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容量碳粉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09054发布日期:2022-01-15 09:12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容量碳粉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照相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大容量的碳粉盒。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碳粉盒包括显影盒和鼓盒,显影盒设置有粉仓、显影辊、出粉刀和搅拌架等,鼓盒设置有废粉仓、感光鼓、充电辊和清洁刮刀等。显影盒和鼓盒通常被设置为相对独立的组件,然后通过销钉将两者联结为一体。这种一体式碳粉盒结构,由于碳粉盒被成像设备的内部空间所限制,粉仓和废粉仓连接的激光口位置整体空间较大,从而导致废粉仓空间较小,导致废粉仓内能容纳的废粉量较小,使得成像设备打印后由于废粉仓无法接收更多的废粉导致每次加粉后需要拆开废粉仓或者在废粉仓上钻孔来吸出废粉,这样操作难度大,容易使碳粉盒的使用寿命变短。当然也存在用户在碳粉盒的碳粉使用完后,直接丢弃碳粉盒,造成资料浪费,用户也需要重新购买新的碳粉盒,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容量大的碳粉盒。
4.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容量碳粉盒,包括显影盒和鼓盒,显影盒包括粉仓,鼓盒包括第一废粉仓和第二废粉仓,第一废粉仓和第二废粉仓之间设置有第一传递孔,第二废粉仓内设置有可变形的第一柔性密封袋,第一柔性密封袋的入口与第一传递孔连通,第一柔性密封袋的入口处的周壁与第一传递孔的周壁密封地连接,第一柔性密封袋通过第一传递孔与第一废粉仓连通,第二废粉仓与粉仓连通。
5.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在第一废粉仓之外设置第一柔性密封袋,第一柔性密封袋与第一废粉仓连通,当第一废粉仓内存储足够多的废粉后,废粉可转移至第一柔性密封袋内,第一柔性密封袋用于存储废粉,有利于提高碳粉盒中废粉的容纳量;通过将第一柔性密封袋设置在第二废粉仓内并设置第二废粉仓与粉仓连通,在首次使用时,第二废粉仓内可预先填充有碳粉,碳粉位于第一柔性密封袋的外侧,在碳粉盒的使用过程中,碳粉可向粉仓转移,本实用新型通过提高第二废粉仓的利用率,以提高碳粉盒的碳粉存储量,以延长碳粉盒的使用时间;而且,在废粉向第一柔性密封袋转移的过程中,废粉促使第一柔性密封袋推动第二废粉仓内的碳粉向粉仓移动,保证第二废粉仓内的碳粉全部进入粉仓内,避免碳粉残留。本实用新型合理有效地利用了碳粉盒的容纳空间,使得废粉的传送是在碳粉盒正常工作的过程中自动地进行,无须人工操作,从而改善了碳粉盒处理废粉的问题,一方面扩充了碳粉盒的碳粉容纳空间,也扩展了废粉的容纳空间,降低了碳粉加粉和清理废粉的频率,提高打印页产量,另一方面还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目的。
6.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柔性密封袋将第二废粉仓分隔成两个相互不连通的腔体,其中一个腔体与第一传递孔连通,另一个腔体与粉仓连通。
7.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两个相互不连通的腔体,有利于将第二废粉仓内的废粉和碳粉独立分隔开,避免废粉和碳粉混合。
8.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传递孔的数量设为多个,多个第一传递孔沿第一废粉仓的长度方向排列布置,第一柔性密封袋与所有第一传递孔密封地连接。
9.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多个第一传递孔,使得废粉能均匀地进入第一柔性密封袋内。
10.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废粉仓与粉仓之间设有相通处;相通处设置有中空的密封件,密封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废粉仓及粉仓密封地连接,密封件的中部开设有第二传递孔,第二废粉仓通过第二传递孔与粉仓连通。
11.进一步的方案是,相通处的数量设为两个,两个相通处分设在第二废粉仓长度方向的两端,密封件的数量与相通处的数量相等,每一密封件均设置有第二传递孔;粉仓内设置有可变形的第二柔性密封袋,第二柔性密封袋穿过其中一个第二传递孔与第一柔性密封袋连通。
12.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与第一柔性密封袋连通的第二柔性密封袋,有利于进一步增大废粉的容纳空间,提高废粉的容纳量。
13.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柔性密封袋开设有排粉孔,排粉孔与粉仓的排粉口连通。
14.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排粉孔,有利于方便排出第二柔性密封袋及第一柔性密封袋内的废粉。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16.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
18.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19.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0.实施例一
21.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大容量碳粉盒包括显影盒1和鼓盒2,显影盒1和鼓盒2通过销钉上下连接在一起,显影盒1位于鼓盒2的下方。显影盒1设置有粉仓11、显影辊12、出粉刀13和搅拌架(图中未示出)等,显影辊12、出粉刀13、搅拌架的位置及其连接关系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鼓盒2设置有第一废粉仓21、第二废粉仓22、感光鼓23、充电辊24和清洁刮刀25等,第二废粉仓22位于粉仓11和第一废粉仓21之间,感光鼓23、充电辊24和清洁刮刀25的位置及其连接关系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22.鼓盒2还包括废粉仓上盖26、隔板27和废粉仓下盖28,隔板27位于废粉仓上盖26的内侧,废粉仓上盖26和隔板27之间围合成第一废粉仓21,废粉仓下盖28位于废粉仓上盖26的下侧并位于隔板27的左侧,废粉仓上盖26和废粉仓下盖28之间围合成第二废粉仓22,在竖直方向上,第一废粉仓21的所在高度高于第二废粉仓22的所在高度。清洁刮刀25和感光鼓23位于第一废粉仓21的进口处,第一废粉仓21的出口处与第二废粉仓22的入口处连通。具体地,废粉仓下盖28靠近第一废粉仓21的一侧贯穿地设置有九个第一传递孔281,九个第一传递孔281沿第一废粉仓21的长度方向排列布置,即沿感光鼓23的轴向排列布置。
23.第二废粉仓22内设置有可变形的、用于存储废粉的第一柔性密封袋3,第一柔性密封袋3位于第一废粉仓21的外侧,第一柔性密封袋3通过第一传递孔281与第一废粉仓21连通,第一柔性密封袋3的入口与九个第一传递孔281的周壁密封地连接,使得从第一废粉仓21转移过来的废粉完全进入第一柔性密封袋3内,而不会直接进入第二废粉仓22内,以避免废粉泄露。由于第二废粉仓22位于第一废粉仓21的下方,即第一柔性密封袋3位于第一废粉仓21的下方,当第一废粉仓21内堆积足够多的废粉后,废粉在累积及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第一传递孔281进入第一柔性密封袋3内,以提高整个碳粉盒的废粉容纳量。第一柔性密封袋3在废粉的填充作用下,逐渐胀大并扩充至整个第二废粉仓22内,以尽可能地容纳更多的废粉。
24.第一柔性密封袋3将第二废粉仓22分隔成两个相互不连通的腔体,其中一个腔体为第一柔性密封袋3内的容纳腔,该腔体与第一废粉仓21连通,另一个腔体为第一废粉仓21的仓壁与第一柔性密封袋3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的腔体,该腔体与粉仓11连通,即第二废粉仓22与粉仓11连通。
25.第二废粉仓22与粉仓11之间设置有两个相通处,相通处即为第二废粉仓22的出口处,两个相通处分设在第二废粉仓22长度方向的两端,即两个相通处位于感光鼓23轴向的两端。具体地,废粉仓下盖28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穿孔282,粉仓11的粉仓侧壁111上设置有两个第二穿孔112,第二穿孔112与第一穿孔282对应布置并连通。相通处位于废粉仓下盖28和粉仓侧壁111之间,为了防止碳粉泄露,在相通处设置有中空的密封件4,密封件4的第一端与废粉仓下盖28密封地连接,密封件4的第二端与粉仓侧壁111密封地连接。密封件4的中部贯穿地开设有第二传递孔41,第二传递孔4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穿孔282和第二穿孔112连通,即第二废粉仓22通过第二传递孔41与粉仓11连通,预先灌装至第二废粉仓22内的碳粉能通过第二传递孔41向粉仓11移动,以实现第二废粉仓22的空间利用率最大化,有利于提高碳粉的容纳量。
26.粉仓11设置有加粉口(图中未示出),在初次使用前,厂商通过加粉口向粉仓11灌碳粉时,可同时向第二废粉仓22内灌碳粉,且第二废粉仓22内的碳粉始终位于第一柔性密封袋3的外侧,以提高碳粉的容纳量,有利于延长碳粉盒的使用寿命。
27.在使用过程中,粉仓11内的碳粉逐渐转换成废粉并进入第一废粉仓21内,同时,第二废粉仓22内的碳粉逐渐向粉仓11内移动,为第一柔性密封袋3的膨胀腾出空间;当第一废粉仓21内的废粉量足够多时,废粉向第一柔性密封袋3内转移,第一柔性密封袋3逐渐胀大并推动第二废粉仓22内的碳粉向粉仓11移动,直至第一柔性密封袋3充满整个第二废粉仓22。
28.本实用新型的碳粉与废粉不混合,即废粉不参与粉仓内的重复再利用,避免因废粉重复利用导致打印稿面出现底灰的现象,有利于提高打印质量。
29.实施例二
30.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粉仓设置有排粉口,粉仓内设置有可变形的、用于存储废粉的第二柔性密封袋,第二柔性密封袋的入口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二传递孔内,优选位于靠近排粉口的一个第二传递孔内,且第二柔性密封袋与第一柔性密封袋连通,以进一步提高废粉的容纳量。第二柔性密封袋将粉尘分隔成两个不相同的腔室,其中一个腔室即为第二柔性密封袋,用于容纳废粉,另一个腔室用于容纳碳粉。第二柔性密封袋的入口处与第二传递
孔的孔壁邻接,即第二柔性密封袋的外侧壁与第二传递孔的孔壁之间具有供碳粉穿过的通道。在第二柔性密封袋内存储废粉前,第二废粉仓内的碳粉可通过两个第二传递孔向粉仓移动,且碳粉始终位于第二柔性密封袋的外侧。第二柔性密封袋开设有排粉孔,排粉孔与粉仓的排粉口连通,便于向外排出废粉。
31.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废粉仓之外设置第一柔性密封袋,第一柔性密封袋与第一废粉仓连通,当第一废粉仓内存储足够多的废粉后,废粉可转移至第一柔性密封袋内,第一柔性密封袋用于存储废粉,有利于提高碳粉盒中废粉的容纳量;通过将第一柔性密封袋设置在第二废粉仓内并设置第二废粉仓与粉仓连通,在首次使用时,第二废粉仓内可预先填充有碳粉,碳粉位于第一柔性密封袋的外侧,在碳粉盒的使用过程中,碳粉可向粉仓转移,本实用新型通过提高第二废粉仓的利用率,以提高碳粉盒的碳粉存储量,以延长碳粉盒的使用时间;而且,在废粉向第一柔性密封袋转移的过程中,废粉促使第一柔性密封袋推动第二废粉仓内的碳粉向粉仓移动,保证第二废粉仓内的碳粉全部进入粉仓内,避免碳粉残留。本实用新型合理有效地利用了碳粉盒的容纳空间,使得废粉的传送是在碳粉盒正常工作的过程中自动地进行,无须人工操作,从而改善了碳粉盒处理废粉的问题,一方面扩充了碳粉盒的碳粉容纳空间,也扩展了废粉的容纳空间,降低了碳粉加粉和清理废粉的频率,提高打印页产量,另一方面还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目的。
32.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