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t-off用光刻胶结构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270191发布日期:2021-12-31 19:33阅读:2449来源:国知局
lift

off用光刻胶结构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光刻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lift

off用光刻胶结构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剥离(lift

off)工艺是针对一些难以刻蚀的材料(如贵金属、难以腐蚀材料、腐蚀剂对其他暴露的材料没有足够的选择性)进行图形化的工艺。在多层介质膜(如ir膜层)及半导体工艺尤其后端工艺中进行金属图形化,金属图形化需要依靠剥离结构来实现。
3.目前,用于金属图形化的剥离结构具有一层屋檐或两层屋檐结构,一层屋檐其获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lor(lift

off resist)光刻胶为衬底,在衬底上涂覆一层光刻胶并进行图形化,得到图形化的剥离结构;另一种方式是在衬底上先涂一层光刻胶,然后对该层光刻胶进行整体曝光,然后再涂覆一层光刻胶并进行光刻显影得到图形化的剥离结构。两层屋檐结构,位于衬底上表面的胶膜结构层,且胶膜结构层具有一级向上的第一台阶;位于胶膜结构层背离衬底的表面的第一光刻胶层,且第一光刻胶层与胶膜结构层形成一级向上的第二台阶。
4.通常得到金属图形化的剥离结构后,再沉积所需膜层,然后再将光刻胶剥离以得到图形化膜层,但上一段第一种方式得到的剥离结构其图形化膜层厚度受lor光刻胶高度的限制,图形化边缘具有毛刺、凹凸不平,不够美观,甚至影响器件性能等异常;第二种方式得到的剥离结构受光刻胶显影的影响,使得整体曝光的光刻胶被显影掏空吃掉的悬浮结构过大,容易造成上层光刻胶塌陷,无法制作好的图形化膜层。第三种方式得到的剥离结构,需要旋涂两次,步骤繁琐,且所镀膜层受位于衬底上表面胶膜结构层厚度限制。
5.目前多层介质膜或者厚膜层在蒸镀过程中通常会有烘烤温度,且镀膜时间通常比较长,随着膜料粒子长时间轰击沉积到基材,镀膜腔室温度会不断升高,对lift

off剥离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lift

off用光刻胶结构的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得到的光刻胶结构对复杂镀膜环境有较好的耐受性,镀膜剥离后得到的膜层边缘光滑。
7.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lift

off用光刻胶结构的制备方法,在光刻胶结构显影后,进行一次无掩膜曝光。
8.进一步地,无掩膜曝光采用光刻胶敏感波长光曝光。
9.更进一步地,无掩膜曝光的曝光剂量为800~1000mj/cm2。
10.进一步地,在无掩膜曝光后,对光刻胶结构进行三次烘烤,三次烘烤温度呈梯度上升。
11.更进一步地,三次烘烤分别为:
第一次:80~90℃烘烤60~90s;第二次:100~110℃烘烤120~150s;第三次:120~125℃烘烤90~150s。
12.进一步地,光刻胶结构显影前的光刻步骤如下:s1.将基片清洗干净,涂胶;s2.将s1中涂胶所得基片在115~120℃的温度下烘烤120~180s;s3.对s2所得基片进行曝光;s4.将s3中曝光后的基片在105~110℃的温度下烘烤110~120s;s5.将s4所得芯片显影。
13.更进一步地,s1中基片在涂胶前需在65~75℃的温度下烘烤30min。
14.再进一步地,s1中涂胶转速控制在1000~1250rpm,涂胶厚度大于等于10um。
15.再进一步地,s3中曝光时间为16~21s。
16.再进一步地,s4中显影时间为90~105s。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显影后进行一次无掩膜曝光,使得光化学反应更充分地进行,有效提升光刻胶结构的稳定性,再结合三段式烘烤,拓宽lift

off蒸镀膜层烘烤温度范围,提高所镀膜层致密性和环境耐受能力,显著增强抗变形能力,产品质量和良率都得到稳定提高;2)通过本技术的光刻步骤可实现做出的倒梯形角度在一定范围内可控,一般来说,本技术可将倒梯形角度控制在55~75
°
,更有利于后续剥离方便;3)本制备方法得到的光刻胶结构对复杂镀膜环境有较好的耐受性,镀膜剥离后得到的膜层边缘光滑,线宽可控。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19.实施例1一种lift

off用光刻胶结构的制备方法,以厚负胶(az2070光刻胶)为例,光刻后做出的形貌为倒梯形形貌,步骤如下:s1.将基片清洗干净,并在65~75℃的温度下烘烤30min,之后进行涂胶,涂胶转速控制在1000~1250rpm,涂胶厚度大于等于10um;s2.将s1中涂胶所得基片在115~120℃的温度下烘烤120~180s;s3.采用带有光刻孔为23

25um的掩膜版对s2所得基片进行曝光,曝光时间为16~21s;s4.将s3中曝光后的基片在105~110℃的温度下烘烤110~120s;s5.将s4所得芯片放入az mif 300中显影,显影时间为90~105s。
20.s6.将s5显影后得到的光刻胶结构进行一次无掩膜曝光,无掩膜曝光采用光刻胶敏感波长光进行,且曝光剂量为800~1000mj/cm2。
21.s7.在无掩膜曝光后,对光刻胶结构进行三次烘烤,三次烘烤温度呈梯度上升,具体地,三次烘烤分别为:第一次:80~90℃烘烤60~90s;第二次:100~110℃烘烤120~150s;第三次:120~125℃烘烤90~150s;以上温度均未超过光刻胶转变温度。
22.相对于传统光刻步骤来说,本技术通过在s1~s5步骤中调整曝光和烘烤等参数可以实现做出的倒梯形角度在55~75
°
范围内可控。
23.在光刻后,再进行一次光刻片整面曝光,通过控制曝光剂量使显影后光刻胶充分进行光交联反应,再结合s7的三步坚膜烘烤程序处理后,得到的光刻片结构在160℃下烘烤也不变形,可知上述工艺步骤有效提高了胶的耐温性和抗形变能力。
24.处理后的光刻片经高温180℃多层介质膜验证,光刻蒸镀多层介质膜后sem切片看光刻胶边缘截面形貌未有明显变形,蒸镀膜层形貌更好,有效管控蒸镀后过渡区大小,且蒸镀后剥离难度与之前基本一致。随着镀膜烘烤温度升高,所镀的膜层致密性和牢固度更高,膜层环境耐受能力更强,该lift

off结构可以有效拓宽蒸镀时烘烤温度,有效提高产品质量,提升良率。
25.本技术制备方法也可应用在其它如探测器或led行业等领域,较厚膜层lift

off均适用。
26.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在光刻胶结构显影后,直接进行坚膜烘烤,省略无掩膜曝光操作。
27.光刻胶坚膜烘烤温度在高于100℃时,光刻胶边缘侧壁形貌会发生形变,且光刻胶结构稳定性提升效果有限。
28.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光刻胶结构采用传统工艺成型。将本实施例所得光刻胶结构在180℃的温度下蒸镀时,膜层光刻胶边缘截面形貌严重变形,影响产品品质。
29.实施例4参照实施例1,在s3中第一次曝光时增加曝光剂量来提升光刻胶交联程度,得到的光刻胶倒梯形角度可调范围小,无法达到实施例1所述的角度调节范围可控的效果。
30.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