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传递自主调节控温的手机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71020发布日期:2022-02-19 16:51阅读:51来源:国知局
基于热传递自主调节控温的手机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手机背光源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热传递自主调节控温的手机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2.背光源是应用在液晶后边的一种面光源,现有的背光源主要分为侧背光源和底背光源两种,两种背光源的区别在于发光构件led灯位于侧边还是底部,一般侧背光源相对于底背光源的厚度要轻薄得多,故手机的背光源一般采用侧背光源,但侧背光源因为自身设置的原因也存在着侧边黑边过宽,且因为光线不是直射液晶屏的原因往往会限制手机屏幕的发光亮度,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现如今手机要求屏幕具备高刷新高亮度的发展前景;因此现在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底背光源,例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8279531a ,提供了一种旨在降低底光源厚度的技术,但其减少了led的数量,将会限制手机的屏幕亮度,但不减少led的数量又会导致背光源温度升高从而影响手机内其他零件的工作,因此提供具有一定降温功能的底部背光源是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基于热传递自主调节控温的手机背光模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减少led数量时,将导致背光源处的温度升高从而影响手机内其他零件工作的问题。
4.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发明内容部分:基于热传递自主调节控温的手机背光模组,包括一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端连接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上间隔排列分布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安装在基层上的led,所述横排led之间置有横向设置的导热条,所述导热条两端各与一套散热机构连接实现在led温度过高时散热降低led温度,所述导热层上端连接有一折射层,所述折射层上端连接有一扩散膜,所述扩散膜上端连接有一增亮片。
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改变了传统背光源中led所在层铺设光学材料密封的方式,采用导热材料的铺层与光学材料密封的方式设置,从而加大led处散热的能力,同时导热铺层内设置有散热装置可依据温度调节散热能力,在保证屏幕具有高亮度的同时加强散热能力,能够很好的保护手机内部其他零件的正常工作;2、本发明的散热装置包括一置于导热层内的导热条,所述导热条与一滑动块滑动配合,滑动块被一与导热条配合使用的第一气囊和置于滑动块与侧基边之间的第二气囊控制,在常温装置下,滑动块被第二气囊推动,随着温度升高第一气囊内压力增大将推动滑动块向远离导热层的方向移动,能够在温度不高时防漏光保持光线不外漏,或在温度过高时牺牲很少部分的光线但大大加强散热能力之间自动调节,非常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7.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视图。
8.图3是本发明的部分结构视图一。
9.图4是本发明的部分结构视图二。
10.图5是本发明的部分结构视图三。
11.图6是本发明的部分结构视图四。
12.图7是本发明的折射层结构视图一。
13.图8是本发明的折射层结构视图一的剖视图。
14.图9是本发明的折射层结构视图二。
15.图10是本发明的散热机构结构视图一。
16.图11是本发明的散热机构结构视图二。
17.图12是本发明的散热机构结构视图三。
18.图中,1、基座;2、导热层;3、通孔;4、led;5、导热条;6、折射层;7、扩散层;8、增亮片;9、侧基边;10、滑动块;11、凹槽;12、盖板;13、第一气囊;14、第二气囊;15、凹形孔;16、胶边;17、遮光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1-12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0.实施例一,结合附图1-12,基于热传递自主调节控温的手机背光模组,包括一基座1,所述基座1上端连接有导热层2,所述导热层2采用导热系数较高的石墨烯材料,导热层2上间隔排列分布开设有多个通孔3,所述通孔3内置有安装在基层上的蓝光芯片led4,预设的,通孔3内使用光学树脂胶浇筑密封led4,以排空通孔3内的空气避免led4发生氧化,所述导热层2的厚度略大于led4的厚度,且导热层2因为采用了石墨烯材料,其自身不透明,能够阻挡相邻的两个led4之间对射的光线,避免了传统的背光源中相邻排列的两个led4之间因为光线对射,且没有措施将此种情况的光线折射出去,从而导致led4之间的温度升高的情况,所述相邻的横向排列led4之间置有横向设置的导热条5,所述导热条5两端各与一套散热机构连接,预设的,现有的手机模组装配中,上边框处需要留有声筒的以及安装摄像头的空隙,则上边框处不适合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散热结构,下边框因为要连接电性原件在此处设立散热机构将会影响散热机构的散热效果,综合这两点,本实施例采用在左右两侧的边框处设立散热机构用于散热;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固定在基层1两侧端的侧基边9,所述侧基边9与导热层2的侧端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侧基边9下端滑动配合一滑动块10,所述滑动块10上开设有与导热条5配合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被一与导热条5滑动配合盖板12封闭,满足导热条5可穿过盖板12进入凹槽11内,所述凹槽11内置有与导热条5配合使用的第一气囊13,预设的,所述导热条5使用导热金属材料,所述的导热条5区别于传统手机内使用的金属导热贴片,导热条5伸出导热层2的部分更厚些具有一定的强度,所述滑动块10与侧基边9之间置有第二气囊14,所述两个气囊内填充有氮气,预设的,所述滑动块10在第二气囊14内的氮气压力作用下满足,滑动块10的端面接触导热层2的端面,所述第二气囊14内的氮气在常温状态下对导热条
5的压力作用要大于第一气囊13,预设的,在手机屏幕长时间高亮度状态下时,屏幕的温度会在41℃~53℃,内部温度将接近60℃,导热条5也将因为led4层的温度升高将快速升温,此时第一气囊13内部的温度也将被加热,导致第一气囊13内部的压强增大,随后第一气囊13将对导热条5的侧端面的压力作用将大于第二气囊14对滑动块10侧端面的压力作用,导致滑动10块被第一气囊13顶开向远离导热层2的方向移动,滑动块10的移动将使得导热条5暴露在侧基边9与导热层2之间的间隙处,导热层2与导热条5和空气接触的面积将增加,从而增加了导热条5的散热能力,起到降低led4处温度的作用;所述导热层2上端连接有一折射层6,所述折射层6上端连接有一量子点扩散膜7,所述扩散膜7上端连接有一增亮片8,所述折射层6下端面上开设有置于每个通孔3上方的凹形孔15,所述凹形孔15利用凹透镜原理对led4的光线具有发散功能,用于弥补led4间隔排列的情况下,每个间隙处的光线缺失,解决led4直射出的光线造成的点阵效应,所述折射层6与导热层2之间通过光学树脂粘接,预设的,凹形孔15的凹陷的部分提前填充光学树脂铺平,确保凹形孔15内没有空气,所述折射层6上端面为波形结构,此波形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波峰与波谷均为90
°
角度起伏的结构,另一部分为在所述的90
°
波峰处开设的60
°
开槽,能够对led4的光线进行全折射一方面能够将led4发出的点光源充分折射,另一方面改善光线经过时被凹形孔15偏折的角度,增加射向led4正上方的光线数量达到增亮的目的,所述扩散膜7与折射层6之间填充有铺平波形结构的光学树脂,两侧所述侧基边9上端面上各连接有一胶边,所述胶边下端面上连接有密封折射层6、扩散膜7和增亮片8四周的遮光板17,减少因光线溢出而导致背光源亮度下降的情况,预设的,位于折射层6左右两侧边的遮光板17与侧基边9之间留有间隙,确保滑动块10被第一气囊13撑开后,导热条5可以接触到空气;本实施例中将遮光板17与滑动块10分开设置而不是采用一体化的设置,一方面是避免滑动块10连接遮光板17后被第一气囊13推动滑动时会造成一定的偏移,另一方面是尽量减少led4光线的溢出,尽管采用遮光板17密封了led4上层的结构,但导热层2与折射层6连接处是做不到完全密封的,在温度较低时,滑动块10可对光线进行遮挡,但在滑动块10移动后将会有一定的光线溢出,但相对于不设置遮光板17或将遮光板17与滑动块10一同连接的方式来说溢出的光线很少,同样的,若不采用滑动块10设计,而是直接将导热条5暴露在空气中时,若想完全密封led4上层结构就需要从导热层2开始将导热层2连同其上方的结构一同被遮光板17遮盖,这样相对与采用滑动块10设计在选择防漏光保持光线不外漏,还是在温度过高牺牲很少部分的光线但大大加强散热的自动调节方式来说,显然采用滑动块10设计具有更加明显的优点,因此本实施例非常适合推广。
2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