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63953发布日期:2023-10-26 20:15阅读:50来源:国知局
长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拍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长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现有的长焦镜头的本体高度较大,使得摄像头模组的高度大。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潜望式模组的方式减小摄像头模组的高度,但会增大摄像头模组的占板面积,导致电子设备的体积增大,不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轻薄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长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长焦镜头的本体高度较小,从而使得摄像头模组的收纳高度小,减小空间占比,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轻薄化。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长焦镜头。长焦镜头包括沿物侧到像侧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具有间距t12,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具有间距t23,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具有间距t34,间距t12、间距t23与间距t34满足:t34>t12,t34>t23;长焦镜头的总长度ttl与间距t34满足:5<ttl/t34<20。

3、在本技术中,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间距t34大于四个透镜中其他相邻透镜之间的间距,通过设置5<ttl/t34<20,使得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间距t34较小,从而使得长焦镜头的本体高度小。当长焦镜头处于收纳状态时,摄像头模组的整体高度较小,且在电子设备的整机内腔中占据较小的空间,便于收纳,并能够更好地适用于薄型电子设备中。

4、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焦距f1与间距t34之间满足:6<f1/t34<11。

5、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间距t34与第一透镜的焦距f1的比值较小,使得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间距t34较小,从而使得长焦镜头的本体高度小,进而降低摄像头模组的收纳高度。

6、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长焦镜头的总长度ttl与间距t12满足:50<ttl/t12<150;和/或,长焦镜头的总长度ttl与间距t23满足:15<ttl/t23<30。

7、在本实现方式中,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50<ttl/t12<150,和/或,15<ttl/t23<30,使得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的间距t12和/或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的间距t23较小,从而进一步减小长焦镜头的本体高度,并进一步降低摄像头模组的收纳高度。

8、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长焦镜头的等效焦距大于或等于60mm且小于或等于100mm;长焦镜头的光圈值fno满足:1.0≤fno≤2.8。

9、在本实现方式中,长焦镜头具有长焦距和大光圈,使得长焦镜头的景深较浅,拍摄时中心清楚背景虚化,主题突出,易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

10、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长焦镜头的等效焦距大于或等于80mm且小于或等于90mm;长焦镜头的光圈值fno满足:1.6≤fno≤1.8;或1.8<fno≤2.0。

11、在本实现方式中,长焦镜头的等效焦距属于90mm焦段。90mm焦段镜头的景深要短,更易于获得中心清楚背景虚化的成像效果;此外,90mm焦段镜头在拍人物肖像时,人的脸部变形很小,近似人眼观察人头部的比例,近距拍摄人像也不会变形,适用于人像摄影。通过设置1.6≤fno≤1.8;或1.8<fno≤2.0,使得长焦镜头的光圈大小与90mm焦段匹配,获得较佳的成像效果。

12、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长焦镜头的像高imgh满足:2.5mm≤imgh≤8mm。

13、在本实现方式中,长焦镜头具有小视场角和大的靶面尺寸,以具有较强的远景拍摄能力,在远景拍摄中的成像质量高。

14、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长焦镜头的有效焦距efl满足:6.94mm≤efl≤9.25mm;或9.25mm<efl≤33.28mm;或33.28mm<efl≤37mm。

15、可理解地,有效焦距efl与等效焦距和像高imgh有关,在本实现方式中,长焦镜头的焦距大,靶面大,具有较好的成像效果。

16、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长焦镜头的视场角fov满足:15°<fov≤28°;或28°<fov≤50°。

17、在本实现方式中,长焦镜头的视场角fov与长焦距、大光圈、大靶面匹配,从而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18、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长焦镜头的后焦距bfl满足:bfl≥4mm。

19、在本实现方式中,当长焦镜头处于弹出状态时,长焦镜头与滤光片之间的后焦距bfl较大,使得长焦镜头具有足够大的后焦距bfl,这样在设计长焦镜头时就可以不需要兼顾后焦距bfl,更易实现大光圈和大靶面,并降低设计难度。

20、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长焦镜头包括最靠近像侧的像端透镜,第一透镜的光焦度为正,第二透镜的光焦度为负,像端透镜的光焦度为负,第二透镜和像端透镜之间至少包括一个光焦度为正的透镜。

21、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使得长焦镜头的本体高度小,有利于摄像头模组的小型化。此外,位于第一透镜像侧的第二透镜和像端透镜具有负光焦度,能够降低光束经过长焦镜头、射入感光元件的入射角,实现更好的成像效果;且第二透镜和像端透镜配合,形成正负透镜配合结构,可以更好地解决色差、像差等问题,提高成像质量。

22、此外,第二透镜和像端透镜之间设置透镜,增加了长焦镜头的规格,也增加了光路的复杂程度,以更精准地控制光线的传输路径,从而提升成像效果。合理搭配光学镜头中各透镜的光焦度和面型,可有效平衡长焦镜头1的低阶像差,降低公差敏感性。

23、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长焦镜头还包括位于第四透镜像侧的第五透镜,第五透镜为像端透镜,第三透镜的光焦度为正,第四透镜的光焦度为正。

24、在本实现方式中,长焦镜头的五片透镜中最靠近物侧的第一透镜为主透镜,长焦镜头的其他透镜用于对第一透镜的焦距等参数进行调整,以使长焦镜头获得预设的光学性能。长焦镜头通过四片透镜对主透镜进行调整,光路简单,每片透镜的设计难度低,且同于调节的透镜的厚度较大,有利于加工;此外,长焦镜头的本体高度小,以使摄像头模组获得较低的收纳高度。

25、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长焦镜头还包括位于第四透镜像侧的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第六透镜为像端透镜,第三透镜的光焦度为负,第四透镜的光焦度为正,第五透镜的光焦度为正。

26、在本实现方式中,长焦镜头的六片透镜中最靠近物侧的第一透镜为主透镜,长焦镜头的其他透镜用于对第一透镜的焦距等参数进行调整,以使长焦镜头获得预设的光学性能。在本实施例中,长焦镜头通过五片透镜对主透镜进行调整,光路简单,每片透镜的设计难度低,且同于调节的透镜的厚度较大,有利于加工;此外,长焦镜头的本体高度小,以使摄像头模组获得较低的收纳高度。

27、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长焦镜头还包括位于第四透镜像侧的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第七透镜为像端透镜,第三透镜的光焦度为负,第四透镜的光焦度为正,第五透镜的光焦度为负,第六透镜的光焦度为正。

28、在本实现方式中,长焦镜头的七片透镜中最靠近物侧的第一透镜为主透镜,长焦镜头的其他透镜用于对第一透镜的焦距等参数进行调整,以使长焦镜头获得预设的光学性能。长焦镜头通过六片透镜对主透镜进行调整,光路较复杂,长焦镜头的规格高,以更精准地控制光线的传输路径,从而提升成像效果。此外,长焦镜头的本体高度小,以使摄像头模组获得较低的收纳高度。

29、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长焦镜头还包括孔径光阑,孔径光阑安装于第一透镜。

30、在本实现方式中,孔径光阑的光圈调节效果更佳,能够提高长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31、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长焦镜头中至少一个透镜的光学表面为非球面。

32、在本实现方式中,非球面形状的光学表面从近轴到外视场区域有不同的光焦度,以使成像画面具有更均衡的画质。和/或,长焦镜头的至少一片透镜的光学表面可以为自由曲面,以校正像差。

33、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长焦镜头中至少一个透镜的光学表面形成衍射光栅结构。

34、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合理设置衍射光栅结构,能够减少色差,也能够减少长焦镜头的体积。

35、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摄像头模组包括感光元件和长焦镜头,感光元件位于长焦镜头的像侧,长焦镜头具有收纳状态和弹出状态,当长焦镜头处于收纳状态时,长焦镜头具有收纳总长度cttl,当长焦镜头处于弹出状态时,长焦镜头具有总长度ttl,收纳总长度cttl和总长度ttl满足:0.5≤cttl/ttl≤1。

36、本技术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收纳高度小,减小空间占比,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轻薄化。

37、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感光元件的尺寸为1/3.6英寸、1/2.5英寸、1/2英寸或1英寸。

38、在本实现方式中,长焦镜头具有大靶面,能够增加摄像头模组成像的像素值和感光能力,提升电子设备的图像质量。

39、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摄像头模组还包括弹出装置和壳体,长焦镜头活动安装于壳体,弹出装置用于驱动长焦镜头相对壳体运动,以使长焦镜头在收纳状态和弹出状态之间切换。

40、在本实现方式中,摄像头模组采用弹出的收纳方式,使得当摄像头模组需要实现摄像功能时,再将长焦镜头弹出,有效解决了镜头后焦距bfl长而导致摄像头模组高度大的问题。

41、第三方面,本技术又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图像处理器和摄像头模组,图像处理器与摄像头模组通信连接,图像处理器用于从摄像头模组获取图像信号,并处理图像信号。

42、本技术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收纳高度小,减小空间占比,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轻薄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