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头及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70302发布日期:2023-08-09 12:45阅读:48来源:国知局
连接头及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通信,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头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1、目前,光纤的连接器一般采用lc型光纤活动连接器。国际电工委员会对lc型光纤活动连接器的接口类型和配合尺寸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这种lc型光纤活动连接器以连接头和适配器组成。连接头上设置有弹性卡子,适配器的卡槽与弹性卡子配合实现连接头和适配器的连接配合。但是弹性卡子在光轴的径向上具有较大的尺寸,才能够使得弹性卡子具有足够的变形量,使得弹性卡子能实现脱离卡槽以分离连接头或适配器,以及卡入卡槽确保连接头和适配器的连接。因此,lc型光线活动连接器在光轴的径向上依然具有较大的尺寸,限制了空间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头及连接器,便于降低连接头在光轴径向上的尺寸。

2、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头,能够沿第一方向部分地插入适配器,这种连接头包括主体部和抽拉部。所述主体部包括壳体和第一导向件,所述壳体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用于至少部分容置插芯,所述插芯用于与所述适配器对接,所述第一导向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壳体在设置所述第一导向件的一面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容置适配器上的活动连接柱以在所述第一方向限制所述壳体和所述适配器。所述抽拉部包括抽拉件和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与所述抽拉件固定,所述第二导向件与所述第一导向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滑动地配合。所述抽拉件设置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倾斜于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抽拉件相对所述壳体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导向斜面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以驱动所述活动连接柱移出所述定位槽。

3、该连接头设置定位槽与适配器的活动连接柱配合实现连接头与适配器在第一方向的锁止。在连接头和适配器用于光纤连接时,第一方向也即光轴方向。而用于解锁的抽拉部则无需进行光轴径向的变形,也即抽拉部无需进行垂直于第一方向的位移,仅需要通过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的作用,使得抽拉件沿第一方向位移,即可使得导向斜面导向活动连接柱离开定位槽。因此,主体部和抽拉部均无需在光轴径向上设置变形件,削减现有lc型光纤活动链接器中尺寸较大的弹性卡子,降低了连接头在光轴径向上的尺寸。

4、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向件具有第一止挡面,所述第二导向件具有第二止挡面,所述第一止挡面和所述第二止挡面接触以限制所述抽拉部沿第二方向远离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5、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第一止挡面和第二止挡面的配合,使得抽拉部能够始终靠近主体部而尽量平行于第一方向进行相对运动,使得连接头整体性更强。无需在配合连接头和适配器时,还要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压合连接头和适配器。

6、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向件包括燕尾导轨,所述第二导向件包括燕尾槽。所述燕尾导轨朝向所述壳体的一面形成所述第一止挡面。

7、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燕尾导轨和燕尾槽的配合使得抽拉部和主体部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燕尾槽和燕尾导轨加工难度较小,容易控制加工精度,应对连接头具有较小尺寸的情况,也能够保持较高的良率。

8、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槽具有开口。所述壳体还具有第一引导面,所述第一引导面用于引导所述活动连接柱向所述开口的位置运动,以使得所述活动连接柱进入所述定位槽。

9、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应对活动连接柱具有第二方向的运动趋势以进入定位槽的情况时,活动连接柱与定位槽对接前,需要先将活动连接柱向第二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至开口位置。该连接头在相对适配器平行第一方向移动时,可以通过第一引导面自动引导活动连接柱至开口位置,无需再使用外部设备辅助,使得连接头和适配器对接的更加方便。

10、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槽具有开口。所述抽拉件还具有第二引导面,所述第二引导面用于引导所述活动连接柱向所述开口的位置运动,以使得所述活动连接柱进入所述定位槽和所述导向槽。

11、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引导面可以与第一引导面配合共同引导活动连接柱向开口的位置移动,第二引导面和第一引导面共同引导可以提高活动连接柱的运动稳定性。也可以在壳体未设置第一引导面的情况下,单独通过第二引导面引导活动连接柱向开口的方向运动。

12、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头还包括抽拉复位件。所述抽拉复位件一端作用于所述主体部,另一端作用于所述抽拉部。所述抽拉复位件用于为所述抽拉部提供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复位力,所述复位力使得所述导向斜面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

13、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操作者在主动驱动抽拉部相对主体部平行第一方向移动,使得导向斜面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后,可以通过抽拉复位件使得抽拉部主动复位,使得导向斜面回到第一位置,等待下一次连接头与适配器的连接。

14、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止挡面用于接触所述抽拉部,以止挡所述抽拉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主体部位移。

15、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连接头通过第三止挡面作用于抽拉部,限制抽拉部相对主体部的相对位移,避免第二导向件沿第一方向脱离第一导向件。而且第三止挡面可以限制抽拉部相对主体部在第一方向上的极限位置,在该极限位置确定导向斜面与活动连接柱的相对位置。

16、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抽拉部包括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抽拉件固定连接。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导向件设置于所述凸块的一侧,所述抽拉复位件设置于所述凸块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导向件从所述第二导向件远离所述凸块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导向件配合。

17、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将第二导向件和抽拉复位件设置在凸块两侧,且将第二导向件与第一导向件配合的端口设置在第二导向件远离凸块的一端。使得第二导向件和第一导向件活动时,第一导向件尽量不影响抽拉复位件。而且抽拉复位件被凸块和壳体夹持时,也即通过抽拉复位件可以限制抽拉部相对主体部沿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位移,避免第二导向件沿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脱离第一导向件。

18、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和第二壳。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腔形成于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之间。

19、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壳体的分体式设计,更容易安装维护安装腔内的插芯。

20、基于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一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与所述抽拉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夹持所述抽拉复位件。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第二壳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运动以连接或分离。

21、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第一导向件和安装块分别设置于壳体的两部分,且第一壳和第二壳通过沿第一方向相对运动进行连接,使得第一壳和第二壳连接的过程中即可同时实现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的配合,以及安装块和抽拉部夹持抽拉复位件。而且,由于抽拉复位件的安装方向本身与第一导向件及第二导向件的配合方向具有一定冲突,但是第一壳和第二壳的分体时设计,可以使得第一壳平行于第一方向靠近第二壳的同时进行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的配合,第二壳平行于第一方向靠近第一壳的同时压缩抽拉复位件,而第一壳和第二壳连接时,即可保持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的配合,且使得第一导向件能够处于接触第三止挡面的极限位置,同时抽拉复位件又正好处于一定压缩状态。因此,通过第一壳和第二壳的组装同时实现抽拉复位件的安装以及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的配合,降低抽拉部和主体部的组装难度。

22、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这种连接器包括适配器和第一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所述的连接头。所述适配器包括外壳和连接组件。所述外壳具有插入腔,所述连接头能够沿第一方向部分地插入所述插入腔。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柱复位件和活动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复位件一端作用于所述外壳,另一端作用于所述活动连接柱,用于驱动所述活动连接柱进入所述定位槽。

23、该连接器中连接头和适配器通过沿第一方向的相对运动进行组合,通过连接头的定位槽与适配器的活动连接柱配合,实现连接头和适配器在第一方向的锁止。连接柱复位件使得活动连接柱具有垂直于第一方向并朝向定位槽运动的趋势,在活动连接柱进入定位槽后,连接柱复位件可以保持活动连接柱的位置,也即保持连接头与适配器在第一方向上的锁止。

24、基于第二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柱复位件包括第一压簧。所述外壳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活动连接柱包括固定连接的方块段和圆柱段,所述方形段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压簧的一端作用于所述安装孔内壁,另一端作用于所述方块段。所述圆柱段向所述插入腔延伸,用于与所述定位槽配合。

25、该连接器中通过第一压簧控制活动连接柱的移动,由于压簧的弹性力方向相对确定,这种复位件可以驱动活动连接柱具有相对确定的运动轨迹,也即可以使得活动连接柱能够进行沿第一压簧的长度方向运动。而活动连接柱的方形段的外轮廓具有平面,使得第一压簧更容易对活动连接柱施力,活动连接柱的圆柱段能够更好地与导向斜面配合,使得导向斜面能够驱动活动连接柱运动。

26、基于第二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块段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容置槽。所述第一压簧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压簧与所述容置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压簧部分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27、该连接器中方形段设置两个容置槽可以压缩方形段的体积,便于设置第一压簧,而且两个容置槽还能导向第一压簧的变形,使得第一压簧提供方向稳定的弹性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