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透镜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83671发布日期:2022-05-26 16:16阅读:77来源:国知局
摄影透镜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摄影透镜组。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移动终端智能化程度提高,移动终端摄影成为摄影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为了满足移动终端摄影拍摄的强大功能,目前一款移动终端搭载多款摄影镜头,镜头数量的递增,导致移动终端内部物理空间镜头占比的递增,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压缩了移动终端电池的占比空间,以及带来移动终端其他零部件空间体积压缩的需求。就需要摄影透镜组向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还需要摄像透镜具有高像质,是现有中的摄影透镜组无法满足的。
3.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摄影透镜组存在成像质量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影透镜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摄影透镜组存在成像质量差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影透镜组,由入光侧至出光侧包括:可移动的光阑;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折射力的第二透镜;具有负折射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折射力的第四透镜;具有负折射力的第五透镜;具有正折射力的第六透镜;具有负折射力的第七透镜;摄影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入瞳直径epda、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入瞳直径epdb之间满足:3.2mm《imgh*epdb/epda《5.2mm。
6.进一步地,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第一透镜朝向入光的表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a与摄影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a/imgh《1.4。
7.进一步地,摄影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与摄影透镜组的半视场角hfov之间满足:6.0mm《f*tan(hfov)《7.0mm。
8.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0.5《(f1+f6)/f4《1.0。
9.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和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0.4《f2/(f3+f5)《1.6。
10.进一步地,第一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1.5《(r2+r1)/(r2-r1)《2.2。
11.进一步地,第二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4、第三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0《(r3+r4)/(r5-r6)《0.9。
12.进一步地,第六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朝向出光侧的
表面的曲率半径r12之间满足:1.0《(r12+r11)/(r12-r11)《1.9。
13.进一步地,第七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4、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与摄影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0.8《(r14-f7)/f《1.3。
14.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f12与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的合成焦距f567之间满足:1.1《(f567-f12)/(f567+f12)《1.7。
15.进一步地,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在摄影透镜组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第二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第二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1之间满足:0.6《(sag21+sag22)/t23《1.2。
16.进一步地,第五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和摄影透镜组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1、第五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第七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七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71与第七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七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72之间满足:1.3《(sag71+sag72)/(sag51+sag52)《2.2。
1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影透镜组,由入光侧至出光侧包括:可移动的光阑;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折射力的第二透镜;具有负折射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折射力的第四透镜;具有负折射力的第五透镜;具有正折射力的第六透镜;具有负折射力的第七透镜;摄影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与摄影透镜组的半视场角hfov之间满足:6.0mm《f*tan(hfov)《7.0mm。
18.进一步地,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第一透镜朝向入光的表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a与摄影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a/imgh《1.4。
19.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0.5《(f1+f6)/f4《1.0。
20.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和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0.4《f2/(f3+f5)《1.6。
21.进一步地,第一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1.5《(r2+r1)/(r2-r1)《2.2。
22.进一步地,第二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4、第三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0《(r3+r4)/(r5-r6)《0.9。
23.进一步地,第六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2之间满足:1.0《(r12+r11)/(r12-r11)《1.9。
24.进一步地,第七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4、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与摄影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0.8《(r14-f7)/f《1.3。
25.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f12与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的合成焦距f567之间满足:1.1《(f567-f12)/(f567+f12)《1.7。
26.进一步地,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在摄影透镜组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第二透镜
朝向出光侧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第二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1之间满足:0.6《(sag21+sag22)/t23《1.2。
27.进一步地,第五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和摄影透镜组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1、第五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第七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七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71与第七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七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72之间满足:1.3《(sag71+sag72)/(sag51+sag52)《2.2。
28.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摄影透镜组由入光侧至出光侧包括可移动的光阑、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折射力;第二透镜具有负折射力;第三透镜具有负折射力;第四透镜具有正折射力;第五透镜具有负折射力;第六透镜具有正折射力;第七透镜具有负折射力;摄影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入瞳直径epda、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入瞳直径epdb之间满足:3.2mm《imgh*epdb/epda《5.2mm。
29.通过对光阑的状态进行控制,可以控制摄影透镜组的光通量的大小,以满足不同光圈状态下景物的拍摄。光线经过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一透镜,经过具有负折射力的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发散,通过将前三片透镜的折射力分配为正、负、负的形式,有利于增大光圈,增大光强,进而有利于图片细节拍摄;与此同时,搭载具有正、负、正、负特征的第四透镜到第七透镜,通过分配折射力在整体的框架上平衡校正像差。而将imgh*epdb/epda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于特定的芯片来说,拍摄过程中,光圈可变的程度范围,反应摄影透镜组拍摄过程中轮廓和细节拍摄的情况。
附图说明
3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1.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一的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至图4分别示出了图1中的摄影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33.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一的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至图8分别示出了图5中的摄影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35.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二的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0至图12分别示出了图9中的摄影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37.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二的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4至图16分别示出了图13中的摄影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39.图17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三的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8至图20分别示出了图17中的摄影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41.图21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三的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42.图22至图24分别示出了图21中的摄影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43.图25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四的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44.图26至图28分别示出了图25中的摄影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45.图29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四的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46.图30至图32分别示出了图29中的摄影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47.图33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五的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48.图34至图36分别示出了图33中的摄影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49.图37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五的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50.图38至图40分别示出了图37中的摄影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51.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52.e1、第一透镜;s1、第一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2、第一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e2、第二透镜;s3、第二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4、第二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e3、第三透镜;s5、第三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6、第三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e4、第四透镜;s7、第四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8、第四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e5、第五透镜;s9、第五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10、第五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e6、第六透镜;s11、第六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12、第六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e7、第七透镜;s13、第七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14、第七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e8、滤波片;s15、滤波片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16、滤波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17、成像面。
具体实施方式
5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54.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55.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56.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技术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57.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实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58.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在近轴区域的面形的判断可依据该领域中通常知识者的判断方式,以r值,(r指近轴区域的曲率半径,通常指光学软件中的透镜数据库(lens data)上的r值)正负判断凹凸。以朝向入光侧的表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凸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凹面;以朝向出光侧的表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凹面,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凸面。
59.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摄影透镜组存在成像质量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影透镜组。
60.实施例一
61.如图1至图40所示,摄影透镜组由入光侧至出光侧包括可移动的光阑、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折射力;第二透镜具有负折射力;第三透镜具有负折射力;第四透镜具有正折射力;第五透镜具有负折射力;第六透镜具有正折射力;第七透镜具有负折射力;摄影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入瞳直径epda、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入瞳直径epdb之间满足:3.2mm《imgh*epdb/epda《5.2mm。
62.通过对光阑的状态进行控制,可以控制摄影透镜组的光通量的大小,以满足不同光圈状态下景物的拍摄。光线经过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一透镜,经过具有负折射力的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发散,通过将前三片透镜的折射力分配为正、负、负的形式,有利于增大光圈,增大光强,进而有利于图片细节拍摄;与此同时,搭载具有正、负、正、负特征的第四透镜到第七透镜,通过分配折射力在整体的框架上平衡校正像差。而将imgh*epdb/epda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于特定的芯片来说,拍摄过程中,光圈可变的程度范围,反应摄影透镜组拍摄过程中轮廓和细节拍摄的情况。
63.需要说明的是,a状态指的是摄影透镜组的入瞳直径最大时的状态;b状态指的是摄影透镜组的入瞳直径最小时的状态。
64.优选地,摄影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入瞳直径epda、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入瞳直径epdb之间满足:3.3mm《imgh*epdb/epda《5.15mm。
65.在本实施例中,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第一透镜朝向入光的表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a与摄影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a/imgh《1.4。ttla/imgh反应了摄影透镜组高度和像面大小的比例状态,将ttla/imgh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约束摄影透镜组体积的大小,满足摄影透镜组小型化需求。优选地,1《ttla/imgh《1.37。
66.在本实施例中,摄影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与摄影透镜组的半视场角hfov之间满足:6.0mm《f*tan(hfov)《7.0mm。通过将f*tan(hfov)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实现约束像面大小的目的,以保证摄影透镜组具有大像面的特征。优选地,6.1mm《f*tan(hfov)《6.5mm。
6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0.5《(f1+f6)/f4《1.0。通过合理分配第一透镜、第六透镜和第四透镜的折射力,有利于减小摄影透镜组的球差和场曲。优选地,0.6《(f1+f6)/f4《0.9。
6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和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0.4《f2/(f3+f5)《1.6。通过约束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第五透镜的折射力,有利于减小摄影透镜组的球差、色差、畸变等像差。优选地,0.45《f2/(f3+f5)《1.55。
6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1.5《(r2+r1)/(r2-r1)《2.2。通过约束第一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和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的关系,有利于优化第一透镜的折射力,同时有利于优化改善第一透镜的形状,改善第一透镜加工的工艺性。优选地,1.7《(r2+r1)/(r2-r1)《2.1。
7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4、第三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0《(r3+r4)/(r5-r6)《0.9。通过约束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朝向入光侧的表面及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合理分配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的折射力,通过折射力的合理分配,有利于改善摄影透镜组的球差、色差,彗差、畸变等像差,提升摄影透镜组的性能。优选地,0.25《(r3+r4)/(r5-r6)《0.8。
71.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2之间满足:1.0《(r12+r11)/(r12-r11)《1.9。通过约束第六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和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的关系,有利于改善的摄影透镜组的场曲性能,同时优化摄影透镜组的透镜的形状,提升透镜加工的工艺性。优选地,1.1《(r12+r11)/(r12-r11)《1.8。
72.在本实施例中,第七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4、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与摄影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0.8《(r14-f7)/f《1.3。通过将(r14-f7)/f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约束第七透镜的形状改善其折射力的状态,并保持该折射力在整个摄影透镜组的折射力的分配,有利于优化透镜的形状,改善透镜产生的鬼影状态,同时有利于优化场曲、畸变等像差,提升摄影透镜组的成像性能。优选地,0.9《(r14-f7)/f《1.2。
7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f12与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的合成焦距f567之间满足:1.1《(f567-f12)/(f567+f12)《1.7。通过约束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和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的合成焦距的关系,可以对整体透镜的折射力进行分配,实现综合像差校正,透镜工艺性优化的目的。优选地,1.2《(f567-f12)/(f567+f12)《1.6。
7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在摄影透镜组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第二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第二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1之间满足:0.6《(sag21+sag22)/t23《1.2。通过控制第二透镜的朝向入光侧的表面和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矢高与透镜间隙的关系,约束第二透镜的形状,改善透镜的工艺性,同时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与间隙的关系,有利于优化改善摄影透镜组的像差。优选地,0.7《(sag21+sag22)/t23《1.1。
75.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和摄影透镜组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1、第五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第七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七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71与第七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七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72之间满足:1.3《(sag71+sag72)/(sag51+sag52)《2.2。通过约束第七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矢高的关系,改善第五透镜和第七透镜的形状,合理分配折射力,有利于改善摄影透镜组的色差、畸变场曲状态;此外,通过改善透镜的形状有利于优化改善由第五透镜和第七透镜产生的鬼影,提升画面质量。优选地,1.4《(sag71+sag72)/(sag51+sag52)《2.1。
76.实施例二
77.如图1至图40所示,摄影透镜组由入光侧至出光侧包括可移动的光阑、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折射力;第二透镜具有负折射力;第三透镜具有负折射力;第四透镜具有正折射力;第五透镜具有负折射力;第六透镜具有正折射力;第七透镜具有负折射力;摄影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与摄影透镜组的半视场角hfov之间满足:6.0mm《f*tan(hfov)《7.0mm。
78.通过对光阑的状态进行控制,可以控制摄影透镜组的光通量的大小,以满足不同光圈状态下景物的拍摄。光线经过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一透镜,经过具有负折射力的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发散,通过将前三片透镜的折射力分配为正、负、负的形式,有利于增大光圈,增大光强,进而有利于图片细节拍摄;与此同时,搭载具有正、负、正、负特征的第四透镜到第七透镜,通过分配折射力在整体的框架上平衡校正像差。通过将f*tan(hfov)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实现约束像面大小的目的,以保证摄影透镜组具有大像面的特征。
79.优选地,摄影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与摄影透镜组的半视场角hfov之间满足:6.1mm《f*tan(hfov)《6.5mm。
80.在本实施例中,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第一透镜朝向入光的表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a与摄影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a/imgh《1.4。ttla/imgh反应了摄影透镜组高度和像面大小的比例状态,将ttla/imgh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约束摄影透镜组体积的大小,满足摄影透镜组小型化需求。优选地,1《ttla/imgh《1.37。
8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0.5《(f1+f6)/f4《1.0。通过合理分配第一透镜、第六透镜和第四透镜的折射力,有利于减小摄影透镜组的球差和场曲。优选地,0.6《(f1+f6)/f4《0.9。
8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和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0.4《f2/(f3+f5)《1.6。通过约束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第五透镜的折射力,有利于减小摄影透镜组的球差、色差、畸变等像差。优选地,0.45《f2/(f3+f5)《1.55。
8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1.5《(r2+r1)/(r2-r1)《2.2。通过约束第一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和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的关系,有利于优化第一透镜的折射力,同时有利于优化改善第一透镜的形状,改善第一透镜加工的工艺性。优选地,1.7《(r2+r1)/(r2-r1)《
2.1。
8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4、第三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0《(r3+r4)/(r5-r6)《0.9。通过约束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朝向入光侧的表面及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合理分配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的折射力,通过折射力的合理分配,有利于改善摄影透镜组的球差、色差,彗差、畸变等像差,提升摄影透镜组的性能。优选地,0.25《(r3+r4)/(r5-r6)《0.8。
85.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1与第六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2之间满足:1.0《(r12+r11)/(r12-r11)《1.9。通过约束第六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和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的关系,有利于改善的摄影透镜组的场曲性能,同时优化摄影透镜组的透镜的形状,提升透镜加工的工艺性。优选地,1.1《(r12+r11)/(r12-r11)《1.8。
86.在本实施例中,第七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4、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与摄影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0.8《(r14-f7)/f《1.3。通过将(r14-f7)/f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约束第七透镜的形状改善其折射力的状态,并保持该折射力在整个摄影透镜组的折射力的分配,有利于优化透镜的形状,改善透镜产生的鬼影状态,同时有利于优化场曲、畸变等像差,提升摄影透镜组的成像性能。优选地,0.9《(r14-f7)/f《1.2。
8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f12与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的合成焦距f567之间满足:1.1《(f567-f12)/(f567+f12)《1.7。通过约束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和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的合成焦距的关系,可以对整体透镜的折射力进行分配,实现综合像差校正,透镜工艺性优化的目的。优选地,1.2《(f567-f12)/(f567+f12)《1.6。
8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在摄影透镜组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第二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2、第二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21之间满足:0.6《(sag21+sag22)/t23《1.2。通过控制第二透镜的朝向入光侧的表面和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矢高与透镜间隙的关系,约束第二透镜的形状,改善透镜的工艺性,同时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与间隙的关系,有利于优化改善摄影透镜组的像差。优选地,0.7《(sag21+sag22)/t23《1.1。
89.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和摄影透镜组的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1、第五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52、第七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七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71与第七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七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72之间满足:1.3《(sag71+sag72)/(sag51+sag52)《2.2。通过约束第七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矢高的关系,改善第五透镜和第七透镜的形状,合理分配折射力,有利于改善摄影透镜组的色差、畸变场曲状态;此外,通过改善透镜的形状有利于优化改善由第五透镜和第七透镜产生的鬼影,提升画面质量。优选地,1.4《(sag71+sag72)/(sag51+sag52)《2.1。
90.可选地,上述摄影透镜组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波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91.在本技术中的摄影透镜组可采用多片透镜,例如上述的七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形、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距离等,可有效增大摄影透镜组的成像质量、降低摄影透镜组的敏感度并提高摄影透镜组的可加工性,使得摄影透镜组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
92.在本技术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象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
93.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摄影透镜组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七片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摄影透镜组不限于包括七片透镜。如需要,该摄影透镜组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94.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摄影透镜组的具体面型、参数的举例。
95.需要说明的是,下述的例子一至例子五中的任何一个例子均适用于本技术的所有实施例。
96.例子一
97.如图1至图8所示,描述了本技术例子一的摄影透镜组。图1示出了例子一的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例子一的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98.如图1和图5所示,摄影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波片e8和成像面s17。
99.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负光焦度,第二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3为凹面,第二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5为凹面,第三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11为凹面,第六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13为凹面,第七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14为凹面。滤波片e8具有滤波片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15和滤波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100.在本例子中,摄影透镜组的像高imgh为6.28mm。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总长ttla为8.39mm,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总长ttlb为8.42mm。
101.表1示出了例子一的摄影透镜组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02][0103][0104]
表1
[0105]
在例子一中,第一透镜e1至第七透镜e7中的任意一个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和朝向出光侧的表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0106][0107]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例子一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4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a28、30。
[0108][0109][0110]
表2
[0111]
图2示出了例子一的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影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3示出了例子一的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示出了例子一的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12]
图6示出了例子一的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影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7示出了例子一的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示出了例子一的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13]
根据图2至图4、图6至图8可知,例子一所给出的摄影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14]
例子二
[0115]
如图9至图16所示,描述了本技术例子二的摄影透镜组。图9示出了例子二的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3示出了例子二的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结构示意
图。
[0116]
如图9和图13所示,摄影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波片e8和成像面s17。
[0117]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负光焦度,第二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13为凸面,第七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14为凹面。滤波片e8具有滤波片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15和滤波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0118]
在本例子中,摄影透镜组的像高imgh为6.31mm。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总长ttla为8.00mm,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总长ttlb为8.05mm。
[0119]
表3示出了例子二的摄影透镜组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20][0121]
表3
[0122]
表4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二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23][0124][0125]
表4
[0126]
图10示出了例子二的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影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1示出了例子二的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示出了例子二的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27]
图14示出了例子二的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影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5示出了例子二的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6示出了例子二的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28]
根据图10至图12、图14至图16可知,例子二所给出的摄影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29]
例子三
[0130]
如图17至图24所示,描述了本技术例子三的摄影透镜组。图17示出了例子三的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1示出了例子三的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结构示意
图。
[0131]
如图17和图21所示,摄影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波片e8和成像面s17。
[0132]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负光焦度,第二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13为凸面,第七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14为凹面。滤波片e8具有滤波片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15和滤波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0133]
在本例子中,摄影透镜组的像高imgh为6.33mm。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总长ttla为8.4mm,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总长ttlb为8.4mm。
[0134]
表5示出了例子三的摄影透镜组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35][0136]
表5
[0137]
表6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三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38][0139][0140]
表6
[0141]
图18示出了例子三的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影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9示出了例子三的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0示出了例子三的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42]
图22示出了例子三的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影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3示出了例子三的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4示出了例子三的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43]
根据图19至图20、图22至图24可知,例子三所给出的摄影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44]
例子四
[0145]
如图25至图32所示,描述了本技术例子四的摄影透镜组。图25示出了例子四的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9示出了例子四的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结构示意
图。
[0146]
如图25和图29所示,摄影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波片e8和成像面s17。
[0147]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负光焦度,第二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13为凸面,第七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14为凹面。滤波片e8具有滤波片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15和滤波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0148]
在本例子中,摄影透镜组的像高imgh为6.33mm。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总长ttla为8.39mm,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总长ttlb为8.39mm。
[0149]
表7示出了例子四的摄影透镜组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50][0151]
表7
[0152]
表8示出了可用于例子四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53]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
s1-7.4745e-042.1330e-03-3.1489e-032.7916e-03-1.5119e-035.0448e-04-1.0122e-04s2-6.8207e-032.9130e-038.4519e-05-1.0667e-038.0257e-04-3.1215e-046.7461e-05s3-1.9331e-021.6553e-02-4.6953e-021.1081e-01-1.7253e-011.8412e-01-1.3887e-01s4-6.7121e-038.5465e-049.2525e-03-2.7124e-024.6121e-02-4.9850e-023.5489e-02s5-2.4686e-023.6186e-02-1.2125e-012.4810e-01-3.3603e-013.0606e-01-1.8732e-01s6-1.5346e-02-2.8652e-033.7548e-02-1.1690e-012.0395e-01-2.2944e-011.7527e-01s7-1.6691e-023.1807e-036.8696e-03-2.0784e-022.7365e-02-1.7092e-02-4.6816e-06s8-8.4214e-03-3.7420e-021.1607e-01-2.2167e-012.7990e-01-2.4530e-011.5338e-01s9-2.4122e-024.2225e-031.3501e-02-2.2820e-021.9310e-02-1.0831e-024.2878e-03s10-9.0834e-024.2955e-02-1.8427e-027.9201e-03-3.6665e-031.5093e-03-4.7281e-04s11-2.1837e-027.2776e-03-2.7433e-034.3285e-046.9607e-05-5.5945e-051.3788e-05s122.6851e-02-1.1888e-021.5388e-034.1969e-04-2.5691e-046.1757e-05-9.0457e-06s13-9.0924e-022.7402e-02-5.7833e-038.2612e-04-4.4292e-05-7.8853e-062.0187e-06s14-9.7069e-023.4575e-02-1.0152e-022.2924e-03-3.8640e-044.8179e-05-4.4488e-06面号a18a20a22a24a26a28a30s11.1182e-05-5.2282e-07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2-7.4456e-063.1320e-07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37.5255e-02-2.9414e-028.2189e-03-1.6009e-032.0643e-04-1.5831e-055.4642e-07s4-1.6845e-025.2757e-03-1.0458e-031.1872e-04-5.8674e-060.0000e+000.0000e+00s57.3826e-02-1.5683e-02-1.8134e-041.1456e-03-3.2674e-044.2196e-05-2.1927e-06s6-9.3268e-023.4922e-02-9.1590e-031.6457e-03-1.9279e-041.3254e-05-4.0537e-07s78.4127e-03-6.8803e-032.9472e-03-7.6768e-041.2221e-04-1.0968e-054.2615e-07s8-6.9363e-022.2733e-02-5.3453e-038.7851e-04-9.5769e-056.2185e-06-1.8194e-07s9-1.2185e-032.4724e-04-3.4889e-053.2420e-06-1.7771e-074.3390e-090.0000e+00s101.0537e-04-1.6143e-051.6492e-06-1.0701e-073.9857e-09-6.4891e-110.0000e+00s11-1.8854e-061.5907e-07-8.4698e-092.7685e-10-5.0473e-123.8901e-140.0000e+00s129.0608e-07-6.5957e-083.6141e-09-1.4930e-104.4176e-12-8.2347e-147.1234e-16s13-2.2524e-071.5577e-08-7.1776e-102.2186e-11-4.4372e-135.2040e-15-2.7225e-17s143.0479e-07-1.5437e-085.7034e-10-1.4938e-112.6262e-13-2.7776e-151.3347e-17
[0154]
表8
[0155]
图26示出了例子四的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影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7示出了例子四的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8示出了例子四的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56]
图30示出了例子四的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影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31示出了例子四的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32示出了例子四的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57]
根据图27至图29、图30至图32可知,例子四所给出的摄影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58]
例子五
[0159]
如图33至图40所示,描述了本技术例子五的摄影透镜组。图33示出了例子五的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7示出了例子五的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160]
如图33和图37所示,摄影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波片e8和成像面s17。
[0161]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1为凸面,第一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负光焦度,第二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3为凸面,第二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5为凸面,第三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13为凸面,第七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14为凹面。滤波片e8具有滤波片朝向入光侧的表面s15和滤波片朝向出光侧的表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0162]
在本例子中,摄影透镜组的像高imgh为6.33mm。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总长ttla为8.00mm,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总长ttlb为8.00mm。
[0163]
表9示出了例子五的摄影透镜组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64][0165][0166]
表9
[0167]
表10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五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68]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
s1-5.2609e-042.3428e-03-4.2592e-034.5816e-03-2.9864e-031.1968e-03-2.8827e-04s2-7.4043e-032.6251e-031.5778e-03-2.8980e-032.1351e-03-8.8948e-042.1014e-04s3-1.8410e-021.2780e-02-4.2685e-021.3502e-01-2.7095e-013.6600e-01-3.4634e-01s4-5.8034e-035.4851e-03-8.8571e-031.6481e-02-1.7622e-021.1040e-02-4.0383e-03s5-2.8277e-024.5422e-02-2.0694e-015.8122e-01-1.1078e+001.4781e+00-1.4104e+00s6-3.6524e-024.1710e-02-1.0827e-011.9855e-01-2.5134e-012.2011e-01-1.3420e-01s7-2.7586e-023.3691e-02-7.5678e-021.2338e-01-1.3763e-011.0372e-01-5.1770e-02s8-1.5241e-02-1.7121e-025.9602e-02-1.2568e-011.7548e-01-1.7013e-011.1743e-01s9-1.7697e-02-7.5097e-031.5820e-02-1.1872e-023.4887e-031.2758e-03-1.9118e-03s10-4.0921e-02-2.5540e-023.5283e-02-2.1218e-028.2355e-03-2.2567e-034.4286e-04s111.1947e-02-3.1508e-021.6656e-02-6.8198e-032.3301e-03-6.2274e-041.2054e-04s125.2285e-02-1.6034e-02-5.7376e-035.6606e-03-2.0419e-034.3922e-04-6.2726e-05s13-9.4954e-023.5150e-02-1.1810e-023.1467e-03-5.7653e-047.2744e-05-6.5224e-06s14-1.1087e-014.5195e-02-1.5653e-024.1172e-03-7.9267e-041.1132e-04-1.1459e-05面号a18a20a22a24a26a28a30s13.8221e-05-2.1441e-06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2-2.5324e-051.1284e-06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32.3424e-01-1.1382e-013.9407e-02-9.4802e-031.5050e-03-1.4166e-045.9839e-06s47.9955e-04-6.6062e-05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59.7213e-01-4.8383e-011.7182e-01-4.2353e-026.8660e-03-6.5625e-042.7913e-05s65.7190e-02-1.6933e-023.4043e-03-4.4161e-043.3184e-05-1.0914e-060.0000e+00s71.6560e-02-3.1276e-032.6121e-048.6853e-06-1.7449e-06-2.9617e-073.9067e-08s8-5.8436e-022.1007e-02-5.4025e-039.6883e-04-1.1501e-048.1191e-06-2.5791e-07s91.0418e-03-3.4881e-047.8016e-05-1.1725e-051.1386e-06-6.4538e-081.6193e-09s10-6.1047e-055.7050e-06-3.4164e-071.1772e-08-1.7688e-100.0000e+000.0000e+00s11-1.6382e-051.5527e-06-1.0194e-074.5430e-09-1.3111e-102.2092e-12-1.6487e-14s126.1965e-06-4.2891e-072.0632e-08-6.6785e-101.3553e-11-1.4773e-135.6295e-16s134.2646e-07-2.0623e-087.3786e-10-1.9180e-113.4526e-13-3.8672e-152.0327e-17s148.6673e-07-4.7987e-081.9186e-09-5.3854e-111.0058e-12-1.1217e-145.6480e-17
[0169]
表10
[0170]
图34示出了例子五的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影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35示出了例子五的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36示出了例子五的摄影透镜组在a状态下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71]
图38示出了例子五的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影透镜组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39示出了例子五的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0示出了例子五的摄影透镜组在b状态下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72]
根据图35至图36、图38至图40可知,例子五所给出的摄影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73]
综上,例子一至例子五分别满足表11中所示的关系。
[0174]
条件式/例子12345imgh*epdb/epda(mm)3.373.674.804.835.09ttla/imgh1.341.271.331.331.26
f*tan(hfov)(mm)6.146.186.206.216.22(f1+f6)/f40.690.630.720.700.75f2/(f3+f5)1.490.521.521.341.23(r2+r1)/(r2-r1)1.841.881.911.831.97(r3+r4)/(r5-r6)0.670.290.770.590.62(r12+r11)/(r12-r11)1.521.761.451.481.21(r14-f7)/f1.121.131.111.131.07(f567-f12)/(f567+f12)1.541.461.381.341.39(sag21+sag22)/t230.970.881.010.950.92(sag71+sag72)/(sag51+sag52)1.661.921.701.542.01
[0175]
表11
[0176]
表12给出了例子一至例子五的摄影透镜组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7。
[0177][0178][0179]
表12
[0180]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摄影透镜组。
[0181]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182]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183]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18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