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99082发布日期:2022-03-02 04:19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终端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移动智能手机的普及,能实现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多,人们已经逐渐习惯用手机来进行社交、玩游戏和看视频等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屏幕触摸屏智能手机出现,在智能终端显示技术领域,全面屏逐渐成为当下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3.全面屏是业界对于超高屏占比设计的一个比较宽泛的定义,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显示面板的正面全部都是屏幕,手机的四个边框位置都是采用无边框设计,追求接近100%的屏占比,但由于受限于目前的技术,如摄像模组的存在,这使得智能终端的屏幕占比减小,现有技术中,为了追求更高的屏占比出现了刘海屏;这影响了终端智能终端屏幕的屏占比。
4.因此,如何减小或消除摄像模组对屏占比的影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摄像模组导致显示装置屏占比过低的技术问题。
6.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包括设置在其一侧的驱动阵列,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阵列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的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电致变色像素阵列;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相对应;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像素阵列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且与所述驱动阵列连接的电致变色像素单元;每个所述电致变色像素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层、电致变色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
7.上述显示装置,由于电致变色层在电场的作用下其颜色和透明度发生可逆的变化,因此,既可以控制该电致变色层的透明度,来保障使用摄像模组拍摄时的透光效果;又可以控制该电致变色层的颜色变化,使得第二显示区实现正常的全彩化显示,而不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由于显示装置上无需设置摄像头,因此提升了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8.可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离子存储层、电解质层以及电致变色像素层;所述电致变色像素层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电连接,所述离子存储层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电连接。
9.可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像素层包括:r电致变色像素层、g电致变色像素层和b电致变色像素层;其中,所述r电致变色像素层、所述g电致变色像素层和所述b电致变色像素层横向排布;或所述r电致变色像素层、所述g电致变色像素层和所述b电致变色像素层层叠设置。
10.可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像素层设有电致变色材料,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包括聚苯胺、聚吡咯类电致变色材料、聚噻吩类电致变色材料、聚呋喃类电致变色材料和聚吲哚类电致
变色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11.可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像素层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之间设有透明薄膜层,所述透明薄膜层上设有透镜准直阵列。
12.由于设置了透明薄膜层,所述透明薄膜层上设有透镜准直阵列,在进行拍照时,将进入的光线准直射到底下的图像感光器件,大大减小光线大角度散射造成的损失,使得更多光线射到图像感光器件表面,增强拍照照片质量与清晰度。
13.可选地,所述离子存储层和所述电解质层均为固态结构。
14.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和触控层,所述盖板与所述触控层之间通过透明绝缘胶粘接。
15.可选的,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d满足公式d=(2k+1)λ/(4n),其中,n为环境光折射率,λ为环境光波长,k为级数。
16.由于电致变色层的厚度d满足光线干涉原理,使反射大大减小,增强相机进光区进光量,进一步增强拍照照片质量与清晰度。
17.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均为透明基板。
18.可选的,所述第二显示区设有与所述驱动阵列连接的micro-led发光单元或oled发光单元。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显示装置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22.10-竖直方向;100-显示装置;200-摄像模组;1000-电致变色像素阵列;1100-电致变色像素单元;1110-第一基板;1120-电致变色层;1121-第一透明电极;1122-透明薄膜层;1123-电致变色像素层;1124-电解质层;1125-离子存储层;1126-第二透明电极;1130-第二基板;1140-触控层;1150-盖板;s1-第二显示区;s2-第一显示区。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25.全面屏是业界对于超高屏占比设计的一个比较宽泛的定义,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显示装置的正面全部都是屏幕,手机的四个边框位置都是采用无边框设计,追求接近100%的屏占比,但由于受限于目前的技术,如前置摄像头的存在,这使得智能终端的屏幕占比减小,现有技术中,为了追求更高的屏占比出现了刘海屏;影响了终端智能终端的整体美观度。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能够进一步较小或消除摄像头对屏占比的影响并提升屏占
比的技术方案。
26.基于此,本技术希望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其详细内容将在后续实施例中得以阐述。
27.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进行详细地说明。
28.具体的,该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 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等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是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非移动电子设备。
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应用于具有屏下摄像模组200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100包括:第一基板,包括设置在其一侧的驱动阵列,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阵列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的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电致变色像素阵列;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相对应;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像素阵列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且与所述驱动阵列连接的电致变色像素单元;每个所述电致变色像素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层、电致变色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
30.具体的,在竖直方向10上,显示装置100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摄像模组,第一基板1110、电致变色像素阵列1000和第二基板1130。
31.第一基板1110和第二基板1130可以为透明的无机基板,如石英或玻璃,也可以是透明塑料,还可以是其他常用透明材料制成的透明基板。
32.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0划分为第二显示区s1和第一显示区s2,第二显示区s1可以为方形、圆形或开口形状,第一显示区s2环绕着第二显示区s1设置。
33.第一显示区s2包括与驱动阵列连接的micro-led发光单元或oled发光单元,用于实现第一显示区s2的全彩化显示。摄像模组200设置在第二显示区s1的正下方,第一基板1110、电致变色像素阵列1000和第二基板1130仅设置在第二显示区s1中,电致变色像素阵列1000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且独立控制的电致变色像素单元1100,每个电致变色像素单元11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1121层、电致变色层1120和第二透明电极1126层,第一透明电极1121设于第一基板1110一侧,第二透明电极1126设于第二基板1130一侧,第一透明电极1121和第二透明电极1126分别连接在电致变色层1120的相对两侧。第一透明电极1121和第二透明电极1126选自包括氧化铟锡(ito)、掺杂有氟的氧化锡(fto)或导电聚合物中的任一种。
34.驱动阵列与第一透明电极1121和第二透明电极1126相连接,用于驱动该电致变色像素单元1100处于着色态或透明态。
35.由于电致变色层1120采用电致变色材料制作,电致变色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会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和透明度变化,因此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致变色层1120可在着色态与透明态之间切换,具体的,在需要使用摄像模组200拍摄时,通过驱动阵列可以控制该电致变色层1120处于透明态或高透过率(》70%),在不需要使用摄像模组200拍摄时,可以控制该电致变色层1120处于着色态,实现显示装置
100的第二显示区s1正常的全彩化显示。
36.从而在不影响显示装置的拍摄功能的前提下,消除摄像头对屏占比的影响,提高显示装置100的屏占比。
37.值得注意的是,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基板1110、电致变色像素阵列1000和第二基板1130也可以覆盖整个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区域,而无需设置第一显示区s2,当该显示装置100所有区域均设有电致变色像素阵列1000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该摄像模组200设置在显示装置100下方区域任意位置。
38.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电致变色层112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离子存储层1125、电解质层1124以及电致变色像素层1123;所述电致变色像素层1123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121层电连接,所述离子存储层1125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1126电连接。
39.如图2所示,电致变色像素层1123内具有电致变色特性的电致变色材料,其可以为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如二氧化钛(tio2)、氧化镍(niox)、三氧化钨(wo3)、二氧化锰(mno2)等,也可以为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如联毗嚏盐类、导电聚合物类、金属有机聚合物类或金属猷花菁类。
40.电解质层1124作为离子传导层,用于提供离子在电致变色像素层1123和离子储存层之间传输的通道,但是会阻止电子通过。电解质层1124可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制备。
41.离子储存层用于储存离子,呈固态设置,并在变色过程中供应所需的离子,起到平衡器件中电荷总量的作用。离子储存层也可以使用与电致变色像素层1123的电致变色材料性能相反的电致变色材料,以起到颜色叠加或互补的作用。例如,离子储存层可采用阴极还原变色材料,电致变色像素层1123可采用阳极氧化变色材料。
42.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电致变色像素层1123包括:r电致变色像素层1123、g电致变色像素层1123和b电致变色像素层1123;其中,所述r电致变色像素层1123、所述g电致变色像素层1123和所述b电致变色像素层1123横向排布;或所述r电致变色像素层1123、所述g电致变色像素层1123和所述b电致变色像素层1123层叠设置。
43.为了使得电致变色像素层1123能够满足不同颜色的显示需求,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像素层1123包括沿横向或者沿竖直方向10排布的r、g、b电致变色像素层,该r、g、b电致变色像素层可分别显示红、绿、蓝颜色,因为由红、绿、蓝三种颜色可以组合出各种颜色,因而通过控制包含该r、g、b电致变色像素层的电致变色像素层1123变色反应或不变色,即可以组合呈现出需要的颜色,进而实现显示装置100的全彩化显示。
44.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电致变色像素层1123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121之间设有透明薄膜层1122,所述透明薄膜层1122上设有透镜准直阵列。
45.如图2所示,电致变色像素层1123与第一透明电极1121之间设有透明薄膜层1122,该透明薄膜层1122上设有压印制备的透明准直透镜,当使用摄像模组200拍摄时,将进入的光线准直射射入到摄像头上的感光器件,从而大大减小光线大角度散射造成的损失,增强拍照照片的质量和清晰度。
46.较佳的,该透明薄膜层1122由高透明pet材料制成。
47.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电致变色层1120的厚度d满足公式d=(2k+1)λ/(4n),其中,n为环境光折射率,λ为环境光波长,k为级数。
48.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薄膜干涉抗反射原理,使得整体的厚度d满足公式d=(2k+1)λ/(4n),其中n为环境光折射率,λ为环境光波长,在光学设计上一般以光刺激效率最大的550nm波长进行设计,进一步提高在使用摄像模组200拍摄时的曝光强度,增强照片的质量和清晰程度。
49.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盖板1150和触控层1140,所述盖板1150、所述触控层1140以及所述显示装置100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盖板1150与所述触控层1140之间通过透明绝缘胶粘接。
50.进一步的,上述触控层1140包括触控驱动电极及触控感应电极,上述触控驱动电极位于触控层1140朝向衬底一侧,上述触控感应电极位于触控层1140远离衬底一侧;当触控发生时,触控点附近的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使得二者之间的电容耦合受到影响而产生感应信号,进而可计算出触控点位置。
51.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包括设置在其一侧的驱动阵列,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阵列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的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电致变色像素阵列;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相对应;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像素阵列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且与所述驱动阵列连接的电致变色像素单元;每个所述电致变色像素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电极层、电致变色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在本技术中,由于电致变色层在电场的作用下其颜色和透明度发生可逆的变化,因此,既可以控制该电致变色层的透明度,来保障使用摄像模组拍摄时的透光效果;又可以控制该电致变色层的颜色变化,使得第二显示区可以实现正常的全彩化显示,解决了摄像模组导致显示装置屏占比过低、外观设计不美观的技术问题。
52.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