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18149发布日期:2022-03-19 22:1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组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2.由于光纤具有高频宽、低损耗的优点,近年来已广泛作为讯号的传输媒介,也因此随着光通讯网路的技术扩展,而得以造成如网际网路及内部网路之广域网路的普及,同时也使通讯流量得以提升。
3.一般而言,一般光纤连接器系由母座适配器(adapter)与公头光纤连接器相搭配,母座适配器设置于电子装置,公头光纤连接器插置于母座适配器时,便可构成其连接关系,藉以同时达到卡固与资料传输之目的。然而现况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产品的现状常因尺寸结构较大,空间占比高,无法有效降低光路间距,而无法满足5g通讯对于布线密度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其适配器与连接器之间通过结构轮廓适配而达相互定位效果。
5.本实用新型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包括至少一适配器与至少一连接器,其中适配器对应连接至少一连接器。适配器包括第一壳体、至少一套管、至少一桥接部与至少一卡臂。套管设置于第一壳体内。桥接部从第一壳体的一侧延伸出,套管从第一壳体内延伸至对应的桥接部,卡臂从该侧延伸出且位于桥接部旁。连接器包括第二壳体、芯管与弹簧。芯管穿设于第二壳体内,弹簧抵接在第二壳体与芯管之间。第二壳体套接桥接部,芯管插入套管,且卡臂扣持于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的内壁与桥接部的外壁彼此呈多边形适配以相互定位,防止连接器与适配器以该轴相对旋转。
6.优选地,上述的芯管沿该轴区分为a部、b部与c部,a部用以容置光纤芯且插入套管,b部位于a部与c部之间,b部卡置于第二壳体内的一置槽,c部从b部延伸且位于容置槽,弹簧套于c部且抵接在b部与容置槽之间。
7.优选地,上述的芯管还具有d部与e部,d部连接在a部与b部之间且用以抵接桥接部,c部连接在b部与e部之间,第二壳体还具有位于容置槽外的唇部,e部位于第二壳体外且卡置于唇部。
8.优选地,上述的芯管包括第一结构体与第二结构体,第二结构体套接于第一结构体的局部。第一结构体具有a部,第二结构体具有b部、c部、d部与e部。
9.优选地,上述的弹簧施予b部的弹力藉由e部卡置于唇部而抵消。
10.优选地,上述的b部与容置槽彼此呈多边形适配以相互定位,防止芯管与第二壳体以该轴相对旋转。
11.优选地,上述的第二壳体于容置槽外形成弹臂结构,且第二壳体还具有位于弹臂结构上的卡扣段差(locking step),卡臂适于扣持于卡扣段差。
12.优选地,上述的适配器还包括至少一分隔件,以及彼此对应的多个套管与多个桥接部,分隔件可拆卸地组装于第一壳体内,以使相邻的两个套管之间存在一个分隔件。
13.优选地,上述的分隔件是t形结构体,t形结构体的一对翼部各延伸出夹持管,该对夹持管分别对应相邻的两个桥接部,以使套管容置于彼此对应的桥接部与夹持管中。
14.优选地,上述的分隔件是t形结构体,t形结构体的隔板具有至少一第一肋部与至少一第一凸部,而第一壳体内具有至少一第一导槽与至少一开口。t形结构体藉由第一肋部搭配第一导槽而移入第一壳体,且藉由第一凸部卡扣于开口b而固定于第一壳体内。
15.优选地,上述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包括多个适配器。在相邻的两个适配器中,其中一适配器于第一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二肋部,而另一适配器于其第一壳体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二导槽,藉由第二肋部与第二导槽搭配,而使相邻的两个适配器结合在一起。
16.优选地,在相邻的两个适配器中,其中一适配器还具有位于侧壁上的一第二凸部,而另一适配器还具有位于另一侧壁上的一卡槽,在相邻的两个该适配器结合时,该第二凸部卡扣于该卡槽,而使相邻的两个该适配器固定在一起。
17.基于上述,光纤连接器组件是由适配器与连接器所组成,其中适配器适于对应连接至少一连接器,也就是以后述结构而能将多个连接器对接集成至同一适配器,且为了利于光纤芯线的对位效果,适配器的桥接部与连接器的芯管会参考彼此适配的轮廓造型,以让连接器的第二壳体的内壁与适配器的桥接部的外壁是以多边形适配结构而对接在一起,进而达到所需的定位效果,也避免连接器与适配产生相对旋转的情形。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组件的示意图。
19.图2是图1的光纤连接器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20.图3是连接器的爆炸图。
21.图4是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22.图5是适配器的爆炸图。
23.图6是多个适配器的结合示意图。
24.符号说明
25.10:光纤连接器组件
26.100:连接器
27.110:第二壳体
28.111:容置槽
29.112:唇部
30.113:卡扣段差
31.120:芯管
32.121:a部
33.122:d部
34.123:b部
35.124:c部
36.125:e部
37.130:弹簧
38.200:适配器
39.210:第一壳体
40.211:开口
41.213、214:第一导槽
42.215:第二肋部
43.216:第二凸部
44.217:第二导槽
45.218:卡槽
46.220:纵向板
47.230:卡臂
48.240:桥接部
49.250:套管
50.260:分隔件
51.261:隔板
52.262:夹持管
53.263、265:第一肋部
54.264:第一凸部
55.266:翼部。
具体实施方式
5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组件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光纤连接器组件的组装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的光纤连接器组件10包括至少一适配器200与至少一连接器100,其中适配器200对应连接至少一连接器100。在此所示多个组合在一起的适配器200与连接器100中,其是以一个适配器200对应连接两个连接器100作为例示。
57.图3是连接器的爆炸图。请同时参考图2与图3,连接器100包括第二壳体110、芯管120与弹簧130。芯管120穿设于第二壳体110内,弹簧130抵接在第二壳体110与芯管120之间。图4是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适配器的爆炸图。请同时参考图3至图5,本实施例的适配器200包括第一壳体210、至少一套管250(以两个套管250为例)、至少一桥接部240(以两个桥接部240)与至少一卡臂230(以每个桥接部240邻接一对卡臂230为例)。如图5所示,套管250设置于第一壳体210内。而如图2与图4所示,桥接部240是从第一壳体210的一侧延伸出,套管250从第一壳体210内延伸至对应的桥接部240,卡臂230从该侧延伸出且位于桥接部240旁,也就是与桥接部240属同一侧。
58.如图2与图4所示,在适配器200沿一轴(如图示的一点链线)连接连接器100时,第二壳体110套接于桥接部240,芯管120插入套管250,且卡臂230扣持于第二壳体110。第二壳体110的内壁与桥接部240的外壁彼此呈多边形(本实施例所示为四边形)适配以相互定位,防止连接器100与适配器200沿该轴产生相对旋转而影响光纤线芯的定位效果。
59.进一步地说,请再参考图2至图4,本实施例的芯管120沿该轴区分为a部121、b部123与c部124,a部121用以容置光纤芯且插入套管250,b部123位于a部121与c部124之间,b部123卡置于第二壳体110内的容置槽111,c部124从b部123延伸且位于容置槽111,弹簧130套于c部124且抵接在b部123与容置槽111之间。在此,b部123与容置槽111彼此呈多边形(本实施例所呈现的是四边形)适配以相互定位,防止芯管120与第二壳体110以该轴产生相对旋转。
60.需提及的是,无论是芯管120与第二壳体110,或是连接器100的第二壳体110与适配器200的桥接部240,其所采四边形适配轮廓的原因即在于,为了避免沿该轴产生相对旋转,四边形适配轮廓能因其所需扭矩为最大而成为本新型的较佳实施范例。
61.再者,本实施例的芯管120还具有d部122与e部125,d部122连接在a部121与b部123之间且用以抵接桥接部240,c部124连接在b部123与e部125之间,第二壳体110还具有位于容置槽111外的唇部112,e部125穿出第二壳体110外且卡置于唇部112。由图4能清楚得知,位于容置槽111内的弹簧130,因前述的结构抵接关系会对芯管120施予图4中向右的弹力,也就是弹簧130会施予b部123向右的弹力,但却能藉由e部125卡置于唇部112而止挡抵消,以让芯管120与弹簧130能稳定地安置于第二壳体110。在此,e部125因其轮廓外径大于c部124的轮廓外径而得以顺利地卡置于第二壳体110之外。
62.还需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若以结构观之,本实施例的芯管120包括第一结构体与第二结构体,其中第二结构体套接于第一结构体的局部。在此,第一结构体具有a部121,第二结构体具有b部123、c部124、d部122与e部125。
63.此外,对于连接器100而言,第二壳体110于容置槽111外是形成上、下配置弹臂结构,且第二壳体110还具有位于弹臂结构上的卡扣段差113,以利于将连接器100与适配器200对应连接时,适配器200的卡臂230能扣持于卡扣段差113,而一旦使用者欲将连接器100与适配器200分离,施力按压于所述弹臂结构即能使卡扣段差113从卡臂230退出。
64.接着,请再参考图2、图4与图5,关于本实施例的适配器200,其还包括纵向板220与至少一分隔件260,第一壳体210位于纵向板220的一侧,而桥接部240与卡臂230则位于纵向板220的另一侧。分隔件260用以分离彼此对应的多个套管250。也就是说,分隔件260是可拆卸地组装于第一壳体210内,以使相邻的两个套管250之间能存在一个分隔件260。
65.进一步地说,本实施例的分隔件260是t形结构体,其包括隔板261与位于隔板261之相对两侧的一对翼部266,其中隔板261具有第一肋部263、265与第一凸部264,而第一壳体210内具有第一导槽213、214与开口211。t形结构体藉由第一肋部263、265搭配第一导槽213、214而移入第一壳体210,且藉由第一凸部264卡扣于开口211而固定于第一壳体210内。另外,分隔件260还具有从翼部266延伸出的一对夹持管262,分别与桥接部240彼此对应,以让套管250能稳固地被容置且固定在适配件200的夹持管262内与桥接部240内。
66.图6是多个适配器的结合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6,在本实施例中,在相邻的两个适配器200中,其中一适配器200于第一壳体21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肋部215,而另一适配器200于第一壳体21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导槽217,藉由第二肋部215与第二导槽217搭配,而使相邻的两个适配器200能导引滑接在在一起。同时,其中一适配器200还具有位于侧壁上的第二凸部216,而另一适配器200还具有位于侧壁上的卡槽218,以为上述导引滑接的过程提供止挡与卡扣效果,也就是让第二凸部216卡扣于卡槽218,而使相邻的两个适配
器200能固定在一起,同时也能限制适配器200仅以单一方向进行组装或仅以单一方向进行拆卸。
67.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光纤连接器组件的适配器与连接器之间能通过结构轮廓适配并达相互定位效果,也就是这些相互适配的结构在沿二者(连接器与适配器)组装轴的方平面上是呈多边形(四边形),进而让这些适配结构形成干涉而据以达到防止旋转,并能因此提供光纤对接时所需的定位效果。
68.同时,相邻的适配器之间也藉由肋部与导槽的彼此搭配,而让使用者能依据需求逐一拼接适配器,进而达到让光纤连接器组件集成的效果,其中在相互邻接的侧壁上,两个适配器通过凸部与卡槽相互卡扣,而对适配器提供仅单一方向的组装与仅单一方向的拆卸,进而提高拼接配器时的结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