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益扩散膜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00002发布日期:2021-12-15 07:27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益扩散膜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益扩散膜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2.背光模组(backlight)是位于液晶显示器(lcd)背后的一种提供光源的器件,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lcm)视觉效果。液晶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字符是它对背光模组产生的光线调制的结果。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结构主要有光源、导光板、扩散膜、光学膜片等,如图1所示,扩散膜1包括基材11、下光扩散层12以及上光扩散层13,通过扩散膜将点光源修正成均匀面光源以达到光学扩散,但光线在扩散膜中经过多次折射、反射与散射后会降低单位面积的光强度,以使点光源转换成面光源的转换效率低,产生的亮度不足,因此影响液晶显示器显示画面的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益扩散膜及背光模组。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增益扩散膜,包括基板、设于基板上用于折射并分光的棱镜层以及用于提高出光亮度和光线均匀性的微结构层;所述棱镜层与微结构层分别设于基板的两侧。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益扩散膜,结构设计简单,通过棱镜层的棱镜结构将光线折射并分散至微结构层,微结构层能避免单位面积的光强度过度减弱以提高出光亮度并均匀射出。
7.进一步地,所述棱镜层为阵列设置的棱镜结构。
8.进一步地,所述微结构层为磨砂层面结构。
9.进一步地,所述基板为透明板材。
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设在导光板一侧的光源以及设在导光板上方的光学膜片,还包括上述的增益扩散膜,所述增益扩散膜设在导光板与光学膜片之间,且所述棱镜层朝向导光板设置,所述微结构层朝向光学膜片设置。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增益扩散膜将导光板反射的光线折射并分散后,光线在扩散膜内折射、反射与散射的次数减少,经过微结构层射出至光学膜片上的光线亮度高且均匀,且亮度增益达到13%~14%。
12.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膜片包括上增光膜片以及下增光膜片,所述上增光膜片与下增光膜片的棱镜方向正交设置。
13.进一步地,所述上增光膜片的棱镜方向与光源的光传导方向一致,所述增益扩散膜的棱镜方向与上增光膜片的棱镜方向一致。
14.进一步地,所述下增光膜片的棱镜方向与光源的光传导方向一致,所述增益扩散膜的棱镜方向与下增光膜片的棱镜方向一致。
15.进一步地,所述光源为发光二极管。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益扩散膜及其背光模组,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益扩散膜,结构设计简单,通过棱镜层的棱镜结构将光线折射并分散至微结构层,微结构层能避免单位面积的光强度过度减弱以提高出光亮度并均匀射出。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增益扩散膜将导光板反射的光线折射并分散后,光线在扩散膜内折射、反射与散射的次数减少,经过微结构层射出至光学膜片上的光线亮度高且均匀,且亮度增益达到13%~14%。
附图说明
19.图1为传统扩散膜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扩散膜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扩散膜内光传导方向判断模拟分析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扩散膜;11、基材;12、下光扩散层;13、上光扩散层;2、光源;3、导光板;4、增益扩散膜;41、基板;42、棱镜层;43、微结构层;5、光学膜片;51、下增光膜片;52、上增光膜片;6、投影幕;7、激光器。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29.如图2

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益扩散膜,包括基板41、设于基板41上用于折射并分光的棱镜层42以及用于提高出光亮度和光线均匀性的微结构层43;所述棱镜层42与微结构层43分别设于基板41的两侧。
30.具体地,所述棱镜层42为阵列设置的棱镜结构。所述微结构层43为磨砂面层结构。所述基板41为透明板材。
31.传统的扩散膜1主要是在扩散膜基材11中,加入一颗颗的化学颗粒扩散剂,作为散射粒子,而现有的扩散膜中散射粒子分散在基材11树脂层间,所以光线在经过扩散膜时,会不断于两个折射率相异的介质中穿过,故光线就会发生许多折射、反射与散射的现象,如此便造成了光学扩散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基板中不含扩散剂,但通过设置微结构其雾度大于99%,能达到很好的光学扩散效果。
3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3、设在导光板3一侧的光源2以及设在导光板3上方的光学膜片5,还包括上述的增益扩散膜4,所述增益扩散膜4设在导光板3与光学膜片5之间,且所述棱镜层42朝向导光板设置,所述微结构层43朝向光学膜片设置。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5包括上增光膜片52以及下增光膜片51,所述上增光膜片52与下增光膜片51的棱镜方向正交设置。所述光源2为发光二极管。
34.具体地,所述上增光膜片52的棱镜方向与光源2的光传导方向一致,所述增益扩散膜4的棱镜方向与上增光膜片52的棱镜方向一致。
35.或者,所述下增光膜片51的棱镜方向与光源2的光传导方向一致,所述增益扩散膜4的棱镜方向与下增光膜片51的棱镜方向一致。
36.增益扩散膜4是否安装正确,会影响背光模组的发光效果,因此在安装增益扩散膜4之前,需要对增益扩散膜4内的光传导方向进行判断,确定增益扩散膜4的棱镜方向。图5为增益扩散膜内光传导方向判断模拟分析示意图,增益扩散膜4与投影幕6垂直设置,激光器7设置在垂直投影幕6和增益扩散膜4的平面上。增益扩散膜4的光传导方向的判定方法为:用激光器7发出光线至增益扩散膜4的棱镜层42,光线穿过增益扩散膜4,经过微结构层43后射出,投射至投影幕6上,得到投影点;然后测量记录激光器7发出光线与增益扩散膜4所成的夹角一和从微结构层43射出的光线与增益扩散膜4所成的夹角二;根据夹角一与夹角二可以计算增益扩散膜4的折射率,根据投影点在投影幕6上的位置可以判断增益扩散膜4的棱镜方向,若投影点的位置偏向于垂直投影幕6和增益扩散膜4的平面右侧,则可以初步判定当前增益扩散膜4的棱镜方向为左倾斜设置,若投影点的位置偏向于垂直投影幕6和增益扩散膜4的平面左侧,则可以初步判定当前增益扩散膜4的棱镜方向为右倾斜设置;移动激光器7,根据获取到的多个测试结果判定增益扩散膜4的棱镜方向。若当前没有在投影幕6上显示投影点,可以转动增益扩散膜4或移动激光器7,直至投影幕6上出现投影点。
3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益扩散膜及背光模组,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3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益扩散膜,结构设计简单,通过棱镜层42的棱镜结构将光线折射并分散至微结构层43,微结构层43能避免单位面积的光强度过度减弱以提高出光亮度并均匀射出。
3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增益扩散膜4将导光板反射的光线折射并分散后,光线在增益扩散膜4内折射、反射与散射的次数减少,经过微结构层43射出至光学膜片5上的光线亮度高且均匀,且亮度增益达到13%~14%。
40.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