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近视矫正眼镜

文档序号:25465268发布日期:2021-06-15 20:1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近视矫正眼镜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镜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近视矫正眼镜。



背景技术:

儿童或者青少年在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或光线不好,造成眼与书的距离太近,或看书时间过长,或走路,坐车看书等都可造成眼睛过度疲劳,造成轻度或中度近视,在近距离工作时,不需调节或少用调节即可看清细小目标,反而感到方便,但在高度近视眼,工作时目标距离很近,两眼过于向内集合,这就会造成内直肌使用过多而出现视力疲劳症状。近视眼通常可以通过矫正眼镜进行矫正或者减缓眼睛近视程度的发展,但是现有矫正眼镜在采用多镜片进行矫正时会出现副镜片不易拆装的问题,且不在使用时极易影响正常近视眼镜的正常使用,因此需要一款解决上述问题的矫正眼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矫正眼镜在采用多镜片进行矫正时副镜片不易拆装,且不在使用时副镜片极易影响正常近视眼镜的正常使用的问题,发明一种智能近视矫正眼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主镜架,所述主镜架的两侧铰接有镜腿,所述主镜架上卡接有主镜片,其中,所述主镜架上固定有第一铰接头,所述第一铰接头通过第二铰接头铰接连接有一对副镜架,所述副镜架上卡接有副镜片,所述主镜架上固定有控制两个副镜架转动的控制机构,所述副镜架远离与主镜架铰接处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副镜架的卡固件,所述主镜架上端面的两端固定有限定副镜架转动的紧固件。

优选地,所述主镜架上端面的两端和中间固定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铰接头固定在第一连接块上,所述副镜架上端面的两端和中间固定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铰接头固定在第二连接块上,所述第一铰接头和第二铰接头通过铰接杆铰接连接,所述第一铰接头和第二铰接头分别延伸到主镜架和副镜架外。

优选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三连接块、连接筒、转动轴、拨杆、第一卡接块和第二卡接块,所述连接筒通过若干第三连接块固定在主镜架上端的中部,所述连接筒的两端与两个副镜架上的第二铰接头相靠近,且连接筒第一铰接头和第二铰接头在同一水平直线上,所述转动轴滑动连接在连接筒内,且部分延伸到两侧第二铰接头内,所述拨杆垂直固定在转动轴的中间,所述第一卡接块和第二卡接块分别固定连接在转动轴两端的外表面,且第一卡接块和第二卡接块与拨杆在同一条水平直线上。

所述连接筒的中部沿连接筒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滑孔,所述拨杆活动连接在第一滑孔内,所述第一滑孔的中间和两端的连接筒上分别开设有沿连接筒径向的半圆弧形的第二滑孔、第三滑孔和第四滑孔,所述连接筒的两端沿连接筒长度方向分别开设有第五滑孔和第六滑孔,所述第一卡接块和第二卡接块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五滑孔和第六滑孔内,所述第五滑孔和第六滑孔靠近第一滑孔的一端的连接筒上分别开设有沿连接筒径向的半圆弧形的第七滑孔和第八滑孔,两个靠近连接筒的第二铰接头的端部沿连接筒长度方向分别开设有连通第五滑孔和第六滑孔的第九滑孔和第十滑孔。

优选地,所述卡固件包括底座、连接杆、螺纹连接头和卡接头,所述底座固定在副镜架远离与主镜架铰接处的一端,所述连接杆垂直副镜片固定在底座上,所述连接杆远离底座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连接头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所述卡接头为l型,且一端与螺纹连接头固定连接,使得整个卡固件呈j型。

优选地,所述紧固件包括支撑板和紧固螺钉,所述支撑板固定在主镜架的上端面的两端,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固定螺孔,所述紧固螺钉螺纹连接在固定螺孔内,与主镜架两端的第一铰接头铰接连接的第二铰接头的端部开设有紧固螺孔,所述紧固螺钉贯穿支撑板螺纹连接在紧固螺孔内。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第一铰接头、第二铰接头和控制机构,便于控制副镜片单个或者全部转动到主镜片前方,进而可以根据使用者不同眼睛的近似情况合理进行矫正;(2)通过卡固件便于在副镜片转动到主镜片前方时将副镜架牢固地固定在主镜架上,避免副镜架随意转动影响矫正效果;(3)通过第二铰接头和紧固件的配合使用,便于在副镜片位于主镜片上方时将副镜架进行紧固限定,避免副镜架和副镜片自动转动到主镜片前方,在正常使用时影响使用者的视觉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眼镜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近视矫正眼镜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区域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区域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近视矫正眼镜的右视图。

图6为图5中d区域放大图。

图7为图5中e区域放大图。

其中,1、镜腿,2、主镜架,3、主镜片,4、副镜架,5、副镜片,6、第一连接块,7、第一铰接头,8、第二连接块,9、第二铰接头,10、铰接杆,11、控制机构,101、第三连接块,102、连接筒,103、拨杆,104、转动轴,105、第一卡接块,106、第二卡接块,107、第一滑孔,108、第二滑孔,109、第三滑孔,110、第四滑孔,111、第五滑孔,112、第六滑孔,113、第七滑孔,114、第八滑孔,115、第九滑孔,116、第十滑孔,12、卡固件,121、底座,122、连接杆,123、螺纹孔,124、螺纹连接头,125、卡接头,13、支撑板,14、紧固螺钉,15、固定螺孔,16、紧固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7所示的一种智能近视矫正眼镜,包括主镜架2,主镜架2的两侧铰接有镜腿1,便于通过镜腿1将眼镜穿戴在使用者头部。主镜架2上卡接有主镜片3,便于将主镜片3和主镜架2连接在一起,进而便于穿戴。主镜架2上焊接或者通过螺钉固定可拆卸连接有第一铰接头7,第一铰接头7通过第二铰接头9铰接连接有一对副镜架4,副镜架4上卡接有副镜片5,便于通过第一铰接头7和第二铰接头9实现副镜架4相对主镜架2转动,进而便于副镜片5转动的主镜片3的前方,进而调节进入眼镜的光线折射角度实现屈光调整和近视加重预防,实现矫正视力的效果。主镜架2上焊接或者通过螺钉固定可拆卸连接有控制两个副镜架4转动的控制机构11,便于通过控制机构11控制两个副镜架4同时转动或者单独转动,进而可以根据使用者不同眼睛的近似情况进行合理调整,进而实现对近视眼睛进行矫正。副镜架4远离与主镜架2铰接处的一端焊接或者通过螺钉固定可拆卸连接有固定副镜架4的卡固件12,便于通过卡固件12在副镜架4转动到主镜架2前方时对副镜架4的下端进行卡接固定,避免副镜架4带动副镜片5随意晃动,影响使用者的视力矫正效果。主镜架2上端面的两端焊接固定有限定副镜架4转动的紧固件,便于通过紧固件对第二铰接头9进行限定,避免副镜架4在位于主镜架2上方时自动转动,影响主镜片3的正常使用。

如图1-7所示的一种智能近视矫正眼镜,主镜架2上端面的两端和中间焊接或者通过螺钉固定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连接块6,第一铰接头7焊接固定在第一连接块6上,便于通过第一连接块6将第一铰接头7与主镜架2连接在一起。副镜架4上端面的两端和中间焊接或者通过螺钉固定可拆卸连接有第二连接块8,第二铰接头9固定在第二连接块8上,便于通过第二连接块8将第二铰接头9与副镜架4连接在一起。第一铰接头7和第二铰接头9通过铰接杆10铰接连接,实现主镜架2与副镜架4的铰接连接,使得副镜架4在不使用时位于主镜架2上方,避免影响主镜片3的正常使用;在使用时能够转动到主镜架2前方,实现对近视眼睛的矫正效果。第一铰接头7和第二铰接头9分别延伸到主镜架2和副镜架4外,使得副镜架4在转动到主镜架2前方时两者之间存在间隙,避免副镜架4与主镜架2重叠影响转动角度。

如图1-7所示的一种智能近视矫正眼镜,控制机构11包括第三连接块101、连接筒102、转动轴104、拨杆103、第一卡接块105和第二卡接块106,连接筒102通过若干第三连接块101焊接或者通过螺钉固定可拆卸连接在主镜架2上端的中部,使得连接筒102通过第三连接块101与主镜架2固定连接在一起。连接筒102的两端与两个副镜架4上的第二铰接头9相靠近,且连接筒102第一铰接头7和第二铰接头9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便于通过连接筒102上连接的转动轴104和第一卡接块105和第二卡接块106对两个副镜架4上的第二铰接头9进行控制。转动轴104滑动连接在连接筒102内,且部分延伸到两侧第二铰接头9内,便于转动轴104在连接头内沿连接筒102长度方向和径向移动和转动,同时便于能够在两侧的第二铰接头9内移动和滑动。拨杆103垂直焊接固定在转动轴104的中间,便于通过拨杆103控制转动轴104在连接筒102内移动。第一卡接块105和第二卡接块106分别焊接固定连接在转动轴104两端的外表面,且第一卡接块105和第二卡接块106与拨杆103在同一条水平直线上,便于通过第一卡接块105和第二卡接块106实现对对两个副镜架4上的第二铰接头9进行卡接控制。连接筒102的中部沿连接筒102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滑孔107,拨杆103活动连接在第一滑孔107内,便于通过拨杆103早第一滑孔107内左右滑动,实现转动轴104在连接桶内左右移动。第一滑孔107的中间和两端的连接筒102上分别开设有沿连接筒102径向的半圆弧形的第二滑孔108、第三滑孔109和第四滑孔110,便于拨杆103移动到第一滑孔107与第二滑孔108或第三滑孔109或第四滑孔110的连接处时能够在第二滑孔108或第三滑孔109或第四滑孔110内继续滑动。连接筒102的两端沿连接筒102长度方向分别开设有第五滑孔111和第六滑孔112,第一卡接块105和第二卡接块106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五滑孔111和第六滑孔112内,便于移动拨杆103在第一滑孔107内移动时转动轴104带动第一卡接块105和第二卡接块106能够分别在第五滑孔111和第六滑孔112内滑动。第五滑孔111和第六滑孔112靠近第一滑孔107的一端的连接筒102上分别开设有沿连接筒102径向的半圆弧形的第七滑孔113和第八滑孔114,便于第一卡接块105和第二卡接块106分别沿着第五滑孔111和第六滑孔112滑动到第七滑孔113和第八滑孔114内。两个靠近连接筒102的第二铰接头9的端部沿连接筒102长度方向分别开设有连通第五滑孔111和第六滑孔112的第九滑孔115和第十滑孔116,便于第一卡接块105和第二卡接块106分别沿着第五滑孔111和第六滑孔112滑动到第九滑孔115和第十滑孔116内,进而实现第一卡接块105和第二卡接块106对两个副镜架4上的第二铰接头9进行卡接,进而在转动轴104转动时能够同时或者单个带动两侧第二铰接头9转动。当拨杆103位于第一滑孔107与第二滑孔108的连接处时,第一卡接块105和第二卡接块106分别全部位于第九滑孔115和第十滑孔116内,继续移动拨杆103在第二滑孔108内移动,拨杆103带动转动轴104转动,转动轴104带动第一卡接块105和第二卡接块106分别带动两侧第二铰接头9转动;当拨杆103移动到第一滑孔107最左端时,即第一滑孔107与第三滑孔109连接处时,第一卡接块105移动到第九滑孔115远离连接筒102的一端,第二卡接块106移动到第六滑孔112和第八滑孔114的连接处,继续移动拨杆103在第三滑孔109内滑动,拨杆103带动转动轴104转动,转动轴104带动第一卡接块105转动,第一卡接块105带动位于连接筒102左侧的第二铰接头9转动,同时转动轴104带动第二卡接块106能够在第八滑孔114内滑动;当拨杆103移动到第一滑孔107最右端时,即第一滑孔107与第四滑孔110连接处时,第一卡接块105移动到第五滑孔111和第七滑孔113的连接处,第二卡接块106移动到第十滑孔116远离连接筒102的一端,继续移动拨杆103在第四滑孔110内滑动,拨杆103带动转动轴104转动,转动轴104带动第一卡接块105能够在第七滑孔113内滑动,同时转动轴104带动第二卡接块106转动,第二卡接块106带动位于连接筒102右侧的第二铰接头9转动。

如图1-7所示的一种智能近视矫正眼镜,卡固件12包括底座121、连接杆122、螺纹连接头124和卡接头125,底座121焊接或者通过螺钉固定可拆卸连接在副镜架4远离与主镜架2铰接处的一端,便于通过底座121将整个卡固件12固定在副镜架4上。连接杆122垂直副镜片5焊接固定在底座121上,使得连接管与底座121固定连接在一起。连接杆122远离底座121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123,螺纹连接头124螺纹连接在螺纹孔123内,便于螺纹连接头124和连接杆122之间转动。卡接头125为l型,且一端与螺纹连接头124焊接固定连接,使得整个卡固件12呈j型,便于通过转动卡接头125使得卡接头125带动螺纹连接头124在螺纹孔123内转动,进而改变卡接头125的角度以及与底座121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够方便、牢固的将副镜架4与主镜架2卡接固定连接在一起。

如图1-7所示的一种智能近视矫正眼镜,紧固件包括支撑板13和紧固螺钉14,支撑板13焊接固定在主镜架2的上端面的两端,便于通过支撑板13将紧固件与主镜架2固定连接在一起。支撑板13上开设有固定螺孔15,紧固螺钉14螺纹连接在固定螺孔15内,便于紧固螺钉14与支撑板13之间固定可拆卸连接。与主镜架2两端的第一铰接头7铰接连接的第二铰接头9的端部开设有紧固螺孔16,紧固螺钉14贯穿支撑板13螺纹连接在紧固螺孔16内,便于通过紧固螺钉14螺纹连接在紧固螺孔16内实现对第二铰接头9的限定,避免第二铰接头9以铰接杆10为轴自动转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