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反射膜、使用了该低反射膜的光学传感套件及低反射成形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37714发布日期:2021-10-12 12:39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低反射膜、使用了该低反射膜的光学传感套件及低反射成形体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广角侧的表面反射率以及表面光泽度小的、新型的低反射膜、使用了该低反射膜的光学传感套件以及低反射成形体等。


背景技术:

2.随着近年来传感技术的显著进步,在机动车、列车、火车、电车、船舶、货船、飞机、航天器、火箭、运输设备、交通工具等各种移动体(以下,有时称为“移动载体”。)中,研究高度传感技术的导入。
3.列举一例,为了检测存在于本车辆的前方的障碍物(例如,其他车辆、行人、护栏、房屋等),将具备摄像元件的相机模块、红外线传感器等光学传感器设置于车厢内的机动车的开发正在进展。这样的光学传感器类例如通过窗玻璃从车厢内拍摄车厢外,或者从车厢内检测车厢外的可见光线、红外线。
4.另一方面,在设置有这样的光学传感器类的移动载体的室内,例如设置有很多仪表板、车顶装饰件、遮阳板、开关面板、装饰面板、转向件、座椅等内饰构件,此外,在光学传感器类中,有时也设置有照相机罩、透镜罩等树脂制的附属品(以下,有时将它们统称为“内饰部件”)。
5.在这些内饰部件中,近年来,大多使用轻型且耐老化性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热塑性弹性体等树脂制的成形体、使用这些树脂的多层层叠体、或者无纺布、表皮材料等。此外,作为用于移动载体的内饰部件,从安全性的观点出发、或者从得到赋予高级感的哑光风格的稳定的手感这样的设计性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很多抑制产品表面的光泽而赋予了消光性的树脂材料(参照专利文献1~4)。
6.在先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6

057007号公报
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7

314519号公报
10.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

220562号公报
11.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

02038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2.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13.在使用上述的光学传感器类的传感技术中,若在内饰部件的表面反射的光(无用光)入射到光学传感器类,则产生光晕、透镜光斑、重影等而使摄像图像显著劣化,或者使传感的检测精度显著下降。与此相对,专利文献1~4的技术只不过是用于在外观上赋予消光性的技术,其表面光泽度依然较大(以60度镜面光泽度计9~35%(专利文献1),以60度镜面光泽度计10~30%(专利文献2),以60度镜面光泽度计7.3~15.2%(专利文献3),以45度镜
面光泽度计4.7~18%(专利文献4))。因此,要求开发表面光泽度更小的材料。
14.尤其是,在移动载体的光学传感套件用途中,今后有要求极高精度的摄影、传感等的趋势。在此,在用于这种用途的低光泽的树脂材料中,通常,与低角度侧(入射角以及反射角小于45
°
)的镜面光泽度相比,广角侧(入射角以及反射角为45
°
以上)的镜面光泽度的强度取相对大的值。因此,专利文献1~4的低光泽的树脂材料不仅是45度镜面光泽度、60度镜面光泽度大的值,而且广角侧的镜面光泽度、例如75度镜面光泽度、85度镜面光泽度还会成为更大的值。例如,出售品的遮光膜(木本公司(kimoto公司)、产品名:导电遮光膜(carbon feather)x6b)的表面反射率以及表面光泽度如下所述。因此,在将这样的以往技术的树脂材料用于光学传感套件用途的情况下,广角侧的反射光的影响依然较大地残留,因此难以进行更高精度的摄影、传感等。
15.[表1]
[0016][0017]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广角区域的表面反射率以及表面光泽度小的、新型的低反射膜、以及使用该低反射膜光学传感套件、以及低反射成形体等。
[0018]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9]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对更高精度的适于摄影、传感等的低反射膜的表面光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新发现了广角区域的表面反射率以及表面光泽度小的低反射膜以及低反射成形体,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20]
即,本发明提供以下所示的各种具体的方式。
[0021]
〔1〕一种低反射膜,其特征在于,至少具备第一树脂层,所述第一树脂层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以及具有2~20μm的平均粒径d
50
的有机树脂粒子,所述第一树脂层侧的表面的反射率以及光泽度满足以下的关系。
[0022]
(1)70度正反射率:0.0%以上且2.5%以下(波长550nm)
[0023]
(2)60度镜面光泽度:0.0%以上且6.0%以下
[0024]
75度镜面光泽度:0.0%以上且6.0%以下
[0025]
85度镜面光泽度:0.0%以上且6.0%以下
[0026]
(3)20
°
镜面光泽度、45
°
镜面光泽度、60
°
镜面光泽度、75
°
镜面光泽度、以及85
°
镜面光泽度的合计为7.5%以下
[0027]
〔2〕根据〔1〕所述的低反射膜,所述有机树脂粒子具有5~20μm的平均粒径d
50

[0028]
〔3〕根据〔1〕或者〔2〕所述的低反射膜,所述有机树脂粒子相对于所述粘合剂树脂的含有比例是0.6~2.5。
[0029]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低反射膜,所述第一树脂层的膜厚相对于所述
第一树脂层所包含的所述有机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d
50
是0.5~8.0倍。
[0030]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低反射膜,具有0.5以上的光学浓度。
[0031]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低反射膜,所述第一树脂层还含有炭黑。
[0032]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低反射膜,具有依次至少具备所述第一树脂层以及粘合层的层叠构造。
[0033]
〔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低反射膜,具有依次至少具备所述第一树脂层以及基材膜的层叠构造。
[0034]
〔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低反射膜,具有依次至少具备所述第一树脂层、基材膜以及粘合层的层叠构造。
[0035]
〔10〕根据〔1〕~〔9〕中任一项所述的低反射膜,具有依次至少具备所述第一树脂层、基材膜、第二树脂层以及粘合层的层叠构造。
[0036]
〔11〕根据〔7〕~〔10〕中任一项所述的低反射膜,所述粘合层含有选自包含橡胶系粘合剂、丙烯酸系粘合剂、烯烃系粘合剂、硅酮系粘合剂以及聚氨酯系粘合剂的组的1种以上的粘合剂。
[0037]
〔12〕根据〔1〕~〔11〕中任一项所述的低反射膜,所述第一树脂层的表面粗糙度ra是0.8~4.0μm。
[0038]
〔13〕一种光学传感套件,其特征在于,至少具备:光学传感器,配置于移动载体的室内,经由相对于可见光线或红外线透明的窗口对所述室外进行拍摄或者检测所述室外的可见光线或红外线;以及低反射膜,覆盖配置于所述室内的内饰部件的表面,降低所述表面的外部光的反射光,使所述光学传感器的拍摄精度和/或检测精度提高,低反射膜至少具备第一树脂层,所述第一树脂层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以及具有2~20μm的平均粒径d
50
的有机树脂粒子,所述第一树脂层侧的表面的反射率以及光泽度满足以下的关系。
[0039]
(1)70度正反射率:0.0%以上且2.5%以下(波长550nm)
[0040]
(2)60度镜面光泽度:0.0%以上且6.0%以下
[0041]
75度镜面光泽度:0.0%以上且6.0%以下
[0042]
85度镜面光泽度:0.0%以上且6.0%以下
[0043]
(3)20
°
镜面光泽度、45
°
镜面光泽度、60
°
镜面光泽度、75
°
镜面光泽度以及85
°
镜面光泽度的合计是7.5%以下
[0044]
〔14〕根据〔13〕所述的光学传感套件,所述有机树脂粒子具有5~20μm的平均粒径d
50

[0045]
〔15〕根据〔13〕或者〔14〕所述的光学传感套件,所述内饰部件是选自包含树脂成形体、使用了树脂成形体的多层层叠体、无纺布、以及表皮材料的组的1种以上。
[0046]
在此,在上述〔13〕或者〔14〕所述的光学传感套件中使用的低反射膜优选还具有上述〔3〕~〔12〕中任一项以上的技术特征。
[0047]
〔16〕一种低反射成形体,是覆盖物品的表面的低反射成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反射成形体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以及具有2~20μm的平均粒径d
50
的有机树脂粒子,所述低反射成形体的至少一个表面的反射率以及光泽度满足以下的关系。
[0048]
(1)70度正反射率:0.0%以上且2.5%以下(波长550nm)
[0049]
(2)60度镜面光泽度:0.0%以上且6.0%以下
[0050]
75度镜面光泽度:0.0%以上且6.0%以下
[0051]
85度镜面光泽度:0.0%以上且6.0%以下
[0052]
(3)20
°
镜面光泽度、45
°
镜面光泽度、60
°
镜面光泽度、75
°
镜面光泽度、以及85
°
镜面光泽度的合计是7.5%以下
[0053]
在此,上述〔16〕所述的低反射成形体优选还具有上述〔3〕~〔12〕中任一项以上的技术特征。在此,第一树脂层替换为第一树脂层,低反射膜替换为低反射成形体。
[0054]
发明效果
[0055]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广角区域的表面反射率及表面光泽度小的低反射膜以及低反射成形体,能够提供以往不存在的新材料。而且,通过使用该低反射膜或者低反射成形体,例如,即使从广角侧观察,也能够实现表面光泽度小的消光加工品,此外,通过在光学传感套件用途中使用低反射膜作为内饰部件的表层膜,能够抑制光学传感器类的拍摄图像、检测精度的劣化或下降。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广角区域的低反射性优异的新材料,此外,在机动车、列车、火车、电车、船舶、货船、航空机、航天器、火箭、运输设备、交通工具等各种移动载体中,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摄影、传感等。
附图说明
[0056]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低反射膜100的概略剖视图。
[0057]
图2是表示变形例的低反射膜200的概略剖视图。
[0058]
图3是表示变形例的低反射膜300的概略剖视图。
[0059]
图4是表示变形例的低反射膜400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0]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另外,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此外,附图的尺寸比率并不限定于图示的比率。不过,以下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例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例如“1~100”的数值范围的表述包含其上限值“100”以及下限值“1”双方。此外,其他数值范围的表述也相同。
[0061]
(第一实施方式)
[0062]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低反射膜100的主要部位的剖视图。该低反射膜100具备:基材膜11、设置于该基材膜11的一个面11a侧的第一树脂层21、以及设置于基材膜11的另一个11b侧的粘合层31。即,本实施方式的低反射膜100具有至少依次排列有第一树脂层21、基材膜11以及粘合层31的层叠构造(3层构造)。另外,在该层叠构造中,第一树脂层21配置于表侧的最表面,并且粘合层31配置于背侧的最表面,第一树脂层21以及粘合层31以分别露出于表侧以及背侧的最表面的状态配置。另外,在第一树脂层21的表面,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有带电防止层、保护层等任意的层。
[0063]
在此,在本说明书中,所谓“设置于~的一(另一)面侧”是指如下方式: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不仅是在基材膜11的表面(例如面11a、面11b)直接载置有第一树脂层21、粘合层31的方式,还包含在基材膜11的面11a与第一树脂层21之间、基材膜11的面11b与粘合层31之间夹设有未图示的任意的层(例如,底涂层、粘接层等)而使第一树脂层21、粘合层31与基材
膜11分离地配置的方式。此外,至少具备第一树脂层21以及粘合层31的层叠构造不仅包含第一树脂层21以及粘合层31直接层叠在基材膜11上的构造,还包括在3层构造的层间进一步设置如上所述的任意层的构造。
[0064]
基材膜11只要能够支承第一树脂层21以及粘合层31即可,其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从尺寸稳定性、机械强度以及轻量化等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合成树脂膜。作为合成树脂膜的具体例,可举出聚酯膜、abs(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膜、聚酰亚胺膜、聚酰胺膜、聚酰胺酰亚胺膜、聚苯乙烯膜、聚碳酸酯膜等。此外,也能够使用丙烯酸系、尼龙系、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纤维素系、聚砜系、聚苯硫醚系、聚醚砜系、聚醚醚酮系的膜。其中,作为基材膜11,优选使用聚酯膜、聚酰亚胺膜。尤其是,单轴或者双轴拉伸膜、特别是双轴拉伸聚酯膜的机械强度以及尺寸稳定性优异,因此特别优选。此外,在耐热用途中,特别优选聚酰亚胺膜、聚酰胺酰亚胺膜、聚酰胺膜,最优选聚酰亚胺膜、聚酰胺酰亚胺膜。它们能够单独使用1种,也能够组合使用2种以上。
[0065]
基材膜11的厚度能够根据要求性能以及用途适当设定,没有特别限定。从轻量化以及薄膜化的观点出发,基材膜11的厚度优选为0.5μm以上且250μm以下,更优选为1μm以上且1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μm以上且5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10μm以上且30μm以下。另外,从提高与第一树脂层21、粘合层31的粘接性的观点出发,根据需要,也能够对基材膜11表面进行锚定处理、电晕处理等各种公知的表面处理。
[0066]
另外,基材膜11的外观可以是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中的任一种,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具有遮光性。例如,也能够使用发泡聚酯膜等发泡的合成树脂膜、含有各种颜料的合成树脂膜。例如,通过使用含有1种以上的黑色、灰色、紫色、蓝色、茶色、红色、绿色等暗色系的颜料或者染料的合成树脂膜,能够制成光学浓度高的遮光膜。作为在此使用的颜料、染料,能够从本领域公知的颜料、染料中适当选择使用,其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作为黑色系的颜料,可举出黑色树脂粒子、磁铁矿系黑、铜



锰系黑、钛黑、炭黑等。其中,从隐蔽性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黑色树脂粒子、钛黑、炭黑。它们能够单独使用1种,也能够组合使用2种以上。在基材膜11含有颜料或染料的情况下,其含有比例能够根据要求性能以及用途适当设定,没有特别限定。从尺寸稳定性、机械强度、轻量化等观点出发,颜料以及染料的合计的含有比例相对于基材膜11的总量优选为0.3~15质量%,更优选为0.4~12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5~10质量%。
[0067]
第一树脂层21是至少含有粘合剂树脂22以及具有2~20μm的平均粒径d
50
的有机树脂粒子23的树脂层,是具有上述的给定的反射率以及光泽度的树脂层。作为构成第一树脂层21的材料,能够使用本领域公知的材料,其种类没有特别限定。通过这样使用含有粘合剂树脂和分散于该粘合剂树脂中的有机树脂粒子23的树脂层,能够实现满足上述光学特性的第一树脂层21。以下,进一步详述。
[0068]
作为粘合剂树脂22,可举出聚(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聚苯乙烯/聚丁二烯树脂、聚氨酯系树脂、醇酸树脂、丙烯酸系树脂、不饱和聚酯系树脂、环氧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环氧丙烯酸酯系树脂、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系树脂、聚酯丙烯酸酯系树脂、聚醚丙烯酸酯系树脂、酚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脲系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系树脂等热塑性树脂或者热固化性树脂,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此外,也能够使用热塑性弹性体、热固化性弹性
体、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电子束固化型树脂等。它们能够单独使用1种,也能够组合使用2种以上。另外,粘合剂树脂22根据要求性能以及用途,能够适当选择而使用。例如,在要求耐热性的用途中,优选热固化性树脂。
[0069]
第一树脂层21中的粘合剂树脂22的含量(总量)只要以膜形成所需的程度适当调整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从实现具有更优异的表面反射率以及表面光泽度的第一树脂层21的观点出发,粘合剂树脂22的含量(总量)相对于第一树脂层21的总量优选为5~65质量%,更优选为15~5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20~50质量%,特别优选为25~45质量%。
[0070]
为了赋予上述的反射率以及光泽度,在本实施方式的低反射膜100的第一树脂层21中含有比较粗大的有机树脂粒子23。从再现性良好地得到设为目的的反射率以及光泽度的观点出发,有机树脂粒子23的平均粒径d50优选为2~20μm,更优选为4~20μm,进一步优选为5~20μm,更进一步优选为6~15μm,特别优选为7~14μm,最优选为10~14μm。
[0071]
作为有机树脂粒子23的材料,能够使用本领域公知的材料,其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具体而言,可列举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系、聚苯乙烯系、聚酯系、聚氨酯系、橡胶系等树脂粒子,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此外,有机树脂粒子23的外观可以是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中的任一种,没有特别限定。此外,有机树脂粒子23的外观可以为无色,也可以被着色。例如,通过使用着色为黑色、灰色、紫色、蓝色、茶色、红色、绿色等的着色有机树脂粒子,能够制成光学浓度高的遮光膜。有机树脂粒子23能够单独使用1种,也能够组合使用2种以上。
[0072]
第一树脂层21中的有机树脂粒子23的含量(总量)只要能够得到上述的表面反射率、表面光泽度,就没有特别限定。从实现具有更优异的表面反射率以及表面光泽度的第一树脂层21的观点出发,相对于第一树脂层21的总量,有机树脂粒子23的含量(总量)优选为35~95质量%,更优选为40~8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45~80质量%,特别优选为50~75质量%。此时,根据所使用的有机树脂粒子23的种类、平均粒径d
50
等而变动,但从再现性良好地实现上述优选的表面反射率、表面光泽度的观点出发,优选考虑粘合剂树脂22的使用比例而在上述范围内设定有机树脂粒子23的含量。即,相对于第一树脂层21中的粘合剂树脂的总质量,有机树脂粒子的含有比例优选为0.6~2.5,更优选为0.7~2.3,进一步优选为0.8~2.0。
[0073]
第一树脂层21可以与有机树脂粒子23一起含有无机粒子24。通过同时采用无机粒子24,能够进一步提高遮光性、或进一步降低表面反射率、表面光泽度。作为无机粒子24,能够使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颜料、染料,其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高岭土、煅烧高岭土、煅烧粘土、未煅烧粘土、二氧化硅(例如,天然二氧化硅、熔融二氧化硅、无定形二氧化硅、中空二氧化硅、湿式二氧化硅、合成二氧化硅、胶棉等)、铝化合物(例如勃姆石、氢氧化铝、氧化铝、水滑石、硼酸铝、氮化铝等)、镁化合物(例如、偏硅酸铝镁、碳酸镁、氧化镁、氢氧化镁等)、钙化合物(例如碳酸钙、氢氧化钙、硫酸钙、亚硫酸钙、硼酸钙等)、钼化合物(例如氧化钼、钼酸锌等)、滑石(例如天然滑石、煅烧滑石等)、云母(mica)、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锆、硫酸钡、硼酸锌、偏硼酸钡、硼酸钠、氮化硼、聚集氮化硼、氮化硅、氮化碳、钛酸锶、钛酸钡、锡酸锌等锡酸盐等、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此外,从提高遮光性、隐蔽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黑色无机颜料。作为黑色无机颜料,例如可举出黑色树脂粒子、磁铁矿系黑,铜



锰系黑、钛黑、炭黑、苯胺黑等,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其中,作为黑色无机颜料,优选黑色树脂粒子、钛黑、炭黑、苯胺黑,更优选为炭黑、苯胺黑。另一方面,近年来,从外观设计
性的观点等出发,在具有高级感的低光泽且发黑的外观设计上受欢迎,要求与之调和。对于这样的要求,也能够使用例如中空二氧化硅等中空粒子作为无机粒子24,在第一树脂层21中增加光散射,降低第一树脂层21的表面反射率、尤其是广角区域的表面反射率,由此实现更黑的暗色系的第一树脂层21。这些无机粒子能够单独使用1种,也能够组合使用2种以上。
[0074]
作为炭黑,已知有通过油炉法炭黑、灯黑、槽法炭黑(channel black)、气炉法炭黑、乙炔黑、热裂法炭黑、科琴黑等各种公知的制法制作的炭黑,但其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从对第一树脂层21赋予导电性而防止静电导致的带电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使用导电性炭黑。炭黑的历史很久以前,例如由三菱化学有限公司、asahi carbon有限公司、御国色素有限公司、resino color工业有限公司、cabot公司、degussa公司等出售有各种等级的炭黑单体以及炭黑分散液,根据要求性能、用途,从这些中适当选择即可。另外,炭黑的粒子尺寸能够根据要求性能等适当设定,没有特别限定。炭黑的平均粒径d
50
优选为0.01~2.0μm,更优选为0.05~1.0μm,进一步优选为0.08~0.5μm。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平均粒径d
50
是指利用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例如,岛津制作所公司:sald

7000等)测定的体积基准的中值粒径(d
50
)。
[0075]
在使用无机粒子24的情况下,从分散性、制膜性、操作性、遮光性、消光性等观点出发,此外,从与上述的粘合剂树脂22、有机树脂粒子23的配合平衡的观点出发,相对于第一树脂层21的总量,无机粒子24的含量(总量)优选为1~55质量%,更优选为5~4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7~40质量%,特别优选为7~30质量%。
[0076]
另外,第一树脂层21也可以含有本领域公知的各种添加剂。作为其具体例,可列举润滑剂、导电剂、阻燃剂、抗菌剂、防霉剂、抗氧化剂、增塑剂、树脂固化剂、固化促进剂、流平剂、流动调整剂、消泡剂、分散剂等,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作为润滑剂,可列举聚乙烯、石蜡、蜡等烃系润滑剂;硬脂酸、12

羟基硬脂酸等脂肪酸系润滑剂;硬脂酸酰胺、油酸酰胺、芥酸酰胺等酰胺系润滑剂;硬脂酸丁酯、硬脂酸单甘油酯等酯系润滑剂;醇系润滑剂;金属皂、滑石、二硫化钼等固体润滑剂;硅酮树脂粒子;聚四氟乙烯蜡、聚偏氟乙烯等氟树脂粒子等,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其中,特别优选使用有机系润滑剂。此外,作为粘合剂树脂,在使用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电子束固化型树脂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使用正丁胺、三乙胺、三正丁基膦等敏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等。它们能够单独使用1种,也能够组合使用2种以上。这些的含有比例没有特别限定,以相对于第一树脂层21中所包含的全部树脂成分的固体成分换算计,通常分别优选为0.01~5质量%。
[0077]
第一树脂层21的厚度t能够根据要求性能以及用途适当设定,没有特别限定。从高的光学浓度、轻量化以及薄膜化的平衡的观点出发,第一树脂层21的厚度t优选为0.1μm以上,更优选为0.2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μm以上,特别优选为1.0μm以上,最优选为4.0μm以上,上限侧优选为40μm以下,更优选为3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25μm以下。在此,第一树脂层21的厚度t如图示那样具有表面凹凸的情况下,设为其最大厚度。此时,从再现性良好地实现上述优选的表面反射率、表面光泽度的观点出发,优选考虑所使用的有机树脂粒子23的平均粒径d
50
而在上述范围内设定第一树脂层21的厚度t。即,在将有机树脂粒子23的平均粒径d
50
设为t(μm)时,第一树脂层21的厚度t(μm)优选调整为t/t在0.5~8.0的范围内。根据膜形成方法也不同,一般而言,t/t优选为0.5~3.0,更优选为0.6~2.5,进一步优选为0.9~2.4,特别优选为1.0~2.3,最优选为1.3~2.2。此外,有时根据涂
敷方法,t/t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进一步优选3.0以上,作为其上限,优选为8.0以下,更优选为7.5以下。另外,根据需要,也能够对第一树脂层21表面进行锚定处理、电晕处理等各种公知的表面处理。
[0078]
另一方面,从轻量化、薄膜化、操作性等观点出发,低反射膜100的总厚度优选为0.5μm以上,更优选为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特别优选为25μm以上,上限侧优选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4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250μm以下。
[0079]
从具备作为遮光构件的高遮光性的观点出发,第一树脂层21的光学浓度(od)优选为0.5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7以上,特别优选为2.0以上。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光学浓度(od)是依据iso5

2,使用光学浓度计(x

rite361t:x

rite公司)以及奥尔森过滤器进行测定而得到的值。
[0080]
在此,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低反射膜100为了减小广角区域的表面反射率以及表面光泽度,其表面形状被调整为凹凸。低反射膜100的第一树脂层21侧的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一树脂层21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能够根据要求性能以及用途适当设定,没有特别限定,从实现更优异的表面反射率以及表面光泽度的观点出发,从高光学浓度、轻量化以及薄膜化的平衡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8~4.0μm,更优选为1.0~3.6μm,进一步优选为1.5~3.3μm,特别优选为2.0~3.0μm。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表面粗糙度ra是依据jis

b0601(2001)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测定方法而测定的值。例如能够通过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定机(surfcom 1500sd2

3df:东京精密公司)进行测定。
[0081]
而且,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低反射膜100的表面反射率为了减小广角区域的表面反射,将低反射膜100的第一树脂层21侧的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一树脂层21的表面)的70度正反射率调整为0.0%以上且2.5%以下(波长550nm)。从实现更高的消光性以及低的表面反射等的观点出发,70度正反射率优选为0.0%以上且2.0%以下(波长550nm),更优选为0.0%以上且1.5%以下(波长550nm),进一步优选为0.0%以上且1.0%以下(波长550nm),特别优选为0.0%以上且0.5%以下(波长550nm)。另外,在本说明书中,70度正反射率使用分光光度计(solidspec

3700:岛津制作所公司)测定波长550nm的光的入射受光角70
°
时的第一树脂层21表面的正反射率(镜面反射率)(%)而得到的值。
[0082]
此外,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低反射膜100的镜面光泽度是为了减小广角区域的镜面光泽而将低反射膜100的第一树脂层21侧的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一树脂层21的表面)的镜面光泽度调整成:60度镜面光泽度为0.0%以上且6.0%以下、75度镜面光泽度为0.0%以上且6.0%以下、85度镜面光泽度为0.0%以上且6.0%以下。从实现更高的消光性以及低光泽性等的观点出发,60度镜面光泽度优选为0.0%以上且4.0%以下、75度镜面光泽度为0.0%以上且4.0%以下、85度镜面光泽度优选0.0%以上且4.0%以下、60度镜面光泽度优选为0.0%以上且3.0%以下、75度镜面光泽度进一步优选为0.0%以上且3.0%以下、85度镜面光泽度进一步优选为0.0%以上且3.0%以下、60度镜面光泽度进一步优选为0.0%以上且2.0%以下、75度镜面光泽度进一步优选为0.0%以上且2.0%以下、85度镜面光泽度进一步优选为0.0%以上且2.0%以下。
[0083]
此时,从实现从低角度区域到广角区域的广泛的低光泽的观点出发,此外,从遮光性、低光泽、低反射性、光吸收性等的平衡的观点出发,本实施方式的低反射膜100的镜面光泽度优选为20
°
镜面光泽度、45
°
镜面光泽度、60
°
镜面光泽度、75
°
镜面光泽度、以及85
°
镜面
光泽度的合计为7.5%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特别优选为4.0%以下,最优选为3.0%以下。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镜面光泽度是依据jis

z8741:1997,使用数字变角光泽计(gloss meter vg7000:日本电色公司),分别测定给定的入射受光角(20
°
、45
°
、60
°
、75
°
、85
°
)中的第一树脂层21表面的光泽度(镜面光泽度)(%)而得到的值。
[0084]
从实现具有高级感的低光泽且黑色的暗色系的外观设计的观点出发,实施方式的低反射膜100的一表面的cie 1976 xyz表色系中的视感反射率y值,基于使用积分球的漫反射率,优选为0.1~4.0%,更优选为0.1~3.0%,进一步优选为0.1~2.0%,特别优选为0.1~1.0%。另外,视感反射率y值相当于直接表现人所感受到的反射光的强度的定量值,该值越小,反射光的强度越小,成为低反射且黑色的暗色系的外观设计。视感反射率y值是依据jis z 8701测定的、xyz(yxy)表色系的视感反射率y(%),能够使用分光测色计(例如分光光度计u?4100(日立高新技术公司制))进行测定。另外,从低角度区域到广角区域广泛地以低光泽实现暗色的外观设计的观点出发,基于各角度的镜面反射率的视感反射率y值优选分别满足以下的关系。
[0085]5°
:0.01~0.10%(更优选为0.01~0.05%)
[0086]
20
°
:0.01~0.10%(更优选为0.01~0.05%)
[0087]
45
°
:0.01~0.20%(更优选为0.01~0.06%)
[0088]
60
°
:0.01~0.50%(更优选为0.01~0.25%)
[0089]
70
°
:0.01~1.50%(更优选为0.01~0.40%)
[0090]
另一方面,低反射膜100的第一树脂层21侧的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树脂层21的表面)的导电性(ω/

)能够根据要求性能以及用途适当设定,没有特别限定,从操作性等观点出发,优选为1.0
×
108(ω/

)以下,更优选为1.0
×
107(ω/

)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
×
106(ω/

)以下,特别优选为1.0
×
105ω以下。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导电性是依据jis

k6911:1995测定的值。这样的第一树脂层21例如能够使用导电性炭黑作为颜料、或对第一树脂层21表面进行赋予导电性炭黑的抗静电处理来得到。
[0091]
从具备作为遮光构件的高遮光性的观点出发,低反射膜100的整体的光学浓度(od)优选为0.5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7以上,特别优选为2.0以上。
[0092]
粘合层31设置于上述的基材膜11的面11b侧,是与未图示的覆盖品粘着接合的层。通过这样将粘合层31侧粘着接合于覆盖品,能够在广角侧区域赋予低反射率且低光泽的表面。对覆盖品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移动载体的室内的内饰部件,例如仪表板、车顶装饰件、遮阳板、开关面板、装饰面板、转向件、座椅、光学传感器类的照相机罩、透镜罩等。
[0093]
构成粘合层31的材料能够使用本领域公知的材料,此外,只要根据覆盖品的表面材料(树脂成形体、使用了该树脂成形体的多层层叠体、无纺布以及表皮材料等)适当选择即可,其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使用橡胶系粘合剂、丙烯酸系粘合剂、烯烃系粘合剂、硅酮系粘合剂、聚氨酯系粘合剂。
[0094]
本实施方式的低反射膜100的制造方法只要能够得到上述的结构,就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使用刮刀涂敷(doctor coating)、浸涂、辊涂、棒涂、模涂、刮涂(blade coating)、气刀涂敷、吻涂、喷涂、旋涂等以往公知的涂敷方法。
[0095]
具体而言,将上述的粘合剂树脂22以及有机树脂粒子23、以及根据需要配合的任意成分(无机粒子24、各种添加剂)在溶剂中含有的涂敷液涂敷在基材膜11的面11a上,使其
干燥后,根据需要进行热处理、加压处理等,由此能够在基材膜11上制膜第一树脂层21。此外,将在溶剂中含有粘合剂的涂敷液涂敷在基材膜11的面11b上并使其干燥后,根据需要进行热处理、加压处理等,由此能够在基材膜11上制膜粘合层31。此时,为了提高基材膜11与第一树脂层21和/或粘合层31的粘接性,也能够根据需要进行锚定处理、电晕处理等。此外,根据需要,也能够在基材膜11与第一树脂层21和/或粘合层31之间设置底涂层、粘接层等中间层。而且,也可以在暂时成型为片状后,进行真空成型、压缩空气成型等。
[0096]
作为在此使用的涂敷液的溶剂,可以采用:水;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酮系溶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剂;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等醚系溶剂;甲醇、乙醇、异丙醇等醇系溶剂;己烷、环己烷等非极性溶剂;二甲基甲酰胺等非质子性极性溶剂;甲苯等芳香族系溶剂;以及它们的混合溶剂等。
[0097]
(作用)
[0098]
在本实施方式的低反射膜100中,低反射膜100的第一树脂层21侧的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一树脂层21的表面)的70度正反射率以及的镜面光泽度被调整在给定范围内,因此不仅广角区域,而且从低角度区域到广角区域的表面反射率以及表面光泽度小。因此,通过使用该低反射膜100,无论从广角侧观察,还是从低角度侧观察,都能够实现表面反射率以及表面光泽度小的消光加工品。此外,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低反射膜100作为低反射膜,该低反射膜覆盖配置于移动载体的室内的内饰部件的表面,降低其表面的外部光的反射光,提高配置于室内的光学传感器的拍摄精度和/或检测精度,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低反射膜100作为低反射膜,能够抑制光学传感器类的拍摄图像、检测精度的劣化或下降。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低反射膜100,在机动车、列车、火车、电车、船舶、货船、航空机、航天器、火箭、运输设备、交通工具等各种移动载体中,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摄影、传感等。
[0099]
(变形例)
[0100]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有至少依次排列有第一树脂层21、基材膜11、以及粘合层31的3层层叠构造的低反射膜100,但也可以设置2层以上的树脂层。例如,如图2所示,也可以是具有至少依次排列有第一树脂层21、基材膜11、第二树脂层41、以及粘合层31的层叠构造(4层构造)的低反射膜200。此外,也可以是至少依次排列第一树脂层21、第二树脂层41、基材膜11以及粘合层31而成的层叠构造(4层构造)。
[0101]
此时,作为第二树脂层41,能够使用以往公知的树脂层,此外,也能够使用与上述的第一树脂层21同样的组成的树脂层、遮光膜(其中,它们的正反射率以及镜面光泽度没有特别限定。),其种类没有特别限定。第二树脂层41的光学浓度(od)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0.5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7以上,特别优选为2.0以上。此外,在使树脂层21、31层叠的情况下,低反射膜100的整体的光学浓度(od)优选为1.5~6.0,更优选为2.0~6.0,进一步优选为2.3~6.0,特别优选为4.5~6.0,最优选为5.0~6.0。
[0102]
此外,如图3所示,也能够制成具有省略了粘合层31的2层层叠构造的低反射膜300,如图4所示,形成具有省略了基材膜11的2层层叠构造的低反射膜400。而且,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第一树脂层21设置于平面(基材膜11)上的例子,但第一树脂层21也能够设置于曲面上,此外,也能够设置于凹凸面上。
[0103]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各变形例中的第一树脂层21能够单独识别成表现为低反射成形体的物品。即,本发明的第一树脂层21不仅能够作为低反射膜实施,还能够作为具有
更大厚度的低反射成形体实施。此时,低反射成形体的厚度并不限定于上述的膜方式的情况下的厚度(第一树脂层21的厚度t),能够任意设定。例如,能够制成厚度50~1000μm的低反射成形体、或厚度1~10mm的低反射成形体、或厚度1gm以上的低反射成形体。
[0104]
实施例
[0105]
以下,列举实施例以及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定。本发明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在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能够采用各种条件。另外,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份”表示“质量份”。
[0106]
(实施例1)
[0107]
在作为基材的厚度50μm的双轴拉伸pet膜(东丽公司、商品名:lumirrort60、高透明型、全光线透射率(550nm):89.1%)的单面,通过棒涂法将下述的树脂层用涂敷液涂敷并使其干燥后的厚度为8μm,在基材膜上形成厚度8μm的第一树脂层,由此制作实施例1的低反射膜。
[0108]
<树脂层用涂敷液>
[0109][0110]
(实施例2~30、以及比较例1~9、以及实施例31)
[0111]
如表2~4所示,变更有机树脂粒子的种类以及平均粒径d
50
、粘合剂树脂的使用有无以及使用量、稀释溶剂的使用量以及树脂层的厚度,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制作实施例2~30以及比较例1~9的低反射膜。此外,在作为基材的厚度50μm的双轴拉伸pet膜(东丽公司、商品名:lumirrort60、高透明型、全光线透射率(550nm):89.1%)的单面涂敷表4所示的树脂层用涂敷液并使其干燥,在基材膜上形成厚度15μm的第一树脂层,由此制作实施例31的低反射膜。
[0112]
对于得到的实施例1~31以及比较例1~9的低反射膜,在以下的条件下进行各物性的测定以及评价。将评价结果一并示于表2~4。
[0113]
(1)膜厚/粒径
[0114]
将低反射膜的厚度除以有机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d
50
而算出。
[0115]
(2)镜面光泽度
[0116]
依据jis

z8741:1997,使用数字变角光泽计(gloss meter vg7000:日本电色公
司),分别测定给定的入射受光角(20
°
、45
°
、60
°
、75
°
、85
°
)中的第一树脂层21侧的表面的光泽度(镜面光泽度)(%)。
[0117]
(3)70度正反射率
[0118]
使用分光光度计(solidspec

3700:岛津制作所公司),测定波长550nm的光的入射受光角70
°
中的第一树脂层21侧的表面的正反射率(镜面反射率)(%)。
[0119]
(4)光学浓度od
[0120]
基于iso 5

2,使用光学浓度计(x

rite361t:x

rite公司),测定第一树脂层21的光学浓度。另外,测定时使用了正交滤光器(ortho filter)。
[0121]
(4)表面粗糙度ra
[0122]
依据jis

b0601(2001)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测定方法,使用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定机(surfcom 1500sd2

3df:东京精密公司),测定第一树脂层21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μm)。
[0123]
(5)视感反射率y值
[0124]
依据jis z8701,使用分光测色计(例如分光光度计u?4100(日立高新技术公司制))以及积分球,以漫反射率为基准测定实施例1的低反射膜的视感反射率y值,结果为0.81%。此外,基于入射受光角(5
°
、20
°
、45
°
、60
°
、70
°
)的镜面反射率的视感反射率y值分别如下。
[0125]5°
:0.03%
[0126]
20
°
:0.02%
[0127]
45
°
:0.04%
[0128]
60
°
:0.10%
[0129]
70
°
:0.37%
[0130]
[表2]
[0131][0132]
[表3]
[0133][0134]
[表4]
[0135][0136]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37]
本发明能够广泛且有效地用作精密机械领域、半导体领域、光学设备领域、电子设
备领域等中的高性能的低反射膜。例如,作为搭载于高性能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紧凑型照相机、摄影机、移动电话、投影仪、车载照相机、车载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的透镜单元、照相机模块、传感器单元等中使用的低反射膜,能够广泛且有效地利用,尤其是,作为用于移动载体的内饰部件,例如仪表板、车顶装饰件、遮阳板、开关面板、装饰面板、转向件、座椅、光学传感器类的照相机罩、透镜罩等低反射膜,能够特别有效地利用。
[0138]

符号说明

[0139]
11
···
基材(基材膜)
[0140]
11a
···

[0141]
11b
···

[0142]
21
···
第一树脂层
[0143]
22
···
粘合剂树脂
[0144]
23
···
有机树脂粒子
[0145]
24
···
无机粒子
[0146]
31
···
粘合层
[0147]
41
···
第二树脂层
[0148]
t
···
第一树脂层的厚度
[0149]
t
···
有机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
[0150]
100
···
低反射膜
[0151]
200
···
低反射膜
[0152]
300
···
低反射膜
[0153]
400
···
低反射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