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镜间距调节装置及VR眼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00229发布日期:2022-10-14 18:37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目镜间距调节装置及VR眼镜的制作方法
目镜间距调节装置及vr眼镜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vr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目镜间距调节装置及vr眼镜。


背景技术:

2.不同人群的双眼瞳孔的中心距是不一样的,为了适配不同的用户,vr眼镜的目镜中心距需要做成可调的。现有主流的vr目镜间距的结构调节方式以拨轮手动旋转带动齿轮旋转,推动左右传动支架上的齿条向外和向内移动,来实现瞳距调大和调小。
3.目前市场上流的vr目镜间距的结构调节方式为拨轮手动旋转调节方式;其中拨轮手动旋转调节vr目镜间距的结构调节方式通过手动拨轮旋转带动齿轮旋转,推动左右传动支架上的齿条向外和向内移动,来实现瞳距调大和调小拨轮手动旋转调节方式;手动调节拨轮来带动齿轮旋转,推动齿条内外移动,来实现瞳距调节的方式,由于齿轮和齿条的配合、节距的关系,不能实现准确的调节和位置自锁,时间佩戴后,由于晃动,会出现镜筒中心位置变化,需要不断调整拨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是提出一种目镜间距调节装置,提高调节的精度,在调节至任意位置后均能够实现自锁。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二是提出一种vr眼镜。
6.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目镜间距调节装置,包括壳体、第一镜头组件、第二镜头组件、调节杆;
8.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和第二镜头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第一镜头组件和第二镜头组件均具有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活动的自由度;
9.所述调节杆枢接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和所述第二镜头组件螺纹配合,所述调节杆上和第一镜头组件配合的螺纹的旋向,与所述调节杆上与第二镜头组件配合的螺纹的旋向相反。
10.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镜头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配合的第一内螺纹,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镜头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配合的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和所述第二外螺纹的旋向相反。
11.优选的,所述第一镜头组件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内螺纹设置在第一螺纹孔内,所述第二镜头组件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内螺纹设置在所述第二螺纹孔内;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均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其二者的开口相对设置。
12.优选的,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和所述第二镜头组件均包括镜筒、安装在所述镜筒后端的目镜、固定在所述镜筒上的传动支架,所述第一螺纹孔开设在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的传动支架上,所述第二螺纹孔开设在所述第二镜头组件的传动支架上。
13.优选的,所述目镜安装在一目镜盖内,所述目镜盖固定在所述镜筒的后端部。
14.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的中部向外突出形成一拨轮,所述调节杆上位于所述拨轮两侧的部分分别形成一杆部,所述第一外螺纹和所述第二外螺纹分别位于两杆部的外表面。
15.优选的,所述壳体外部固定连接有一罩设在所述拨轮外部的固定支架,所述拨轮至少有一部分外露于所述固定支架。
16.优选的,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和所述第二镜头组件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滑动支架上,两所述滑动支架滑动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17.优选的,所述目镜间距调节装置还包括pcb板、显示屏,所述pcb板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显示屏与所述pcb板电连接。
18.为实现上述目的二,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9.vr眼镜,包括上述的目镜间距调节装置。
20.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杆两端与两个镜头组件分别通过螺纹配合,并且调节杆两端的螺纹的旋向是相反的,在转动调节杆时,即可使两镜头组件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继而达到快速的调节瞳距的目的,由于是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带动镜头组件移动,可以实现瞳距的无极调节,提高了调节的精度;螺纹具备自锁功能,在调整到任意位置时,只要不受外力,镜头组件均能够保持位置固定不变。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26.附图标号说明:
27.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第一镜头组件241第二螺纹孔11镜筒242第二内螺纹12目镜30调节杆13目镜盖31杆部14传动支架311第一外螺纹141第一螺纹孔32杆部142第一内螺纹321第二外螺纹20第二镜头组件33拨轮21镜筒40固定支架22目镜50滑动支架23目镜盖60显示屏
24传动支架70pcb板
28.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2.如图1、2、3、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目镜间距调节装置,其包括壳体(图未示出)、第一镜头组件10、第二镜头组件20、调节杆30,其中,第一镜头组件10和第二镜头组件20均安装在壳体上,并且其二者是对称分部二在壳体的左右两侧,第一镜头组件10和第二镜头组件20均具有沿壳体长度方向(即图示中的x向)活动的自由度,也就是说,在外力的作用下,第一镜头组件10和第二镜头组件20能够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向着彼此互相靠近、或彼此互相远离的方向运动。调节杆30用于带动第一镜头组件10和第二镜头组件20按照上述的运动方式运动,具体的,调节杆30枢接在壳体上,即调节杆30能够绕自身轴线相对于壳体转动,调节杆30的延伸方向与壳体的长度方向一致,其两端分别与第一镜头组件10和第二镜头组件20螺纹配合,并且,调节杆30上和第一镜头组件配合的螺纹的旋向,与调节杆30上与第二镜头组件配合的螺纹的旋向是相反的,如此,当转动调节杆30时,由于两端螺纹旋向相反,则第一镜头组件10和第二镜头组件20会被向着彼此互相靠近的方向拉动,或者被向着彼此互相远离的方向推动。
3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在调节杆30的一端设置第一外螺纹311、另一端设置第二外螺纹321,第一镜头组件10上设置有与第一外螺纹311配合的第一内螺纹142,第二镜头组件20上设置有与第二外螺纹321配合的第二内螺纹242,其中,第一外螺纹311和第二外螺纹321的旋向相反,当按照一个方向转动调节杆30时,第一外螺纹311与第一内螺纹142配合,使第一镜头组件10向着壳体的一端运动,同步的,第二外螺纹321与第二内螺纹242配合,使得第二镜头组件20向着壳体的另一端运动,如图3所示,最终使第一镜头组件10和第二镜头组件20运动至两者间距最大的状态,即瞳间距最大的状态,反之,当按照另一个方向转动调节杆30时,则第一镜头组件10和第二镜头组件20均向着壳体长度方向的中部运动至如图4所示两者间距最小的状态,即瞳间距最小的状态。在第一镜头组件10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41,第一内螺纹142设置在第一螺纹孔141内,第二镜头组件20上设置有第二螺纹
孔241,第二内螺纹242设置在第二螺纹孔241内,第一螺纹孔141和第二螺纹孔241的开口相对设置,如此,使调节杆30置于第一镜头组件10和第二镜头组件20之间时,调节杆30的两端可分别穿入第一螺纹孔141和第二螺纹孔241。上述的第一镜头组件10和第二镜头组件20的结构完全相同,以第二镜头组件20为例,其包括镜筒21、目镜22、传动支架24,目镜22安装在镜筒21的后端部,传动支架24固定在镜筒21上,可以是将传动支架24滑动的安装在壳体上,使镜筒21、目镜22能够随着传动支架24在壳体的长度方向滑动,第二螺纹孔241开设在传动支架24上;第一镜头组件10同样包括镜筒11、目镜12、传动支架14,第一螺纹孔141开设在传动支架14上。
3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是将调节杆30的两端分别穿接于第一镜头组件10和第二镜头组件20上,并使其螺纹配合,即调节杆30上开设外螺纹,第一镜头组件10和第二镜头组件20上开设内螺纹,实际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在第一镜头组件10和第二镜头组件20上设置可穿入到调节杆30中的部件,即在调节杆30开设带有内螺纹的螺纹孔,在第一镜头组件10和第二镜头组件20上匹配的设置外螺纹,第一镜头组件10和第二镜头组件20上的外螺纹的旋向相反,即调节杆30两端开设的内螺纹的旋向相反。
35.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安装,上述的目镜22被安装在一目镜盖23内,然后将目镜盖23固定在镜筒21的后端部,目镜盖23可以是采用卡接的方式卡入到镜筒21的后端内部,同样的,目镜12被安装在一目镜盖13内,目镜盖13以卡接的方式固定在镜筒11的后端内部。
36.此外,为了便于操作,调节杆30的中部向外突出形成一拨轮33,调节杆30上位于拨轮的两侧分别形成杆部31和杆部32,第一外螺纹311设置在杆部31的外表面,第二外螺纹321设置在杆部32的外表面,需要调节瞳距时,转动拨轮33,使调节杆30按照预定的方向转动。同时,在壳体的外部还固定有一罩设在拨轮33外部的固定支架40,拨轮33至少有一部分外露于固定支架40,使用者可通过手指拨动拨轮33,此外,固定支架40可以是通过螺钉固定在壳体上,通过固定支架40和壳体夹持调节杆30,将调节杆30枢接在壳体上,例如,在壳体上设置一个半圆槽,在固定支架40上设置一个半圆槽,在固定支架40与壳体固定后,两个半圆槽组成一个截面为圆形且适配调节杆30的轴孔,使调节杆30能够在轴孔内转动。
37.本实用新型的目镜间距调节装置还包括两个滑动支架50,该两滑动支架50均滑动的安装在壳体上,其仅具有沿壳体长度方向移动的自由度,第一镜头组件10和第二镜头组件20分别固定在两滑动支架50上,具体的,可以是将传动支架14和传动支架24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两滑动支架50上。
38.本实用新型的目镜间距调节装置还包括pcb板70、显示屏60,其中pcb板70安装在壳体上,显示屏60与pcb板70电连接。
39.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杆两端与两个镜头组件分别通过螺纹配合,并且调节杆两端的螺纹的旋向是相反的,在转动调节杆时,即可使两镜头组件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继而达到快速的调节瞳距的目的,由于是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带动镜头组件移动,可以实现瞳距的无极调节,提高了调节的精度;螺纹具备自锁功能,在调整到任意位置时,只要不受外力,镜头组件均能够保持位置固定不变。
40.本实用新型的vr眼镜包括上述的目镜间距调节装置,vr眼镜的其他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在这里不做详细说明。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