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75158发布日期:2024-01-23 11:44阅读:17来源:国知局
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1、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成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厚度较薄以及体积较小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越来越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与此同时,诸多镜头生产厂商为了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对搭载于手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上的光学成像镜头逐渐趋于小型化方向设计。

2、在传统镜头设计中,为了满足小型化,需要尽可能地减少透镜的片数以及缩小镜头整体的外形结构,但是由此会造成设计自由度的缺乏。此外,在镜头组装时,相邻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以及镜筒的内部承靠梯度对镜头的成型和组立稳定性影响较大。例如,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过大,易产生偏心的情况,进而导致无法成像或只能局部成像。此外,若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过大,还可能使从第一透镜射出的光线进入第二透镜的非光学区域,进而易产生杂光,影响成像质量。另一方面,若光学成像镜头中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以及间隔元件的位置等设置不合理,可能会导致光线在光学成像镜头中的偏转路径杂乱,进而易产生杂散光。

3、因此,如何合理排布光学成像镜头中的各透镜和间隔元件以及合理设置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学参数等,以控制光学成像镜头中的光线走势并优化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型和组立稳定性,降低光学成像镜头的杂散光,提高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等是光学成像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和装配于镜筒内的透镜组。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以及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抵设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第一间隔元件。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3<|f1×f2|/(ep01×d1s)<27,其中,f1是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是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ep01是镜筒的物侧端至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在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间隔距离,d1s是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

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是非球面镜面。

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3<(d1m+d1m)/t12<13,其中,d1m是第一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1m是第一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t12是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抵设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第二间隔元件,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26<v2×(d2m/d2s)<73,其中,v2是第二透镜的阿贝数,d2m是第二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2s是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

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d1s<d2s,其中,d1s是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2s是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

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d1m<d2m,其中,d1m是第一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2m是第二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3<(d2m+d2m)/r6<15,其中,d2m是第二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2m是第二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r6是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d0s+d0m)/f<5,其中,d0s是镜筒的物侧端的内径,d0m是镜筒的像侧端的内径,f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ct1+ct2+ct3)/(cp1+cp2)<6,其中,ct1是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是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是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p1是第一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cp2是第二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3<(v3/n3)×(d2s/d1s)<83,其中,v3是第三透镜的阿贝数,n3是第三透镜的折射率,d2s是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1s是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2<(d0s+d0m)/td<6,其中,d0s是镜筒的物侧端的外径,d0m是镜筒的像侧端的外径,td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4<(r3/r4)×(l/ep12)<35,其中,r3是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是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l是镜筒的最大高度,ep12是第一间隔元件的像侧面至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在平行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3<(d0s+d0s)/epd<7,其中,d0s是镜筒的物侧端的内径,d0s是镜筒的物侧端的外径,epd是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包括设置在第一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的至少两个间隔元件。

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具有正负属性不同的光焦度。

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中的至少两个透镜是弯月型透镜。

17、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合理控制各透镜的光焦度和面型,如设置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有利于使光学成像镜头具有长焦特性。示例性地,通过在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设置第一间隔元件,以及满足3<|f1×f2|/(ep01×d1s)<27,既可以减小第一透镜的三阶球差和五阶球差,使得第一透镜产生的球差可以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产生的球差相抵消,使得轴上的像差较小,以获得良好的成像质量,同时又可以合理调整各透镜的非光学区域和镜筒的承靠位置,保证镜筒物侧端的厚度和各透镜的非光学区域的厚度,提高镜筒、各透镜的成型可靠性和组立稳定性,还可以减小各透镜过于外凸的情况(如第一透镜物侧面外凸至镜筒物侧端的情况),进而可避免由于透镜过于外凸导致其磨损,影响成像质量,缩短镜头使用寿命等现象。



技术特征:

1.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和装配于所述镜筒内的透镜组,所述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3<(d1m+d1m)/t12<13,其中,d1m是所述第一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1m是所述第一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t12是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抵设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第二间隔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d1s<d2s,其中,d1s是所述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2s是所述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d1m<d2m,其中,d1m是所述第一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2m是所述第二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3<(d2m+d2m)/r6<15,其中,d2m是所述第二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2m是所述第二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r6是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d0s+d0m)/f<5,其中,d0s是所述镜筒的物侧端的内径,d0m是所述镜筒的像侧端的内径,f是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ct1+ct2+ct3)/(cp1+cp2)<6,其中,ct1是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是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是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p1是所述第一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cp2是所述第二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3<(v3/n3)×(d2s/d1s)<83,其中,v3是所述第三透镜的阿贝数,n3是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d2s是所述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1s是所述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2<(d0s+d0m)/td<6,其中,d0s是所述镜筒的物侧端的外径,d0m是所述镜筒的像侧端的外径,td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和装配于镜筒内的透镜组。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以及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抵设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第一间隔元件。光学成像镜头满足:3<|f1×f2|/(EP01×d1s)<27,其中,f1是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是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EP01是镜筒的物侧端至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在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间隔距离,d1s是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

技术研发人员:陈泽坤,孙叶萍,付磊磊,戴付建,赵烈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