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45240发布日期:2022-04-13 20:0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显微镜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显微镜。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显微镜以显微原理进行分类,可分为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数码显微镜等,简单分为传统显微镜和电子数码显微镜;传统显微镜只能采用眼睛观测,电子数码显微镜只是采用带有附加的电子目镜或独立的显示屏组合的显微镜方式,通过数码成像的系统实现图像观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将传统显微镜和电子数码显微镜结合,可同时进行目视观测和显示成像。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显微镜,包括显微镜主体和数码摄像单元,所述数码摄像单元设于所述显微镜主体,所述数码摄像单元包括分束镜、图像感应器、显示元件和控制元件,所述显微镜主体包括物镜和目镜,所述分束镜和图像感应器设于所述物镜上方,所述分束镜被配置为将入射光束至少分成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所述第一光束与所述目镜对应,所述第二光束与所述图像感应器对应,所述图像感应器和所述显示元件与所述控制元件信号连接。
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数码摄像单元还包括减焦镜,所述减焦镜设于所述分束镜和图像感应器之间,所述第二光束通过所述减焦镜射入所述图像感应器。
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控制元件包括亮度调节电路,所述显微镜主体包括光源,所述亮度调节电路与所述光源电连接以用于调节所述光源的亮度。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亮度调节电路为pwm电路。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显微镜主体设有sd card接口、hdmi接口和usb接口,所述sd card接口、hdmi接口和usb接口与所述控制元件电连接。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显微镜主体包括底座,所述显示元件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显示元件设有电容触摸屏。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控制元件为dsp控制元件。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组合显微镜采用5v/2a电源供电。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显微镜主体内置供电装置,所述显微镜主体设有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分别与所述供电装置和控制元件电连接。
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控制元件还设有电位器,所述电位器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
14.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5.本发明实施例的组合显微镜,通过分束镜将入射光束至少分成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第一光束与目镜对应,通过目镜观测图像,第二光束与图像感应器对应,图像感应器将图像数据传输给控制元件,通过控制元件将图像数据在显示元件上显示,实现同时目测观
测及在显示元件上显示图像。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侧视图;
18.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分束镜的分光原理图;
19.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亮度调节原理图。
20.图中:
21.1、数码摄像单元;11、分束镜;12、图像感应器;13、显示元件;14、控制元件;15、减焦镜;2、物镜;3、目镜;4、底座;41、镜座;42、支撑座;421、安装腔;5、下光源;6、调光盘;7、载物台;8、转换器;9、转向镜;10、上光源;20、移动尺;30、调焦手轮;40、聚光镜;50、供电装置;60、电源开关;70、电位器;a、入射光束;b、第二光束;c、第一光束;d、镀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采用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采用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焊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组合显微镜,包括显微镜主体和数码摄像单元1,数码摄像单元1设于显微镜主体,数码摄像单元1包括分束镜11、图像感应器12、显示元件13和控制元件14,显微镜主体包括物镜2和目镜3,分束镜11和图像感应器12设于物镜2上方,分束镜11被配置为将入射光束a至少分成第一光束c和第二光束b,第一光束c与目镜3对应,第二光束b与图像感应器12对应,图像感应器12和显示元件13与控制元件14信号连接。
26.在本发明的组合显微镜,通过分束镜11将入射光束a至少分成第一光束c和第二光束b,第一光束c与目镜3对应,通过目镜3观测图像,第二光束b与图像感应器12对应,图像感应器12将图像数据传输给控制元件14,通过控制元件14将图像数据在显示元件13上显示,实现同时目测观测及在显示元件13上显示图像。
27.其中,显微镜主体包括底座4、下光源5、调光盘6、载物台7、物镜2、转换器8、目镜3、转向镜9、上光源10、移动尺20和调焦手轮30等,底座包括镜座41和和支撑座42,下光源5安装在镜座41上且位于载物台7的下方,载物台7、移动尺20和调光盘6均设于支撑座42上,且
调光盘6安装在载物台7的下侧,载物台7上设有聚光镜40;支撑座42内设有安装腔421,数码摄像单元1设于安装腔421内,物镜2安装在转换器8上,转换器8安装于支撑座42上,转向镜9安装于支撑座42,目镜3安装于转向镜9,转向镜9可360
°
转动,上光源10安装于支撑座42上且位于载物台7的上方,调焦手轮30安装于支撑座42且位于载物台7的下方。
28.具体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分束镜11为胶合立方体分束镜(即分光棱镜),胶合立方体分束镜包括两个具有45
°
斜面的直角棱镜,两个直角棱镜的45
°
斜面贴合,并通过在任一直角棱镜的45
°
斜面上形成镀膜层d,该镀膜层d具有预设的反射/透射比率,从而实现将射入到分束镜11上的入射光束a通过镀膜层d透射形成第一光束c以及反射形成第二光束b,第一光束c射入目镜3,第二光束b射入图像感应器12。第一光束c和第二光束b的分光量由镀膜层d的反射与透射的比率决定,实现第一光束c和第二光束b的通光量需求。
29.进一步的,数码摄像单元1还包括减焦镜15,减焦镜15设于分束镜11和图像感应器12之间,第二光束b通过减焦镜15射入图像感应器12。具体的,图像感应器12设于分束镜11反射光线的光路上,减焦镜15设于分束镜11和图像感应器12之间,可缩短光程1/3长度,使组合显微镜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具体的,现有技术光学系统中的物镜定位面与图像感应器面的距离为150mm,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减焦镜,图像感应器面与物镜定位面的距离可以缩减到100.56mm,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紧凑程度,减小产品体积。
30.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控制元件14包括亮度调节电路,显微镜主体包括光源,亮度调节电路与光源电连接以用于调节光源亮度。具体的,亮度调节电路为pwm电路(pulse width modulation,即脉冲宽度变调电路),控制元件14为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即数字信号处理)控制元件,光源即前述的上光源10和下光源5,当不同倍率的物镜2之间相互切换时,图像感应器12检测到进光量不足或过曝,并将信号反馈给控制元件14,控制元件14接收信号后通过亮度调节电路调节上光源10和下光源5的亮度,使显示图像调整到最佳状态。
31.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显示元件13设于显微镜主体的底座4上,显示元件13设有电容触摸屏。图像感应器12将图像数据传输到控制元件14上,通过控制元件14将图像在显示元件13上显示,并通过电容触摸屏进行拍照和录像等。
32.进一步的,显微镜主体设有sd card接口、hdmi接口和usb接口,sd card接口、hdmi接口和usb接口与控制元件14电连接。通过sd card接口连接sd card,可将图片和录像视频存储在sd card中,视频图像可通过hdmi接口输出至其它的高清显示设备,同时在显示元件上进行拍照和录像等,可在高清显示设备上进行高清图像观察;usb接口为usb2.0接口,可通过usb2.0接口连接至pc传输文件。
33.进一步的,显微镜主体内置供电装置50,显微镜主体设有电源开关60,电源开关60分别与供电装置50和控制元件14电连接。通过内置供电装置50,可适用于不同场合,减少了使用的局限性。具体的,组合显微镜采用5v/2a电源供电。
34.进一步的,控制元件14还设有电位器70,电位器70与供电装置50电连接。通过电位器70调节电压和电流的大小,使电压和电流达到使用要求。
35.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显微镜,通过分束镜将入射光束至少分成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第一光束与目镜对应,第二光束与图像感应器对应,图像感应器将图像数据传输给控制元件,通过控制元件将图像数据在显示元件上显示,实现同时目测观测及在
显示元件上显示图像。在使用时,由电位器、调焦手轮和移动尺调整图像,使显示元件和目镜同时可以观测到清晰的图像,并通过电容触摸屏进行拍照和录像,由hdmi接口将图像输出到其它高清显示设备,若需要拷贝,可通过usb接口传输文件等。此外,通过亮度调节电路可调节上光源和下光源的亮度,使显示图像调整到最佳状态。
36.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