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订部及装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87595发布日期:2022-05-18 06:27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装订部及装订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不使用装订针而利用两个装订部夹住媒体束来进行装订的装订装置及构成装订装置的装订部。


背景技术:

2.关于不使用装订针而装订捆扎的纸等的无针装订装置(所谓的无针装订器),下述专利文献1-3中记载的技术为以往公知的技术。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85785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将纸夹在彼此啮合的上齿540与下齿550之间来进行装订的装订单元50。专利文献1的各齿540、550的凸部541、551形成为具有沿着纸的表面的平面的顶面541a、551a、呈斜面的侧面541b、551b、沿着纸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第1侧面542b、552b、沿着纸的表面的底面542a、552a的形状。并且,还记载了顶面541a、551a和呈斜面的侧面541b、551b的部分形成为凸曲面状的结构。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所有凸部541、551形成为相同的形状。
4.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158796号公报)中记载了如下方式:在利用上侧按压部件83a和下侧按压部件83b夹住纸来进行装订的装订单元51中,下侧按压部件83b具有配置有由前端尖锐的五个突出部91构成的齿和最两端的由前端部被切除的梯形突出部92构成的齿的齿形状。并且,专利文献2中还记载了在突出部91与梯形突出部92之间配置有突出量小于突出部91且大于梯形突出部92的中突出部95的结构。
5.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8-158807号公报)中记载了如下结构:在由上侧按压部件83a和下侧按压部件83b夹住纸来进行装订的装订单元51中,下侧按压部件83b具有在由前端尖锐且突出量大的高突出部42b构成的齿的两端配置有由前端部尖锐且突出量小的低突出部42a构成的齿的齿形状。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85785号公报(“0036
”‑“
0043”、“0057
”‑“
0062”、图5、图6、图10)
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158796号公报(“0025
”‑“
0032”、“0056
”‑“
0063”、图4、图6、图9)
8.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8-158807号公报(“0034
”‑“
0038”、图5)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在于,与无针装订装置的装订单元的中央以外的凸部有可能先与媒体接触的情况相比,抑制媒体的撕裂。
10.为了解决所述技术课题,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装订部具有复数个凹凸且用于在媒体束的厚度方向上夹住媒体来装订媒体彼此的无针装订,在复数个凸起中,凸起的排列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凸出部分的前端比配置于与所述中央部不同的位置的凸出部分的前端更突出。
11.为了解决所述技术课题,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装订部具有复数个凹凸且用于在媒
体束的厚度方向上夹住媒体来装订媒体彼此的无针装订,
12.在复数个凸起中,凸起的排列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凸出部分比配置于与所述中央部不同的位置的凸出部分先与媒体接触。
13.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方案1或2所述的装订部中,所述中央部的齿的形状和配置于与中央部不同的位置的齿的形状相同。
14.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订部中,各凸出部分的基端的位置随着从排列方向上的端部朝向中央部更向凸出方向突出。
15.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订部中,复数个凸起中,在所述排列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凸起、端部的凸起及中央部与端部之间的中间部的凸起的突出量不同。
16.方案6所述的发明在方案5所述的装订部中,复数个凸起随着从所述排列方向上的端部朝向中央部更向凸出方向突出。
17.方案7所述的发明在方案5所述的装订部中,复数个凸起的突出量以所述中央部的凸起、所述端部的凸起、所述中间部的凸起的顺序变小。
18.方案8所述的发明在方案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订部中,两端部的一部分凸起的前端与基端之间的高度和中央部的凸起的前端与基端之间的高度之差小于所述一部分凸起的前端的位置与中央部的凸起的前端的位置之差,并且中央部的凸起的前端的位置高于两端的凸起的前端的位置。
19.方案9所述的发明在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订部中,凸起通过凸起的排列沿着排列方向呈抛物线状的模具加工而成。
20.为了解决所述技术课题,方案10所述的发明的装订部,所述装订部通过将加热之后的材料放入模具中来制作的烧制方法生成,从模具中取出并冷却时的形状成为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订部的形状。
21.为了解决所述技术课题,方案11所述的发明的装订装置,夹住媒体束的两侧的装订部由方案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订部构成。
22.发明效果
23.根据本发明的第1、2、11方案,与无针装订装置的装订单元的中央以外的凸部有可能先与媒体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媒体的撕裂。
24.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案,与凸出部分的形状不同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进行设计。
25.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案,基端形成为抛物线状,从而即使凸出部分的大小相同,也能够使前端的突出量不同。
26.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案,能够在中央部、端部及中间部之间错开凸出部分与媒体接触的定时。
27.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案,装订时,能够使中央部的凸起最先与媒体接触,并使端部最后接触,并且能够从外侧朝向中央部送入媒体。
28.根据本发明的第7方案,与不得不使中间部的齿的位置也比两端的齿的位置更突出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抑制用纸的撕裂的同时确保齿的形状的自由度。
29.根据本发明的第8方案,与不具有本发明的结构的情况相比,即使凸起的大小不同,也能够错开凸起与媒体接触的定时。
30.根据本发明的第9方案,能够利用模具将凸起的排列加工成抛物线状。
31.根据本发明的第10方案,在通过烧制方法生成时从模具中取出并冷却的情况下,能够获得目标形状的装订部。
附图说明
32.根据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叙述。
33.图1是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说明图;
34.图2是实施例1的无针装订部的整体说明图;
35.图3的a-b是实施例1的无针装订部的齿的部分的说明图,图3的a是整体说明图,图3的b是凸部的放大图;
36.图4的a-f是实施例1的装订部件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4的a是形成工序的说明图,图4的b是翘曲工序的说明图,图4的c是切削工序的说明图,图4的d是第1调整工序的说明图,图4的e是第2调整工序的说明图,图4的f是啮合工序的说明图。
37.图5的a-b是实施例1的第1调整工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5的a是调整前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的b是调整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38.图6是实施例1的第2调整工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39.图7的a-b是用以往的结构装订纸束时的说明图,图7的a是无针装订部的凸部的前端与纸束的表面接触的状态的说明图,图7的b是装订部件从图7的a所示的状态压下的状态的说明图;
40.图8的a-b是以实施例1的结构装订纸束时的说明图,图8的a是无针装订部的中央部的凸部的前端与纸束的表面接触的状态的说明图,图8的b是装订部件从图8的a所示的状态压下的状态的说明图,图8的c是装订部件进一步从图8的b的状态压下的状态的说明图;
41.图9是实施例2的装订单元的说明图,且是与实施例1的图3的a对应的图;
42.图10是实施例3的装订单元的说明图,且是与实施例1的图3的a对应的图。
43.符号说明
44.1、2-装订部,12、22-凸出部分,12a、12a’、12a”、22a、22a’、22a
”‑
中央部的凸起,12b、22b-前端部,12b、12b’、12b”、22b、22b’、22b
”‑
端部的凸起,12c、22c-基端部,12c、12c’、12c”、22c,22c’、22c
”‑
中间部的凸起,41-中心位置,s-媒体,u3b-装订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45.接着,参考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具体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实施例。
46.另外,为了便于理解此后的说明,在附图中,将前后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左右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上下方向设为z轴方向,将用箭头x、-x、y、-y、z、-z表示的方向或表示的一侧分别设为前方、后方、右方、左方、上方、下方或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下侧。
47.并且,图中,在
“○”
中记载有“·”的标记表示从纸面的背面朝向正面的箭头,在
“○”
中记载有
“×”
的标记表示从纸面的正面朝向背面的箭头。
48.另外,在使用了以下附图的说明中,为了便于理解,适当省略了说明所需的部件以外的图示。
49.[实施例1]
[0050]
(实施例1的打印机u的整体结构的说明)
[0051]
图1是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说明图。
[0052]
在图1中,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打印机u具有打印机的主体u1、作为向打印机的主体u1供给媒体的供给装置的一例的馈送单元u2、用户进行操作的操作部ui及作为进行从打印机的主体u1排出的媒体的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的一例的后处理器u3。
[0053]
(实施例1的标记装置的结构的说明)
[0054]
在图1中,所述打印机的主体u1具有进行打印机u的控制的控制部(控制单元的一例)c、接收从作为经由未图示的专用的缆线与打印机u的外部连接的信息的发送装置的一例的打印图像服务器com发送过来的图像信息的未图示的通信部、作为在媒体上记录图像的记录单元的一例的标记部u1a等。所述打印图像服务器com上连接有通过缆线或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等线路连接且作为发送由打印机u打印的图像的信息的图像的发送装置的一例的个人计算机pc。
[0055]
作为图像保持单元的一例,标记部u1a具有y:黄色、m:品红色、c:青色、k:黑色的各颜色用感光体py、pm、pc、pk和打印照片图像等时用于使图像更加光泽的感光体po。感光体py~po的表面由感光性的介电体构成。
[0056]
在图1中,在黑色的感光体pk的周围沿着感光体pk的旋转方向配置有作为充电单元的一例的充电器cck、作为潜像的形成单元的一例的曝光机rosk、作为显影单元的一例的显影器gk、作为一次转印单元的一例的一次转印辊t1k、作为图像保持单元用清洁单元的一例的感光体清洁装置clk。
[0057]
同样地,在其他感光体py、pm、pc、po的周围也配置有充电器ccy、ccm、ccc、cco、曝光机rosy、rosm、rosc、roso、显影器gy、gm、gc、go、一次转印辊t1y、t1m、t1c、t1o、感光体清洁装置cly、clm、clc、clo。
[0058]
在标记部u1a的上部可装卸地支承有作为显影剂的收容单元的一例的色调剂盒ky、km、kc、kk,ko。色调剂盒ky~ko中收容了补充到显影器gy~go的显影剂。
[0059]
在各感光体py~po的下方配置有作为中间转印单元的一例且图像保持单元的一例的中间转印带b。中间转印带b夹在感光体py~po与一次转印辊t1y~t1o之间。中间转印带b的背面由作为驱动单元的一例的驱动辊rd、作为张力赋予单元的一例的张力辊rt、作为蛇行防止单元的一例的游动辊rw、作为从动单元的一例的复数个惰轮辊rf、作为二次转印用对置单元的一例的支承辊t2a、作为移动单元的一例的复数个回缩辊r1及所述一次转印辊t1y~t1o支承。
[0060]
在中间转印带b的表面上,在驱动辊rd的附近配置有作为中间转印单元的清洁单元的一例的带清洁装置clb。
[0061]
在支承辊t2a上,夹着中间转印带b对置地配置有作为二次转印部件的一例的二次转印辊t2b。并且,为了对支承辊t2a施加与显影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作为接触单元的一例的接触辊t2c与支承辊t2a接触。
[0062]
由所述支承辊t2a、二次转印辊t2b、接触辊t2c构成实施例1的作为二次转印单元的一例的二次转印器t2,由一次转印辊t1y~t1o、中间转印带b、二次转印器t2等构成实施
例1的作为转印单元的一例的转印装置t1、b、t2。
[0063]
作为收容单元的一例,在二次转印器t2的下方设置有送纸托盘tr1。在送纸托盘tr1上收容有作为媒体的一例的记录纸s。在送纸托盘tr1的右斜上方配置有作为取出单元的一例的拾纸辊rp和作为梳理单元的一例的梳理辊rs。传送记录纸s的传送通道sh从梳理辊rs延伸。作为沿着传送通道sh向下游侧传送记录纸s的传送单元的一例的传送辊ra配置有复数个。
[0064]
在梳理辊rs的下游侧配置有作为不需要的部分的去除单元的一例的去毛刺装置bt。去毛刺装置bt以预先设定的压力夹住记录纸s而向下游侧传送,以进行记录纸s的缘部的不需要的部分的去除(所谓的去毛刺)。
[0065]
在去毛刺装置bt的下游侧配置有重叠传送检测装置jk。重叠传送检测装置jk测量所经过的记录纸s的厚度来检测复数张记录纸s重叠的状态(所谓的重叠传送)。
[0066]
在重叠传送检测装置jk的下游侧配置有作为姿势的校正单元的一例的校正辊rc。校正辊rc校正相对于记录纸s的传送方向的倾斜(所谓的偏斜)。
[0067]
在校正辊rc的下游侧配置有作为调整向二次转印器t2传送记录纸s的传送定时的调整单元的一例的定位辊rr。并且,在定位辊rr的下游侧配置有作为媒体的引导单元的一例的纸张导向件sg1。
[0068]
另外,在馈送单元u2上也设置有以与送纸托盘tr1和拾纸辊rp、梳理辊rs、传送辊ra相同的方式构成的送纸托盘tr2、tr3等,来自送纸托盘tr2、tr3的传送通道sh在重叠传送检测装置jk的上游侧与打印机的主体u1的传送通道sh合流。
[0069]
相对于二次转印辊t2b,在记录纸s的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配置有复数个作为媒体的传送单元的一例的传送带hb。
[0070]
相对于传送带hb,在记录纸s的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配置有作为定影单元的一例的定影装置f。
[0071]
在定影装置f的下游侧的后处理器u3中配置有作为载纸单元的一例的收集托盘u3a。在收集托盘u3a上配置有作为装订部的一例且装订装置的一例的装订器u3b。
[0072]
在收集托盘u3a的外侧配置有作为第2载纸单元的一例的堆纸托盘u3c。
[0073]
在定影装置f的下游侧形成有作为从传送通道sh分支的传送通道的一例的反转通道sh2。在传送通道sh与反转通道sh2的分支部配置有作为传送方向上的切换单元的一例的第1门gt1。
[0074]
在反转通道sh2中配置有复数个作为可正向/反向旋转的传送单元的一例的折返辊rb。在折返辊rb的上游侧形成有作为从反转通道sh2的上游部分支并与比传送通道sh与反转通道sh2的分支部更靠下游侧合流的传送通道的一例的连接路sh3。在反转通道sh2与连接路sh3的分支部配置有作为传送方向上的切换单元的一例的第2门gt2。
[0075]
在所述反转通道sh2的下游侧,在定影装置f的下方配置有用于使记录纸s的传送方向反转(所谓的折返)的折返通道sh4。在折返通道sh4中配置有作为可正向/反向旋转的传送单元的一例的折返辊rb。并且,在折返通道sh4的入口配置有作为传送方向上的切换单元的一例的第3门gt3。
[0076]
另外,折返通道sh4的下游侧的传送通道sh与送纸托盘tr1的传送通道sh合流。
[0077]
(标记装置的动作)
[0078]
在所述打印机u中,若经由打印图像服务器com接收到从个人计算机pc发送过来的图像信息时,则开始图像形成动作即作业。若开始作业,则感光体py~po和中间转印带b等旋转。
[0079]
感光体py~po由未图示的驱动源旋转驱动。
[0080]
充电器ccy~cco被施加预先设定的电压,以使感光体py~po的表面带电。
[0081]
曝光机rosy~roso根据来自控制部c的控制信号输出作为写入潜像的光的一例的激光束ly、lm、lc、lk,lo,以将静电潜像写入到感光体py~po的带电的表面。
[0082]
显影器gy~go将感光体py~po的表面的静电潜像显影为可见图像。
[0083]
色调剂盒ky~ko补充随着显影器gy~go中的显影而消耗的显影剂。
[0084]
一次转印辊t1y~t1o被施加与显影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一次转印电压,将感光体py~po的表面的可见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b的表面。
[0085]
感光体清洁装置cly~clo去除并清洁在一次转印之后残留于感光体py~po的表面的显影剂。
[0086]
中间转印带b在经过与感光体py~po对置的一次转印区域时,以o、y、m、c、k的顺序转印并层叠图像,并经过与二次转印器t2对置的二次转印区域q4。另外,在单色图像的情况下,转印仅一种颜色的图像并传送至二次转印区域q4。
[0087]
拾纸辊rp根据接收到的图像信息的大小和记录纸s的指定以及所收容的记录纸s的大小和类型等从进行记录纸s的供给的送纸托盘tr1~tr3送出记录纸s。
[0088]
梳理辊rs逐张分离并梳理从拾纸辊rp送出的记录纸s。
[0089]
去毛刺装置bt对经过的记录纸s施加预先设定的压力来去除毛刺。
[0090]
重叠传送检测装置jk通过检测经过的记录纸s的厚度来检测记录纸s的重叠传送。
[0091]
校正辊rc使经过的记录纸s与未图示的墙面接触来校正偏斜。
[0092]
定位辊rr对应于中间转印带b的表面的图像传送至二次转印区域q4的定时送出记录纸s。
[0093]
纸张导向件sg1将由定位辊rr送出的记录纸s引导至二次转印区域q4。
[0094]
二次转印器t2中,经由接触辊t2c对支承辊t2a施加与预先设定的显影剂的带电极性相同的极性的二次转印电压,将中间转印带b的图像转印到记录纸s。
[0095]
带清洁装置clb去除并清洁残留于在二次转印区域q4中转印图像之后的中间转印带b的表面的显影剂。
[0096]
传送带hb将由二次转印器t2转印图像之后的记录纸s保持在表面上,并传送至下游侧。
[0097]
定影装置f具有作为加热单元的一例的加热辊fh和作为加压单元的一例的加压辊fp。在加热辊fh的内部收容有作为热源的一例的加热器h。定影装置f一边对经过加热辊fh与加压辊fp接触的定影区域q5的记录纸s进行加压一边对其进行加热,定影记录纸s的表面的未定影图像。由所述加热辊fh及加压辊fp构成实施例1的定影单元fp、fh。
[0098]
经过定影装置f之后的记录纸s在进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第1门gt1启动,并将其传送至反转通道sh2。传送至反转通道sh2的记录纸s在折返通道sh4中前后掉转(所谓的折返)传送方向。折返之后的记录纸s通过传送通道sh再次传送至定位辊rr,进行第2次打印。
[0099]
排出至堆纸托盘u3c的记录纸s在以记录有图像的面成为上表面的状态排出的情
况(所谓的朝上排出的情况)下,在传送通道sh中传送,并经由收集托盘u3a排出至堆纸托盘u3c。
[0100]
另一方面,在以记录有图像的面成为下表面的方式排出的情况(所谓的朝下排出的情况)下,暂时从传送通道sh传送至反转通道sh2。然后,在记录纸s的传送方向上的后端经过第2门gt2之后,停止折返辊rb的正向旋转。然后,切换第2门gt2,使折返辊rb反向旋转,将记录纸s传送至连接路sh3,以向堆纸托盘u3c传送。
[0101]
在装订记录纸s束的情况下,记录纸s堆载于收集托盘u3a,并由未图示的整合单元进行整合。整合之后的记录纸s由装订器u3b装订。装订的记录纸s束排出至堆纸托盘u3c。
[0102]
(无针装订器的说明)
[0103]
图2是实施例1的无针装订部的整体说明图。
[0104]
在图2中,实施例1的装订器u3b由不使用装订针而进行装订的装订装置(所谓的无针装订器)构成。无针装订器u3b具有装订部的一例即作为第1装订部的一例的上装订部件1和装订部的一例即作为第2装订部的一例的下装订部件2。上装订部件1和下装订部件2由包括未图示的马达和齿轮等的驱动装置支承为能够向彼此靠近、分离的方向移动。
[0105]
图3的a-b是实施例1的无针装订部的齿的部分的说明图,图3的a是整体说明图,图3的b是凸部的放大图。
[0106]
在图2、图3的a-b中,上装订部件1的下表面上形成有上齿部11。上齿部11具有复数个凸部12,凸部12沿着排列方向13并列配置。因此,上齿部11为具有复数个凹凸的结构。
[0107]
在图3的a-b中,实施例1的凸部12的前端部分的顶面12a形成为曲面状。顶面12a的两端部与作为第1斜面的一例且前端部的一例的前端斜面12b相连。前端斜面12b的根部侧与作为第2斜面的一例且基端部的一例的基端斜面12c相连。在基端斜面12c的根部侧配置有与排列方向13平行地延伸的底面12d。在实施例1中,与前端斜面12b与装订部件1、2彼此靠近、分离的方向(重力方向)所成的角θ1相比,基端斜面12c与重力方向所成的角θ2形成为较小的角度。即,基端斜面12c形成为比前端斜面12b更陡峭的倾斜面。作为一例,在实施例中,设定为θ1=35
°
,θ2=27
°
。并且,齿(凸部12)沿着排列方向13并列配置有十个(十个齿)。
[0108]
在图3的a-b中,在实施例1的上齿部11中,复数个凸部12中凸部12的排列方向13上的本实施例中的中央部的齿即中央的两个齿的凸部12(12a)比配置于与中央部不同的位置的凸部12(12b)更突出至前端。具体地说,实施例1的各凸部12形成为相同的大小,但各凸部12的基端部中,排列方向13上的中央部的凸部12(12a)比排列方向13上的两端部的凸部12(12b)更突出至前端侧(凸出方向)。换言之,复数个凸部12中,排列方向13上的中央部的凸部12a、端部的凸部12b及中央部与端部之间的中间部的凸部12c的突出量不同,复数个凸部12随着从排列方向13上的端部朝向中央部更向凸出方向突出。
[0109]
在实施例1中,如图3的a的虚线所示,连接基端部的直线16形成为随着朝向中央部更突出的弓形。即,各凸部12的基端的位置随着从排列方向13上的端部朝向中央部更向凸出方向突出。在本实施例中,中央部的齿为中央的两个齿,但也可以为中央的一个齿,并且相反地,也可以将六个齿左右作为中央部的齿。并且,在六个齿等复数个齿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齿的高度的平均。
[0110]
另外,下装订部件2形成为与上装订部件1上下对称的形状,具有以与上齿部11和凸部12相同的方式构成的下齿部21和凸部22。另外,上齿部11和下齿部21以上齿部11的凸
部12的顶面12a与下齿部21的凸部22的底面12d对置的方式配置于在排列方向13上错开的位置,在上装订部件1和下装订部件2靠近的情况下,上齿部11和下齿部21处于啮合的状态。
[0111]
(制造方法的说明)
[0112]
图4的a-f是实施例1的装订部件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4的a是形成工序的说明图,图4的b是翘曲工序的说明图,图4的c是切削工序的说明图,图4的d是第1调整工序的说明图,图4的e是第2调整工序的说明图,图4的f是啮合工序的说明图。
[0113]
接着,对实施例1的各装订部件1、2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0114]
(形成工序)
[0115]
在图4的a中,在形成工序中,使用成型用模具来形成各装订部件1、2。模具使用使凸部12的排列沿着排列方向13在一个直线上的模具。作为一例,实施例1的各装订部件1、2由金属构成,作为烧制方法的一例,可以通过金属注射法来形成。另外,并不限定于金属注射,也可以通过精密铸造或压铸、或它们的组合等任意的方法来形成。
[0116]
(翘曲工序)
[0117]
在图4的b中,在翘曲工序中,使在形成工序中制作的装订部件1、2翘曲。在实施例1的翘曲工序中,在用夹具31支承装订部件1、2的排列方向13上的两端部的状态下,利用冲压机32按压排列方向13上的中央部的与齿部11、21相反的一侧的面(背面17),由此使装订部件1、2的中央部翘曲。因此,装订部件1、2的齿部11、21以使基端部的排列方向13上的中央部突出的方式加工成弓形。
[0118]
(切削工序)
[0119]
在图4的c中,在切削工序中,以使经翘曲工序的装订部件1、2的背面17成为平面状的方式进行切削。即,对应于背面17经翘曲工序而成为弓形或背面17因成型时的偏差而成为波状的情况,以使背面17成为平面状的方式进行切削。由此,当组装到装订装置时按压背面17施加压力来装订媒体时,容易对背面17施加压力。
[0120]
图5的a-b是实施例1的第1调整工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5的a是调整前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的b是调整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0121]
(精压加工1:第1调整工序)
[0122]
在图4的d中,在第1调整工序中,调整凸部12、22的中心位置。在图5的a中,若在翘曲工序中利用冲压机32按压装订部件1、2,则凸部12、22的前端和中心位置41容易发生位置偏移,如越靠排列方向13上的外侧越向外侧敞开。在实施例1的第1调整工序中,将第1模具42扣压于各凸部12、22,如图5的b所示,将各凸部12、22的中心位置41调整到预先确定的位置。即,按压凸部12、22将位置调整为中心位置41以预先确定的间隔配置。另外,在实施例1中,中心位置41设定于各凸部12、22的顶点(前端)的位置。
[0123]
实施例1的第1模具42与前端斜面12b及基端斜面12c接触并按压凸部12、22来调整中心位置41。譬如说,以按压整个凸部12、22的形式进行调整。另外,当扣压第1模具42时,需要先按住背面17侧,在实施例1中,背面17在切削工序中变得平坦,容易扣压第1模具42进行调整。
[0124]
图6是实施例1的第2调整工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125]
(精压加工2:第2调整工序)
[0126]
在图4的e中,在第2调整工序中,调整凸部12、22的外形形状。在第1调整工序中,利
用第1模具42按压凸部12、22进行加工,有时会使凸部12、22的外形的形状变得参差不齐。尤其,在如调整中心位置那样的调整中,会对每个齿施加较大的负载,外径容易变得参差不齐。并且,与模具接触的面积大的修正也容易对齿施加负载。在图6中,在实施例1的第2调整工序中,将第2模具51扣压于各凸部12、22,从而将各凸部12、22的外形的形状调整为如图3的a-b所示的外形形状。实施例1的第2模具51与前端斜面12b、22b接触并按压凸部12、22来调整外形形状。譬如说,以按压凸部12、22的一部分的形式进行调整。
[0127]
(配对:啮合工序)
[0128]
在图4的f中,在啮合工序中,使经第2调整工序的装订部件1、2彼此啮合,确认是否以能够装订纸束的方式啮合。
[0129]
(实施例1的作用)
[0130]
在具备所述结构的实施例1的打印机u中,堆载于收集托盘u3a的记录纸s束被无针装订器u3b的上装订部件1和下装订部件2夹住并装订。
[0131]
图7的a-b是用以往的结构装订纸束时的说明图,图7的a是无针装订部的凸部的前端与纸束的表面接触的状态的说明图,图7的b是装订部件从图7的a所示的状态压下的状态的说明图。
[0132]
在图7的a中,在以往的对齐齿的高度的结构中,实际产品中的齿的高度会略有不同。这是因为,当通过切削制造时,每个齿型的成本会变高,因此通常通过加热(烧结/金属注射等)来制造。此时,齿型的有齿的面的面积大于背面的面积,因此会先冷却而发生所谓的称为收缩的现象。因此,在烧制时,形成为与模具的形状相比中央略微凹陷而两端略微突出的整体呈凹形的齿型。并且,齿的大小越大,表面积之差越大,因此该趋势会更加显著。即,仅通过笔直地设计齿尖且以笔直的模具形状成型,完成时是不会变得笔直的,其结果,整体呈凹形。
[0133]
在以往的结构中,当装订记录纸01时,设想所有或排列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凸部02、03的前端即顶面02a、03a的部分会最先与记录纸01接触。然而,若装订部件04、05整体呈凹形,则有时两端部会先与其接触,而不是排列方向上的中央部,存在记录纸01与顶面02a、03a不会如设想那样接触的问题。
[0134]
当装订记录纸01时,若装订部件04、05向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则如图7的b所示,按压记录纸01,并对应于凸部02、03的形状而变形。相对于在图7的a的状态下上侧的凸部02的顶面02a与相邻的下侧的凸部03的顶面03a之间的记录纸01的长度l1,在图7的b的状态下相同部分的记录纸01的长度l2为l1<l2。因此,若记录纸01未因记录纸01的纤维之间被拉伸等而伸长,则无法进行装订而导致记录纸01撕裂。
[0135]
在此,若排列方向06上的两端部的齿部02b、03b的顶面02a、03a比中央部的齿部02a、03a先与记录纸01接触,则会处于记录纸01的两端部被两端部的齿部02b、03b的顶面02a、03a限制的状态。因此,比两端部的齿部02b、03b的顶面02a、03a更靠内侧的记录纸01需要利用记录纸01本身的伸长而使长度从l1变为l2。因此,存在根据记录纸01的类型而容易使记录纸01撕裂的问题。
[0136]
并且,装订记录纸01时的装订力通常取决于齿(凸部02、03)的形状和装订区域。装订区域需要保持为一定程度的大小,因此需要每个齿均在有限的装订区域中对装订力做出贡献。如专利文献2、3中记载的以往技术那样,若两端的齿较小,则会出现无法对装订力做
出贡献的齿,还存在装订时产生不均和偏差的问题。
[0137]
图8的a-b是以实施例1的结构装订纸束时的说明图,图8的a是无针装订部的中央部的凸部的前端与纸束的表面接触的状态的说明图,图8的b是装订部件从图8的a所示的状态压下的状态的说明图,图8的c是装订部件进一步从图8的b的状态压下的状态的说明图。
[0138]
在图8的a-b中,在实施例1中,排列方向13上的中央部的凸部12a、22a比两端部的凸部12b、22b更突出,如图8的a所示,中央部的凸部12a、22a比除此之外的凸部12b、22b先与媒体接触。具体地说,装订时,中央部的凸部12a、22a最先与记录纸s接触。因此,除中央部以外,记录纸s在排列方向13上的外侧处于记录纸s尚未被限制的状态。然后,若在中央部的凸部12a、22a的部分开始按压记录纸s,则如图8的b所示,记录纸s能够从排列方向13上的外侧向内侧移动。因此,即使长度不用仅靠记录纸s本身的伸长而从l1变为l2,也可以包括从外侧进入到内测的部分在内成为长度l2。因此,即使记录纸s的类型为难以伸长的类型,也能够装订记录纸s而不使其撕裂。
[0139]
尤其,在实施例1的装订器u3b中,中央部的凸部12a、22a最突出且突出量随着朝向外侧而减少。因此,随着压入装订部件1、2,容易从排列方向13上的外侧依次流向内侧,在整个装订区域中变得不易撕裂。
[0140]
并且,实施例1的装订器u3b在翘曲工序中使中央部的凸部12a、22a突出。因此,装订部件1、2本身可以使用中央未突出的以往的结构,无需变更要形成的装置本身。并且,装订部件1、2在凸部12、22的前端和基端处材料的厚度不同,在形成工序中的固化材料的过程中,有时会因热膨胀、热收缩的程度不同而变形(有时会发生所谓的收缩)。在实施例1的翘曲工序中,通过矫正及修正该变形,修正成最终使中央部的齿突出的齿的排列。
[0141]
并且,在实施例1的装订器u3b中,装订部件1、2在第1调整工序中对齐凸部12、22的中心位置41。若凸部12、22的中心位置41偏移,则在装订部件1、2彼此靠近而对记录纸s施力时,所施加的力会产生偏差,有可能会使装订变得不完整或发生撕裂。相对于此,在实施例1中,在第1调整工序中对齐了中心位置41,记录纸s不易撕裂,容易可靠地进行装订。
[0142]
尤其,在实施例1的第1调整工序中,第1模具42与前端斜面12b、22b及基端斜面12c、22c接触。因此,第1模具42与凸部12、22的各斜面12b、12c、22b、22c接触,以按压除前端的r部以外的整体的形式调整中心位置41。在仅按压凸部12、22的前端斜面12b的调整中,有可能会调整成前端斜面12b、22b相对于基端斜面12c、22c变形,从而使基端斜面12c、22c的调整变得不充分。若基端斜面12c、22c的调整不充分,则还存在如下问题:在第2调整工序中进行调整时,无法充分调整中心位置41的偏移,最终中心位置41容易成为依然偏移的状态。并且,在仅按压凸部12、22的基端斜面12c的调整中,前端斜面12b、22b的顶面12a、22a的位置有可能会从中心位置41偏移。若中心位置41偏移,则凸部12、22最先与记录纸s的表面接触的位置(即,记录纸s受到限制的位置)会从预定的位置偏移。若因凸部12、22彼此的间隔变得不均而使凸部12、22的顶面12a、22a所接触的位置的间隔产生偏差,则顶面12a、22a之间的记录纸s的长度会产生短的部分和长的部分。若记录纸s的长度短,则在装订记录纸s时伸长时,存在伸长的裕度少且记录纸s容易撕裂等问题。换言之,虽无特别限定,但优选纸从凸部的顶部朝向基端均等地伸长,所以优选凸节距恒定且与要啮合的凹部对齐中心。相对于此,在实施例1中,利用第1模具42以按压凸部12、22整体的形式进行调整,与不按压整体的情况相比,能够进行高精度的调整。因此,在实施例1的装订部件1、2中,可减少凸部12、22
最先与记录纸s接触。因此,与实施例1相同地,可抑制位于端部的齿先与记录纸s接触而导致记录纸s的撕裂。并且,在不得不使中间部的齿的位置也比两端的齿的位置更突出的情况下,会无法使用相同地形成的齿的一部分,但可消除该顾虑。另外,由于中间部的齿在端部的齿接触之后进行接触,因此不会再有用纸进入,但由中间部的齿缓慢地拉伸在中央的齿接触至端部的齿接触为止的期间进入的用纸,因此可获得装订力。
[0154]
并且,在实施例2中,端部的凸部12b’、22b’在中央部的凸部12a’、22a’之后进行接触。因此,在端部的凸部最后进行接触的情况下,若朝向中央侧送入记录纸s并使在开始装订记录纸s时施加的力作用于记录纸s,则有时齿会无法承受记录纸s的反作用力而偏移。在实施例2中,通过端部的凸部12b’、22b’与记录纸s在进入量变得过大之前接触,可抑制朝向中央的进入量变得过大,并且,中间部的齿可以与其他齿错开开始装订时施加的力的定时,因此可抑制齿偏移。
[0155]
[实施例3]
[0156]
图10是实施例3的装订单元的说明图,且是与实施例1的图3的a对应的图。
[0157]
接着,进行实施例3的说明,但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0158]
在图10中,在实施例3的装订器u3b中,各装订部件1、2的凸部1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各凸部12a”~12c”、22a”~22c”的大小不同。另外,连接凸部12a”~12c”、22a”~22c”的基端的线16形成为抛物线状。
[0159]
在图10中,在实施例3的上齿部11中,排列方向13上的两端部的一部分凸部12b”的前端18a与基端18b之间的高度h2和中央部的凸部12a”的前端18c与基端18d之间的高度h1之差(h1-h2)小于端部的凸部12b”的前端18a的位置与中央部的凸部12a”的前端18c的位置之差h3,并且中央部的凸部12”(12a”)的前端18c的位置高于两端的凸部12b”的前端18a的位置。
[0160]
(实施例3的作用)
[0161]
具备所述结构的实施例3的装订器u3b中,即使各凸部12a”~12c”、22a”~22c”的大小不同,与实施例1相同地,与各凸部同时与记录纸s接触的情况相比,也可抑制记录纸s的撕裂。
[0162]
(变更例)
[0163]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叙述,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例,可以在技术方案中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以下,例示本发明的变更例(h01)~(h012)。
[0164]
(h01)在所述实施例中,例示了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打印机u,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由复印机、fax或具有它们的复数个或所有功能的复合机等构成。并且,并不限定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适用于喷墨方式或热转印方式等任意的图像形成装置。
[0165]
(h02)在所述实施例中,作为打印机u,例示了使用五种颜色的显影剂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适用于单色的图像形成装置或四种颜色以下或六种颜色以上的多种颜色的图像形成装置。
[0166]
(h03)在所述实施例中,作为图像保持单元的一例,例示了无端带状的中间转印带
b,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适用于圆筒状的中间转印鼓或感光鼓、感光带。并且,也可以适用于不具有中间转印体而将图像从感光体直接记录于记录纸s的结构。
[0167]
(h04)在所述实施例中,并无特别限定优选执行翘曲工序,但在无需使中央部突出或在形成工序中以突出的形态形成了中央部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执行翘曲工序。此时,形成工序中的变形(收缩)可以在第1调整工序或第2调整工序中进行调整。
[0168]
(h05)在所述实施例中,并无特别限定优选执行切削工序,但在各调整工序中能够准备按住背面17的夹具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执行切削工序。
[0169]
(h06)在所述实施例中,例示了形状相同的凸部12、22,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形状、大小不同的凸部12、22。另外,在凸部12、22的形状彼此不同的情况下,需要与此对应地准备模具42、51。并且,优选设为中央的凸部突出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配置成中央部和两端部的突出量大而其中间部分的突出量比中央部和两端部的突出量小的形态(譬如说,w字模具)。
[0170]
(h07)在所述实施例中,凸部12、22例示了基端呈中央最突出的弧状的形态(即,突出量连续变大的形态),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基端阶段性、阶梯状变大的形态。并且,并不限定于凸部12、22的突出量逐一改变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为复数个凸部的突出量相同且突出量阶段性改变的结构,如中央部的两个凸部的突出量最大,其外侧的各两个凸部的突出量次之,其外侧的各两个凸部的突出量次之,
……

[0171]
(h08)在所述实施例中,例示了分开设置后处理器u3和打印机的主体u1的结构,但也可以为一体的结构。
[0172]
(h09)在所述实施例中,通过金属注射进行了加工,但也可以通过切削加工、冲压加工或它们的组合等任意的方法来形成。
[0173]
(h010)另外,在实施例1中设为按压除前端以外的整体的形式,但也可以在第1模具中按压包括前端的整体,并在第2模具中排除掉前端。如此一来,尤其,在中心位置的调整量大的情况下,包括前端会使接触面积变大而容易传递力,并且不易与从齿的前端连续的两个前端侧斜面之间产生差异。
[0174]
(h011)在实施例1中,在第1模具中与基端部侧的斜面及前端部侧的斜面接触,但也可以仅与基端部侧的斜面接触。如此一来,可较大地调整基端部侧的斜面。
[0175]
(h012)在实施例1中,模具使用了沿着排列方向呈直线状的模具,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凹陷的模具,以使凸部12的排列起初沿着排列方向13呈抛物线状。可以将模具的凹部的形状设定为:即使考虑从凹陷的模具中取出并冷却之后的变形(收缩),凸部12也呈抛物线状。因此,也可以不执行在实施例1中进行的翘曲加工或切削工序、精压加工的工序。并且,在仅进行精压加工而不进行翘曲加工等的情况下,与实施例1相比,不进行翘曲加工等,因此中心线偏移的情况较少,因此也可以仅进行精压加工2。
[0176]
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以例示及说明为目的而提供的。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全面详尽地包括本发明,并且并不将本发明限定于所公开的方式。很显然,对本发明所属的领域中的技术人员而言,各种变形及变更是自知之明的。本实施方式是为了最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应用而选择并说明的。由此,本技术领域中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通过对假定为各种实施方式的特定使用最优化的各种变形例来理解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由以上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来定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