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偏光方法、偏光板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7909712发布日期:2021-12-11 07:57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去偏光方法、偏光板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去偏光方法、偏光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显示器件中,通常设置偏光片以提供明亮和具有良好色彩再现性的图像,同时,出于全面屏的考虑,会将摄像头安装在显示器件的显示区。而偏光片被碘和染料染色,整体呈现出暗黑色,会导致摄像头的进光量减少,为提高摄像头的进光量,通常采用在偏光片上对应摄像头的位置挖孔的方式对该区域去偏光,但挖孔会破坏显示器件的外观,并造成偏光片撕裂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为了提升摄像头进光量而在偏光片上挖孔,导致显示器外观被破坏,并导致偏光片撕裂损伤的问题,提供一种去偏光方法、偏光板及显示装置。
4.一种去偏光方法,所述去偏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提供一染色后的偏光片,所述偏光片具有需要去偏光的去偏光区;
6.提供一基材膜,并在所述基材膜的一侧表面涂布脱色凝胶,形成脱色膜;
7.将所述脱色膜贴设于所述偏光片的去偏光区,其中,所述脱色膜涂布有脱色凝胶的一侧朝向所述偏光片;
8.对所述脱色膜和/或所述偏光片加热预设时间,以使所述脱色凝胶与所述偏光片中的染色分子进行脱色反应。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脱色膜和/或所述偏光片加热预设时间,以使所述脱色凝胶与所述偏光片中的染色分子进行脱色反应的步骤具体包括:采用加热板对所述脱色膜进行加热。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脱色膜和/或所述偏光片加热预设时间,以使所述脱色凝胶与所述偏光片中的染色分子进行脱色反应的步骤中的加热温度为25℃

50℃。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时间为30秒

120秒。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材膜为柔性膜。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脱色凝胶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硫氢化钠、硫氢化钾、叠氮化钠、硫代硫酸钾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脱色凝胶还包括粘着剂。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脱色凝胶的ph值为11

14。
16.一种偏光板,采用如前述的去偏光方法制成。
17.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前述的偏光板。
18.上述去偏光方法,通过在基材膜的表面涂布脱色凝胶形成脱色膜,将脱色膜贴设在偏光片的去偏光区,并使脱色膜涂布有脱色凝胶的一侧朝向偏光片,然后对脱色膜和/或偏光片加热预设时间,以使脱色凝胶与偏光片中的染色分子进行脱色反应,实现对去偏光
区的脱色,不需要对偏光片进行挖孔,从而在提高摄像头进光量的同时,避免破坏显示器件的外观,并避免造成偏光片撕裂损伤。
19.并且,由于上述去偏光方法中对偏光片进行局部脱色的方式具体是先将脱色凝胶涂布在基材膜的表面,然后将涂布有脱色凝胶的基材膜贴设在偏光片的去偏光区,如此,基材膜表面的脱色凝胶能够均匀铺满基材膜,使得脱色的区域得到精确的控制,得到的脱色区域的形状与脱色膜的形状相同,且脱色区域的边缘平滑,此方式与直接在偏光片表面印刷或喷涂漂白溶液等方式相比,不会出现明显的锯齿状边缘,因此,通过控制脱色膜的形状即可很好地控制脱色区域的形状,从而更好地根据实际需要去偏光的区域的形状得到较好的去偏光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相关技术中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去偏光方法的流程框图;
22.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对偏光片局部去偏光过程的第一状态图;
23.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对偏光片局部去偏光过程的第二状态图;
24.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对偏光片局部去偏光过程的第三状态图;
25.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对偏光片局部去偏光过程的第四状态图。
26.附图标号说明:
27.10:
ꢀꢀꢀꢀꢀꢀꢀ
偏光片
ꢀꢀꢀꢀꢀꢀꢀꢀꢀꢀꢀꢀꢀꢀꢀ
300:
ꢀꢀꢀꢀꢀꢀꢀ
脱色膜
28.100:
ꢀꢀꢀꢀꢀꢀ
聚乙烯醇薄膜
ꢀꢀꢀꢀꢀꢀꢀꢀꢀ
310:
ꢀꢀꢀꢀꢀꢀꢀ
基材膜
29.200:
ꢀꢀꢀꢀꢀꢀ
三醋酸纤维薄膜
ꢀꢀꢀꢀꢀꢀꢀ
320:
ꢀꢀꢀꢀꢀꢀꢀ
脱色凝胶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3.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4.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6.在显示器件中,通常设置偏光片以提供明亮和具有良好色彩再现性的图像。并且,随着全面屏的发展,显示器件的边框区逐渐缩小,使得边框区没有足够的空间供摄像头安装,因此,将摄像头安装在显示器件的显示区。而偏光片为了获得偏光效果,会经过碘和染料染色,整体呈现出暗黑色,在偏光片的遮挡下,摄像头的进光量会减少。参阅图1,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为提高摄像头的进光量,通常采用在偏光片10上对应摄像头的位置挖孔的方式对该区域去偏光,但挖孔会破坏显示器件的外观,并对造成偏光片10撕裂损伤。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去偏光方法,用以对偏光片进行局部去偏光处理,以解决上述问题。
37.参阅图2,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去偏光方法的流程框图,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的去偏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8.步骤s1、提供一染色后的偏光片,偏光片具有需要去偏光的去偏光区;
39.步骤s2、提供一基材膜,并在基材膜的一侧表面涂布脱色凝胶,形成脱色膜;
40.步骤s3、将脱色膜贴设于偏光片的去偏光区,其中,脱色膜涂布有脱色凝胶的一侧朝向偏光片;
41.步骤s4、对脱色膜和/或偏光片加热预设时间,以使脱色凝胶与偏光片中的染色分子进行脱色反应。
42.参阅图3至图6,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对偏光片局部去偏光过程的第一状态图;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对偏光片局部去偏光过程的第二状态图;图5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对偏光片局部去偏光过程的第三状态图;
43.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对偏光片局部去偏光过程的第四状态图。上述去偏光方法,通过在基材膜310的表面涂布脱色凝胶320形成脱色膜300,将脱色膜300贴设在偏光片的去偏光区,并使脱色膜300涂布有脱色凝胶320的一侧朝向偏光片,然后对脱色膜300和/或偏光片加热预设时间,以使脱色凝胶320与偏光片中的染色分子进行脱色反应,实现对去偏光区的脱色,不需要对偏光片进行挖孔,从而在提高摄像头进光量的同时,避免破坏显示器件的外观,并避免造成偏光片撕裂损伤。
44.并且,由于上述实施例中对偏光片进行局部脱色的方式具体是先将脱色凝胶320涂布在基材膜310的表面,然后将涂布有脱色凝胶320的基材膜310贴设在偏光片的去偏光
区,如此,基材膜310表面的脱色凝胶320能够均匀铺满基材膜310,使得脱色的区域得到精确的控制,得到的脱色区域的形状与脱色膜300的形状相同,且脱色区域的边缘平滑,此方式与直接在偏光片表面印刷或喷涂漂白溶液等方式相比,不会出现明显的锯齿状边缘,因此,通过控制脱色膜300的形状即可很好地控制脱色区域的形状,从而更好地根据实际需要去偏光的区域的形状得到较好的去偏光效果。
45.也由于上述实施例中采用先将脱色凝胶320涂布在基材膜310的表面形成脱色膜300,再将脱色膜300与偏光片的去偏光区贴合的方式对偏光片进行局部脱色,使得脱色凝胶320的用量与需要脱色的区域面积相匹配,既不容易造成脱色凝胶的浪费,也不容易导致脱色凝胶用量不足,因此,采用上述去偏光方法不需要为了保障脱色效果而特地加大脱色凝胶的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学溶剂的使用。
46.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1中提到的偏光片具有需要去偏光的去偏光区,具体应用到显示屏中时,该去偏光区与显示屏的摄像头所在的位置相对应,即去偏光区的位置、形状及尺寸根据摄像头在显示屏上的布局进行确定,相应地,脱色膜的形状及尺寸也得到确定。
47.另外,根据相关技术不难了解到,偏光板通常包括pva(聚乙烯醇薄膜)和tac(三醋酸纤维薄膜),三醋酸纤维薄膜200设置有两层,两层三醋酸纤维薄膜200与聚乙烯醇薄膜100层叠设置,且两层三醋酸纤维薄膜200分别位于聚乙烯醇薄膜100的两侧。其中,聚乙烯醇薄膜100被碘与其他染色分子染色,起到偏振作用,但聚乙烯醇易水解,其染色后得到的中间产物的物理特性容易遭到破坏。而位于聚乙烯醇薄膜100两侧的三醋酸纤维薄膜200则具有光透过率高、耐水性好、机械强度高等特性,将其贴附在聚乙烯醇薄膜100的表面,能够对聚乙烯醇薄膜100起到防护作用。基于此,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1提供的染色后的偏光片可以理解为染色后的聚乙烯醇薄膜100或者染色后的聚乙烯醇薄膜100加一层三醋酸纤维薄膜200。该染色后的偏光片与脱色膜300上的脱色凝胶320进行脱色反应后,将脱色膜300从偏光片上剥离,再将三醋酸纤维薄膜200贴附在该偏光片的表面,即可得到局部脱色后的偏光板,该偏光板即可应用至全面屏的显示器件中,而不会对该全面屏显示器件的摄像头的进光量造成负面影响。
48.参阅图6,在脱色凝胶中的漂白成分对偏光片进行脱色之后,偏光片表面的粗糙度会增加,出现相对的凹陷部位和凸起部位。而在脱色膜300对偏光片的去偏光区进行脱色,且脱色膜300从偏光片上剥离之后,脱色膜300上的部分脱色凝胶320会保留在偏光片上,保留在偏光片上的这部分脱色凝胶320能够填补偏光片表面的凹陷部位,降低偏光片表面的粗糙度,从而使偏光片的去偏光区域的雾度降低,进而提升显示效果。
49.其中,步骤s4具体包括对脱色膜加热预设时间,以使脱色凝胶与偏光片中的染色分子进行脱色反应;或者,对偏光片加热预设时间,以使脱色凝胶与偏光片中的染色分子进行脱色反应;或者,对脱色膜和偏光片加热预设时间,以使脱色凝胶与偏光片中的染色分子进行脱色反应。也就是说,可以采用对层叠的偏光片和脱色膜整体进行加热的方式提供脱色反应所需的温度,或者采用单独对脱色膜或者偏光片进行局部加热的方式提供脱色反应所需的温度,具体可根据实际条件进行选择。
50.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对脱色膜和/或偏光片加热预设时间,以使脱色凝胶与偏光片中的染色分子进行脱色反应的步骤具体包括:采用加热板对脱色膜进行加热。采
用加热板对脱色膜进行加热,使得脱色膜以及偏光片上需要脱色的区域温度升高至所需温度而进行脱色,较为精确地控制加热的范围,提高热能有效利用率。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对脱色膜和/或偏光片加热预设时间,以使脱色凝胶与偏光片中的染色分子进行脱色反应的步骤中的加热温度为25℃

50℃。可以理解的是,当温度过低时,反应速率很慢,会导致偏光片在制备效率降低,而当温度过高时,可能会对偏光片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在上述实施例中,限定加热温度为25℃

50℃,具体地地,可选择加热温度为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或者45℃,如此,既保障了较快的脱色反应速率,又避免高温对偏光片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在不损坏偏光片的前提下,提高偏光片的制备效率。
52.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时间为30秒

120秒,即对脱色膜和/或偏光片加热的时间限定为30秒

120秒,具体地,对脱色膜和/或偏光片加热的时间为40秒、50秒、60秒、70秒、80秒、90秒、100秒或者110秒。可以理解的是,脱色的程度与脱色反应的时间成正比,若脱色时间太短,则脱色的程度不够,脱色后得到的偏光片应用至显示屏中时,依然会对显示屏的摄像头产生比较严重的光线遮挡,无法达到去偏光效果。而若脱色时间太长,一方面,会导致脱色效率低,从而导致偏光片制备效率较低,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不需要去偏光的区域也被脱色,从而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而上述实施例将对脱色膜和/或偏光片加热的时间限定为30秒

120秒,实现在保障较高的偏光片制备效率的同时,保障较合适的脱色效果。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材膜为柔性膜。通过设置基材膜为柔性膜,使得基材膜能够更好地与偏光片贴合,以保障良好的脱色效果。
54.进一步地,基材膜的材质包括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pu(聚氨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聚氨酯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耐化学性和力学性能,能够在脱色过程中保持稳定。
55.在一些实施例中,脱色凝胶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硫氢化钠、硫氢化钾、叠氮化钠、硫代硫酸钾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即脱色凝胶的成分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硫氢化钠、硫氢化钾、叠氮化钠、硫代硫酸钾中的任意一种,或者,脱色凝胶的成分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硫氢化钠、硫氢化钾、叠氮化钠、硫代硫酸钾中的任意两种组合,或者,脱色凝胶的成分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硫氢化钠、硫氢化钾、叠氮化钠、硫代硫酸钾中的任意三种组合,或者,脱色凝胶的成分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硫氢化钠、硫氢化钾、叠氮化钠、硫代硫酸钾中的任意四种组合,或者,脱色凝胶的成分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硫氢化钠、硫氢化钾、叠氮化钠、硫代硫酸钾中的任意五种组合,或者,脱色凝胶的成分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硫氢化钠、硫氢化钾、叠氮化钠、硫代硫酸钾六种的混合物,具体可根据实际生产制备条件进行选择。
56.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中,脱色凝胶的ph值为11

14,以提供上述脱色凝胶稳定存在所需的酸碱度环境,从而使脱色凝胶更好地对偏光片进行脱色,保障良好的去偏光效果。
57.在一些实施例中,脱色凝胶还包括粘着剂。具体地,粘着剂包括聚乙烯醇树脂、亚丁基二醇树脂、乙烯基醇类树脂或者聚丙烯酰胺树脂。将粘着剂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硫氢化钠、硫氢化钾、叠氮化钠、硫代硫酸钾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合,涂布于基材膜的表面,形成干膜,将该干膜压印在需要去偏光的偏光片的表面,从而精确地对偏光片需要去偏光的区域进行脱色,避免去偏光的区域出现明显的锯齿状边缘。
58.在上述实施例中,脱色膜与偏光片接触后,脱色膜上的漂白成分向偏光片方向扩散,越靠近脱色膜的部位漂白成分的浓度越大,脱色反应速度越快,越远离脱色膜的部位漂白成分的浓度越小,脱色反应速度越慢,因此,在pva(聚乙烯醇薄膜)、tac(三醋酸纤维薄膜)以及脱色膜层叠结构的横截面上,脱色反应的界面形状呈现为梯形,且该梯形靠近脱色膜一端的宽度大于其远离脱色膜一端的宽度。基于此,偏光片的去偏光区的尺寸可依据显示屏的摄像头的尺寸进行调整,以保障偏光片局部去偏光之后摄像头不被遮挡。
59.在上述实施例中,去偏光区的光线穿透率>80%。通过限定去偏光区的光线穿透率>80%,以保障较高的摄像头进光量,从而保障摄像头正常工作。具体地,去偏光区的光线穿透率可通过去偏光区的脱色程度进行调节。
60.在上述实施例中,脱色凝胶中的漂白成分对偏光片进行脱色之后,会造成偏光片表面粗糙,即偏光片表面会出现相对的凹陷部位和凸起部位,基于此,在对偏光片进行脱色之后,可进一步利用三醋酸纤维光学胶填补偏光片表面的凹陷部位,降低偏光片表面的粗糙度。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利用三醋酸纤维光学胶填补偏光片表面的凹陷部位,使偏光片的去偏光区域的雾度10%,从而提升显示效果。
61.考虑到全面屏显示器件中偏光板会减少摄像头进光量的问题,传统偏光板会在与摄像头相对应的位置上挖孔,以对该区域去偏光,而挖孔会破坏显示器件的外观,并对造成偏光片撕裂损伤。基于此,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偏光板,该偏光板采用上述去偏光方法制成。由于该偏光板采用上述去偏光方法制成,因此,该偏光板具备上述实施例中的全部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6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偏光板,由于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偏光板的全部技术特征,因此,该显示装置具备上述实施例中的全部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6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