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55607发布日期:2022-08-09 16:54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复印机、数码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利用调色剂使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影显影的显影装置。显影装置具有能够转动地支承于其壳体内的显影辊,通过将收纳在壳体内的调色剂从显影辊供给到感光鼓来进行显影。
3.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收纳向显影装置补充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如果调色剂容器内的调色剂全部被消耗,则更换为填充有调色剂的新的调色剂容器。
4.显影装置的显影辊如果老化,则会产生显影不良,因此经过了一定时期的显影装置为了保持图像质量就要更换为新的显影装置。此外,由于一体构成有调色剂收纳部的显影装置在调色剂收纳部内的调色剂用尽时不能进行显影,所以要更换为填充有调色剂的未使用的新的显影装置。因此,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将显影装置支承成能够装拆的结构,以便能够更换显影装置。
5.并且,在更换已使用的显影装置的情况下,通常在从图像形成装置拆下显影装置之后,将未使用的新的显影装置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但是,有时已使用的显影装置会被误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此外,有时也会向因老化而过了使用寿命的显影装置再填充调色剂,并且将该显影装置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此外,在更换已使用的调色剂容器的情况下,当进行更换时,有时已使用的调色剂容器会被误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此外,有时也会向已使用的调色剂容器再填充劣化的调色剂,并且将该调色剂容器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判断安装于装置主体的容器是否是一次也没有被使用的未使用的容器。
7.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容器,能够在内部收纳显影剂;装置主体,将所述容器能够装拆地支承;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用于检测所述容器的安装状态;以及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判断所述容器是否未使用,所述容器具有位移构件,所述位移构件能够在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不到的初始位置和由所述检测装置能检测到的检测位置之间位移,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容器刚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之后的初始安装状态下,在由所述检测装置未检测到所述位移构件的情况下,将所述容器判断为未使用,在所述初始安装状态下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位移构件的情况下,将所述容器判断为已使用。
8.按照本发明,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判断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的容器是否是一次也未使用的未使用容器。
9.本说明书适当地参照附图,通过使对以下详细说明中记载的概念进行总结的内容简略化的方式来进行介绍。本说明书的意图并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重要特征
和本质特征,此外,意图也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范围。此外,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对象,并不限定于解决本发明中任意部分中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缺点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10.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11.图2是表示打开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顶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12.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13.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图像形成单元的立体图。
14.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表示从装置主体拆下了图像形成单元的状态。
15.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鼓单元的立体图。
16.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鼓单元的剖面结构的图,是图6的剖切面vii-vii的剖视图。
17.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表示鼓单元安装于装置主体的状态。
18.图9是从左侧前方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立体图。
19.图10是从右侧后方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立体图。
20.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俯视图。
21.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图,是图9的剖切面xii-xii的剖视图。
22.图13是放大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左侧部的局部放大图。
23.图1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左侧视图,表示拆下了侧盖的状态。
24.图15是放大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右侧部的立体图。
25.图16是表示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右侧部拆下了轴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26.图17是放大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左侧部的局部放大图,表示拆下了侧盖的状态。
27.图18是表示设置于显影装置的左侧部的转动构件的立体图。
28.图19是表示设置于显影装置的左侧部的转动构件的立体图。
29.图2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左侧视图,表示拆下了侧盖的状态。
30.图21是在显影装置的左侧部通过转动构件的被检测部的截面的断面图。
31.图22是表示设置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检测开关的图。
32.图23是在显影装置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下的转动构件附近的断面图。
33.图24是表示控制部与电动机和检测开关的连接关系的框图。
34.图25a和图25b是表示电动机的驱动时机和检测开关的检测时机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参照适当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仅是使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例,并不是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此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使用各图所示的上下方向7、前后方向8、左右方向9来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至图5中,在图像形成
装置10能够使用的设置状态(图1所示的状态)下将铅垂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7,在所述设置状态下定义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宽度方向9)。
36.[第一]
[0037]
图1至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图像形成装置10是至少是具备印刷功能的装置,例如,是按照电子照相方式在打印纸等薄片体上形成单一颜色的图像的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10基于经由未图示的通信部从外部输入的图像数据,在打印纸上打印图像。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不限于单一颜色的打印机,也可以是形成彩色图像的彩色打印机。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除了具有印刷功能以外,也可以是具有传真机、复印机等各功能的数码复合机。
[0038]
图1和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表示关闭了顶盖12和前盖13的状态,图2表示打开了顶盖12和前盖13的状态。此外,图3是表示装置主体11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另外,在图3中省略了顶盖12的图示。
[0039]
如图1和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形成为在宽度方向9上长的大体长方体形状,其包括:装置主体11,安装有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各部分;顶盖12,设置在装置主体11的上部;以及前盖13,设置在装置主体11的前表面。
[0040]
如图2所示,在装置主体11的上部形成有与内部连通的开口21,并且以能够开闭该开口21的方式设置有顶盖12。顶盖12被支承成能够以设置于装置主体11的上部的后端部的铰链24为中心,在打开开口21的打开姿势(图2所示的姿势)和关闭开口21的关闭姿势(图1所示的姿势)之间开闭。如果顶盖12向上方(打开方向)转动而打开开口21,则安装在装置主体11内部的后述的图像形成单元50等露出。在该状态下,用户能够从装置主体11的内部取出由图像形成单元50支承的显影装置70。
[0041]
此外,在装置主体11的前表面的下部形成有与内部连通的开口22,并且以能够开闭该开口22的方式设置有前盖13。前盖13被支承成能够以设置于装置主体11的前侧的下端部的铰链25为中心,在打开开口22的打开姿势(图2所示的姿势)和关闭开口22的关闭姿势(图1所示的姿势)之间开闭。如果前盖13向前方(打开方向)转动而打开开口22,则能够通过开口22在装置主体11的内部放置打印纸。
[0042]
如图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主要包括图像形成单元50、定影部31、供纸盘32、供给单元33、lsu(laser scanner unit激光扫描单元)34、出纸盘35(参照图1)、设置于输送通道36的多个输送辊37和设置于输送通道36的终端的排出辊38。它们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框的盖或包括内部框架的装置主体11的内部。另外,在图3中,由从供给单元33向上方延伸的虚线表示的路径是输送通道36。
[0043]
图4是表示图像形成单元50的立体图。图像形成单元50按照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图像,包括鼓单元60和显影装置70。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单元50以能够更换的方式可装拆地支承于装置主体11。
[0044]
此外,显影装置70在收纳的显影剂变成为空的情况下,需要更换为填充有显影剂的另外的显影装置7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显影装置70以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11装拆的方式支承于装置主体11。具体地说,显影装置70相对于安装在装置主体11上的鼓单元60(安装构件的一例)能够装拆地被安装。另外,在维护图像形成装置10的内部的情况下,也会根据需要拆下显影装置70。图2和图3表示在装置主体11安装有图像形成单元50的状态。此外,
图5表示从装置主体11拆下了图像形成单元50的状态。
[0045]
图6是表示鼓单元60的立体图。此外,图7是图6中的剖切面vii-vii的剖视图,表示鼓单元60的剖面结构。
[0046]
如图6和图7所示,鼓单元60包括感光鼓61、带电部62、转印辊63和外壳64。感光鼓61、带电部62和转印辊63支承在外壳64上。此外,显影装置70能够装拆地支承在与外壳64一体设置的显影支承部65上。
[0047]
外壳64例如是由合成树脂形成的成形品,具有: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的第一基座框架641;以及一对支承框架642,分别直立设置于第一基座框架641的左右方向9的两端部。各支承框架642例如形成为板状。各支承框架642由不导电的绝缘构件形成。各支承框架642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感光鼓61和转印辊63以相互压力接触的状态能够转动地支承于各支承框架642的后方部分。此外,在各支承框架642的后方部分的上部安装有带电部62。带电部62配置成与感光鼓61的外周面相对,并且安装成架设于各支承框架642上。
[0048]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外壳64的前方侧一体形成有显影支承部65。显影支承部65具有:第二基座框架651,从第一基座框架641向前方隔着纸通过口66(参照图7)形成;以及前板652,构成各支承框架642各自的前方部分。如果在显影支承部65安装显影装置70,则显影装置70的下表面716(参照图12)由第二基座框架651支承。在这种情况下,下表面716是由鼓单元60支承的被支承面。
[0049]
纸通过口66是形成在第一基座框架641与第二基座框架651之间的贯通开口,供从供纸盘32供给的打印纸穿过,向感光鼓61与转印辊63之间的转印位置引导打印纸。
[0050]
在图像形成单元50安装于装置主体11的状态下,如果开始图像形成动作,则通过带电部62使感光鼓61的表面的感光层均匀带电。此外,从lsu34向感光鼓61扫描与图像数据对应的激光。由此,在感光鼓61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影。分别向感光鼓61和显影装置70的显影辊74(参照图10)施加偏置电压,在感光鼓61与显影辊74之间形成能够使调色剂从显影辊74飞到感光鼓61的规定电位差的电场。通过所述电位差,调色剂从显影辊74附着于所述静电潜影,在感光鼓61形成调色剂像。在感光鼓61与转印辊63之间也形成规定电位差的电场。通过该电位差,感光鼓6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于从供纸盘32供给的打印纸。转印有调色剂像的打印纸被输送到定影部31。
[0051]
定影部31设置于比图像形成单元50靠向打印纸的输送方向的下游。定影部31利用热量将转印于打印纸的调色剂像定影于该打印纸。定影部31具备加热辊和加压辊。所述加热辊在定影动作时利用ih加热器等加热装置加热。所述加压辊通过弹性构件对所述加热辊施力。打印纸在通过定影部31时由定影部31按压打印纸,并且调色剂被加热融化而附着于打印纸。由此,调色剂像定影于打印纸,在打印纸形成图像。
[0052]
在比定影部31靠向输送方向的下游设置有排出辊38。排出辊38将利用定影部31定影有图像的、图像形成后的打印纸排出到出纸盘35(参照图1)。
[0053]
鼓单元60的感光鼓61每当其表面的所述感光层重叠图像形成时就会劣化或磨损。如果所述感光层劣化,则带电性变差,如果磨损则不以规定电位带电而导致图像质量下降。因此,需要在预先确定的更换时机更换感光鼓61。为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鼓单元60以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11装拆的方式支承于装置主体11,以便能够更换感光鼓61。此外,在维护图像形成装置10的内部的情况下,也能根据需要拆下鼓单元60。在此,图8是表示图像形成单
元50中仅鼓单元60安装于装置主体11的状态的剖视图。因此,图8中未表示显影装置70。
[0054]
如图8所示,在装置主体11的左右方向9的两侧各自的内表面15上形成有导向槽111,该导向槽111用于在鼓单元60从开口21安装于装置主体11的内部时引导鼓单元60。导向槽111起到如下作用:在将鼓单元60从装置主体11拆下的情况下,也将鼓单元60向开口21侧引导从而容易取出。当在形成于内表面15的上端边缘部的剖面观察时导向槽111从漏斗形状的插入口113向下朝斜后方延伸。另外,虽然图8表示的是形成于右侧的内表面15a的导向槽111,但是在相反侧的左侧的内表面15b(参照图5)上也形成有相同形状的导向槽111。
[0055]
导向槽111以朝向鼓单元60的安装位置(图8所示的位置,以下称为单元安装位置)倾斜程度逐渐变缓的方式形成。具体地说,导向槽111具有:第一槽111a,从插入口113到第一弯曲点p1大体笔直地形成;第二槽111b,从所述第一弯曲点p1到第二弯曲点p2比第一槽111a平缓地倾斜;以及第三槽111c,从所述第二弯曲点p2到所述单元安装位置比第二槽111b平缓地倾斜。
[0056]
如图6所示,鼓单元60设置有在安装到装置主体11时和从装置主体11拆下时插入导向槽111中的导向构件644。导向构件644直立设置于构成外壳64的一对支承框架642各自的外表面。导向构件644是垂直地直立设置于支承框架642的外表面的凸台形状或销形状的构件。
[0057]
在支承框架642的外表面,导向构件644设置于后方侧。插入鼓单元60,直到导向构件644配置在导向槽111的终端为止。
[0058]
如图8所示,从导向槽111分路的另外的导向槽112形成于内表面15a。图8表示形成于右侧的内表面15a的导向槽112,但是同样形成的导向槽112也形成于相反侧的左侧的内表面15b。导向槽112以与导向槽111相同的方式起到如下作用:即,在将鼓单元60从开口21安装到装置主体11的内部时将鼓单元60向所述单元安装位置引导,并且在将鼓单元60从装置主体11拆下时将鼓单元60向开口21侧引导。
[0059]
导向槽112从导向槽111中的所述第一弯曲点p1向下朝斜后方延伸。导向槽112形成为从与导向槽111的连接部分亦即上端开口114向斜后方逐渐变宽。换句话说,导向槽112形成为从上端开口114向斜后方末端扩展的形状。
[0060]
导向槽112的上侧的槽壁面是导向面112a,该导向面112a用于在将显影装置70安装到装置主体11的情况下,将显影装置70所具备的后述的轴承部77(参照图13、图15)向在鼓单元60上确定的安装位置p11引导。导向面112a与导向槽111的第二槽111b大体平行。
[0061]
此外,导向槽112的下侧的槽壁面是导向面112b,该导向面112b用于在将鼓单元60安装到装置主体11的情况下,将鼓单元60所具备的后述的导向构件645(参照图6)向下方引导。此外,该导向面112b在将显影装置70安装到装置主体11的情况下,将显影装置70所具备的后述的导向部78、791(参照图13、图15)向下方引导。
[0062]
如图6所示,在鼓单元60设置有在安装到装置主体11时和从装置主体11拆下时插入导向槽112中导向构件645。导向构件645直立设置于构成外壳64的一对支承框架642各自的外表面。导向构件645是垂直地直立设置于支承框架642的外表面的凸台形状或销形状的构件。
[0063]
在支承框架642的外表面,导向构件645设置于比导向构件644靠向前方侧。在将鼓单元60安装到装置主体11时,最初,将导向构件644从插入口113插入导向槽111中,接着,将
导向构件645插入导向槽111中。在鼓单元60的安装过程中,导向构件644从第一槽111a经由第二槽111b沿第三槽111c被朝向所述单元安装位置(图8所示的位置)引导。另一方面,导向构件645如果在鼓单元60的安装过程中到达导向槽111的所述第一弯曲点p1,则从上端开口114进入导向槽112中,并且沿导向槽112的导向面112b被朝向大体下方引导。
[0064]
并且,如果将鼓单元60插入到图8所示的所述单元安装位置为止,则通过未图示的锁定机构在所述单元安装位置锁定鼓单元60。即,鼓单元60定位于所述单元安装位置。另外,如果对设置于装置主体11的锁定解除构件(未图示)进行操作,则解除所述锁定机构的锁定。由此,鼓单元60能够从所述单元安装位置向上方拆下,并且能够从开口21向外部取出。
[0065]
此外,如图7所示,在支承框架642上形成有用于将显影装置70的轴承部77(参照图13、图15)引导到所述安装位置p11的导向槽646和设置于导向槽646的终端的止动件647。导向槽646以将支承框架642分隔成后方侧的部分和前方侧的前板652的方式形成于支承框架642。止动件647在轴承部77被引导到所述安装位置p11的情况下,在该安装位置p11定位轴承部77。如果显影装置70安装于装置主体11,则止动件647与轴承部77抵接,轴承部77向插入方向的移动被止动件647限制。由此,显影装置70定位在鼓单元60上。此外,通过设置于鼓单元60的未图示的锁定机构将显影装置70锁定于鼓单元60。另外,如果对设置于鼓单元60的锁定解除杆67进行操作,则解除所述锁定机构的锁定。由此,显影装置70能够从装置主体11向上方拆下,并且能够从开口21向外部取出。
[0066]
图9是从左侧前方观察显影装置70的立体图,图10是从右侧后方观察显影装置70的立体图,图11是显影装置70的俯视图。此外,图12是图11的剖切面xii-xii的剖视图,表示显影装置70的中央部分的剖面结构。
[0067]
显影装置70使调色剂附着于感光鼓61上的静电潜影,并利用调色剂使所述静电潜影显影且将作为可视像的调色剂像形成在感光鼓61的表面。如图12所示,显影装置70包括外壳71(壳体的一例)、搅拌构件72、供给辊73(转动构件的一例)和显影辊74(转动构件的一例)。在外壳71上搅拌构件72、供给辊73和显影辊74被支承成能够转动。
[0068]
外壳71例如是由合成树脂形成的成形品。如图9至图11所示,外壳71形成为在左右方向9(长边方向)上长的形状。在外壳71的内部收纳有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即,外壳71不仅起到作为支承显影辊74等的壳体的作用,还起到作为收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器(也称为调色剂容器)的作用。
[0069]
如图12所示,搅拌构件72在外壳71的内部配置于前方侧。搅拌构件72能够转动地支承于一对支承框架711(参照图9至图11),该一对支承框架711分别设置于外壳71的左右方向9(轴向)的两侧。另外,一对支承框架711(一对支承构件的一例)构成外壳71的左右方向9的两侧的各侧面。
[0070]
在搅拌构件72的轴构件72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上,设置有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支承框架711的支承轴722(参照图14)。搅拌构件72的左侧的支承轴722l能够转动地支承在形成于左侧的支承框架711l的轴承孔(未图示)中。如图14所示,支承轴722l贯通所述轴承孔并向支承框架711l的外侧突出。在支承轴722l安装有后述的传递齿轮82。
[0071]
如图12所示,在搅拌构件72的轴构件721上设置有与轴构件721垂直的薄膜状的叶片部723。如果从外部向搅拌构件72输入转动驱动力,则搅拌构件72转动,由叶片部723搅拌
收纳于外壳71的显影剂。通过由搅拌构件72搅拌显影剂,对包含于显影剂的调色剂赋予电荷。
[0072]
如图9所示,在外壳71的左侧的支承框架711l上安装有侧盖75。
[0073]
图13是放大了显影装置70的左侧部的局部放大图。图14是显影装置70的左侧视图,表示拆下了侧盖75的状态。
[0074]
如图13所示,侧盖75以覆盖支承框架711l的左侧面的方式安装于支承框架711l。如图14所示,在侧盖75的内侧、即侧盖75与支承框架711l之间设置有由多个齿轮81~85构成的传递机构80。构成传递机构80的各齿轮81~85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支承框架711l。
[0075]
如图14所示,传递机构80具有输入来自外部的驱动力的输入部76。即,输入部76设置于支承框架711l。输入部76例如是联轴器(连接器)。在侧盖75上形成有贯通输入部76并向外部露出的圆筒形状的筒部751(参照图13)。如图13所示,在侧盖75安装于支承框架711l的状态下,输入部76通过筒部751向外部露出。
[0076]
如果显影装置70安装于装置主体11,则设置于装置主体11的驱动输出部(未图示)与输入部76连接。由此,电动机等驱动源的转动驱动力经由所述驱动输出部输入到输入部76。输入部76具有与输入部76设置在同轴上的输入齿轮81(参照图14)。即,传递机构80具有输入齿轮81。如果所述转动驱动力输入到输入部76,则从输入齿轮81向构成传递机构80的其他传递齿轮82~85传递所述转动驱动力。
[0077]
如图14所示,传递机构80具有多个传递齿轮82~85。各传递齿轮82~85配置在支承框架711l的外表面。传递齿轮82安装于搅拌构件72的支承轴722l,向搅拌构件72传递转动驱动力。传递齿轮83安装于供给辊73的转动轴732(第二支承轴的一例)的端部,向供给辊73传递转动驱动力。传递齿轮84安装于显影辊74的转动轴742(参照图12)的端部,向显影辊74传递转动驱动力。此外,传递齿轮85以与传递齿轮82啮合的状态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支承框架711l。传递齿轮85向设置于支承框架711l的转动构件90传递转动驱动力。
[0078]
如果所述转动驱动力输入到输入部76并从输入齿轮81向构成传递机构80的其他传递齿轮82~85传递所述转动驱动力,则该转动驱动力被传递到搅拌构件72、供给辊73、显影辊74和转动构件90,搅拌构件72、供给辊73、显影辊74和转动构件90转动。
[0079]
如图12所示,供给辊73配置在显影辊74的前方侧(与显影装置70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并且配置在搅拌构件72的后方侧。供给辊73是将包含于显影剂的调色剂承载于外周面并转动的辊构件。供给辊73能够转动地支承于一对支承框架711。供给辊73通过转动将收纳于外壳71的显影剂承载在外周面上,并且将该显影剂运送到与显影辊74的相对位置。
[0080]
供给辊73具有:圆柱状的辊体731,由具有导电性的弹性构件构成;以及具有导电性的转动轴732,配置在辊体731的中心。辊体731例如由适度分散有碳的聚氨酯等弹性构件形成。此外,转动轴732是具有导电性的金属轴。转动轴732的两端部能够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一对支承框架711的轴承孔(未图示)中。为了在外周面承载具有电荷的调色剂,并且为了使调色剂从供给辊73移动到显影辊74,向供给辊73施加规定的偏压(以下称为供给偏压)。
[0081]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影装置70安装于装置主体11的状态下,从设置于装置主体11的供给端子117(参照图8)向供给辊73的转动轴732施加所述供给偏压。具体地说,供给端子117设置于在显影装置70的安装状态下与后述的导向部791(参照图15、图16)接触的位置,如果显影装置70安装于装置主体11,则导向部791与供给端子117接触,从供给端子117
经由导向部791、导向构件79、连接部792向转动轴732施加所述供给偏压。
[0082]
显影辊74在外壳71的内部配置在后方侧。显影辊74是将包含于显影剂的调色剂承载于外周面并转动的辊构件。显影辊74能够转动地支承于一对支承框架711。在外壳71的后方侧的侧面形成有使显影辊74向外部露出的开口713。在显影装置70安装于装置主体11的状态下,显影辊74与感光鼓61之间以隔开规定的间隙的状态相对。
[0083]
显影辊74具有:圆柱状的辊体741,由具有导电性的弹性构件构成;以及具有导电性的转动轴742(第一支承轴的一例),配置在辊体741的中心。辊体741例如由适度分散有碳的聚氨酯等弹性构件形成。此外,转动轴742是具有导电性的金属轴。转动轴742的两端部能够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一对支承框架711的轴承部77(77l、77r)中(参照图11)。为了使调色剂从供给辊73移动到显影辊74,向显影辊74施加规定的偏压(以下称为显影偏压)。利用所述显影偏压与所述供给偏压的电位差,具有电荷的调色剂从供给辊73供给到显影辊74。
[0084]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影装置70安装于装置主体11的状态下,从设置于装置主体11的供给端子116(参照图8)向显影辊74的转动轴742施加所述显影偏压。具体地说,供给端子116设置于在显影装置70的安装状态下与后述的轴承部77r(参照图15)接触的位置,如果显影装置70安装于装置主体11,则轴承部77r的导向部77r2(参照图15)与供给端子116接触,从供给端子116经由导向部77r2向转动轴742施加所述显影偏压。
[0085]
如图14所示,在支承框架711l设置有轴承部77l(第一轴承部的一例)。轴承部77l一体形成于支承框架711l,具有从支承框架711l的外侧的侧面向外侧突出的圆柱状的导向部77l1(第一导向部的一例)。转动轴742的左侧的轴端部插入形成在轴承部77l的内部的轴承孔中,由此,所述轴端部被支承成能够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部77l的导向部77l1兼用作如下导向构件:即,用于在显影装置70安装到装置主体11的过程中,与后述的轴承部77r的导向部77r2一起将显影装置70引导到在鼓单元60上确定的所述安装位置p11。
[0086]
此外,如图13所示,在侧盖75设置有一体形成于侧盖75的导向部78。导向部78设置在比轴承部77l(的导向部77l1)靠向前方侧(与显影装置70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导向部78是从侧盖75的外侧的侧面向外侧突出的圆柱状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部78在显影装置70安装到装置主体11的过程中,与后述的导向构件79的导向部791一起将显影装置70的前端侧的部分向下方引导。
[0087]
图15是放大了显影装置70的右侧部的立体图。
[0088]
如图15所示,在支承框架711r设置有轴承部77r(第一轴承部的一例)。轴承部77r是第一导向部的一例。轴承部77r具有一体形成于支承框架711r的圆筒部77r1和在显影装置70安装于装置主体11的过程中被引导的导向部77r2(第一导向部的一例)。圆筒部77r1从支承框架711r的外侧的侧面向外侧突出。转动轴742的右侧的轴端部742r插入圆筒部77r1的内孔中,由此,轴端部742r被支承成能够转动。
[0089]
在转动轴742穿过圆筒部77r1的状态下,轴端部742r贯通圆筒部77r1并向外侧露出。在该露出部分安装有筒状的导向部77r2。导向部77r2例如由导电性构件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部77r2用于在显影装置70安装到装置主体11的过程中将显影装置70引导到在鼓单元60上确定的所述安装位置p11。
[0090]
此外,如图15所示,在支承框架711r设置有导向部791。具体地说,在支承框架711r上固定有由导电性构件形成的导向构件79,在该导向构件79一体形成有导向部791。另外,
导向部791是第二导向部的一例。
[0091]
图16是表示从显影装置70的右侧部拆下了轴盖712(参照图15)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16所示,在支承框架711r形成有支承供给辊73的转动轴732的右侧的轴端部732r的轴承孔,轴端部732r穿过该轴承孔。在支承框架711r的外表面以覆盖轴端部732r的方式安装有轴盖712(参照图15)。另外,在图15中,由粗实线包围的构件是轴盖712。
[0092]
如图16所示,导向构件79安装在支承框架711r的外表面。在图16中,由粗实线包围的构件是导向构件79。导向构件79由具有导电性的构件形成,具有导向部791和连接部792。连接部792与将支承框架711r向外侧突出的轴端部732r连接,由此,也电连接具有导电性的转动轴732和具有导电性的导向构件79。
[0093]
导向部791设置在比轴承部77r靠向前方侧并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导向部791是从支承框架711r的外侧的侧面向外侧突出的圆柱状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部791在显影装置70安装到装置主体11的过程中,将显影装置70的前端侧的部分向下方引导。
[0094]
此外,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支承框架711r设置有封闭形成于支承框架711r的调色剂填充口的盖体构件(盖构件)717。所述调色剂填充口与外壳71的内部连通,从所述调色剂填充口向内部填充调色剂。
[0095]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70具有设置于一对支承框架711的轴承部77(77l、77r)。因此,在装置主体11安装于鼓单元60的状态下,如果显影装置70插入装置主体11中,则显影装置70所具备的轴承部77l的导向部77l1和轴承部77r的导向部77r2沿装置主体11的导向面112a被朝向所述安装位置p11(参照图8)引导。
[0096]
具体地说,如果从插入口113插入导向槽111中的导向部77l1和导向部77r2到达导向槽111的所述第一弯曲点p1,则导向部77l1和导向部77r2从上端开口114进入导向槽112中。此后,沿导向槽112的导向面112a被朝向所述安装位置p11引导。如果导向面112a的引导结束,导向部77l1和导向部77r2进入导向槽646中,则被导向槽646引导到所述安装位置p11。并且,如果导向部77l1和导向部77r2被引导到所述安装位置p11,则在该安装位置p11通过止动件647限制导向部77l1和导向部77r2。
[0097]
此外,在显影装置70安装到装置主体11的过程中,如果导向部78、791进入导向槽112中,则沿导向槽112的导向面112b被朝向大体下方引导。
[0098]
由此,显影装置70定位在鼓单元60中,显影装置70通过未图示的锁定机构锁定于鼓单元60。
[0099]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70中,设置于轴承部77l的导向部77l1和设置于轴端部742r的导向部77r2在安装显影装置70时用作被引导的构件。换句话说,轴承部77l、77r兼用作当相对于装置主体11装拆时的显影装置70的导向构件。因此,能够减少设置于显影装置70的侧面部的构件,其结果,能够实现显影装置70的外壳71的紧凑化。
[010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影装置70的安装状态下,导向部791与供给端子117接触,从供给端子117经由导向部791、导向构件79、连接部792向转动轴732施加所述供给偏压。此外,轴承部77r的导向部77r2与供给端子116接触,从供给端子116经由导向部77r2向转动轴742施加所述显影偏压。即,导向构件79兼用作供给偏压的受电端子(受电部),轴承部77r兼用作显影偏压的受电端子(受电部)。因此,不需要在显影装置70的侧面部设置各受电端子,能够进一步减少设置于所述侧面部的构件。其结果,能够实现显影装置70的外壳71
的进一步紧凑化。
[0101]
[第二]
[0102]
图17是表示转动构件90附近的详细情况的放大立体图。如图17所示,在显影装置70的外壳71上设置有转动构件90(位移构件的一例)。具体地说,如上所述,转动构件90支承在支承框架711l的外表面上。转动构件90是位移构件,能够在由后述的检测开关120(参照图23)检测不到的初始位置(图14、图17所示的位置)和由检测开关120能检测到的检测位置(图20所示的位置)之间位移
[0103]
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构件90能够转动地支承在直立设置于支承框架711l的支承轴718(参照图21)上。因此,转动构件90能够沿图17所示的转动方向d11(第一转动方向的一例)从所述初始位置转动到所述检测位置。在此,所述转动方向d11是从所述初始位置朝向所述检测位置的转动方向。
[0104]
图18和图19是转动构件90的立体图。如图18和图19所示,转动构件90具有: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支承框架711l的转动主体91;从转动主体91的表面91a垂直地突出的突出部92;设置于突出部92的被检测部93;设置于转动主体91的弹性部94;设置在转动主体91的背面的支承部95;以及设置在转动主体91的背面的齿轮部96(参照图19)。转动构件90是一体形成有上述各部分的构件,是由合成树脂形成的成形件。
[0105]
在支承部95的背面侧形成有供支承轴718(参照图21)穿过的轴孔。通过支承轴718插入该轴孔中,转动构件90被支承轴718支承成能够转动。
[0106]
转动主体91具有与设置于支承框架711l的支承轴718的轴心同心的板状的扇形部911。扇形部911的中心角设定为大约120度。在扇形部911的中心部设置有柱状的突出部92。
[0107]
圆弧形状的弹性部94从扇形部911的周向的一端延伸。具体地说,弯曲棒状的弹性部94从扇形部911的返回方向d12侧的端部912向所述返回方向d12突出。在此,所述返回方向d12是与所述转动方向d11相反的方向。弹性部94与突出部92之间隔开规定的空间配置。因此,如果从转动构件90的径向外侧向中心方向对弹性部94施加外力,则弹性部94向突出部92侧弹性地弯曲。另外,如果所述外力消失,则弹性部94恢复到原来的姿势。
[0108]
被检测部93设置在突出部92上。被检测部93是由检测开关120(参照图23)检测的部分。被检测部93配置在与扇形部911相反侧、且在比弹性部94朝向所述返回方向d12隔开大约四分之一圆周的位置。此外,被检测部93配置在比弹性部94更向外侧离开表面91a的位置。此外,被检测部93比扇形部911的外周边缘和弹性部94更向径向外侧突出。
[0109]
在转动构件90位于所述初始位置的情况下,被检测部93不与检测开关120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动构件90向转动方向d11转动且转动构件90转动到所述检测位置的情况下,被检测部93与检测开关120相对,此时,被检测部93与检测开关120的按压部121抵接,将按压部121压入。由此,检测开关120动作,检测信号输入到后述的控制部100(参照图24)。
[0110]
被检测部93兼用作将检测开关120的按压部121(参照图22)压入而使检测开关120动作的凸轮构件。因此,被检测部93具有使按压部121向压入方向移动的圆弧形状的凸轮部931。
[0111]
如图19所示,在扇形部911的背面设置有圆弧形状的齿轮部96。齿轮部96沿扇形部911的外周边缘与圆弧部对应设置。齿轮部96能够与构成传递机构80的传递齿轮83啮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动构件90配置在所述初始位置的状态下,齿轮部96与传递齿轮83啮合。
此外,在直到转动构件90沿所述转动方向d11到达所述检测位置为止的期间,传递齿轮83都与齿轮部96啮合,如果转动构件90到达所述检测位置或已通过了所述检测位置,则齿轮部96从传递齿轮83分离,解除齿轮部96与传递齿轮83的啮合。
[0112]
图20表示转动构件90从所述初始位置沿转动方向d11转动而到达所述检测位置的状态。如果电动机等驱动源的转动驱动力输入到输入部76并从输入齿轮81经由传递齿轮82和传递齿轮85传递到齿轮部96,则转动构件90向所述转动方向d11转动,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检测位置位移。并且,如果转动构件90到达所述检测位置,则不从传递齿轮85传递转动驱动力,转动构件90在所述检测位置停止。
[0113]
图21是在侧盖75安装于外壳71的左侧的支承框架711l的状态下以通过被检测部93的截面切断的断面图。图21表示转动构件90配置在所述检测位置的状态。
[0114]
如图21所示,显影装置70具备第一限制部753和第二限制部754。具体地说,第一限制部753和第二限制部754一体地形成在侧盖75的内表面上。第一限制部753和第二限制部754均在转动构件90配置于所述检测位置的状态下,限制转动构件90的转动。
[0115]
第一限制部753在侧盖75安装于支承框架711l的状态下与被检测部93抵接,限制转动构件90从所述检测位置向所述转动方向d11转动。因此,在安装有侧盖75的状态下,在从装置主体11拆下了显影装置70的状态下,不能够手动使转动构件90向所述转动方向d11转动。
[0116]
第二限制部754在侧盖75安装于支承框架711l的状态下与弹性部94的前端部941抵接,限制转动构件90从所述检测位置向所述返回方向d12(第二转动方向的一例)转动。
[0117]
在转动构件90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检测位置转动的过程中,弹性部94与第一限制部753接触。并且,如果进一步向转动构件90赋予所述转动方向d11的转动驱动力,则弹性部94被第一限制部753向转动构件90的中心侧按压。在这种情况下,弹性部94向所述中心侧弯曲,同时转动构件90转动,由此,弹性部94能够越过第一限制部753而到达图21所示的所述检测位置。如果弹性部94越过并通过了第一限制部753,则第一限制部753的按压被解除,弹性部94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0118]
在该状态下,即使转动构件90向所述返回方向d12转动,由于弹性部94的前端部941与第二限制部754抵接,所以转动构件90也不能从所述检测位置向所述返回方向d12转动。因此,在安装有侧盖75的状态下,在从装置主体11拆下了显影装置70的状态下,不能手动使转动构件90向所述返回方向d12转动。
[0119]
图22是表示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检测开关120的按压部121的图。图23是显影装置70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主体11的状态下转动构件90附近的断面图。图23表示转动构件90的被检测部93将检测开关120的按压部121压入的状态。
[0120]
如图23所示,在装置主体11上设置有检测开关120(检测装置的一例)。检测开关120检测显影装置7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安装状态。检测开关120例如是限位开关,具有使内置的接点动作的按压部121。按压部121是相对于开关主体122可动的可动部。通过克服设置在开关主体122内的弹簧等弹性构件的弹性力向开关主体122内部压入按压部121,使所述接点导通,从而输出检测信号。所述检测信号输入到后述的控制部100。另外,检测开关120仅是检测装置的一例,也可以应用由透射型光学传感器和执行器构成的检测装置等来代替检测开关120。
[0121]
图22表示在未安装显影装置70的情况下鼓单元60安装于装置主体11的状态。如图22所示,在鼓单元60的外壳64上形成有开口653。具体地说,在外壳64的显影支承部65的第二基座框架651上形成有矩形的开口653。在鼓单元60安装于装置主体11的状态下,检测开关120的按压部121穿过开口653,比第二基座框架651更向上侧突出。因此,如果在鼓单元60上安装显影装置70,则转动构件90的被检测部93能够按压按压部121。
[0122]
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显影装置70安装于装置主体11中的鼓单元60的情况下,在转动构件90配置在所述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检测开关120也不动作。另一方面,在转动构件90配置于所述检测位置的情况下,通过被检测部93使检测开关120动作。
[0123]
如图24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还具备控制部100和电动机110。在此,图24是表示控制部100与电动机110和检测开关120的连接关系的框图。
[0124]
控制部100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所具备的图像形成单元50等各部分的动作。控制部100包括cpu、rom,ram等控制设备。所述cpu是执行各种运算处理的处理器。所述rom是存储有用于使所述cpu执行各种运算处理的控制程序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述ram是存储各种信息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的存储介质。控制部100例如也可以通过asic等ic来实现。
[0125]
电动机110是供给输入到显影装置70的输入部76的所述转动驱动力的驱动源。控制部100与电动机110连接,通过向电动机110输出驱动信号,对电动机110进行驱动控制。电动机110例如在进行显影装置70的显影动作的情况下被驱动。
[0126]
在更换已使用完的显影装置70的情况下,通常在从图像形成装置10拆下了显影装置70之后,将未使用的新的显影装置70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主体11。但是,有时也会将已使用完的显影装置70误安装于装置主体11。此外,有时还会向因老化而过了使用寿命的显影装置70再填充调色剂,并且将该显影装置70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
[0127]
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能够判断安装的显影装置70是未使用的新的显影装置70还是已被安装了一次的已使用的显影装置70。具体地说,控制部100基于来自检测开关120的检测信号(检测结果),进行判断安装于装置主体11的显影装置70是未使用的新的显影装置70、还是已被安装了一次的已使用的显影装置70的处理(以下称为新旧判断处理)。
[0128]
为了控制部100能够进行所述新旧判断处理,在未使用的新的显影装置70中,转动构件90配置在所述初始位置。
[0129]
以下,使用图25a和图25b的时序图,对控制部100进行的所述新旧判断处理进行说明。在此,图25a是未使用的显影装置70安装于装置主体11时的时序图。此外,图25b是已被安装了一次的已使用的显影装置70安装于装置主体11时的时序图。
[0130]
如图25a所示,例如,在时刻t10未使用的显影装置70安装于装置主体11内的鼓单元60的情况下,由于显影装置70的转动构件90配置在所述初始位置,所以转动构件90的被检测部93不按压检测开关120。因此,检测开关120不动作,保持off状态。此后,控制部100在比时刻t10靠后的时刻t11驱动电动机110使其向规定的转动方向转动。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00使电动机110进行驱动,直到至少转动构件90转动到所述检测位置为止。如果从电动机110起动开始经过δt1,则转动构件90从所述初始位置转动到所述检测位置。如果转动构件90到达所述检测位置,则在时刻t12,被检测部93按压检测开关120的按压部121,检测开关120动作。由此,检测开关120从off状态变化为on状态。此时,检测信号从检测开关120输
入到控制部100。
[0131]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25a所示的时序图中,在显影装置70安装于装置主体11后的初始安装时刻t10,在通过检测开关120未检测到转动构件90的被检测部93的情况下,即,在所述检测信号未输入到控制部100的情况下,控制部100将安装的显影装置70判断为未使用的新的显影装置。该判断结果例如通过控制部100显示于图像形成装置10所具备的显示部(未图示)。
[0132]
另外,在所述初始安装时刻t10,通过检测开关120未检测到被检测部93,并且,此后通过电动机110驱动,转动构件90从所述初始位置位移到所述检测位置,由此在时刻t12通过检测开关120检测到被检测部93,在上述情况下,控制部100也可以将安装的显影装置70判断为未使用的新的显影装置。
[0133]
另外,在显影装置70安装于装置主体11之后,如果转动构件90通过电动机110的起动而转动到所述检测位置,则如上所述,转动构件90保持在所述检测位置。因此,一旦安装于装置主体11且电动机110进行驱动,则转动构件90不会返回到初始位置。
[0134]
因此,如图25b所示,例如,在时刻t10已使用的显影装置70安装于装置主体11内的鼓单元60的情况下,由于转动构件90配置在所述检测位置,所以被检测部93按压检测开关120而使其动作。即,在时刻t10,被检测部93按压检测开关120的按压部121,检测开关120动作。由此,检测开关120从off状态变化为on状态。此时,检测信号从检测开关120输入到控制部100。
[0135]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25b所示的时序图中,在显影装置70刚安装于装置主体11之后的初始安装时刻t10,在通过检测开关120检测到转动构件90的被检测部93的情况下,即,在所述检测信号输入到控制部100的情况下,控制部100将安装的显影装置70判断为已使用的显影装置。该判断结果例如通过控制部100显示于图像形成装置10所具备的显示部(未图示)。
[0136]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能够对容器判断安装于装置主体11的显影装置70是未使用的新的显影装置70、还是已被安装了一次的已使用的显影装置70,并且能够可靠地进行判断。此外,控制部100进行所述新旧判断处理的判断结果显示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显示部,因此用户能够容易地掌握所安装的显影装置是新的显影装置还是已被使用了一次的显影装置。
[0137]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在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鼓单元60上安装显影装置70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鼓单元60的外壳64与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主体11一体形成的情况。
[0138]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能够装拆的显影装置70,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能够装拆的调色剂容器。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调色剂容器的容器主体具有与显影装置70的外壳71相同的结构。
[0139]
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内容,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记载来定义,所以可以认为本说明书记载的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而并非进行限定。因此,所有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更改,以及等同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内容都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