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电极、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85532发布日期:2022-05-18 05:34阅读:78来源:国知局
像素电极、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像素电极、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是目前电视机采用的主流技术,随着信息技术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显示器视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ips-lcd(in-plane switching-liquid crystal display,平面转换型液晶显示器)和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相比,va-lcd(vertical alignment-liquid crystal display,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器)的视角较差(可视角度较小),因此视角提升(扩大可视角度)是va-lcd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电极、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像素电极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中时,可以扩大液晶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实现视角提升。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电极,包括:
5.第一主干电极;
6.第二主干电极,与所述第一主干电极相交,形成第一电极区域、第二电极区域、第三电极区域以及第四电极区域;
7.多个分支电极,分布于所述第一电极区域、所述第二电极区域、所述第三电极区域以及所述第四电极区域中,每个所述分支电极与所述第一主干电极或所述第二主干电极连接,多个所述分支电极围绕所述第一主干电极与所述第二主干电极的相交位点呈辐射状发散;
8.其中,所述分支电极的至少部分边缘区域呈弧形。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支电极呈椭圆形。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支电极呈圆形。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支电极呈梭形。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支电极包括电极本体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电极本体两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电极本体呈矩形,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均呈半圆形。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像素电极还包括边框电极,所述边框电极设于所述第一主干电极、所述第二主干电极以及多个所述分支电极的外围,所述第一主干电极、所述第二主干电极以及多个所述分支电极均与所述边框电极连接。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干电极可以包括第一主体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体两端的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
15.所述第三端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边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端部的宽度从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的一端至与所述边框电极连接的一端逐渐增大;
16.所述第四端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边框电极连接,所述第
四端部的宽度从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的一端至与所述边框电极连接的一端逐渐增大。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主干电极包括第二主体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主体两端的第五端部和第六端部;
18.所述第五端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边框电极连接,所述第五端部的宽度从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的一端至与所述边框电极连接的一端逐渐增大;
19.所述第六端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边框电极连接,所述第六端部的宽度从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的一端至与所述边框电极连接的一端逐渐增大。
20.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21.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中设有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为如上所述的像素电极;
22.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
23.液晶层,设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24.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极,通过设置分支电极的至少部分边缘区域呈弧形,当该像素电极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中时,由于呈弧形的边缘区域具有弯曲的走向,从而能够引导对应于弧形区域设置的液晶分子呈现出不同的排列方向,进而扩大从液晶显示面板中射出的光线的发散角度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并且,由于电极具有趋肤效应,导致分支电极中间区域的电场较强,分支电极边缘区域的电场较弱,从而使得对应于分支电极中间区域设置的液晶分子和对应于分支电极边缘区域设置的液晶分子呈现出不同的偏转角度,进而扩大从液晶显示面板中射出的光线的发散角度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的可视角度;此外,与现有的条状分支电极相比,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分支电极的面积更大,可以驱动更多的液晶分子,从而提升液晶显示面板的穿透率。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对应于现有的条状分支电极设置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示意图。
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支电极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对应于图3的分支电极设置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示意图。
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支电极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对应于图5的分支电极设置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示意图。
3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支电极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34.图8为对应于图7的分支电极设置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示意图。
35.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支电极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36.图10为对应于图9的分支电极设置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示意图。
37.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9.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极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像素电极100,包括第一主干电极10、第二主干电极20以及多个分支电极30。
40.第二主干电极20与第一主干电极10相交,形成第一电极区域51、第二电极区域52、第三电极区域53以及第四电极区域54。
41.多个分支电极30分布于第一电极区域51、第二电极区域52、第三电极区域53以及第四电极区域54中,每个分支电极30与第一主干电极10或第二主干电极20连接,多个分支电极30围绕第一主干电极10与第二主干电极20的相交位点呈辐射状发散;其中,分支电极30的至少部分边缘区域呈弧形。
4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极100,通过设置分支电极30的至少部分边缘区域呈弧形,当该像素电极100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200中时,由于呈弧形的边缘区域具有弯曲的走向,从而能够引导对应于弧形区域设置的液晶分子50呈现出不同的排列方向,进而扩大从液晶显示面板200中射出的光线的发散角度以及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可视角度。可以理解的是,液晶分子50的排列方向指的是液晶分子50在水平面(液晶显示面板20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当液晶显示面板200不同区域设置的液晶分子50的排列方向不同时,从不同区域射出的光线的出射角度也不同,光线的出射角度越多,即光线的发散角度越大,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可视角度越大。
43.并且,由于电极具有趋肤效应,导致分支电极30中间区域的电场较强,分支电极30边缘区域的电场较弱,从而使得对应于分支电极30中间区域设置的液晶分子50和对应于分支电极30边缘区域设置的液晶分子50呈现出不同的偏转角度,进而扩大从液晶显示面板200中射出的光线的发散角度以及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可视角度。可以理解的是,液晶分子50的偏转角度指的是液晶分子50在竖直平面(与液晶显示面板200所在平面相垂直的平面)内的偏转角度,当液晶显示面板200不同区域设置的液晶分子50的偏转角度不同时,不同区域射出的光线的出射角度也不同,光线的出射角度越多,即光线的发散角度越大,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可视角度越大。
44.此外,与现有的条状分支电极(即呈矩形的分支电极)相比,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分支电极30的面积更大,可以驱动更多的液晶分子50,从而提升液晶显示面板200的穿透率。
45.图2为对应于现有的条状分支电极设置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示意图,如图2所示,对应于条状分支电极60的液晶分子50的排列方向一致,均沿条状分支电极60的延伸方向排列,因此,不利于提升从液晶显示面板200透过的光线的发散角度,进而不利于提升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可视角度。
4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支电极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对应于图3的分支电极设置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示意图,如图3所示,分支电极30可以呈椭圆形,从图4可以看出,分支电极30周缘的液晶分子50呈现出不同的排列方向,从而有利于扩大从液晶显示面板200透过的光线的发散角度,进而扩大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可视角度,实现视角提升。
4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支电极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对应于图5的分支电极设置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示意图,如图5所示,分支电极30可以呈圆形,从图6可以看出,分支电极30周缘的液晶分子50呈现出不同的排列方向,从而有利于扩大从液晶显示面板200透过的光线的发散角度,进而扩大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可视角度,实现视角提升。
4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支电极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8为对应于图7的分支电极设置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示意图,如图7所示,分支电极30可以呈梭形,从图8可以看出,分支电极30周缘的液晶分子50呈现出不同的排列方向,从而有利于扩大从液晶显示面板200透过的光线的发散角度,进而扩大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可视角度,实现视角提升。
49.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支电极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10为对应于图9的分支电极设置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示意图,如图9所示,分支电极30可以包括电极本体33以及分别位于电极本体33两端的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电极本体33呈矩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均呈半圆形,从图10可以看出,分支电极30周缘的液晶分子50呈现出不同的排列方向,从而有利于扩大从液晶显示面板200透过的光线的发散角度,进而扩大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可视角度,实现视角提升。
50.请结合图1,像素电极100还可以包括边框电极40,边框电极40设于第一主干电极10、第二主干电极20以及多个分支电极30的外围,第一主干电极10、第二主干电极20以及多个分支电极30均与边框电极40连接。
51.示例性地,边框电极40呈矩形。
52.请结合图1,第一主干电极10可以包括第一主体11以及分别位于第一主体11两端的第三端部13和第四端部14;第三端部13的一端与第一主体11连接,另一端与边框电极40连接,第三端部13的宽度从与第一主体11连接的一端至与边框电极40连接的一端逐渐增大;第四端部14的一端与第一主体11连接,另一端与边框电极40连接,第四端部14的宽度从与第一主体11连接的一端至与边框电极40连接的一端逐渐增大。示例性地,第三端部13和第四端部14均呈三角形。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三端部13和第四端部14设计为宽度逐渐增大的形状(例如三角形),能够使沿第三端部13和第四端部14的边缘排列的液晶分子50呈现出不同的排列方向,从而有利于扩大从液晶显示面板200透过的光线的发散角度,进而扩大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可视角度,实现视角提升。
53.请结合图1,第二主干电极20可以包括第二主体22以及分别位于第二主体22两端的第五端部25和第六端部26;第五端部25的一端与第二主体22连接,另一端与边框电极40连接,第五端部25的宽度从与第二主体22连接的一端至与边框电极40连接的一端逐渐增大;第六端部26的一端与第二主体22连接,另一端与边框电极40连接,第六端部26的宽度从与第二主体22连接的一端至与边框电极40连接的一端逐渐增大。示例性地,第五端部25和第六端部26均呈三角形。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五端部25和第六端部26设计为宽度逐渐增大的形状(例如三角形),能够使沿第五端部25和第六端部26的边缘排列的液晶分子50呈现出不同的排列方向,从而有利于扩大从液晶显示面板200透过的光线的发散角度,进而扩大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可视角度,实现视角提升。
54.请结合图1,第一主体11与第二主体22相交,第一主体11与第二主体22的相交位点即为第一主干电极10与第二主干电极20的相交位点。
55.示例性地,第一主干电极10与第二主干电极20的相交位点与第一主干电极10的中
心点和第二主干电极20的中心点重合。
56.请结合图1,第一主干电极10与第二主干电极20可以相互垂直。
57.请结合图1,多个分支电极3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主干电极10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45
°

58.示例性地,分支电极30的材料、第一主干电极10的材料以及第二主干电极20的材料各自选自金属与导电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支电极30的材料、第一主干电极10的材料以及第二主干电极20的材料均为氧化铟锡(ito)。
59.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2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210与第二基板220以及设于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之间的液晶层230,第一基板210中设有像素电极100,像素电极100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像素电极100。
60.示例性地,第一基板210为阵列基板,第二基板220为彩色滤光基板。
61.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200。
62.示例性地,显示装置可以为电视机、广告屏、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显示器、游戏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可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其中可穿戴设备可以是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装饰等。
63.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极、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