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视远视离焦镜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14779发布日期:2021-08-10 14:23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近视远视离焦镜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镜镜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近视远视离焦镜片。



背景技术:

眼球具有正视化主动调节的作用,其依赖视觉的对焦生长,尤其是视网膜周边部位的光学离焦,视网膜周边部位的光学离焦其焦点落于视网膜后侧的现象称为远视性离焦,其焦点落于视网膜前侧的现象称为近视性离焦。

对于近视而言,当眼睛长期出现远视性离焦时,会引导眼轴的增长,从而导致近视度数的加深,因此,在保证视力矫正的同时,通过光学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性离焦,能够有效缓解近视眼度数的加深;同样的,对于远视而言,在保证视力矫正的同时,通过光学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形成远视性离焦,能够有效控制远视眼度数的加深。

在视光矫正行业,大多数矫正镜片,主要采用单焦点镜片来矫正近视和远视,该结构的镜片虽然能一定程度上起到矫正近视和远视的作用,但是其度数增长的减缓效果较差,而现有的市场上,出现了多点近视离焦镜片,该种结构的镜片虽然相比较传统单焦点镜片,其减缓作用有所增长,但是受其离焦面积的影响,其减缓效果还不够显著,并且其在佩戴时因其密集设置的屈光区,还会影响镜片整体视力矫正的清晰,使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近视远视离焦镜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近视镜片或者远视镜片仅能矫正视力而无法缓解视力较深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光学矫正区设置圆形,周边离焦区和外围离焦区为圆环形,与人体眼球更加适配,视角矫正显著;周边离焦区设置有多个第一环形离焦带,外围离焦带设置有环形离焦带,能够显著增大离焦面积,视力缓解效果显著;镜片上位于周边离焦区和外围离焦区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一过渡区,镜片上位于相邻外围离焦区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二过渡区,光线经第一过渡区和第二过渡区能够成像在视网膜上,在缓解视力加深的同时,使镜片更加清晰,保证舒适度,镜片上位于离焦区外侧的区域形成衔接区,用于镜片的安装;镜片设置为凹透镜,第一离焦部和第二离焦部设置为凸起,镜片形成近视镜片;镜片设置为凸透镜,第一离焦部和第二离焦部设置为凹槽,镜片形成远视镜片等);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近视远视离焦镜片,包括镜片,所述镜片上设置有光学矫正区和成像离焦区,其中:所述光学矫正区设置在所述镜片的中部位置;所述成像离焦区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周边离焦区和外围离焦区,所述周边离焦区环设于所述光学矫正区外侧,所述周边离焦区上均匀设置有第一离焦部;所述外围离焦区的数量至少设置为三个,所有所述外围离焦区从内到外依次间隔环设于所述周边离焦区外侧,所述外围离焦区上均匀设置有第二离焦部。

优选地,所述光学矫正区设置为圆形,所述周边离焦区和所述外围离焦区均设置为圆环形。

优选地,所述周边离焦区包括从内到外依次环设的第一环形离焦带,所述第一环形离焦带包括周向均匀设置的第一离焦部。

优选地,所述外围离焦区包括第二环形离焦带,所述第二环形离焦带包括周向均匀设置的第二离焦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离焦带的宽度和所述第二环形离焦带的宽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镜片上位于所述周边离焦区和内侧所述外围离焦区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一过渡区,所述镜片上位于相邻所述外围离焦区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二过渡区。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渡区的宽度和所述第二过渡区的宽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镜片上位于所述成像离焦区外侧的区域形成衔接区。

优选地,所述镜片设置为凹透镜,所述第一离焦部和所述第二离焦部均设置为凸起。

优选地,所述镜片设置为凸透镜,所述第一离焦部和所述第二离焦部均设置为凹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近视远视离焦镜片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近视远视离焦镜片包括镜片,所述镜片上设置有光学矫正区和成像离焦区,所述光学矫正区设置在所述镜片的中部位置,光学矫正区主要用于视力的矫正,成像离焦区用于抑制因屈光不正而导致的近视和远视。

所述成像离焦区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周向离焦区和外围离焦区,所述周向离焦区环设于所述光学矫正区外侧,所述周边离焦区上均匀设置有第一离焦部,以近视镜片为例,第一离焦部能将成像的点聚焦在眼睛视网膜的前方,以此来避免远视性离焦,从而起到抑制近视加深的效果。

所述外围离焦区的数量至少设置为三个,所有所述外围离焦区从内到外依次间隔环设于所述周向离焦区外侧,所述外围离焦区上均匀设置有第二离焦部,以近视镜片为例,第二离焦部能将成像的点聚焦在眼睛视网膜的前方,以此来避免远视性离焦,从而起到抑制近视加深的效果,而多个外围离焦区的设置能够显著增大离焦面积,配合周边离焦区更大程度地切断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信号,使视网膜周边多面积呈现近视性离焦,大幅度延缓近视的加深,而间隔设置的分布结构,在保证抑制视力加深的同时,保证佩戴清晰。

本实用新型通过视力矫正区视力矫正效果显著,通过周边离焦区和外围离焦区相互配合,能够显著增大离焦面积,调节视网膜离焦,视力延缓效果显著的同时,保证视力清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过渡区和离焦部尺寸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近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近视)成像离焦区光线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近视)光学矫正区和过渡区光线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远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远视)成像离焦区光线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远视)光学矫正区和过渡区光线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镜片;2、光学矫正区;3、成像离焦区;31、周边离焦区;32、外围离焦区;4、第一过渡区;5、第二过渡区;6、衔接区;11、第一离焦部;111、凸起;112、凹槽;12、第二离焦部;d1、第一过渡区的宽度;d2、第二过渡区的宽度;r1、第一离焦部的直径;r2、第二离焦部的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近视远视离焦镜片,如图1-图2所示,所述近视远视离焦镜片包括镜片1,镜片1上设置有光学矫正区2和成像离焦区3。

镜片1设置为凹透镜,镜片1形成近视镜片。

光学矫正区2设置在镜片1的中部位置,用于视力的矫正。

成像离焦区3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周边离焦区31和外围离焦区32,周边离焦区31环设于光学矫正区2外侧,周边离焦区31上均匀设置有第一离焦部11;外围离焦区32的数量至少设置为三个,所有外围离焦区32从内到外依次间隔环设于周边离焦区31外侧,外围离焦区32上均匀设置有第二离焦部12,周边离焦区31和外围离焦区32相互配合能够有效减少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的信号,使视网膜周边多面积呈现近视性离焦,从而有效缓解近视的加深。

如图1所示,外围离焦区32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外围离焦区32依次间隔设置,间隔设置的结构在保证多面积近视性离焦的基础上,能够有效保证视力的清晰,使佩戴更加舒适。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光学矫正区2设置为圆形,周边离焦区31和外围离焦区32均设置为圆环形,周边离焦区31环设于光学矫正区2的外侧,所有外围离焦区32从内到外依次间隔环设于周边离焦区31外侧。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周边离焦区31包括从内到外依次环设的第一环形离焦带,所述第一环形离焦带包括周向均匀设置的第一离焦部11,优选地,所述第一离焦带的数量设置为五个。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外围离焦区32包括第二环形离焦带,所述第二环形离焦带包括周向均匀设置的第二离焦部12。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第一离焦部11的直径r1和第二离焦部12的直径r2相同,所述第一环形离焦带的宽度和所述第二环形离焦带的宽度相同。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镜片1上位于周边离焦区31和内侧外围离焦区32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一过渡区4,镜片1上位于相邻外围离焦区32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二过渡区5。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过渡区4的宽度d1和第二过渡区5的宽度d2相同。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使用者,外围离焦区32的数量、所述第一环形离焦带的数量、第一离焦部11的直径r1、第二离焦部的直径r2、第一过渡区4的宽度d1以及第二过渡区5的宽度d2均可根据具体使用者进行配制。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镜片1上位于成像离焦区3外侧的区域形成衔接区6,衔接区6用于镜片1的安装。

如图3所示,第一离焦部11和第二离焦部12均设置为凸起111。

如图4所示,光线经周边离焦区31或者外围离焦区32,进入眼球,成像在视网膜前侧,形成近视性离焦,在减少远视性离焦的同时,增加近视性离焦面积,延缓近视加深。

如图5所示,光线经光学矫正区2、第一过渡区4或者第二过渡区5,进入眼球,成像在视网膜上,在缓解近视加深的同时,能够保证视力清晰度。

实施例2:

实施例2和实施例1的不同点是:如图6所示,镜片1设置为凸透镜,镜片1形成远视镜片,第一离焦部11和第二离焦部12均设置为凹槽112。

如图7所示,光线经周边离焦区31或者外围离焦区32,进入眼球,成像在视网膜后侧,形成远视性离焦,在减少近视性离焦的同时,增加远视性离焦面积。

如图8所示,光线经光学矫正区2、第一过渡区4或者第二过渡区5,进入眼球,成像在视网膜上。

该结构的远视镜片,通过周边离焦区31和外围离焦区32相互配合能够有效减少视网膜周边近视性离焦的信号,使视网膜周边多面积呈现远视性离焦,从而起到了缓解远视加深的效果,并且通过光学矫正区2、第一过渡区4和第二过渡区5,能够保证使用过程中视力的清晰度,佩戴舒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