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像显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46041发布日期:2023-01-14 10:58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图像显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纸作为印刷载体,图像和文字则为印刷的对象,两者构成一个图像显示系统,直到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离不开这套图像显示系统。虽然打印机能够在纸上进行双面打印,进而节省了纸张的消耗,但由于纸面上打印的内容不能进行改写,即一张纸不能重复使用。因此,纸张的消耗量巨大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目的是解决纸张无法重复使用这个世纪难题,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显示系统,能够重复在图像显示激发源的影响下进行图像显示激发,每次图像显示激发可以显示一种图像,在图像显示激发源撤销后维持图像显示激发源作用下的图像显示状态。
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图像显示系统包括:彼此独立的图像显示载体和图像显示激发装置,一个所述图像显示激发装置能够对至少一个图像显示载体进行图像显示激发,一个图像显示载体能够匹配至少一个图像显示激发装置,所述图像显示激发为图像显示载体在图像显示激发装置提供的携带图像信息的图像显示激发源的作用下显示所述图像的过程;
5.所述图像显示载体包括多个用于显示图像的着色单元,所述图像显示激发装置包括多个用于控制至少一个着色单元的激发状态的控制部,着色单元的激发状态包括改变自身颜色和/或改变自身空间位置;
6.所述着色单元能够在第一图像显示激发源的作用下处于第一激发状态,在所述第一图像显示激发源的作用撤销后,维持第一激发状态,在携带第二图像显示激发源的作用下处于第二激发状态,在所述第二图像显示激发源的作用撤销后,维持处于第二激发状态,所述第一图像显示激发源与所述第二图像显示激发源由同一图像显示激发装置提供或者由不同图像显示激发装置提供。
7.可选的,
8.所述着色单元包括光致变色粒子、电致变色粒子、双色旋转球、胆固醇液晶、颜料颗粒和色粉中至少一种。
9.可选的,
10.所述图像显示激发源包括温度、声、光、电和磁中至少一种。
11.可选的,
12.所述控制部包括按预定规则排布的导电基板。
13.可选的,
14.所述预定规则排布的导电基板包括薄膜晶体管。
15.可选的,
16.所述图像显示载体包括导电材料层和显示材料层,导电材料层和显示材料层,所
述导电材料层和显示材料层紧密贴合,所述着色单元置于所述显示材料内。
17.可选的,
18.所述图像显示载体包括导电材料层附着的基材层。
19.可选的,
20.所述图像显示载体包括遍布所述着色单元周围用于维持静止状态的着色单元空间位置的媒介;所述静止状态的着色单元是相对所述图像显示载体静止的着色单元;
21.所述图像显示载体包括多个移动空间,至少一个所述着色单元能够在所述移动空间的内媒介中移动。
22.可选的,
23.所述图像显示载体由水汽阻隔材料包裹。
24.可选的,
25.所述图像显示载体包括id,所述id与所述图像显示激发装置提供的多个图像信息中的一个图像信息匹配;所述图像显示激发装置包括读取所述id的读取单元和获取所述id匹配的图像信息的获取单元。
26.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该显示系统包括彼此独立的图像显示载体和图像显示激发装置,该图像显示载体包括多个用于显示图像的着色单元,所述图像显示激发装置包括多个用于控制至少一个着色单元的激发状态的控制部,着色单元的激发状态包括改变自身颜色和/或改变自身空间位置;着色单元能够在第一图像显示激发源的作用下处于第一激发状态,在所述第一图像显示激发源的作用撤销后,维持第一激发状态,在携带第二图像显示激发源的作用下处于第二激发状态,在所述第二图像显示激发源的作用撤销后,维持处于第二激发状态。从而,具有多个着色单元的图像显示载体在携带第一图像信息的第一图像显示激发源的作用下显示第一图像,在所述第一图像显示激发源的作用撤销后,维持第一图像的显示状态;在显示第一图像状态下,在携带第二图像信息的第二图像显示激发源的作用下显示所述第二图像,在所述第二图像显示激发源的作用撤销后,维持第二图像的显示状态。该图像显示载体在图像显示激发装置的作用下实现了图像重复刷新的功能。一个所述图像显示激发装置能够对至少一个图像显示载体进行图像显示激发,一个图像显示载体能够匹配至少一个图像显示激发装置,所述图像显示激发为图像显示载体在图像显示激发装置提供的携带图像信息的图像显示激发源的作用下显示所述图像的过程;所述第一图像显示激发源与所述第二图像显示激发源由同一图像显示激发装置提供或者由不同图像显示激发装置提供。从而解除了一个图像显示激发装置只能对应一个图像显示载体的限制。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图像显示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中一种图像显示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发明中一种图像显示系统第二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发明中一种图像显示系统第三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中一种图像显示系统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发明中一种图像显示系统第四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发明中一种图像显示系统第五实施例和第六实施例中图像显示激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本发明中一种图像显示系统第七实施例和第八实施例中图像显示激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37.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这里使用的词语“一”、“一个(种)”和“该”等也应包括“多个”、“多种”的意思,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此外,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38.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39.首先对本发明创造构的思进行说明。该图像显示系统包括彼此独立的图像显示载体和图像显示激发装置,两者并没有物理结构上的连接关系。一个所述图像显示激发装置能够对至少一个图像显示载体进行图像显示激发,一个图像显示载体能够匹配至少一个图像显示激发装置,所述图像显示激发为图像显示载体在图像显示激发装置提供的携带图像信息的图像显示激发源的作用下显示所述图像的过程;可以理解的是,和打印机类似,打印机可以打印多张纸,每一张纸也可以适用不同种类的打印机。该图像显示载体包括多个用于显示图像的着色单元,所述图像显示激发装置包括多个用于控制至少一个着色单元的激发状态的控制部,着色单元的激发状态包括改变自身颜色和/或改变自身空间位置。着色单元是该图像显示载体的核心组成部分,该图像显示载体可以理解为是片状,薄薄的一层实体结构,其内部排布数以千计、万计或者更多的着色单元,图像显示载体通过这些有着色单元的空间排布和颜色来呈现图像,当着色单元的颜色或者空间位置改变时,图像也随之改变。
40.本发明中的着色单元能够在第一图像显示激发源的作用下处于第一激发状态,在所述第一图像显示激发源的作用撤销后,维持第一激发状态,在携带第二图像显示激发源的作用下处于第二激发状态,在所述第二图像显示激发源的作用撤销后,维持处于第二激发状态。上述着色单元的特性为激发稳态显示,也是本发明的核心,图像显示载体之所以能够重复使用,着色单元的激发稳态显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第一图像显示激发源与所述第二图像显示激发源由同一图像显示激发装置提供也可以由不同图像显示激发装置提供,从而一个图像显示载体能够实现与多个图像显示激发装置匹配。该图像显示载体在图像显示激发装置的作用下实现了图像重复刷新的功能。
41.当今现有的显示技术主要包括crt、lcd和led,crt显示器主要由电子枪、偏转线圈、荫罩、荧光粉层及玻璃等组成,通过电子枪发射电子对荧光粉进行激发;lcd显示器通过tft控制每个液晶粒子转动到不同颜色的面,从而组合成不同的颜色和图像;led则是通过
控制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显示方式来显示图像。这些显示器的共同特点是激发装置与显示装置必须一一对应,且不可分离。本发明中的图像显示系统与现有显示器本质区别在于,图像显示载体和图像显示激发装置彼此可分离。一个所述图像显示激发装置能够对至少一个图像显示载体进行图像显示激发,一个图像显示载体能够匹配至少一个图像显示激发装置,所述图像显示激发为图像显示载体在图像显示激发装置提供的携带图像信息的图像显示激发源的作用下显示所述图像的过程;所述第一图像显示激发源与所述第二图像显示激发源由同一图像显示激发装置提供或者由不同图像显示激发装置提供。从而解除了一个图像显示激发装置只能对应一个图像显示载体的限制。
4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图像信息和第二图像信息可以解释为时间意义上的两个图像信息,图像信息的内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携带第一图像信息的第一图像显示激发源和携带第二图像信息的第二图像显示激发源中,携带可以解释为图像信息与图像显示激发源直间具有对应关系,在该图像显示激发源的作用下能够显示图像信息中的图像。其中,第一图像显示激发源和第二图像显示激发源可以为时间概念上的两个图像显示激发源,就图像显示激发源而言可以是同一种,也可以是不同。具体的图像显示激发源可以包括温度、声、光、电和磁。
43.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图像显示载体作为货架标签。货架标签一般安装在货架对应的商品附近,用于标示商品价格及商品其他信息,当前市面上多采用纸质标签。使用纸质的情况下,当频繁更改商品信息时,消耗大量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且出错率高。据统计人工更换一个价签至少需要两分钟的时间,标签丢失率为2%,误差率在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五。纸质价签还涉及纸张、油墨、打印等人工成本。此外使用纸质价签的情况下,变价效率导致商品价签和收银系统价格不统一造成的价格“欺诈”。电子货架标签(esl,electronicshelf label system)作为替代传统纸质价格标签的电子图像显示载体,每一个电子货架标签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网络与商场计算机数据库相连,并将最新的商品价格通过电子货架标签上的屏显示出来。电子货架标签将货架纳入了计算机程序,摆脱了手动更换价格标签的状况,实现了收银台与货架之间的价格一致性。电子货架标签系统变价快速及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几万个价签的变价,同时完成与收银系统的对接可增加变价促销频率,据统计更换电子价签后增加了3%的销售额,变价错误率为0.00001%。然而,市面上大多数电子货架标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这些电子货架标签需要电池供电,当电池电量耗尽后需要人工更换,从而逐渐增加成本。若更换不及时电池液流出会腐蚀电子标签,而废弃的电池若不妥善处理也将对环境造成污染。其次,需要基站,受基站覆盖距离限定,每隔5、6米就要安装一个基站,而且基站也需要维护,进一步增加了成本。再者,易受电磁干扰,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电磁环境复杂,2.4ghz频段容易被wifi等信号干扰导致失联,进而容易发生标签内容丢失或无法及时更新的情况。最后,调试耗时长,系统安装调试需要一周左右,而且基站、标签及系统都需要长期跟踪和维护,增加了人工成本。以上问题亟待解决。
44.与现有电子货架标签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势:由于该系统的图像显示载体取消了电子纸货架标签内的电池,以及与现有技术中必要的基站以及中继器等设备匹配的无线模块,具有环保和节省时间资源的有益效果。由于取消了与基站匹配组网环节,从而不受电磁干扰,解决现有系统维护难的技术问题。更进一步的,图像显示载体取消了芯片和玻璃基板或者tft的控制组件,从而实现图像显示载体可以一对多个图像显示激发装置,一个图
像显示激发装置也可以匹配多个图像显示载体。摆脱了一个电子货架标签必须对应一个控制组件的限制,相比现有电子货架标签大大降低了成本。本发明除了应用在电子货架标签领域,还进一步可以应用在会议桌牌、门牌、胸卡、工厂信息牌、交通指示牌和广告显示牌等场景。
45.上面从整体上对本发明的发明创造构思进行了说明。下面将对本系统中各组成部分进行展开说明。
46.本发明中的着色单元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电泳颜料粒子、光致变色粒子、电致变色粒子、双色旋转球、胆固醇液晶和色粉。
47.(1)电泳颜料粒子
48.本发明中电泳颜料粒子的一种结构包括核心和壳层,所述核心为颜料颗粒,所述壳层包括高分子聚合物以及偶联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和所述颜料颗粒的偶联剂。所述颜料颗粒包括正电颜料颗粒、负电颜料颗粒或中性颜料颗粒,具体以炭黑、铜铬黑、铜铁锰黑、铁黑、二氧化钛、锌白、硫酸钡、氧化铁红、氧化铁黄、群青、铬黄、镉红、猛紫、铬绿、铁蓝和钴蓝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偶联剂为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γ
‑ꢀ
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80)、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kh792)、乙烯基苄基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vapms)和异丙基三油酸酰氧基钛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为了保证上述电泳颜料粒子的平均粒径符合要求,申请人要对所述电泳颜料粒子进行微米化处理,实际应用中可以选用研磨、粉碎、超声或溶剂分散等方法实现,相关设备可包括胶体磨机,球磨机,冷冻粉碎机,超声机等。电泳颜料粒子其粒径分布、表面形貌、ζ-电位、光学性能和化学性能均关系到图像的显示。
49.(2)胆固醇液晶
50.本发明中的胆固醇液晶(chiralnematic liquid crystal),包括胆固醇液晶以及添加旋光剂的向列型液晶或者或是添加胆固醇液晶分子的向列型液晶。为了可以迅速依照要求调配出可进行不同显示波长以及光电特性的胆固醇液晶,一般来说是以添加旋光剂于向列型液晶的混合系统为主。向列型液晶在添加了旋光剂之后,液晶材料就会产生螺旋结构。而将胆固醇液晶至于两片水平的基板中时,在不施加电场配向的情况下,胆固醇液晶会倾向成平面螺旋型排列,在符合特定光波长的反射情况下,即可反射出具有色彩的光线,或者是呈现透明状态。
51.胆固醇液晶达到双稳态效应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表面安定型(ssct, surfacestabilizedcholesterictexture),另一种则是高分子安定型(psct, polymerstabilized.cholesteric.texture),psct技术利用了添加少数高分子单体的方式,达到稳定平面螺旋型或垂直螺旋型的状态效果。在材料选择上,采用的是单官能基或双官能基压克力或环氧基高分子单体,或者是使用同时具有双官能基以及液晶相的高分子单体;或者具有液晶相的高分子单体。
52.此种psct技术包含了两种模式,一种为普通模式,另一种则是反转模式。普通模式主要是将垂直螺旋行状态稳定的保存在0伏特的电压之下,在制作方法上,则是将液晶、旋光剂、光起始剂与高分子单体依特定比例混合,并使用未经表面处理过的ito基板,灌入ito基板之后,先施加电场使其维持于垂直排列状态,之后再以紫外光照射,利用高分子单体与
液晶之间的作用力,来达到稳定液晶的效果。而反转模式与普通模式类似,不同的是在基板上还要另外加入聚亚酰胺(polyimide),并且需要经过摩擦配向,之后在未施加电场的情形之下直接使用紫外光照射,紫外光的强度必须比普通模式弱,而照射时间也必须加长。至于ssct表面安定型液晶主要是利用改变显示器机板的表面特性来达到改进显示质量与效果的目的。由于胆固醇液晶的螺距太长时,将会失去双稳态的效果,一般应用于胆固醇液晶的垂直螺旋型液晶分子结构,其活化能太高,无法在不施加电场的情况下,维持其双稳态,因此在不改变液晶成分的前提之下,利用改变基板表面的处理流程,来达到提供液晶稳定状态的目的。而在这方面的基板制程上,有粗糙表面(roughsurface)、垂直配向 (homeotropicanchoringsurface)以及弱水平配向 (weakhomeotropicanchoringsurface)等。搭配适当的垂直配向技术,可以有助于提升显示器视角。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垂直配向可使液晶排列方向产生倾斜,因此外界入射光可反射到更多不同的角度,藉此产生广视角的效果。虽然有这项优点,但是配向技术同时也会带来反射率降低的结果。而如果配向力过大的话,将会使得液晶平面螺旋状态消失,因此就无法达到双稳态效果,而如果配合适当的水平配向,则是能够增加反射率,但是同样的,水平配向力过大的话,将会使液晶的垂直螺旋状态消失,同样无法维持稳态效果。常用在水平配向的材料包括:聚亚酰胺(polyimide)、聚乙烯醇 (polyvinylalcohol)、硅氧化合物(siliconeoxide)、微沟槽(microgroves)以及经线性极化紫外光配向之材料(linearphotopolymerization)。用在垂直配向的材料则有:聚亚酰胺(polyimide)、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卵磷脂(lecithin)、铵盐(quatemaryammonium)、硅的衍生物、htab或铬的错合物(cr-complexes)等等,在材料的选择上,除了要考虑到相关材料的物理特性以外,也要视最终产品的用途而定。
53.(3)双色旋转球
54.球体的两半部分分别涂成不同的颜色,如白色或黑色,由电场来控制其方向,由球的白与黑来显示其图像。用硅橡胶树脂作粘合剂将二色球形微粒均匀地涂布在支持体上,在微粒周围的空穴以特定的液体填充,球形微粒表面的白半球为负,黑半球为正,在两色之间呈现不同的电荷而形成偶极。若以负电荷图案施予这张纸板的表面时,粒子便旋转,黑半球朝上,如以正电荷施予纸板表面,白半球便朝上,从而可显示图像。
55.(4)两色性染料液晶
56.在有记录性的液晶分子中渗入两色性染料形成包晶,将电压外加于液晶,使液晶分子的排列发生变化,同时亦使染料的吸收产生变化而形成影像。在 ito透明电极上,将液晶、两色性染料以及树脂的混合液涂布成厚6微米(μm) 的涂层,开始时染料成不规则方向,呈灰色。但当离子流写入图像时,染料便取向生成白色的图像。如将这一媒体加热到60℃以上,又退回原先的灰色状态,从而可消去图像。也可电晕放电,先形成白色状态,再用热敏头进行热致写入来形成图像。
57.(5)色粉
58.在带有ito透明电极的二块玻璃板之间,填入黑色微粒和白色微粒,外加电压则微粒在电极之间移动,可显示出黑色与白色。黑色微粒用的是导电性色粉,白色微粒用的是容易滑动的氟化碳粒子。在ito电极上涂布有电荷输送层,它起到将正电荷通过电极注入色粉的作用。接触下部电极的黑色微粒由于来自电荷输送层的电荷注入而带有正电荷,通过与
上部电极的负电荷之间的库仑引力,朝上部电极移动,此时,白色微粒在电极层中移动。抵达上部电极的黑色微粒,将电荷输送层当作绝缘层,借助库仑力贴合。
59.前面举例说明了着色单元的功能特性。下面将继续对图像显示载体的各组成部分进行说明。着色单元之所以具有激发稳态显示的特性与遍布其周围的媒介有关,该媒介用于维持静止状态的着色单元空间位置的,这里的静止状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着色单元的静止是相对所述图像显示载体静止。该媒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该媒介在着色单元运动过程中提供阻力,在着色单元停止移动后提供抵消着色单元重力的阻力该媒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该媒介在着色单元运动过程中提供阻力,在着色单元停止移动后提供抵消着色单元重力的阻力,使着色单元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以电泳粒子为例,电泳颜料粒子的周围分布着分散剂、增稠剂、表面张力控制剂和电荷控制剂。其中分散剂包括各种非极性和/或低极性的有机溶剂及其混合物,低级性分散溶剂包括但不局限于各种芳香烃类如甲苯、苯、二甲苯,以及卤代烃类例如但不局限于氯仿、四氯乙烯等;非极性分散溶剂包括但不局限于直链、支链和环状的脂肪烃类,例如正己烷、壬烷、葵烷、合成异构石蜡(isopar)、合成石蜡(norpar)、合成环烷烃(nappar)、合成烷烃(varsol/naphtha)、环己烷以及卤代烃类例如四氯化碳;增稠剂可以为非极性高分子,包括但不局限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聚丙烯、橡胶类如聚异戊二烯、聚异丁烯等,其中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异戊烯、聚异丁烯为最佳选择;此外,表面张力控制剂可选用单硬脂酸甘油脂、双硬脂酸乙酯基羟乙基甲基硫酸甲酯铵、三硬脂酸乙酯基羟乙基甲基硫酸甲酯铵、span20、span40、span60、span80、tween85、烷基叔胺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电荷控制剂可以是有机硫酸盐、磺酸盐、金属皂、有机酰胺、有机磷酸盐或磷酸盐,还可以是聚合物和嵌段或接枝共聚物以及他们的单体。可选用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金属皂化物和卵磷脂聚或者异丁烯和有机硅衍生物作为电荷控制剂。
60.本发明中图像显示载体包括多个移动空间,至少一个所述着色单元能够在所述移动空间的内媒介中移动。上述电泳液和分散于电泳液中的电泳颜料粒子包裹在移动空间内,从而有效抑制了电泳颜料粒子的团聚,提高了图像显示载体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移动空间有包括微胶囊和微杯中至少一种提供。本发明中微胶囊包括上述电泳液、分散于电泳液中的电泳颜料粒子和至少一层囊壁,所述囊壁为采用复凝聚法形成的囊壁或原位聚合法形成的囊壁。需要说明的是原位聚合也可称界面聚合法,采用脲醛树脂或改性脲醛树脂作为微胶囊壁材;复凝聚法,则采用明胶和阿拉伯胶作为微胶囊壁材。微杯包括电泳液和分散于电泳液中的电泳颜料粒子和微杯,微杯可以为尺寸微小,具有空腔,且上下面封口的柱体。该微杯由微杯辊轮压铸并使用紫外线硬化成型,再将电泳液中的电泳颜料粒子通过特定的方法封装在该微杯中制得。
61.所述图像显示载体包括导电材料层和显示材料层,导电材料层和显示材料层,所述导电材料层和显示材料层紧密贴合,所述着色单元置于所述显示材料内。通过改变位置着色单元空间位置实现显示图像的目的。精确的控制着色单元的移动,如在固定空间内建系,控制着色单元的初始点坐标可实现进一步的精确化显示的效果。本发明中的显示材料层的一个制备方法是将透明的胶黏剂、含电泳液的显示单元如微胶囊或者微杯以及其他溶剂按预订比例进行混合,将得到的混合液搅拌均匀后涂布在基材上。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狭缝挤出涂布工艺将该混合液涂布在基材上。狭缝挤出涂布工艺可以为待涂料通过
定量泵加压后,从涂布模头的挤出口挤出,并涂布在基材表面。涂料层厚度可以根据涂布模头的涂料挤出量和基材的运行速度来决定。申请人能够预先设定挤出口的间隙和该挤出口与背辊间距,从而实现对该工艺的控制。然后进入固化,可以理解的是固化过程在常温下即可实现,为了加快固化速度,可以通过加温、风箱干燥或光固化等常规的固化手段实现快速固化。值得说明的是,还可以采用刮涂法、流延涂布法、刷涂法、辊涂、喷涂、粉沫涂布等涂布方法,以及丝网印刷和喷墨印刷工艺来替代狭缝挤出涂布工艺。本实施例中提到的粘合剂包括水性聚氨酯乳液或溶剂型聚氨酯乳液,具体包括但不限于聚酯二元醇、聚醚二元醇、聚乙二醇、小分子扩链剂和二异氰酸酯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62.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载体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含固化介质的显示材料层和分布于固化介质中的电泳液和分散于电泳液中的至少一个电泳颜料粒子;显示材料层通过胶黏剂与导电材料层连接。
63.本发明中的导电材料层可以是ito(indium tin oxides,铟锡金属氧化物),也称作半导体透明导电膜,通过在透明有机薄膜材料,如pe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polyethylene,聚乙烯)、pp(polypropylene,聚丙烯)等材料上形成透明氧化铟锡(ito)导电薄膜镀层并经高温退火处理得到。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蒸发、溅射、反应离子镀、化学气相沉积或热解喷涂等工艺方法。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石墨烯、银粉或纳米银线等导电薄膜替代ito透明导电薄膜。由于石墨烯在导电性和硬度上具有极高的优势,因此适用于制作导电膜。该石墨烯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氧化还原法。化学气相沉积能够得到质量较好的大片单层石墨烯,在透光率和面电阻上具有性能优势,但存在工艺路线复杂、成本高、良品率低、薄膜面积受限等缺陷。氧化还原法采用溶液制程,便于通过卷对卷工艺实现大面积连续化制备,成本上具有很大优势。该银粉导电膜以银导体浆料为主要材料,其中银粉作为导电功能材料,主要利用了银粉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银粉根据粒径大小可分为粗银粉和纳米银线,其中平均粒径<0.1μm为纳米银线;0.1μm<dav<10.0μm为粗银粉。纳米银线除了具有银优良的导电性之外,由于纳米级别的尺寸优势,还具有优异的透光性、耐曲挠性,因此也可以作为替代ito的优选材料。
64.前面对本发明中的图像显示载体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说明,下面对图像显示激发装置的组成部分进行说明。控制部是图像显示激发装置激发图像显示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部可以是按预定规则排布的导电基板,具体的可以为tft玻璃基板、fpc或者段码玻璃基板。当采用点阵显示技术时可以采用 tft玻璃基板。当采用段码显示技术可以采用段码玻璃基板。
65.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载体具有id,所述id与所述图像显示激发装置提供的多个图像信息中的一个图像信息匹配;所述图像显示激发装置包括读取所述id 的读取单元和获取所述id匹配的图像信息的获取单元。图像显示激发装置读取所述id,遍历本地存储的图像信息后,获取与所述id匹配的图像信息,再提供携带该图像信息的图像显示激发源,对图像显示载体进行激发。通过在所述图像显示载体内设置di,进一步实现图像显示载体自动匹配显示图像的目的。
66.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图像显示系统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 2,本发明中图像显示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包括:
67.彼此独立的图像显示载体100a和图像显示激发装置200a。
68.图像显示载体100a包括:显示材料层101a、导电材料层102a、基材层 103a和导电件104a。显示材料层101a与导电材料层102a紧密连接,基材层 103a与导电材料层102a紧密连接。导电件104a穿过显示材料层101a,一端与导电材料层102a接触,另一端露出显示材料层101a。
69.需要说明的是,导电材料层102a具有导电性。基材层103a可以具有导电性或者不具有导电性。当以基材层103a一侧为显示面,光线需要依次透过基材层103a、导电材料层102a抵达显示材料层101a,这种情况下,基材层 103a和导电材料层102a需要选择透明材料。显示材料层101a和导电材料层 102a之间可以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方法连接在一起,例如通过透明粘合剂连接,物理吸附或者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当以显示材料层101a一侧为显示面时,该导电材料层102a可以透明或者不透明,该基材层103a可以透明也可以不透明,导电材料层102a和基材层103a之间可以使用透明粘合剂也可以使用不透明的粘合剂,或者上述物理或者化学方法连接在一起。需要说明的是,显示材料层101a可以设置通孔,在通孔内灌注导电填料,导电填料固化后构成该导电件104a。
70.本实施例中的图像显示激发装置200a包括盖板201a、底板202a,电源和芯片(电源和芯片图中未示出)盖板201a与底板202a彼此铰接。底板 202a临近盖板201a的一面设置具有多个控制部的电极板203a。
71.该实施例在具体应用时,将图像显示载体100a置于电极板203a处,使显示材料层101a面向电极板203a。压下盖板201a后,此时显示载体100a与电极板203a紧密接触。当显示材料层101a与电极板203a紧密接触后,图像显示激发装置200a对电极板203a供电,此时导电件104a与电极板203a接触,将电流导向导电材料层102a,从而电极板203a与导电材料层102a之间形成电场,控制部对着色单元进行激发。控制部对着色单元激发原理在前文中已经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72.需要说明的是,电极板203a的尺寸可以与图像显示载体100a匹配。也可以在底板202a上设置至少一个限位筋204a,优选是4个限位筋,有效固定图像显示载体100a,使之与电极板203a的位置对齐,达到最佳的图像信息显示效果。
73.显示材料层101a与电极板203a接触的紧密程度能够影响后续图像显示载体100a的显示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显示效果,进一步增大挤压力。实际应用中可以在盖板201a临近电极板203a的一面设置凸起205a。
74.作为本实施例的变体,挤压是相对的概念,可以解释为盖板相对底板设置在底板的上方,两者施加的挤压力为竖直向。通过改变该图像显示激发装置的空间位置,通过改变该图像显示激发装置的空间位置,使盖板相对底板设置在底板的上方。也可以通过改变该图像显示激发装置的空间位置,使盖板相对底板设置在底板的前、后、左或者右侧,两者施加的挤压力为水平向。以上变体技术手段的本质并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上述变体在后续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75.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中图像显示系统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于,图像显示载体100a还包括:第一水汽阻隔层105a、第二水汽阻隔层 106a和水汽阻隔材料107a。第一水汽阻隔层、第二水汽阻隔层;第一水汽阻隔层105a覆盖基材层103a,第二水汽阻隔层106a覆盖显示材料层101a,显示材料层101a、导电材料层102a、基材层103a的侧面由
水汽阻隔材料107a 覆盖。导电件104a穿过显示材料层101a和第二水汽阻隔层106a,一端与导电材料层102a接触,另一端露出显示材料层101a。
76.需要说明的是,水汽阻隔材料具有阻隔水汽的功能。第一水汽阻隔层和第二水汽阻隔层可以由同一种水汽阻隔材料构成,或者由不同的水汽阻隔材料构成。
77.在本实施例中,水汽阻隔材料107a具有绝缘特性,可以透明或者不透明。若以第一水汽阻隔层105a一侧为显示面,光线需要依次穿过第一水汽阻隔层105a,基材层103a,导电材料层102a抵达显示材料层101a,该情况下,第一水汽阻隔层105a需要为透明材料,可以导电或者不导电,第二水汽阻隔层106a需要导电,可以透明或者不透明。若以第二水汽阻隔层106a一侧为显示面,第一水汽阻隔层105a可以导电或者不导电,透明或者不透明,第二水汽阻隔层106a需要导电,并且透明。上述水汽阻隔材料优选的具有横向电导率低于纵向电导率的特性,差距可以是若干个数量级。由于大多情况下,着色单元的运动方向是纵向的,横向电导率低于纵向电导率的特性有助于解决着色单元水平向偏移的技术问题。
78.请参阅图4和图5,本发明中图像显示系统的第三实施例包括:
79.彼此独立的图像显示载体100b和图像显示激发装置200b。
80.图像显示载体100b包括:显示材料层101b和导电基材层102b,显示材料层101b与导电基材层102b紧密连接。
81.需要说明的是,显示材料层101b和导电基材层102b均具有导电性。当以导电基材层102b一侧为显示面时,光线依次经过导电基材层102b抵达显示材料层101b,该情况下导电基材层102b需要选择透明材料,显示材料层101b 与导电基材层102b之间可以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方法连接在一起,例如通过透明粘合剂连接,物理吸附或者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当以显示材料层101b一侧为显示面时,该导电基材层102b可以透明或者不透明。
82.需要说明的时,以当先技术手段为基础,显示材料层无法独立构成图像显示载体,需要附着在基材层,若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显示材料层能够独立构成图像显示载体时,可以取消该导电基材层,基于未来技术手段的本质并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83.本实施例中的图像显示激发装置200b包括盖板201b、底板202b,电源和芯片(电源和芯片图中未示出)盖板201b与底板202b彼此铰接。底板 202b临近盖板201b的一面设置具有多个控制部的第一电极板203b,在盖板 201b临近电极板203b的一面设置第二电极板205b。
84.该实施例在具体应用时,将图像显示载体100b置于第一电极板203b处,位于第一电极板203b与第二电极板205b之间,使显示材料层101a面向第一电极板203b。压下盖板201b后,此时显示载体100a分别与第一电极板203b 和第二电极板205b紧密接触。此时,图像显示激发装置200a对第一电极板 203b和第二电极板205b供电,两者之间形成电场,控制部对着色单元进行激发。
8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极板203b的尺寸可以与图像显示载体100b匹配。也可以在底板202b上设置至少一个限位筋204b,优选是4个限位筋,有效固定图像显示载体100b,使之与电极板203a的位置对齐,达到最佳的图像信息显示效果。
86.请参阅图4-6,本发明中图像显示系统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不同在于,图像显示载体100b还包括:第一水汽阻隔层105b、第二水汽阻隔层 106b和水汽阻隔材料107b。第
一水汽阻隔层、第二水汽阻隔层;第一水汽阻隔层105b覆盖导电基材层102b,第二水汽阻隔层106b覆盖显示材料层 101b,显示材料层101b和导电基材层102b的侧面由水汽阻隔材料107b覆盖。
87.需要说明的是,水汽阻隔材料具有阻隔水汽的功能。第一水汽阻隔层和第二水汽阻隔层可以由同一种水汽阻隔材料构成,或者由不同的水汽阻隔材料构成。在本实施例中,水汽阻隔材料107b需要不导电,可以透明或者不透明。若以第一水汽阻隔层105b一侧为显示面,光线需要依次穿过第一水汽阻隔层 105b,导电基材层102b抵达显示材料层101b,该情况下,第一水汽阻隔层 105b需要为透明材料,可以导电或者不导电,第二水汽阻隔层106b需要导电,可以透明或者不透明。若以第二水汽阻隔层106b一侧为显示面,第一水汽阻隔层105b可以导电或者不导电,透明或者不透明,第二水汽阻隔层106b 需要导电,并且透明。
88.请参阅图1-3和图7,本发明中图像显示系统的第五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于图像显示激发装置,图像显示激发装置200c包括:电源和芯片(电源和芯片图中未示出)电极板201c和输送装置202c,该输送装置紧贴电极板 201c设置。输送装置202c由同步辊和皮带组成,用于输送图像显示载体 100a,并使图像显示载体100a与电极板201c紧密接触。图像显示激发装置 200c对电极板201c供电,此时导电件104a与电极板203a接触,将电流导向导电材料层102a,从而电极板203a与导电材料层102a之间形成电场,控制部对着色单元进行激发。
89.请参阅图1至3和7本发明中图像显示系统的第六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不同在于图像显示激发装置,图像显示激发装置200c包括:电源和芯片(电源和芯片图中未示出)电极板201c和输送装置202c,该输送装置紧贴电极板 201c设置。输送装置202c由同步辊和皮带组成,用于输送图像显示载体100a,并使图像显示载体100a与电极板201c紧密接触。图像显示激发装置 200c对电极板201c供电,此时导电件104a与电极板203a接触,将电流导向导电材料层102a,从而电极板203a与导电材料层102a之间形成电场,控制部对着色单元进行激发。
90.请参阅图1至3和8,本发明中图像显示系统第七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于图像显示激发装置,图像显示激发装置200d包括:电源、芯片(电源和芯片图中未示出)、具有电极板201d、底框202d、按压板203d、弹簧(图中未示出)和连接柱204d,电极板201d穿过底框202d,且能够嵌入底框 202d内。弹簧套接连接柱204d上,弹簧一端与按压板203d相抵,另一端与底板202d相抵,弹簧起到复位作用。接连接柱204d一端连接电极板201d,另一端连接按压板203d。
91.该实施例实际应用中,将图像显示载体100a固定,将底框202d扣在图像显示载体100a上,通过按压板203d,使图像显示载体100a与电极板201d 紧密接触。图像显示激发装置200d对电极板201d供电,此时导电件104a与电极板201d接触,将电流导向导电材料层102a,从而电极板201d与导电材料层102a之间形成电场,控制部对着色单元进行激发。以一个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进行说明。图像显示载体100a可以是一个货架标签。与现有电子货架标签相比,本实施例中的图像显示载体取消了电子纸货架标签内的电池,以及与现有技术中必要的基站以及中继器等设备匹配的无线模块,具有环保和节省时间资源的有益效果。由于取消了与基站匹配组网环节,从而不受电磁干扰,解决现有系统维护难的技术问题。更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图像显示载体取消了芯片和玻璃基板或者tft的控制组件,从而实现图像显示载体可以一多个图像显示激发装置,一个图像显示激发装也可以匹配多个图像显示载体。摆脱了一个电子货架标签必须对应一个控制组件的限制,相比现有电子货架标签大大降低了成本。本实施例除了应用在电子货架标签领域,还进一步可以应用在会议桌牌、门牌、胸卡、工厂信息牌、交通指示牌和广告显示牌等场景。
92.请参阅图1至3和图8,本发明中图像显示系统第七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不同在于图像显示激发装置,图像显示激发装置200d包括:电源、芯片(电源和芯片图中未示出)、具有电极板201d、底框202d、按压板203d、弹簧 (图中未示出)和连接柱204d,电极板201d穿过底框202d,且能够嵌入底框202d内。弹簧套接连接柱204d上,弹簧一端与按压板203d相抵,另一端与底板202d相抵,弹簧起到复位作用。接连接柱204d一端连接电极板 201d,另一端连接按压板203d。
93.该实施例实际应用中,将图像显示载体100a固定,将底框202d扣在图像显示载体100a上,通过按压板203d,使图像显示载体100a与电极板201d 紧密接触。图像显示激发装置200d对电极板201d供电,此时导电件104a与电极板201d接触,将电流导向导电材料层102a,从而电极板201d与导电材料层102a之间形成电场,控制部对着色单元进行激发。
94.最后应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项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的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项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