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玻璃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67558发布日期:2022-04-14 21:04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车窗玻璃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车载玻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窗玻璃和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一些具有显示功能的玻璃装置,常通过在背光源和显示面板之间添加调光膜,用户根据意愿将调光膜关态时,背光源仍能穿过调光膜,对显示面板提供背光,从而显示画面;当用户根据意愿将调光膜调整为透明态势,该玻璃装置可作为一个普通的透明观察窗,且通过该显示装置配备的触控功能,用户可在显示装置上进行功能操作。
3.但发明人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传统的玻璃装置,其画面显示亮度差,且在对应用场景下画面显示效果不能得到保证,无法适用于丰富的显示场景,不宜用于车辆玻璃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调整环境光透射至显示面板的光量,以优化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的车窗玻璃和具有这种车窗玻璃的车辆。
5.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窗玻璃,包括:
6.第一玻璃基板;
7.第二玻璃基板,与第一玻璃基板层叠设置,且第二玻璃基板相较于第一玻璃基板远离环境光;
8.光响应层,设置在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之间;
9.透明显示模组,设置在光响应层和第二玻璃基板之间;
10.触控层,设置在光响应层远离第二玻璃基板的一侧,且触控层的操作面朝向环境光所在侧。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控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mm,和/或,触控层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0%。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响应层的透过率变化范围为0.1%~60%,和/或,光响应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mm,和/或,光响应层的驱动电压小于或等于48v交流电压。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透明显示模组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mm,和/或,透明显示模组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60%。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触控层叠层设置在第一玻璃基板和光响应层之间。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车窗玻璃还包括:
16.第一粘接层,设置在第一玻璃基板和触控层之间;
17.第二粘接层,设置在光响应层与光响应层相邻的第一玻璃基板或触控层之间;
18.第三粘接层,设置在光响应层与透明显示模组之间;
19.第四粘接层,设置在第二玻璃基板和透明显示模组之间。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粘接层、第二粘接层、第三粘接层和第四粘接层均为采用加工温度小于或等于110℃的温度和/或加工压力小于或等于0.7mpa的压力所制成的粘
接层。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响应层的面积小于或等于触控层的面积;和/或,光响应层的面积等于透明显示模组的面积。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功能层的尺寸均小于或等于第一玻璃基板的尺寸,其中,功能层包括透明显示模组、光响应层和触控层。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透明显示模组包括背对设置的第一透明显示层和第二透明显示层,第一透明显示层的显示画面朝向第一玻璃基板所在侧,第二透明显示层的显示画面朝向第二玻璃基板所在侧。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车窗玻璃还包括:
25.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的一端用于连接车载仪表,控制单元的另一端与触控层、光响应层和透明显示模组电连接。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包括:
27.触控控制单元,与触控层电连接;
28.调光控制单元,一端与触控控制单元电连接,另一端与光响应层电连接;
29.显示控制单元,一端用于连接车载仪表,另一端连接透明显示模组。
30.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身和上述车窗玻璃,车窗玻璃对应安装在车身上。
31.本技术提供的车窗玻璃和车辆,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2.该车窗玻璃,将光响应层相较于透明显示模组朝外放置,即更靠近环境光侧设置,在户外阳光强烈时,可以利用光响应层有效阻隔光线,增加透明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另外触控层和光响应层的层叠设计,使车外的人也可以控制光响应层的透明程度,从而在防盗和防宠物或儿童遗漏方面起到有益作用。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车窗玻璃的截面图;
35.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的车窗玻璃中控制模块的电学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双层透明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3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
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3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40.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说明,可以夸大层和区域的尺寸。可以理解的是,当层或元件被称作“在”另一层或基底“上”时,该层或元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层或基底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层。另外,还可以理解的是,当层被称作“在”两个层“之间”时,该层可以是所述两个层之间的唯一层,或者也可以存在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层。另外,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同样的元件。
41.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当层或元件被“连接”时,可以解释为所述层或元件不仅被直接连接还通过置于其间的其他组成元件被连接。例如,当层、元件等被描述为被连接或电连接时,所述层、元件等不仅可以被直接连接或被直接电连接,还可以通过置于其间的另一层、元件等被连接或被电连接。
42.在下文中,尽管可以使用诸如“第一”、“第二”等这样的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组件不必须限于上面的术语。上面的术语仅用于将一个组件与另一组件区分开。还将理解的是,以单数形式使用的表达包含复数的表达,除非单数形式的表达在上下文中具有明显不同的含义。
43.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申请文件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所列项的任意组合和所有组合。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
44.在一示例性技术中,提供的一种集成触控、透明显示面板、光响应层和背光源的显示装置,在背光源点亮时,透明显示面板可以显示画面,其整体构成了基于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技术的薄膜晶体管阵列的显示模组结构,在背光源和透明显示面板之间增加了单层或者多块调光单元。用户根据意愿将光响应层调整为关态时,背光源也能穿过光响应层,为lcd面板画面显示提供光源;当用户根据意愿将光响应层调整为透明态势,该显示装置可作为一个普通的透明观察窗,触控功能可用于操作透明显示。
45.但是,该技术光响应层放置在背光源和显示面板之间,由于光响应层的散射光作用,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的显示亮度会有所减弱;另外光响应层仅能遮蔽该显示装置靠近用户侧的物体,而不能提升画面的显示效果,无法适用于环境光强度变化的场景。其次,采用lcd显示技术导致整体结构复杂,集成度低,而且在户外使用时,背光源的使用会导致光污染,也不宜用于汽车玻璃的使用。
46.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窗玻璃,如图1所示,该车窗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基板100;第二玻璃基板900,与第一玻璃基板100层叠设置,且第二玻璃基板900相较于第一玻璃基板100远离环境光;光响应层500,设置在第一玻璃基板100和第二玻璃基板900之间;透明显示模组700,设置在光响应层500和第二玻璃基板900之间;触控层300,设置在光响应层500远离第二玻璃基板900的一侧,且触控层300的操作面朝向环境光所在侧。
47.其中,第一玻璃基板100和第二玻璃基板900的形状可以根据其应用的车辆车身上设置的安装位决定,例如,当车窗玻璃作为车辆前挡风玻璃使用时,该第一玻璃基板100和第二玻璃基板900的形状与车辆前挡风玻璃安装位形状相匹配。透明显示模组700是指能够在驱动作用下显示画面且具有透明度的装置。透明显示模组700可以是单面显示,也可以是双面显示,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可适应性选用合适的透明显示模组700,例如该车窗玻璃应用在地铁上时,该地铁主要运行于地下,显示画面仅需要对车厢内部的用户展示即可,此时,即可选用单面显示的透明显示模组700来构建上述车窗玻璃。触控层300是指能够支持触摸操作的层状结构,可以将用户操作动作转化为电信号去执行调光等操作。光响应层500是指其光透过率可调整的装置,如包括光响应材料的层压件,光响应材料可以选用电致变色材料、光致变色材料、悬浮颗粒材料、微盲材料和液晶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具体可根据车窗玻璃应用场景而定。例如,光响应层500可以采用液晶材料这种光响应材料来实现,通过电信号驱动改变液晶分子的散布状态,在散射作用下,改变光响应层500的透过率。
48.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车窗玻璃,通过在第一玻璃基板100和第二玻璃基板900之间设置光响应层500和透明显示模组700,来实现车窗的采光作用和显示作用的复用,并具体通过将光响应层500相较于该透明显示模组700在更靠近环境光所在侧设置(即车窗玻璃安装在车身上时,第一玻璃基板100朝车外设置,第二玻璃基板900朝车内设置),当外界环境光过于强烈时,用户可以通过在触控层300上进行触控操作来降低光响应层500的透过率,也可以利用车内的车载仪表10来控制降低光响应层500的透过率,从而提高透明显示模组700显示画面的显示效果。且光响应层500的透过率调整可根据环境光的强度来变化调整,以匹配丰富应用场景下的车窗玻璃显示需求,例如,白天驾驶车辆经过隧道时,相较于在隧道外时,可适当提高光响应层500的透过率,以保证显示效果的同时,提高车窗玻璃的透明度,为隧道内安全驾驶提供更好的视野。另外,用户可以在车外通过触控层300来调节光响应层500的透过率,例如,在泊车后,通过该触控层300控制光响应层500处于关态,提高车内隐私性,降低车内物品被盗风险。也可以通过该触控层300控制提高该光响应层500的透过率,来检查车内是否有遗漏儿童或宠物等。其中,触控层300的操作面朝外设置的方式,也可以避免在车内控制透明显示模组700显示画面时不至于出现对光响应层500的误操作。
49.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触控层300上可集成有指纹识别模块,该指纹识别模块与触控层300电连接,用户在车外时,仅在指纹识别验证通过时,触控层300才对用户触控操作有反馈,去调节光响应层500的透过率。以此保证触控操作的安全性。
50.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玻璃基板10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2.1mm,和/或,第二玻璃基板90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2.1mm,和/或,第一玻璃基板100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5%,和/或,第二玻璃基板900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5%。此种参数范围下选定的第一玻璃基板100和第二玻璃基板900所总成的车窗玻璃,整体厚度较薄,且在车窗玻璃不作显示作用时,车窗玻璃的透光性可以得到保障。
51.为了保证车窗玻璃的透明度,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玻璃基板100和第二玻璃基板900可选用浅色玻璃。其中第一玻璃基板100和第二玻璃基板900之间可存在多层复合堆叠体。
52.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触控层300的操作感应方向可朝第一玻璃基板100所在方向设置并通过第一粘接层200同第一玻璃基板100联结,触控层300可控制光响应层
500的透过率变化,触控层30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mm,和/或,触控层300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0%。通过采用较薄以及高透过率的触控层300,可保证车窗玻璃作以采光作用时的透明度要求。触控层300和光响应层500电连接,触控层300上可集成有控制供的单元,来进行触控操作动作下对应指令的转换,利用转换后指令控制光响应层500的透过率变化。当然,触控层300和光响应层500之间也可以通过控制模块990电连接,该控制模块990可以根据触控层300感受到的操作动作对应生成指令,并基于该指令控制调整光响应层500的透过率。且控制模块990还可以接收车内仪表发出的调光指令,并基于该指令控制调整光响应层500的透过率。
53.考虑车窗玻璃的应用场景,在一个实施例中,光响应层500的透过率变化范围为0.1%~60%,和/或,光响应层50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mm,和/或,光响应层500的驱动电压小于或等于48v交流电压。通过选用透过率变化范围在0.1~60%的光响应层500,可实现调光透明显示效果从无色向灰黑色变化,既能满足车窗玻璃作为采光作用时对透明度的要求,也可以满足车窗玻璃作为显示作用时对低透光性的要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选用透过率变化范围在1%~60%的光响应层500。还可以采用光响应层500厚度小于或等于1.0mm的光响应层500来实现超薄车窗玻璃产品,在一个实现方式中,可以选用光响应层500厚度小于或等于0.5mm的光响应层500,来进一步实现更超薄的车窗玻璃。为了提高车窗玻璃使用时的安全性,可选用驱动电压小于或等于48v ac的光响应层500,避免用户在使用该车窗玻璃时,由于漏电对用户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在有些实施例中,可选用驱动电压小于或等于36v交流电压的光响应层500,进一步提高车窗玻璃使用时的安全性。调光实现可以通过触控层300进行控制,也可以通过车内的其他用电器(车载仪表10)给出的电信号或数字信号进行车内光照亮度调节。
54.在一个实施例中,透明显示模组700为oled显示面板或micro-led显示面板或mini-led显示面板。通过采用这些自发光技术类的显示面板,相较于传统技术中采用背光源照明显示的方式,所形成的车窗玻璃集成化程度更高、更薄,且自发光技术类的显示面板显示亮度参数更优,可进一步提高显示效果。
55.在一个实施例中,透明显示模组70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mm,和/或,透明显示模组700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60%。透明显示模组700的显示面朝第二玻璃基板900方向设置,方便车内用户观看画面或视频内容,且该透明显示模组700如图1所示通过第四粘接层800同第二玻璃基板900联结。在有些实施方式中,可选用厚度小于或等于0.4mm的透明显示模组700,以进一步减小车窗玻璃的整体厚度。有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选用透过率大于或等于40%的透明显示模组700来进行车窗玻璃的实现。且上述实施例中对于透明显示模组700透过率参数和厚度参数的选择上,可任意组合选择以形成与车窗玻璃具体应用场景的显示需求最匹配的透明显示模组700。
56.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控层300叠层设置在第一玻璃基板100和光响应层500之间。通过将触控层300集成在第一玻璃基板100和光响应层500之间,并如图1所示,通过第一粘接层200同第一玻璃基板100联结,并通过第二粘接层400同光响应层500联结,触控层300设置在靠近环境光侧,方便用户在车外对光响应层500的透过率进行操作调节,将触控层300设置在第一玻璃基板100内侧,又可以对该触控层300进行保护,防止因为外力作用造成触控层300的损坏,从而提高整个车窗玻璃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57.在一个实施例中,车窗玻璃还包括:第一粘接层200,设置在第一玻璃基板100和触控层300之间;第二粘接层400,设置在光响应层500与光响应层500相邻的第一玻璃基板100或触控层300之间;第三粘接层600,设置在光响应层500与透明显示模组700之间;第四粘接层800,设置在第二玻璃基板900和透明显示模组700之间。
58.如图1所示,沿环境光侧至第二玻璃基板900所在侧,依次在相邻两个功能层之间以及功能层和其相邻的第一玻璃基板100、第二玻璃基板900之间布置上述第一粘接层200、第二粘接层400、第三粘接层600和第四粘接层800,以将各功能层和第一玻璃基板100、第二玻璃基板900集成形成稳固的车窗玻璃结构。功能层是指包括上述触控层300、光响应层500和透明显示模组700。
59.各粘接层可采用带有粘性的胶。且进一步为了使车窗玻璃结构各层之间分布更加均匀,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粘接层200、第二粘接层400、第三粘接层600和第四粘接层800的厚度均相等。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粘接层可为透明或着色中间胶膜。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粘接层和第一玻璃基板100和第二玻璃基板900的长宽尺寸均可以一致,使形成的车窗玻璃结构边缘整齐。
60.充分考虑上述各功能层在温度和压力方面的耐受程度,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粘接层200、第二粘接层400、第三粘接层600和第四粘接层800均为采用加工温度小于或等于110℃的温度和/或加工压力小于或等于0.7mpa的压力所制成的粘接层。以便在各功能层的耐受范围内进行各功能层以及上述玻璃基板的贴合、粘接操作,以保障粘接后的车窗玻璃中各功能层仍能正常工作。
61.在一个实施例中,光响应层500的面积小于或等于触控层300的面积;和/或,光响应层500的面积等于透明显示模组700的面积。为了保证光响应层500调光效果对于透明显示模组700显示画面可视度的高关联性,光响应层500与透明显示模组700如图1所示相对设置,且光响应层500的面积等于或略大于透明显示模组700的面积,使得光响应层500透过率调整后,可以直接改变透明显示模组700全区域接收的可见光强度,提高画面显示可视度调节效率。光响应层500的面积可以小于或等于触控层300的面积,例如,可以等于,这样在调光时,可以更好地进行调光操作。
62.在一个实施例中,功能层的尺寸(若为矩形,则指代长宽尺寸)均小于或等于第一玻璃基板100的尺寸,便于留出边部空间,以便车窗玻璃的整体结构可以通过上述粘接层相互粘结在一起。其中,功能层包括透明显示模组700、光响应层500和触控层300。
63.考虑到有些场景下,车窗玻璃具有双面显示的需求,例如,机车在停站时,除了要在车内显示车次信息等内容,还需要在车外显示车次信息,以便乘客准确找到相应车次进行乘坐。所以,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透明显示模组700可包括背对设置的第一透明显示层710和第二透明显示层720,第一透明显示层710的显示画面朝向第一玻璃基板100所在侧,第二透明显示层720的显示画面朝向第二玻璃基板900所在侧。第一透明显示层710和第二透明显示层720均可以和下述控制模块990中的显示控制单元993电连接,以根据用户需求显示相应的画面,第一透明显示层710和第二透明显示层720可相对独立显示不同的画面。
64.例如,第一透明显示层710和第二透明显示层720在同一时刻择一显示画面,第一透明显示层710显示画面时,光响应层500处于高透过率状态,例如透过率为80%,保证透明
显示模组700显示画面清晰可见,且由于车窗内部光线相较于车外光线强度较弱,对透明显示画面不会有不良影响。而当第二透明显示层720显示画面时光响应层500处于关闭状态,其可见光透过率低,保证透明显示模组700的显示画面不会受车窗外部强光线的影响,保持显示画面的高可视度。
65.例如,当机车白天在轨道上行驶时,第二透明显示层720可以显示机车所停站城市的宣传片等内容,此时光响应层500被调节为低透明状态,第二透明显示层720显示画面清晰可见。当机车停站时,显示机车第一透明显示层710可以显示车次信息,此时光响应层500处于高透明状态,车内光强相较于环境光强度较弱,第一透明显示层710所显示的车次信息内容清晰可见。
6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透明显示层710和第二透明显示层720可以通过第五粘接层730进行联结。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选用厚度小于或等于1.0mm的粘接层作为第五粘接层730以进行第一透明显示层710和第二透明显示层720的联结实现。
67.在一个实施例中,车窗玻璃还包括:控制模块990,控制模块990的一端用于连接车载仪表10,控制单元的另一端与触控层300、光响应层500和透明显示模组700电连接。通过设置控制模块990,可实现基于触控层300上感受的用户操作动作或车载仪表10发送的信号或指令去调节光响应层500的透过率,以匹配不同应用场景下对于车窗玻璃透过率的调整需求,保证在其作为采光作用时,具备高透明度,在其作为显示作用时,能够通过降低透明显示模组700区域的透明度来保证显示效果。
68.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990包括:触控控制单元991,与触控层300电连接;调光控制单元992,一端与触控控制单元991电连接,另一端与光响应层500电连接;显示控制单元993,一端用于连接车载仪表10,另一端连接透明显示模组700。
69.其中,触控控制单元991是指能够将用户在触控层300上的操作动作转化为电信号的器件,可参照现有触摸屏产品中根据用户触摸操作实现触摸屏上菜单功能等方法的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70.如图2所示,触控控制单元991和调光控制单元992通过线束或者无线通信进行连接,在触控控制单元991接收到调光指令后,通过触控控制单元991给调光控制单元992输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调光控制单元992接收到电信号或数字信号后通过电压或电流调节,调整光响应层500的透过率,以满足用户对于车窗玻璃透过率的操作需求。例如,当车窗玻璃起到显示作用时,用户可以通过车载仪表10或触控层300上的操作,生成调光指令至触控控制单元991,然后该触控控制单元991将该指令转换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输出至调光控制单元992,调光控制单元992降低光响应层500两端加载的电流或电压,以降低光响应层500的透明度,显示控制单元993根据车载仪表10传输的信号,显示相应的画面,由于光响应层500透明度的降低,提高了透明显示模组700显示画面的可视度,从而提高画面的整体显示效果。
71.虽然在文中已经特别描述了车窗玻璃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将理解的是,可除了如文中特别描述的那样以外地实施根据本技术的原理构成的车窗玻璃。
72.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身和上述车窗玻璃,车窗玻璃对应安装在车身上。关于车窗玻璃的结构和方案实现均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
做赘述。搭载有上述车窗玻璃的车辆,在驾驶过程中,可通过调节光响应层500的透过率调节透明显示模组700所在区域的透明度,以保证透明显示模组700显示画面的可视度,还可以无需显示画面时,通过调高光响应层500的透过率,提供良好的车内采光条件。
7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理想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征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描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7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7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