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布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16842发布日期:2022-04-27 10:33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光纤布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布线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纤布线装置。


背景技术:

2.光纤入户逐步成为一种趋势,光纤正逐渐代替铜缆实现宽带普及提速任务,光纤明线施工美观性差,且光纤无外部保护,容易受损;而暗线施工则需要解决暗管转弯角的穿纤问题,若暗管无法穿通,会浪费大量时间,且工效率受管道内部情况、以及辅助进行操作的穿管器工具影响大,存在施工穿管失败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光纤布线装置,在不破坏现有装潢的情况下,高效、便捷地进行光纤布线。
4.本技术提供一种光纤布线装置,所述光纤布线装置包括布线装置主体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头和位于所述加热头邻近所述布线装置主体一端的护套,所述加热头位于所述布线装置主体的一端,且与所述布线装置主体连接,所述加热头的第一侧面设有槽道,所述槽道延伸到所述加热头远离所述布线装置主体的端面并延伸到所述加热头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护套至少覆盖邻近所述布线装置主体一端的部分所述第一侧面,所述护套内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和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部分所述槽道相对设置且彼此连通,共同构成用于收容光纤的空间。
5.首先,所述槽道从所述第一侧面延伸到所述端面并延伸到所述第二侧面,可保证在光纤布线过程中自由灵活转弯及实现天花板布线;其次,所述凹槽收容至少部分裸露在所述槽道外的光纤,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收容全部裸露在所述槽道外的光纤,所述护套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固定光纤方便加热及布线,另一方面所述护套有利与提高光纤的加热效率。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槽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子槽、位于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二子槽、以及位于所述加热头远离所述布线装置主体的端面的第三子槽,所述第一子槽和所述第二子槽通过所述第三子槽连通,所述凹槽与部分所述第一子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子槽道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子槽的深度。槽道的深度为从槽口到槽底的距离,所述第三子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子槽的深度,使光纤在所述第一子槽充分加热且表面热熔胶融化后,在所述第三子槽裸露出更多的光纤,一方面,方便光纤压附固定,另一方面,使光纤固定更加紧密。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槽道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槽道的长度,且所述第二槽道的长度可根据需要任意设置。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槽道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槽道的长度。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热头包括靠近所述布线装置主体的加热部和远离所述布线装置主体的布线部,所述加热部的一端与所述布线装置主体相连,所述加热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布线部相连,所述护套位于所述加热部外表面且至少覆盖所述加热部上的
所述第一侧面,所述布线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加热部的厚度。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加热头还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且均与所述布线装置主体的延伸方向z相交。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相交。所述布线部的厚度是指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布线部的部分与所述第二侧面位于所述布线部的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或所述第三侧面位于所述布线部的部分与所述第四侧面位于所述布线部的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距离;所述加热部的厚度是指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加热部的部分与所述第二侧面位于所述加热部的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或所述第三侧面位于所述加热部的部分与所述第四侧面位于所述加热部的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距离。所述布线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厚度小于所述加热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厚度,和/或所述布线部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厚度小于所述加热部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厚度,方便所述布线部在狭小空间如墙面夹角处布线。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布线部的部分和所述第二侧面位于所述布线部的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厚度自靠近所述加热部一端向远离所述加热部一端逐渐变小,有利于贴墙布线。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侧面位于所述布线部的部分和所述第四侧面位于所述布线部的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厚度自靠近所述加热部一端向远离所述加热部一端逐渐变小,有利于在狭小空间中布线。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热头包括黄铜主体以及位于所述黄铜主体外表面的镍层,黄铜主体用于加热光纤,在黄铜主体表面镀镍处理,可防止所述加热头划黑墙体。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热头还包括位于所述镍层远离所述黄铜主体外表面的铁氟龙层,所述加热头喷涂铁氟龙后,减小光纤与槽道的摩擦力,增加光纤布线时的顺滑程度,方便布线。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护套的外表面设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向所述护套的外侧延伸。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护套覆盖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位于所述加热部的部分,并覆盖小部分所述第二侧面用以与所述加热部固定。所述隔热件设置在所述护套覆盖部分所述第四侧面的侧面上,所述隔热件远离所述加热部的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x向外延伸。所述隔热件的材质为隔热材料,使所述护套在温度较高时,可通过所述隔热件将处于高温状态的所述护套从所述加热部上取出,避免烫伤。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纤布线装置还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所述布线装置主体远离所述加热头的一端连接。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布线装置主体靠近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设有卡位,所述伸缩杆靠近所述布线装置主体的一端设有弹性卡块,按压所述弹性卡块后所述伸缩杆可以自由的插入所述布线装置主体,遇到所述卡位后弹起卡在所述卡位开口上,当拆卸所述伸缩杆时,按压所述弹性卡块离开所述卡位开口即可。高处施工时,通过所述伸缩杆增长所述光纤布线装置的长度,在不需要借助梯子的情况下可实现天花板布线;低处施工时,借助所述伸缩杆,也可使实现无需弯腰、无需蹲下地布线,或不需要所述伸缩杆时,可快速将所述伸缩杆取下。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纤布线装置还包括固定器,所述固定器包括缆
盘轴和固定盖,所述缆盘轴用于卷绕所述光纤,所述缆盘轴与所述布线装置主体远离所述加热头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盖位于所述缆盘轴远离所述布线装置主体的一端,所述固定盖的外径大于所述缆盘轴的外径,以将所述光纤限位在所述缆盘轴上。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盖内设有内螺纹,所述缆盘轴远离所述布线装置主体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适配以将所述固定盖固定在所述缆盘轴上。通过所述缆盘轴和所述固定盖的设计,所述加热头推着光纤前进,所述缆盘轴释放光纤,可实现直接布线,无需提前将光纤沿线路布好。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器还包括缆盘,所述缆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空心轴、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平行设置,所述空心轴为中空的直管,所述空心轴贯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空心轴套设在所述缆盘轴上且能够相对所述缆盘轴旋转,所述空心轴的内径小于所述固定盖的外径。所述固定盖将所述缆盘限位在所述缆盘轴上,所述缆盘上可卷绕光纤,一般的光纤在购买时即自带所述缆盘,此时可直接将带所述缆盘的光纤套设在所述缆盘轴,可快速更换与所述缆盘轴相配套带光纤的所述缆盘,直接布纤,无需提前将光纤沿线路布好。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电线与所述加热头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头的加热开关及加热温度。所述控制器上包括控制加热开关的第一按钮、控制加热温度的第二按钮和显示加热温度的显示器。所述控制器的设置方便根据光纤表面热熔胶的熔化温度的不同来设置加热温度,并且可以快速打开或关闭加热,方便布线。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设有usb接口,usb接口用于连接移动电源或插座。使用所述usb接口连接移动电源或插座,首先,移动电源或插座的加热功率高,加热快,布线效率高;其次,可通过所述控制器调控温度,加热温度可达200℃,足以满足光纤布线的需求,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热温度可达到200℃以上;再次,使用所述usb接口连接移动电源或插座续航长,不需要经常更换电源。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储电池,所述储电池位于所述布线装置主体内,所述储电池通过所述电线与所述加热头和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储电池在充电后,可给所述加热装置供电,避免外接电源停电时无法布线的情况。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布线装置主体靠近所述加热头的一端设有朝向所述加热头的灯具。所述灯具的开关可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也可直接通过按压所述灯具来控制所述灯具开关,所述灯具的设置可解决光线较暗时施工,看不清光纤的状况。
20.本技术中,对所述加热头相对的两个侧面同时设置槽道,可保证在光纤布线过程中自由灵活转弯及实现天花板布线;借助伸缩杆,在不需要借助梯子的情况下可实现天花板布线,且低处施工时,也可使实现无需弯腰、无需蹲下地布线;通过设置固定器,可实现直接布线,无需提前将光纤沿线路布好。所述光纤布线装置,可实现高效、便捷地进行光纤布线。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22.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布线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3.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布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布线装置中加热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25.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布线装置中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7.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8.此外,本文中,“上”、“下”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结构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结构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29.为方便理解,下面先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涉及的英文简写和有关技术术语进行解释和描述。
30.光纤: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写,是一种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可作为光传导工具。本技术中所用的光纤,其外层形成有热熔胶涂层。
31.光纤布线:将光纤固定在所需位置,如墙面。
32.请参阅图1,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光纤布线装置10,光纤布线装置10包括布线装置主体100和加热装置200,加热装置200包括加热头210和位于加热头210邻近布线装置主体100一端的护套220,加热头210位于布线装置主体100的一端,且与布线装置主体100连接,加热头210的第一侧面201设有槽道211(如图3和图4所示),槽道211延伸到加热头210远离布线装置主体100的端面203并延伸到加热头210的第二侧面202(如图4所示),第一侧面101和第二侧面102相对设置,护套220至少覆盖加热头210邻近布线装置主体100一端的部分第一侧面101,护套220内表面设有凹槽221,凹槽221和位于第一侧面201的部分槽道211相对设置且彼此连通,共同构成用于收容光纤的空间。
33.其中,护套220的材质为导热金属、导热胶、导热石墨烯等导热材料,护套220除了凹槽221外,其余部分均贴合加热头210设置,以保证护套220与加热头210的连接稳定性。加热头210靠近布线装置主体100的一端设有第一缺口214(如图3所示),护套220在靠近布线装置主体100的一端设有第二缺口223,第一缺口214与第二缺口223相对设置,方便光纤进入加热头210。加热头210靠近布线装置主体100的一端连接电线,电线外部套有保护管215(如图1和图2所示),保护管215的一端与加热头210靠近布线装置主体100的一端连接,一方面保护管215可保护电线,另一方面保护管215具有刚性结构,保护管215与加热头210连接,可增加加热头210与布线装置主体100连接的可靠性。
34.布线时,第一步将表面带有热熔胶的光纤放入具有护套220套设的槽道211内,部分光纤裸露在槽道211外;第二步,在加热头210套上护套220,护套220的凹槽221收容至少部分裸露在加热头210的槽道211外的光纤,在一实施方式中,护套220的凹槽221收容全部
裸露在加热头210的槽道211外的光纤;第三步,加热头210加热位于槽道211内的部分光纤,热量从加热头210传导至护套220,护套220温度升高,以将护套220的凹槽221内的部分光纤预加热,光纤被预加热后,再被加热头210远离布线装置主体100一端再次加热,其表面的热熔胶融化,将光纤按压至所需位置,移动光纤布线装置10,光纤沿着槽道211向远离布线装置主体100的方向拉出,并在端面203的槽道211按压至所需位置,光纤的热熔胶层融化后,加热头210离开光纤,热熔胶冷却,光纤被固定在墙面上。护套220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固定光纤方便加热及布线,另一方面护套220有利与提高光纤的加热效率。
35.在一实施方式中,加热头210只在第一侧面201开设槽道211,光纤布线装置10只能朝一个方向以固定的角度范围布纤,在天花板施工或施工空间狭小,则无法继续布纤。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槽道211从第一侧面201延伸到加热头210远离布线装置主体100的端面203并延伸到加热头210的第二侧面202,可保证在光纤布线过程中自由灵活转弯及实现天花板布线。
3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槽道211包括位于第一侧面201的第一子槽2111(如图3所示)、位于第二侧面202的第二子槽2112(如图4所示)、以及位于加热头210远离布线装置主体100的端面203的第三子槽2113(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子槽2111和第二子槽2112通过第三子槽2113连通,凹槽221与部分第一子槽2111相对设置,第三子槽2113的深度小于第一子槽2111的深度。其中,槽道的深度为从槽口到槽底的距离,第三子槽2113的深度小于第一子槽2111的深度,使光纤在第一子槽2111充分加热且表面热熔胶融化后,在第三子槽2113裸露出更多的光纤,一方面,方便光纤压附固定,另一方面,使光纤固定更加紧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槽道2112的长度小于第一槽道2111的长度,且第二槽道2112的长度可根据需要任意设置。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槽道2112的长度等于第一槽道2111的长度。
3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热头210包括靠近布线装置主体100的加热部212和远离布线装置主体100的布线部213(如图3和图4所示),加热部212的一端与布线装置主体100相连,加热部212的另一端与布线部213相连,护套220位于加热部212的外表面且至少覆盖加热部212上的第一侧面201,布线部213的厚度小于加热部212的厚度。
38.其中,第一侧面201和第二侧面202沿第一方向x排布(如图4所示),加热头210还包括沿第二方向y排布的第三侧面204和第四侧面205,第三侧面204和第四侧面205相对设置,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且均与布线装置主体100的延伸方向z相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垂直相交。布线部213的厚度是指第一侧面201位于布线部213的部分与第二侧面202位于布线部213的部分在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或第三侧面204位于布线部213的部分与第四侧面205位于布线部213的部分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加热部212的厚度是指第一侧面201位于加热部212的部分与第二侧面202位于加热部212的部分在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或第三侧面204位于加热部212的部分与第四侧面205位于加热部212的部分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布线部213在第一方向x的厚度小于加热部212在第一方向x的厚度,和/或布线部213在第二方向y的厚度小于加热部212在第二方向y的厚度,方便布线部213在狭小空间如墙面夹角处布线。
3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侧面201位于布线部213的部分和第二侧面202位于布线部213的部分沿第一方向x的厚度自靠近加热部212一端向远离加热部212一端逐渐变小(如图3和图4所示),有利于贴墙布线。
4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侧面204位于布线部213的部分和第四侧面205位于布线部213的部分沿第二方向y的厚度自靠近加热部212一端向远离加热部212一端逐渐变小(如图3和图4所示),有利于在狭小空间中布线。
4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热头210包括黄铜主体以及位于黄铜主体外表面的镍层。黄铜主体用于加热光纤,在黄铜主体表面镀镍处理,可防止加热头210划黑墙体。
4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热头210还包括位于镍层远离黄铜主体外表面的铁氟龙层。加热头210喷涂铁氟龙后,减小光纤与槽道211的摩擦力,增加光纤布线时的顺滑程度,方便布线。
4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护套220的外表面设有隔热件222,隔热件222向护套220的外侧延伸。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护套220覆盖第一侧面201、第三侧面204和第四侧面205位于加热部212的部分,并覆盖小部分第二侧面202用以与加热部212固定。如图3所示,具体的,护套220包括覆盖部分第一侧面201的第五侧面224、覆盖部分第三侧面204的第六侧面225、覆盖部分第四侧面205的第七侧面226以及覆盖小部分第二侧面的第八侧面227,其中凹槽221设置在第五侧面224上,隔热件222设置在第七侧面226上,隔热件222远离加热部212的一端沿第一方向x向外延伸。隔热件222的材质为隔热材料,使护套220在温度较高时,可通过隔热件222将处于高温状态的护套220从加热部212上取出,避免烫伤。
4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纤布线装置10还包括伸缩杆300(如图1所示),伸缩杆300与布线装置主体100远离加热头210的一端连接。在一实施方式中,布线装置主体100靠近伸缩杆300的一端设有卡位110,伸缩杆300靠近布线装置主体100的一端设有弹性卡块310,按压弹性卡块310后伸缩杆300可以自由的插入布线装置主体100,遇到卡位110后弹起卡在卡位110开口上,当拆卸伸缩杆300时,按压弹性卡块310离开卡位110开口即可。高处施工时,通过伸缩杆300增长光纤布线装置10的长度,在不需要借助梯子的情况下可实现天花板布线;低处施工时,借助伸缩杆300,也可使实现无需弯腰、无需蹲下地布线,或不需要伸缩杆300时,可快速将伸缩杆300取下。
4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纤布线装置10还包括固定器400(如图1所示),固定器400包括缆盘轴410和固定盖420,缆盘轴410用于卷绕光纤,缆盘轴410与布线装置主体100远离加热头210的一端连接,固定盖420位于缆盘轴410远离布线装置主体100的一端。其中,缆盘轴410远离固定盖420的一端固定在布线装置主体100上,固定方式包括卡接、卡扣、螺旋、弹性夹设等方式。固定盖420可通过卡接、卡扣、螺旋等方式与缆盘轴410固定连接,固定盖420的外径大于缆盘轴410的外径,以将光纤限位在缆盘轴410上。在一实施方式中,固定盖420内设有内螺纹,缆盘轴410远离布线装置主体100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内螺纹和外螺纹适配以将固定盖420固定在缆盘轴410上。通过缆盘轴410和固定盖420的设计,加热头210推着光纤前进,缆盘轴410释放光纤,可实现直接布线,无需提前将光纤沿线路布好。
4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器420还包括缆盘430(如图2所示),缆盘43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431、空心轴433、第二侧板432,第一侧板431和第二侧板432平行设置,其中,第一侧板431相较于第二侧板432更邻近布线装置主体100设置。空心轴433为中空的直管,空心轴433贯穿第一侧板431和第二侧板432,空心轴433套设在缆盘轴410上且能够相对缆盘轴410旋转,空心轴433的内径小于固定盖420的外径,空心轴433的内径大于缆盘轴410的外径。固定盖420将缆盘430限位在缆盘轴410上,缆盘430上可卷绕光纤,一般的光纤
在购买时即自带缆盘430,此时可直接将带缆盘430的光纤套设在缆盘轴410,可快速更换与缆盘轴410相配套带光纤的缆盘430,直接布纤,无需提前将光纤沿线路布好。
4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热装置200还包括控制器230(如图1所示),控制器230通过电线与加热头210连接,控制器230用于控制加热头210的加热开关及加热温度。控制器230上设有第一按钮231、第二按钮232和显示器233,通过第一按钮231控制加热头210的加热开关,通过第二按钮232控制加热头210的加热温度,显示器233用于显示加热头210的加热温度。控制器230的设置方便根据光纤表面热熔胶的熔化温度的不同来设置加热温度,并且可以快速打开或关闭加热,方便布线。
4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器230设有usb接口234,usb接口234用于连接移动电源或插座(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是使用电池为电源加热光纤,第一,电池加热功率低,加热慢,布线效率低下;第二,电池加热不可调温,只支持低熔点的热熔胶光纤,当热熔胶熔点较高时,使用电池不能达到融化光纤热熔胶层的目的;第三,电池续航短,在长时间布线过程中需要更换电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使用usb接口234连接移动电源或插座,首先,移动电源或插座的加热功率高,加热快,布线效率高;其次,可通过控制器230调控温度,加热温度可达200℃,足以满足光纤布线的需求,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热温度可达到200℃以上;再次,使用usb接口234连接移动电源或插座续航长,不需要经常更换电源。
4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热装置200还包括储电池,储电池位于布线装置主体100内,储电池通过电线与加热头210和控制器230相连。储电池在充电后,可给加热装置200供电,避免外接电源停电时无法布线的情况。
5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布线装置主体100靠近加热头210的一端设有朝向加热头210的灯具120。灯具120的开关可通过控制器230控制,也可直接通过按压灯具120来控制灯具120开关,灯具120的设置可解决光线较暗时施工,看不清光纤的状况。
51.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纤布线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例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例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