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控制隐形眼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62474发布日期:2022-07-06 02:02阅读:91来源:国知局
近视控制隐形眼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与视力矫正装置有关,尤指一种隐形眼镜。


背景技术:

2.近视是现代文明病之一,尤其电视、电脑及3c科技产品普及之后,近视患者也随着变多了。如第10a图所示,眼球9的前端具有水晶体91,后端具有视网膜92,水晶体91受到睫状肌93的牵引而改变形状,进而调整物品成像的位置。在眼睛视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睫状肌93牵引水晶体91变成适当的形状,使物品的影像正确地投影在视网膜92上,据此可以看清楚物品。一般咸认造成近视的原因在于长时间盯着近物,眼球9中的睫状肌93持续收缩而不能回复到放松状态,则水晶体91被收缩的睫状肌93控制变厚,导致物品影像如第10b图所示地没有投影在视网膜92上,而是在其前方,因而看不清楚物品。
3.上述近视问题可借由配戴近视眼镜获得改善。如第10c图所示,近视眼镜的镜片94为凹透镜,可调节光线进入眼球9的角度,使物品影像被修正地投影在视网膜92上,而能看得清楚。根据近视问题的严重程度,即睫状肌93调整水晶体91形状的能力高低,镜片94被研磨到适合的形状,据此产生适当的屈光度(diopter),使光线经镜片94形成适当的折射后,与无法正常调节的水晶体91相配合,就能投影在视网膜92上。
4.然而现有的近视眼镜的镜片94仅具有一个焦点,虽然能使物品成像的中心位置落在视网膜92上,惟该成像的周边却会落在视网膜92的后方,长此以往将会导致眼球9为了正确成像而增长眼轴,又眼轴增长后反使成像的中心位置重回到视网膜92前方,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造成虽然配戴眼镜改善近视,但近视却愈发严重的情形。
5.基于前述配戴眼镜反使近视恶化的现象,医界研发一种使用散瞳剂(阿托品,atropine)控制近视问题的方法。细究近视成因是睫状肌对水晶体的控制失调的缘故,因此对应近视的度数而往眼球中滴入适当浓度的散瞳剂,可使紧绷的睫状肌放松,水晶体进而变化形状而改善物品的成像位置。惟眼球在点入散瞳剂后,瞳孔有扩大的现象,因而通过瞳孔的光量变多,患者则会感觉刺眼,甚至影响正常生活。
6.有鉴于此,如何改进上述问题即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首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形眼镜,其可遮蔽进入眼球的部分光线,进而改善控制近视的患者由于使用散瞳剂所致的畏光情形。此外,本实用新型更借由镜片屈光度变化的规划设计改善眼球中的成像位置,以达到抑制眼轴增长,避免近视继续恶化的功效。
8.为达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近视控制隐形眼镜,其定义有一光学区及一呈环状的遮光区,其中该光学区包括有:
9.一呈圆形且直径在3mm以下的中心部,其具有一恒定的屈光度p1;
10.一呈环状且包围在该中心部外侧的焦深部,其内圈直径最小为1mm,外圈直径最大
为7mm,其屈光度是沿径向呈连续变化,且最高的屈光度为p2,其中满足0.25≦p
2-p1≦4;以及
11.一呈环状且包围在该焦深部外侧的离焦部,其内圈直径最小为3mm,外圈直径最大为10mm,其屈光度是沿径向呈连续变化,且最高的屈光度为p3,其中满足3≦p
3-p1≦20;
12.该遮光区的内圈直径介于3mm与6mm之间,外圈直径介于7mm与15mm之间。
13.较佳地,该焦深部的最高屈光度与最低屈光度的差值介于0.25与4之间。
14.较佳地,该中心部的屈光度p1介于1与-20之间。
15.于一实施例中,该遮光区的遮蔽率为20%至100%之间的任一固定数值。
16.于另一实施例中,该遮光区的遮蔽率自内圈沿径向往外从一最小值渐增至一最大值,其中最小值为0%,最大值介于30%至100%之间。
17.于另一实施例中,该遮光区的遮蔽率自内圈沿径向往外渐增,且该遮光区的遮蔽率会随所接收的紫外光量而改变。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与优点,不难从以下所选用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中获得深入了解。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21.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屈光率及光遮蔽率的曲线图;
23.图6、图7a、图7b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屈光率及光遮蔽率的曲线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6.图10a为物品投影于正常眼球上的示意图;
27.图10b为物品投影于近视眼球上的示意图;
28.图10c为配戴现有眼镜矫正视力的下,物品投影于眼球上的示意图。
29.其中,光学区1;中心部11;焦深部12;离焦部13;遮光区2;光学区3;中心部31;焦深部32;离焦部33;遮光区4;光学区5;中心部51;焦深部52;离焦部53;遮光区6;镜片7;眼球8;视网膜81;眼球9;水晶体91;视网膜92;睫状肌93;镜片94。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请参阅图1、图2,所示者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近视控制隐形眼镜的第一实施例,其整体形成弯弧面状,而由正面观之,则定义有一光学区1及一遮光区2,其中该光学区1包括有一中心部11、一焦深部12及一离焦部13。
32.该中心部11形成圆形,且位于整个镜片的中心位置。于本实施例中,该中心部11的直径在3mm以下,且该中心部11的中的任一位置皆具有一恒定的屈光度p1,其中p1介于1与-20之间。上述屈光度(diopter)是指透镜或曲面镜屈光的能力,其单位是m-1

33.该焦深部12形成环状,并包围在该中心部11的外侧,其内圈直径最小为1mm,外圈直径最大为7mm。该焦深部12的屈光度随位置不同而不同;于本实施例中,该焦深部12的屈光度是沿径向呈连续变化,且由内往外渐增,最高的屈光度为p2,且该焦深部12的最高屈光度与最低屈光度的差值(add)介于0.25与4之间。更进一步地满足0.25≦p
2-p1≦4的关系式。
34.该离焦部13形成环状,并包围在该焦深部12的外侧,其内圈直径最小为3mm,外圈直径最大为10mm。该离焦部13的屈光度随位置不同而不同;于本实施例中,该离焦部13的屈光度是沿径向呈连续变化,且由内往外渐增,最高的屈光度为p3。更进一步地满足3≦p
3-p1≦20的关系式。
35.该遮光区2形成环状,其内圈直径介于3mm与6mm之间,外圈直径介于7mm与15mm之间。该遮光区2具有遮挡光线通过的功能,使外界光线只有一部分能通过镜片而进入眼睛。根据该遮光区2的遮蔽率,可以决定有多少光线会被滤除。被该遮光区2所围住的中间区域则因未受遮蔽而可让光线全数通过。
36.于本实施例中,无论在该遮光区2中的任何位置,其遮蔽率皆为20%至100%之间的任一固定数值。
37.配戴上述本实用新型的隐形镜片在眼睛上后,当近视患者使用散瞳剂进行控制近视的疗程而导致瞳孔扩大的现象时,可透过该遮光区2滤除部分光线,减少进入眼睛的光线的量,就可以减缓患者因为瞳孔扩大而造成的畏光情形,据此克服使用散瞳剂的副作用。
38.此外,配戴上述本实用新型的隐形镜片在眼睛上后,如图9所示,由于镜片7上该中心部、该焦深部及该离焦部等各区域的屈光度各有不同,且沿径向呈连续渐增的变化,可使物品影像的中心焦点落在视网膜81上,同时周边焦点落在视网膜81上或视网膜81的前方,据此抑制眼球8的眼轴增长,产生避免近视继续恶化的功效。
39.请参阅图3、图4,所示者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近视控制隐形眼镜的第二实施例,其整体形成弯弧面状,而由正面观之,则定义有一光学区3及一遮光区4,其中该光学区3包括有一中心部31、一焦深部32及一离焦部33。
40.该中心部31形成圆形,且位于整个镜片的中心位置。于本实施例中,该中心部31的直径在3mm以下,且该中心部31的中的任一位置皆具有一恒定的屈光度p1,其中p1介于1与-20之间。上述屈光度(diopter)是指透镜或曲面镜屈光的能力,其单位是m-1

41.该焦深部32形成环状,并包围在该中心部31的外侧,其内圈直径最小为1mm,外圈直径最大为7mm。该焦深部32的屈光度随位置不同而不同;于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焦深部32的屈光度是沿径向呈连续变化,且由内往外渐增,最高的屈光度为p2,且该焦深部32的最高屈光度与最低屈光度的差值(add)介于0.25与4之间。更进一步地满足0.25≦p
2-p1≦4的关系式。
42.该离焦部33形成环状,并包围在该焦深部32的外侧,其内圈直径最小为3mm,外圈
直径最大为10mm。该离焦部33的屈光度随位置不同而不同;于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离焦部33的屈光度是沿径向呈连续变化,且由内往外渐增,最高的屈光度为p3。更进一步地满足3≦p
3-p1≦20的关系式。
43.该遮光区4形成环状,其内圈直径介于3mm与6mm之间,外圈直径介于7mm与15mm之间。该遮光区4具有遮挡光线通过的功能,使外界光线只有一部分能通过镜片而进入眼睛。根据该遮光区4的遮蔽率,可以决定有多少光线会被滤除。被该遮光区4所围住的中间区域则因未受遮蔽而可让光线全数通过。
44.于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遮光区4的遮蔽率是沿径向呈连续变化,且由内往外从一最小值渐增至一最大值,其中最小值为0%,最大值介于30%至100%之间。
45.请参阅图6、图7a、图7b,所示者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近视控制隐形眼镜的第三实施例,其整体形成弯弧面状,而由正面观之,则定义有一光学区5及一遮光区6,其中该光学区5包括有一中心部51、一焦深部52及一离焦部53。
46.该中心部51形成圆形,且位于整个镜片的中心位置。于本实施例中,该中心部51的直径在3mm以下,且该中心部51的中的任一位置皆具有一恒定的屈光度p1,其中p1介于1与-20之间。上述屈光度(diopter)是指透镜或曲面镜屈光的能力,其单位是m-1

47.该焦深部52形成环状,并包围在该中心部51的外侧,其内圈直径最小为1mm,外圈直径最大为7mm。该焦深部52的屈光度随位置不同而不同;于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该焦深部52的屈光度是沿径向呈连续变化,且由内往外渐增,最高的屈光度为p2,且该焦深部52的最高屈光度与最低屈光度的差值(add)介于0.25与4之间。更进一步地满足0.25≦p
2-p1≦4的关系式。
48.该离焦部53形成环状,并包围在该焦深部52的外侧,其内圈直径最小为3mm,外圈直径最大为10mm。该离焦部53的屈光度随位置不同而不同;于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该离焦部53的屈光度是沿径向呈连续变化,且由内往外渐增,最高的屈光度为p3。更进一步地满足3≦p
3-p1≦20的关系式。
49.该遮光区6形成环状,其内圈直径介于3mm与6mm之间,外圈直径介于7mm与15mm之间。该遮光区6具有遮挡光线通过的功能,使外界光线只有一部分能通过镜片而进入眼睛。根据该遮光区6的遮蔽率,可以决定有多少光线会被滤除。被该遮光区6所围住的中间区域则因未受遮蔽而可让光线全数通过。
50.于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该遮光区6的遮蔽率是沿径向呈连续变化,且由内往外渐增。此外,该遮光区6的遮蔽率会随所接收的紫外光量而改变,在外界的紫外光较弱时,该遮光区6的遮蔽率会如图7a所示地变为较低的数值,进而滤除较少的光线;而在外界的紫外光较强时,该遮光区6的遮蔽率会如图7b所示地变为较高的数值,进而滤除较多的光线。
5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