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单纤准直装置,其优选方案在于:所述单纤准直装置包括尾纤、透镜以及具有开口的c型套管,所述透镜和尾纤均设置在c型套管内,所述c型套管可夹紧以预先固定透镜以及尾纤的相对位置。

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c型套管为陶瓷管。

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单纤准直装置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透镜与尾纤之间以保持尾纤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不变。

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垫片为陶瓷垫片,且其厚度参数同尾纤以及透镜的参数相匹配。

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c型套管的开口处均涂有胶水以将尾纤、透镜以及垫片固定在c型套管内。

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胶水为353nd胶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单纤准直装置,其通过采用c型陶瓷管并利用其夹持力固定各组件的位置,取代了现有的通过玻璃管和点胶配合固定的方式,有效避免了点胶所造成的爬胶或空胶的现象,进而减少了单纤准直制作的不良率;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的单纤准直装置在装配时只需在c型陶瓷管对各组件进行预先固定后,使用胶黏剂进行一次性点胶即可,其工艺流程非常简单,且更容易实现自动化,也更加适合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单纤准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c型套管及其开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单纤准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纤准直装置的最佳实施例。

一种单纤准直装置,参考图1和图2,所述单纤准直装置包括尾纤1、透镜2以及具有开口a的c型套管3,所述透镜2和尾纤1均设置在c型套管3内,所述c型套管3可夹紧以固定透镜2以及尾纤1的相对位置。

具体的,设计一种带有开口的c型套管3代替现有的封闭式玻璃管,可以利用c型套管3的夹持力固定c型套管3内的尾纤1以及透镜2的相对位置,而对于现有的封闭式玻璃管,其腔内空间固定,当透镜放置在玻璃管中之后,需要通过往透镜与玻璃管之间点涂胶水,待点胶流满之后再通过高温箱加温,待胶水固化后才能固定住透镜的位置,一方面,其操作非常繁琐,不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另一方面,在腔内进行点胶操作容易造成爬胶或者空胶,会导致较高比例的不良率,而本实施例中采用c型套管3,其为非封闭式,且其夹持力可以对透镜2和尾纤1的相对位置进行初步固定,不仅避免了爬胶或空胶所带来的高比例不良率,并且其操作非常简单,可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其中,所述c型套管3为陶瓷管。

进一步地,并参考图3,所述单纤准直装置还包括垫片4,所述垫片4设置在透镜2与尾纤1之间以保持尾纤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不变。

具体的,通过在透镜2与尾纤1之间设置垫片4,可以使得透镜2与尾纤1之间的间距保持不变,不加垫片的现有单纤准直器在装配时,首先需要调节尾纤与透镜之间的间距,其具体为通过beamsan监控透射的远场光斑和进场光斑,并使得光斑满足要求;然后,将尾纤拉出一半并对其进行点涂胶水,当点涂完胶水之后,将尾纤重新塞回玻璃管内,再次调试后对胶水进行加热固化,最后固定透镜和尾纤的位置,其操作流程非常复杂且非常的不方便,每次都需要进行光斑调试,而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尾纤1以及透镜2的参数选择对应厚度参数的垫片,然后将垫片4放置在尾纤1与透镜2之间即可,不需要每次都进行光斑调试,有效降低了其装配工艺的难度,进而有效提高了其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并参考图2,所述c型套管3的开口a处均涂有胶水,以将尾纤1、透镜2以及垫片4固定在c型套管3内。

具体的,当尾纤1、透镜2以及垫片4均放置在c型套管3内并通过c型套管3的夹持力进行初步固定后,再在开口a处使用胶黏剂进行一次性点胶,以进行进一步固定。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胶水为353nd胶水。

本实施例还提供所述单纤准直装置的具体装配步骤:

1、对垫片以及透镜的关键参数进行筛选和匹配;

2、将透镜、垫片以及尾纤均放入c型陶瓷管内;

3、压紧c型陶瓷管并通过其夹持力对透镜、垫片以及尾纤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4、往c型陶瓷管的开口处点涂胶水;

5、将点涂胶水后的单纤准直装置放入高温箱里加热并使得胶水固化。

具体的,首先,根据尾纤1以及透镜2的参数选择对应厚度参数的垫片,然后,将透镜沿c型陶瓷管的其中一端部往内移动至c型陶瓷管内部,将垫片放置在c型陶瓷管内并贴合透镜靠c型陶瓷管内部一侧的端部设置,然后,将尾纤从c型陶瓷管的另外一端部伸入,并使得其底部贴合垫板设置;进一步地,压紧c型陶瓷管并利用其夹持力对透镜、垫片以及尾纤的相对位置进行初步的固定;更进一步地,往c型陶瓷管地开口处点涂胶水,并使得胶水填充满整个开口,以完成进一步的固定;该装配方法相比于现有技术来说,一方面只需将垫片4放置在尾纤1与透镜2之间即可,不需要每次都进行光斑调试来确定尾纤与透镜之间的间距,有效简化了装配流程,不仅提高了装配效率,还使其更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另一方面,该装配方法只需在最后对开口进行一次性点胶,无需进行多次点胶操作,有效避免了因爬胶或空胶所造成的产品不良,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且更容易实现自动化,在大批量生产中具有明显优势。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胶水为353nd胶水。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高温箱设置温度为85度。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