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驱动电压的智能雾化玻璃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87988发布日期:2021-09-10 19:56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驱动电压的智能雾化玻璃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调光玻璃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低驱动电压的智能雾化玻璃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2.变色玻璃也叫调光玻璃或透过率可调玻璃,是指在光照、电流、外部压力、温度、磁场等一定条件下能够改变颜色的玻璃,且随着外加条件的变化,玻璃颜色随之变化,当外加条件消失后,玻璃又可逆的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的玻璃。
3.目前市面上常规的调光玻璃方案有pdlc(聚合物分散液晶)、ec(电致变色)等,这几种调光玻璃的技术指标各有优劣势。pdlc是一种将低分子液晶和预聚物混合,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使液晶与聚合物产生相分离后,形成一种液晶微滴均匀分散于交联高分子网络之中的结构。pdlc调光玻璃的变色机理为,在不施加外电压时,分散在聚合物中的液晶分子取向为无序状态,此时,入射光线被强烈散射,当加上一定电压后,液晶分子沿电场方向取向,此时,入射光线能够直接通过。
4.影响pdlc调光玻璃性能的因素有多种,如活性稀释剂的种类、液晶的种类、单体的种类、单体与树脂的比例等,但是其变色机理决定了,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液晶在聚合物中发生转向需要克服与聚合物之间的阻力。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大部分pdlc原理的调光玻璃工作电压过高,常用的环氧类、聚酯类pdlc调光玻璃的驱动电压甚至高达50v左右。过高的工作电压是限制pdlc调光玻璃大范围使用的原因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目前常见的pdlc原理的调光玻璃工作电压过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低驱动电压的智能雾化玻璃及其制备工艺。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低驱动电压的智能雾化玻璃,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低驱动电压的智能雾化玻璃,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层、雾化层、第二透明层,所述雾化层至少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
[0008][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额外添加的磁性石墨烯,虽然会少量降低雾化层的可见光透射率,影响其光学性能,但是其能够大大降低调光玻璃的驱动电压。这可能是由于,磁
性石墨烯的加入能够在雾化层内建立内建电势,从而降低雾化层的驱动电压;另外,磁性石墨烯能够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外加电压后,磁性石墨烯在电场的作用下会朝向近电场方向移动,从而改变雾化层中液晶的分布,即除了液晶本身受外加电压的影响驱动转向,磁性石墨烯受外加电压的影响也会驱动液晶转向,多重驱动力的作用下,液晶更易于克服阻力发生转动,从而使驱动电压降低。
[0010]
相较于单纯加入磁性材料,石墨烯的导电性较好,将磁性材料负载于石墨烯上,通过磁性材料和石墨烯导电性的配合,能够以更低的添加量获得较低的驱动电压,以减少对可见光透射率的影响。且石墨烯对于可见光透射率的影响要远小于一般的磁性材料,将磁性材料负载于石墨烯上后,对于调光玻璃透射率的影响大大降低。
[0011]
进一步的,由于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磁性石墨烯的加入能够提高雾化层的电导率,而电导率的提高不但能够提高雾化层的响应速度,还能大大降低智能雾化玻璃的功耗,低工作电压、低功耗的智能雾化玻璃应用范围得到极大的扩展。
[0012]
可选的,所述光固化聚合物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0013]
碳酸锆铵
ꢀꢀꢀꢀꢀꢀꢀꢀꢀꢀꢀꢀꢀꢀꢀꢀ
0.5

1%;
[0014]
甲基丙烯酸月桂酯
ꢀꢀꢀꢀꢀꢀꢀꢀ
38

42%;
[0015]
聚酯丙烯酸树脂
ꢀꢀꢀꢀꢀꢀꢀꢀꢀꢀ
余量。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特定选用聚酯丙烯酸树脂和甲基丙烯酸月桂酯单体是由于,这两者的透射率和相容性较好,能够形成十分均匀的透明雾化层。
[0017]
聚酯丙烯酸树脂和甲基丙烯酸月桂酯单体的用量必须严格控制,这是由于,若聚酯丙烯酸树脂用量过多,固化后形成的聚合物交联度过大、致密度高,这就使得液晶微滴的体积过小,不易发生转动,驱动电压提高。而若甲基丙烯酸月桂酯单体用量过大,虽然驱动电压会减小,但是其对比度以及雾化层的力学性能也下降。
[0018]
另外,发明人发现,在制备雾化层时,因为环境湿度较大、单体未充分干燥等原因导致体系中水分过多时,整个体系会发白,过多的水分会影响体系聚合时的聚合度等,容易影响最终制得的雾化层的性能。碳酸锆铵是一种良好的无毒副作用的抗水剂,将碳酸锆铵添加到体系中,不但能够提高体系的抗水性,降低体系的含水率,还能提高体系的抗起泡性能。并且碳酸锆铵本身是透明的,对于雾化层的透射率影响很小,与整个体系的相容性也较好。
[0019]
可选的,所述磁性石墨烯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20]
s1、共混,将氧化石墨烯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氧化石墨烯溶液;将四水合氯化亚铁、六水合氯化铁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铁离子溶液;将氧化石墨烯溶液和铁离子溶液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
[0021]
s2、沉积,往步骤s1中得到的混合液中滴加氨水,随后加热并搅拌沉积一定时间,使纳米四氧化三铁沉积到氧化石墨烯上,得到沉积液;
[0022]
s3、还原,在步骤s2中得到的沉积液中添加还原剂,反应一定时间,即得磁性石墨烯。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氧化三铁也叫磁铁矿,有良好的磁性能,将纳米四氧化三铁负载到石墨烯上后,使得石墨烯也同样具有良好的磁性能。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四水合氯化亚铁、六水合氯化铁混合获得铁离子溶液,并将铁离子溶液和氧化石墨烯溶液混合,此
时,铁离子会被氧化石墨烯吸附。滴加氨水调节体系的ph值后,吸附于氧化石墨烯上的铁离子沉淀析出为纳米四氧化三铁,经过还原后,即得磁性石墨烯。
[0024]
可选的,所述步骤s1中,按照摩尔比四水合氯化亚铁:六水合氯化铁为3:4。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该配比下,能够获得更高收率的纳米四氧化三铁。这可能是由于,虽然理论上,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反应摩尔比为1:2,但是实际生产过程中,亚铁离子容易被氧化为铁离子,故需要适当提高体系中亚铁离子的添加量。
[0026]
可选的,所述步骤s3中,所使用的还原剂为抗坏血酸。
[002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常见的水合肼等毒副作用较大的还原剂不同,抗坏血酸毒副作用小。
[0028]
可选的,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29]
s21、一次沉积,在步骤s1中得到的混合液中滴加氨水,随后加热并进行搅拌,得到一次沉积液;
[0030]
s22、二次沉积,在步骤s21中得到的一次沉积液中继续滴加氨水,保温搅拌,得到二次沉积液;
[0031]
s23、三次沉积,在步骤s22中得到的二次沉积液中添加小分子有机酸盐,并将体系的ph值调节至4

5,保温搅拌,得到沉积液。
[003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纳米四氧化三铁富集在氧化石墨烯附近,局部浓度较高,而高浓度的纳米四氧化三铁很容易发生团聚,一旦四氧化三铁发生团聚,不但会影响最终得到的雾化层的光学性能,还会堵塞氧化石墨烯的空隙。特定选用三次沉积工艺是由于,两次滴加氨水并进行沉积,单次沉积出的纳米四氧化三铁较少,使得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局部浓度下降,大大降低纳米四氧化三铁在短时间内富集而团聚的可能。
[0033]
进一步添加小分子有机酸盐进行进一步沉积是由于,部分未被氧化石墨烯吸附的纳米四氧化三铁悬浮于体系中,小分子有机酸盐能够对纳米四氧化三铁进行修饰,而小分子有机酸盐与氧化石墨烯之间存在一定的吸附作用,能够促进悬浮的纳米四氧化三铁被氧化石墨烯吸附,从而提高氧化石墨烯上纳米四氧化三铁的负载率。经过修饰的纳米四氧化三铁表面存在一层保护层,能够进一步降低纳米四氧化三铁发生团聚的可能,也能降低纳米四氧化三铁被氧化的可能。
[0034]
可选的,所述小分子有机酸盐为腐殖酸钠和柠檬酸铵的混合物。
[003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明人意外发现,当添加有柠檬酸铵时,智能雾化玻璃的驱动电压有较明显的下降。并且发明人观察到,添加有柠檬酸铵时,雾化层中的液晶微滴体积有较明显的变大,而较大体积的液晶微滴意味着液晶与聚合物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液晶转动时的阻力减小,从而降低智能雾化玻璃的驱动电压。这可能是由于,光固化聚合物的固化速度较快,从而迅速的将析出的液晶分隔成体积较小的微滴,相近液晶微滴之间无法互通,最终雾化层中的液晶微滴体积较小、转动阻力较大。而柠檬酸铵与光固化聚合物中的碳酸锆铵具有一定的协同阻聚作用,产生了一定的延缓聚合的效果,雾化层中光固化聚合物的聚合进程被延缓,有利于液晶的充分析出,由于短时间内相近液晶之间并未完全隔断,液晶集聚并成为体积更大的液晶微滴。
[0036]
另外,柠檬酸铵能够修饰纳米四氧化三铁,柠檬酸铵对纳米四氧化三铁进行修饰后,得到的产物磁性优于未修饰的纳米四氧化三铁且更不易发生团聚。铵根和氧化石墨烯
基团有很强的氢键作用,所以柠檬酸铵能够被氧化石墨烯强烈吸附,这就使得,悬浮并经过柠檬酸铵修饰后的纳米四氧化三铁被氧化石墨烯强烈吸引,大大提高了氧化石墨烯线上纳米四氧化三铁的负载率,提高最终制得的磁性石墨烯的磁性。
[0037]
将体系的ph调节到4

5后,该ph小于纳米四氧化三铁的等电位,纳米四氧化三铁带正电荷,而氧化石墨烯带负电荷,两者相互吸引,从而使游离的纳米四氧化三铁被氧化石墨烯吸附。
[0038]
在该条件下,纳米四氧化三铁与腐殖酸之间同样会形成良好的吸附。由于氧化石墨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在水环境中π电子体系的质子络合会对吸附腐殖酸的带负电荷基团起到关键作用。另一方面,氧化石墨烯的其他官能团如羧基和羟基,与腐殖酸中的氨基和羟基等会形成强烈的氢键,这就使得,氧化石墨烯对腐殖酸形成强烈的吸附。也就是说,以腐殖酸为介质,纳米四氧化三铁更易于被氧化石墨烯吸附,从而大大提高氧化石墨烯上纳米四氧化三铁的负载率。
[0039]
可选的,所述步骤s21中,滴加氨水至体系的ph为9

9.5;所述步骤s22中,滴加氨水至体系的ph为10

11。
[004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步骤s21和步骤s22中氨水的滴加量是由于,若体系的ph过大,纳米四氧化三铁的沉积速度过快,若体系的ph过小,纳米四氧化三铁不易析出沉积。当体系的ph为9

9.5时,纳米四氧化三铁以较低的速度析出沉积,降低纳米四氧化三铁团聚的可能;随后再控制体系的ph为10

11,进一步使纳米四氧化三铁析出沉积。纳米四氧化三铁有序析出并沉积于氧化石墨烯,降低纳米四氧化三铁团聚的可能性。
[0041]
可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选用卵磷脂。
[004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卵磷脂是一种两性表面活性剂,能够提高体系中各组分的相容性。此外,发明人发现,特定选用卵磷脂为表面活性剂还能显著提高体系的抗氧化性能,这可能是由于,卵磷脂、抗坏血酸和柠檬酸铵这三者存在协同抗氧化作用。而纳米四氧化三铁一旦被氧化成为三氧化二铁,其性能将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影响雾化层的性能。
[0043]
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低驱动电压的智能雾化玻璃的制备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44]
一种低驱动电压的智能雾化玻璃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45]
步骤一、磁性石墨烯分散,将磁性石墨烯放入乙醇中进行分散,得到分散液;
[0046]
步骤二、膜层制备,按照配比,将光固化聚合物、液晶、表面活性剂和光引发剂混合均匀,随后将步骤一中得到的分散液加入进行超声波分散,分散完成后即得膜液;
[0047]
步骤三、组装,将步骤二中的膜液涂覆到第一透明层上,将涂覆有膜液的第一透明层烘干,随后将第二透明层盖合到第一透明层上,即得半成品玻璃;
[0048]
步骤四、固化,将步骤三中得到的半成品玻璃置于紫外光下进行固化,固化完成后即得调光玻璃。
[0049]
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50]
1.通过在雾化层中额外添加磁性石墨烯,能够大大降低调光玻璃的驱动电压和功耗;
[0051]
2.通过在光固化聚合物中特定添加碳酸锆铵,能够降低体系含水率过高的可能;
[0052]
3.通过特别限定纳米四氧化三铁在氧化石墨烯上的沉积工艺,大大降低纳米四氧
化三铁团聚的可能,并提高纳米四氧化三铁在氧化石墨烯上的负载率;
[0053]
4.通过限定三次沉积时添加的小分子有机酸盐为腐殖酸钠和柠檬酸铵的混合物,能够进一步降低驱动电压,提高纳米四氧化三铁在氧化石墨烯上的负载率;
[0054]
5.通过限定添加的表面活性剂为卵磷脂,不但能够提高体系中各组分的相容性,还能与还原剂抗坏血酸、三次沉积时添加的柠檬酸铵协同,降低纳米四氧化三铁被氧化的可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55]
以下结合制备例、实施例、对比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56]
各实施例、对比例中所使用的原料来源记录为下表
[0057][0058][0059]
除上表中记载的原料外,表中未记载的原料均常规市售即可。
[0060]
磁性石墨烯的制备例
[0061]
制备例1
[0062]
s1、共混,具体为,
[0063]
将氧化石墨烯溶解于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波分散,每1l去离子水中添加氧化石墨烯1.2g。超声功率300w,超声时间30min,超声完成后,进行离心,离心转速7000rmp,离心后取上层清液,通入氮气30min以去除溶液中的氧气,即得氧化石墨烯溶液备用。
[0064]
将四水合氯化亚铁、六水合氯化铁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每1l去离子水中添加四水合氯化亚铁折百0.15mol、六水合氯化铁折百0.2mol,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随后在溶液中通入氮气30min以去除溶液中的氧气,即得铁离子溶液。
[0065]
在氮气氛围的保护下,将铁离子溶液放入到氧化石墨烯溶液中,添加过程保持搅拌,搅拌速度为500rpm,按照体积比,铁离子溶液:氧化石墨烯溶液为1:2.5。添加完成后升温至60℃并继续搅拌30min,使亚铁离子和铁离子被氧化石墨烯充分吸附,得到混合液。
[0066]
s2、沉积,往步骤s1中得到的混合液中缓慢滴加氨水,直至体系的ph达到10.5,在70℃的温度下保温沉积2h,保持搅拌,搅拌速度为200rpm,得到沉积液。
[0067]
s3、还原,将步骤s2中得到的沉积液降温至50℃,随后加入还原剂,还原剂为抗坏血酸,抗坏血酸的添加量为氧化石墨烯质量的15倍,添加完成后,保温反应5h。反应结束后,利用磁铁分离上层清液和下层沉淀,将下层沉淀取出水洗干燥后即得磁性石墨烯。
[0068]
制备例2
[0069]
制备例2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2的具体工艺不同,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70]
s21、一次沉积,在步骤s1中得到的混合液中缓慢滴加氨水,直至体系的ph为9,在70℃的温度下保温沉积1h,保持搅拌,搅拌速度为200rpm,得到一次沉积液。
[0071]
s22、二次沉积,在步骤s21中得到的一次沉积液中继续滴加氨水,直至体系的ph为10.5,保温搅拌1h,即得到沉积液。
[0072]
制备例3
[0073]
制备例3与制备例2的区别在于,步骤s21中,滴加氨水至体系的ph为9.5;步骤s22中,滴加氨水至体系的ph为11。
[0074]
制备例4
[0075]
制备例4与制备例2的区别在于,步骤s21中,滴加氨水至体系的ph为9.5;步骤s22中,滴加氨水至体系的ph为10。
[0076]
制备例5
[0077]
制备例5与制备例2的区别在于,步骤s2的具体工艺不同,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78]
s21、一次沉积,在步骤s1中得到的混合液中缓慢滴加氨水,直至体系的ph为9,在70℃的温度下保温沉积1h,保持搅拌,搅拌速度为200rpm,得到一次沉积液。
[0079]
s22、二次沉积,在步骤s21中得到的一次沉积液中继续滴加氨水,直至体系的ph为10.5,保温搅拌1h,即得到沉积液。
[0080]
s23、三次沉积,在步骤s22中得到的二次沉积液中添加小分子有机酸盐,小分子有机酸盐是腐殖酸钠和柠檬酸铵的混合物,小分子有机酸盐的添加量按照摩尔比为(四水合氯化亚铁折百+六水合氯化铁):(腐殖酸钠+柠檬酸铵)=20:1,且按照摩尔比,腐殖酸钠:柠檬酸铵=1:1。
[0081]
小分子有机酸盐添加完成后,用0.1mol/l的盐酸将体系的ph值调节至4,保温搅拌,得到沉积液。
[0082]
制备例6
[0083]
制备例6与制备例5的区别在于,步骤s23中,用0.1mol/l的盐酸将体系的ph值调节至5。
[0084]
实施例
[0085]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低驱动电压的智能雾化玻璃,由于各实施例中调光玻璃的结构相同,故以实施例1为例对调光玻璃的结构进行说明。
[0086]
实施例1
[0087]
低驱动电压的智能雾化玻璃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层、雾化层、第二透明层,其中,第一透明层和第二透明层均选用ito玻璃,且两块ito玻璃的导电面均位于相互靠近一侧的侧壁。
[0088]
用于制备雾化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
[0089][0090][0091]
其中,光固化聚合物由甲基丙烯酸月桂酯和聚酯丙烯酸树脂混合而成,且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用量为160g(即40wt%),聚酯丙烯酸树脂用量为240g(即60wt%)。
[0092]
其中,液晶选用e7液晶。
[0093]
其中,磁性石墨烯选用制备例1中制备得到的磁性石墨烯。
[0094]
其中,表面活性剂选用卵磷脂。
[0095]
其中,光引发剂选用tpo光引发剂。
[0096]
上述调光玻璃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97]
步骤一、磁性石墨烯分散,按照配比称取制备例1制备得到的磁性石墨烯,将磁性石墨烯放入乙醇中进行超声分散,超声功率100w,超声时间30min,得到磁性石墨烯的分散液。
[0098]
步骤二、膜层制备,按照配比,将光固化聚合物、液晶、表面活性剂和光引发剂混合均匀,随后将步骤一中得到的分散液加入进行超声波分散,超声功率200w,超声时间30min,分散完成后即得膜液。
[0099]
步骤三、组装,将步骤二中的膜液涂覆到第一透明层上,将第一透明层在40℃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烘干后,将第二透明层盖合到第一透明层上,选用20μm的隔电物进行填充,以确保雾化层的厚度为20μm,得到半成品玻璃。
[0100]
步骤四、固化,将步骤三中得到的半成品玻璃置于紫外光下进行固化,紫外光功率为6mw/cm2,紫外光的波长为365nm,固化时间为120s,固化完成后即得调光玻璃。
[0101]
实施例2
‑4[0102]
实施例2

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用于制备雾化层的各组分配比不同,并记为下表,下表中的各组分单位均为g:
[0103][0104]
实施例5
‑7[0105]
实施例5

7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光固化聚合物中还额外添加有碳酸锆铵,且各实施例中,光固化聚合物的组成配比记为下表,下表中的各组分单位均为g:
[0106][0107][0108]
实施例8
[0109]
实施例8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磁性石墨烯选用制备例2中制备得到的磁性石墨烯。
[0110]
实施例9
[0111]
实施例9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磁性石墨烯选用制备例3中制备得到的磁性石墨烯。
[0112]
实施例10
[0113]
实施例10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磁性石墨烯选用制备例4中制备得到的磁性石墨烯。
[0114]
实施例11
[0115]
实施例11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磁性石墨烯选用制备例5中制备得到的磁性石墨烯。
[0116]
实施例12
[0117]
实施例12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磁性石墨烯选用制备例6中制备得到的磁性石墨烯。
[0118]
对比例
[0119]
对比例1
[0120]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磁性石墨烯更换成等质量的纳米四氧化三铁。
[0121]
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122]
将四水合氯化亚铁、六水合氯化铁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每1l去离子水中添加四水合氯化亚铁折百0.15mol、六水合氯化铁折百0.2mol,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随后在溶液中通入氮气30min以去除溶液中的氧气,即得铁离子溶液。
[0123]
往铁离子溶液中缓慢滴加氨水,直至体系的ph达到10.5,在70℃的温度下保温沉淀2h,保持搅拌,搅拌速度为200rpm。反应结束后,利用磁铁分离上层清液和下层沉淀,将下层沉淀取出水洗干燥后即得纳米四氧化三铁。
[0124]
对比例2
[0125]
对比例2与对比例1的区别在于,纳米四氧化三铁的添加量为6g。
[0126]
对比例3
[0127]
对比例3为空白对照组,即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未添加磁性石墨烯。
[0128]
性能检测
[0129]
1、驱动电压
[0130]
在调光玻璃两侧分别放置光源和光敏电阻,其中,光源距离调光玻璃150mm,光敏电阻距离调光玻璃5mm,开启光源后,读取光敏电阻的数据,光敏电阻反馈的数值能够反映出调光玻璃的变色程度。
[0131]
将制备得到的调光玻璃两端与变压器的两级进行连接,使变压器的电压逐渐上升。记录调光玻璃的变色程度达到最大变色程度的95%时的电压,即为驱动电压。
[0132]
2、可见光透射率和对比度
[0133]
使用杭州彩谱科技有限公司的th

100雾度计,测试调光玻璃变色前后的可见光透射率,两者变化的最大差值即为对比度。
[0134]
检测结果记为下表:
[0135][0136]
结论
[0137]
通过对比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数据可以得出,在添加量相同的情况下,相较于纳米四氧化三铁,磁性石墨烯对于调光玻璃的最大透射率影响显著降低,对于驱动电压的影响更大,能够获得光学性能更优异、驱动电压更低的调光玻璃。
[0138]
通过对比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数据可以得出,增大液晶的含量能够提高调光玻璃的最大可见光透射率,即使添加的磁性石墨烯较少,其驱动电压也较低。这可能是由于,液晶含量提高后,液晶微滴的体积变大,转动时的阻力减小;且液晶的透明度很高,可见光透射率较高。但是液晶的成本较高,综合驱动电压、透射率和成本,实施例2的方案更优。
[0139]
通过对比实施例1、实施例5和实施例7的数据可以得出,额外添加的碳酸锆铵对于调光玻璃光学性能的影响较小,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体系发白的现象大大降低。
[0140]
通过对比实施例7和实施例8的数据可以得到,二步沉积法制得的磁性石墨烯性能显著好于一步沉积法制得的磁性石墨烯,这可能是由于,二步沉积法降低了纳米四氧化三铁团聚以及堵塞氧化石墨烯空隙的概率。
[0141]
通过对比实施例7和实施例11的数据可以得出,三步沉积法制得的磁性石墨烯性能有显著的提高。这可能是由于,一方面,三步沉积法使得游离的纳米四氧化三铁更易于负载到氧化石墨烯上;另一方面,柠檬酸铵和抗水剂碳酸锆铵具有阻聚作用,使得最终得到的液晶微滴体积变大。
[0142]
通过对比对比例1

3可以得出,单独添加纳米四氧化三铁同样能够对调光玻璃的驱动电压进行调节,但是纳米四氧化三铁对调光玻璃的透射率影响同样较大,因此,随着纳米四氧化三铁添加量的提高,调光玻璃的驱动电压下降,但是最大透射率也下降。另外,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加入会影响液晶和光固化聚合物的匹配度,从而对调光玻璃的最小透射率产生影响。
[0143]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