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01679发布日期:2022-11-02 11:31阅读:38来源:国知局
混合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特别是显示应用场景的拓展,人们对显示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3.低功耗是目前显示屏的重要追求目标之一,为了达到低功耗的目的,各式各样的低功耗显示器被研发出来,如半透半反显示器。半透半反显示器是集成了反射显示与透射显示为一体的典型混合显示器,设计上需要兼容两种显示模式。半透半反显示器虽然是低功耗显示器的范畴,但牺牲了显示效果:反射模式下,反射率低;透射模式下,透过率低,亮度低。
4.因此,急需开发出一款既可以保证显示效果,同时保持低功耗的显示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兼顾超低功耗和有效显示。
6.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7.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显示面板,包括若干个子像素,所述混合显示面板包括:
8.第一基板,包括第一电极;
9.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
10.微发光二极管和电润湿膜层结构,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电润湿膜层结构并列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其中,
11.在一个所述子像素内,所述第一电极同时电连接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电润湿膜层结构。
12.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13.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微发光二极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微发光二极管的第二极电连接。
14.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显示面板还包括挡墙,所述挡墙连接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电润湿膜层结构、所述微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均位于所述挡墙围成的区域内。
15.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显示面板还包括挡墙,所述挡墙连接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电润湿膜层结构位于所述挡墙围成的区域内,所述微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挡墙围成的区域外。
16.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电连接,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电润湿膜层结构且位于所述挡墙
围成的区域内,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所述微发光二极管且位于所述挡墙围成的区域外。
17.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一体成型设置;或者,
18.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桥接电极,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通过桥接电极电连接。
19.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一基板上所占据的面积与所述挡墙围成的区域在所述第一基板上所占据的面积相同。
20.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靠近所述微发光二极管的一侧。
2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混合显示面板。
2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混合显示面板通过增大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所述第一电极的面积,利用所述第一电极同时电连接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电润湿膜层结构,使得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电润湿膜层结构能够并列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获得集合了微发光二极管自发光显示功能和所述电润湿反射显示功能的混合显示面板,可以在黑暗环境与光亮环境中自由切换显示,实现了超低功耗,同时具备了高清晰度、高亮度、高响应速度、超高反射率、轻薄美观、低功耗、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等优势。
附图说明
23.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2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显示面板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显示面板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显示面板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显示面板处于两种不同显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29.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描述的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31.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侧]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和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是暗示其相
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32]
针对现有柔性显示面板存在返修率低和返修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0033]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显示面板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显示面板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显示面板包括若干个子像素,包括:
[0034]
第一基板10,包括第一电极11;
[0035]
第二基板20,与所述第一基板10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极11的一侧;
[0036]
微发光二极管30和电润湿膜层结构40,所述微发光二极管30和所述电润湿膜层结构40并列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0和所述第二基板20之间;其中,
[0037]
在一个所述子像素内,所述第一电极11同时电连接所述微发光二极管30和所述电润湿膜层结构40。
[0038]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增大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所述第一电极的面积,利用所述第一电极同时电连接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电润湿膜层结构,使得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电润湿膜层结构能够并列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获得集合了微发光二极管自发光显示功能和所述电润湿反射显示功能的混合显示面板,可以在黑暗环境与光亮环境中自由切换显示,实现了超低功耗,同时具备了高清晰度、高亮度、高响应速度、超高反射率、轻薄美观、低功耗、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等优势。
[0039]
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混合显示面板进行详细的阐释说明。
[0040]
实施例一
[0041]
请参照图1,所述第一基板10为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简称tft)阵列基板,所述第一电极11设于所述第一基板10靠近所述第二基板20的一侧,所述第一基板10还包括薄膜晶体管13,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13的源极或漏极电连接。图1中的所述薄膜晶体管13仅为示例说明,所述薄膜晶体管13可以是图1中的底栅结构,也可以是顶栅结构,具体不做限定。
[0042]
所述第一基板10还包括第三电极12,所述第三电极12设于所述第一基板10靠近所述第二基板20的一侧。进一步,所述第三电极12与所述第一电极11同层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微发光二极管30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极12与所述微发光二极管30的第二极电连接。
[0043]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基板10还包括第二信号线14和第二电极板15,所述第二信号线14位于所述第三电极12背离所述第二基板20的一侧,所述第二信号线14与所述第三电极12电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三电极12输入电信号,所述第二电极板15位于所述第一电极11背离所述第二基板20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板15与所述第一电极11构成存储电容。
[0044]
图1所示的第一基板10仅用于示例性的对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混合显示面板进行阐释说明,不为限定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混合显示面板,只需要包括所述第一电极11和所述第三电极12,且满足对所述微发光二极管30和电润湿膜层结构40驱动要求的基板设计方式都是本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0045]
所述混合显示面板还包括挡墙50,所述挡墙50连接所述第一基板10和所述第二基板20,所述电润湿膜层结构40位于所述挡墙50围成的区域内,所述微发光二极管30位于所述挡墙50围成的区域外。
[0046]
所述第一电极11占满所述挡墙50围成的区域,且延伸至所述挡墙围成的区域之外,所述第一电极11位于所述挡墙50围成的区域内的部分与所述电润湿膜层结构40连接,位于所述挡墙50围成的区域外的部分与所述微发光二极管30的第一极连接。
[0047]
所述电润湿膜层结构40位于所述挡墙50围成的区域内,且夹设于所述第一电极11和所述第二电极21之间。所述电润湿膜层结构40包括油墨层41、水层42。
[0048]
所述第二基板20包括盖板22和所述第二电极21,所述第二电极21位于所述盖板22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电极21与所述电润湿膜层结构40连接。所述第二电极21可以是整面设置,可以是仅设置于所述挡墙50围成的区域内。
[0049]
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21分别连接所述电润湿膜层结构40的两侧,从而驱动所述电润湿膜层结构40进行反射显示。因此,所述第一电极11的材料为具有高反射率的导电材料,所述第一电极11的材料优选为金属银或金属铝。所述第二电极21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所述第二电极21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氧化铟锡(ito)、氧化锌铝(azo)。
[0050]
实施例二
[0051]
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显示面板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相类似,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基板10还包括桥接电极16,所述第一电极11包括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所述第一部分111和所述第二部分11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部分111位于所述挡墙50围成的区域内,且所述第一部分111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上所占据的面积与所述挡墙50围成的区域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上所占据的面积相同;所述第二部分112位于所述挡墙50围成的区域外,且位于所述第一部分111靠近所述微发光二极管30的一侧。所述第一部分111和所述第二部分112通过所述桥接电极16电连接,所述第一部分111连接所述电润湿膜层结构40,所述第二部分112连接所述微发光二极管30的第一极。
[0052]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挡墙50的材料为透明的有机材料。将所述第一电极11设置为包括所述第一部分111和所述第二部分112,且所述第一部分111和所述第二部分112分别位于所述挡墙50围成的区域之内和之外,避免了所述挡墙50位置存在所述第一电极11,从而避免了由于挡墙50处第一电极11反射光线而影响显示的问题。
[0053]
实施例三
[0054]
请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显示面板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相类似,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挡墙50设于所述子像素的外周,即所述电润湿膜层结构40、所述微发光二极管30、所述第一电极11和所述第三电极12均位于所述挡墙50围成的区域内。所述电润湿膜层结构40的油墨层41、水层42均延伸至所述微发光二极管30所在的区域。这样,提高了所述子像素的有效显示占比,降低了所述混合显示面板的制备难度。
[0055]
相应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本发明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混合显示面板。请参照图4,图4中(a)为所述混合显示面板处于自发光显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中(b)为所述混合显示面板处于自发光显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所
述驱动方法包括:
[0056]
当所述混合显示面板处于自发光显示状态时,所述混合显示面板的第一电极和所述混合显示面板的第三电极接入有效电信号,所述混合显示面板的第二电极接入无效电信号,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在所述混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的驱动下发光显示;
[0057]
当所述混合显示面板处于反射显示状态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接入有效电信号,所述第三电极接入无效电信号,所述电润湿膜层结构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驱动下反射光线进行显示。
[0058]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混合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混合显示面板,请参照图5和图6,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合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0059]
步骤b11、制备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具体请参照图6中(a1)。
[0060]
步骤b12、制备微发光二极管,并将所述微发光二极管转移至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微发光二极管的第一极,所述第三电极连接所述微发光二极管的第二极;具体请参照图6中(a2)。
[0061]
步骤b21、制备第二基板,并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制备挡墙;具体请参照图6中(b1)。
[0062]
步骤b22、在所述挡墙围成的区域内制备电润湿膜层结构,所述电润湿膜层结构连接所述于第一电极;具体请参照图6中(b2)。
[0063]
步骤b3、将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对位贴合;具体请参照图6中(c)。
[0064]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混合显示面板。由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混合显示面板,因此,具备所述混合显示面板所具备的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具体请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0065]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混合显示面板通过增大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所述第一电极的面积,利用所述第一电极同时电连接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电润湿膜层结构,使得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和所述电润湿膜层结构能够并列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获得集合了微发光二极管自发光显示功能和所述电润湿反射显示功能的混合显示面板,可以在黑暗环境与光亮环境中自由切换显示,实现了超低功耗,同时具备了高清晰度、高亮度、高响应速度、超高反射率、轻薄美观、低功耗、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等优势。
[0066]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混合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