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和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1938209发布日期:2022-10-26 02:2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和显示装置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光电技术与半导体制造技术的日益成熟,平面显示装置蓬勃发展。其中,液晶显示器具有低电压操作、无辐射线散射、重量轻以及体积小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到各种笔记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以及行动电话等电子装置中。一般而言,液晶显示器包括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面板等构件,其中液晶显示面板设置于背光模组上,背光模组包括led灯条、导光板以及光学膜片等构件。
3.在显示模组中,通常led灯条和导光板分开组装,由于led灯条和导光板分开组装,当做环境可靠性试验时,led灯条和导光板容易分开,导致光效变差,影响背光亮度和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和显示装置,可以改善现有的背光模组存在显示效果不好的情况。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6.背板;
7.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背板内;
8.灯条,所述灯条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导光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背板连接;
9.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以使第一柔性电路板能够相对第二柔性电路板移动。
10.可选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为具有导电性能的弹性件,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11.可选的,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串灯珠和多个瞬态二极管,多串所述灯珠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串所述灯珠并联一个所述瞬态二极管。
12.可选的,所述背板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点胶以使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背板粘接。
13.可选的,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靠近所述背板的一侧设置有导电部;
14.所述瞬态二极管连接所述导电部,所述导电部连接所述点胶,所述点胶具有导电性且用于接地。
15.可选的,所述灯条还包括第三柔性电路板,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两端,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与所述背板连接。
16.可选的,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为具有导电性能的弹性件,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17.可选的,所述背板包括主体部和回弯部,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所述安装孔,所述回弯部朝向背离所述安装孔的方向回弯,以包覆所述灯珠。
18.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所述安装方法包括:
19.提供灯条和第一调节组件,其中,第一调节组件连接灯条的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
20.将所述灯条的第一柔性电路板与导光板固定;
21.将固定后的所述灯条和所述导光板装入背板,以使所述背板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连接且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移动。
2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灯条和调节组件,其中,灯条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第一柔性电路板与导光板固定连接,以使得灯条和导光板之间不会存在间隙,即使在做可靠性实验室时也不会分开,防止显示面板由于灯条与导光板之间出现间隙导致亮度降低的现象,进而可以保证光效,使得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较好,亮度均匀。另外,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通过第一调节组件连接,且第二柔性电路板与背板连接,以使得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能够相对移动,即在第一柔性电路板跟随导光板运动时,第二柔性电路板可以仍处于静止状态,进而可以保证灯条在背板内的运动幅度,以防止灯条由于运动幅度过大撞击背板,从而导致灯条损坏的情况。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技术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中灯条的第一种俯视图。
28.图3为图2所示的背光模组中灯条的仰视图。
29.图4为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中灯条的第二种俯视图。
30.图5为图2所示的背光模组中灯条与导光板连接的俯视图。
3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4.发生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使显示装置发生静电击伤,降低产品的良率及品质。因此,抗esd能力是液晶显示模组的一项重要指标,背光为液晶显示模组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背光包含led器件,因此背光也同样应具有相应的抗esd能力。
35.当前解决方案中,提高背光中led抗esd的方法为在每串led线路上并联tvs管,tvs管一端要求接地,当发生esd有瞬间大电流冲击时,tvs管导通,保护led免受大电流冲击损伤。在显示模组中,通常led灯条和导光板分开组装,tvs管打件在led灯条的fpc上,led灯条背面的露铜通过导电胶与背光的背板(铁框)接地导通,这样实现tvs端的接地。这种方案存在一个弊端,由于led灯条和导光板分开组装,当做环境可靠性试验时,led和导光板容易分开,导致光效变差,影响背光亮度和显示效果。而如果将led灯条和导光板先通过双面胶粘接一起,然后再整体组装,这种方案可以避免可靠性试验中led和导光板分开,但对于背光来说,因为有铁框的u折结构,导光板和led灯条斜插进u折结构时,led灯条背面的导电双面胶容易与铁框黏连而不易插接进u折结构,组装困难。
36.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和显示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37.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中灯条的第一种俯视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100,该背光模组100包括背板10、导光板20、灯条30和第一调节组件510;导光板20设置在背板10内;灯条3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柔性电路板31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320,第一柔性电路板310与导光板20固定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320与背板10连接;第一调节组件510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31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320,以使第一柔性电路板31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320能够相对移动。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柔性电路板310与导光板20固定连接,以使得灯条30和导光板20之间不会存在间隙,即使在做可靠性实验室时也不会分开,防止背光模组由于灯条30与导光板20之间出现间隙导致亮度降低的现象,进而可以保证光效,使得背光模组100的显示效果较好,亮度均匀。另外,第一柔性电路板31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320通过第一调节组件510连接,且第二柔性电路板320与背板10连接,以使得第一柔性电路板310能够相对第二柔性电路板320移动,即在第一柔性电路板310跟随导光板20运动时,第二柔性电路板320可以仍处于静止状态,进而可以保证灯条30在背板10内的运动幅度,以防止灯条30由于运动幅度过大撞击背板10,从而导致灯条30损坏的情况。
38.第一柔性电路板310上设置有多串灯珠350和多个瞬态二极管340,多串灯珠350沿第一柔性电路板3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串灯珠350并联一个瞬态二极管340,通过并联
瞬态二极管340,当发生esd有瞬间大电流冲击时,瞬态二极管340导通,保护灯珠350免受大电流冲击损伤。
39.第一调节组件510为具有导电性能的弹性件,第一柔性电路板310通过第一调节组件51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320电连接。由于第一调节组件510为弹性件,可以产生弹性形变,因此,当第一柔性电路板310跟随导光板20运动时,第一柔性电路板31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320之间的间距更大,通过第一调节组件510产生弹性形变可以起到缓冲作用,进而可以保证第一柔性电路板31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320之间继续电连接,避免由于第一调节组件510没有弹性而断裂,进而导致第一柔性电路板31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320断开连接的情况,也可以避免拉力过大将第二柔性电路板320和背板10分开的情况。另外,由于第一调节组件510为弹性件,因此在第一柔性电路板310跟随导光板20朝远离第二柔性电路板320的方向运动以后,第一调节组件510将弹性作用力作用于第一柔性电路板310上,带动第一柔性电路板310和灯板恢复至初始位置,以此可以保证第一柔性电路板31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320在背板10内的位置相对固定,还可以避免第一柔性电路板310跟随导光板20运动之后,无法恢复至初始状态的情况,以避免对其他器件的影响。另外,第一调节组件510的弹性作用可以使第一柔性电路板310受力更加均匀,运动的平稳性更好。
4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调节组件510产生弹性形变的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其中,弹性形变的范围需要满足显示模组做环境可靠性试验时,第一柔性电路板310跟随导光板20运动的范围,还需要防止第一柔性电路板310跟随导光板20运动范围过大而导致灯条30撞击其他器件的情况。因此,第一调节组件510产生弹性形变的具体范围需要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41.第一调节组件510具有导电性能,以此可以将第一柔性电路板310上的瞬态二极管340产生的静电导入第二柔性电路板320,并通过第二柔性电路板320导入地,进而保护灯珠350不受大电流冲击损失。
4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组件510可以为具有导电性能的弹簧,弹簧的弹性回复力较大,取材方便,制作成本较低。
43.第一调节组件510可以为多条曲线,也可以为网状。具体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44.第一柔性电路板310上还设置有金手指部件313,用于与焊盘连接,金手指部件313具有长条状的本体,本体的一端具有与焊盘对应的电镀引线,电镀引线为多根长条形引线。
45.请继续参阅图3至图5,图3为图2所示的背光模组中灯条的仰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中灯条的第二种俯视图。图5为图2所示的背光模组中灯条与导光板连接的俯视图。背板10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点胶60以使第二柔性电路板320与背板10粘接。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10上设置安装孔的位置和第二柔性电路板320的位置相对应,以使点胶60可以正好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320与背板10。另外,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第二柔性电路板320和背板10之间通过导电双面胶连接,导光板20和灯条30粘接一体后,斜插入背板10的u折结构时,导电双面胶与背板10接触,发生粘连而不易组装。而本技术实施例通过点胶60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320和背板10,点胶60能够均匀地涂布在安装孔中,其粘性也比普通的粘胶更高,从而能够更牢固地将第二柔性电路板320与背板10固定连接在一起,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脱胶的情况。特别是在屏幕边框变窄的情况下,通过在背板10的安装孔
内设置点胶60也可以避免因为第二柔性电路板320上粘贴胶的尺寸缩小,而使第二柔性电路板320与背板10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脱胶风险上升,因此可以提升第二柔性电路板320与背板10固定的牢固性。
4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柔性电路板320的靠近背板10的一侧设置有导电部40,通过导电部40和点胶60的连接以使第二柔性电路板320和背板10连接。导电部40可以是露铜。
47.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点胶60具有导电性且用于接地。
48.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柔性电路板310上的瞬态二极管340通过第一调节组件510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320的导电部40,导电部40连接点胶60后接地,以在发生esd有瞬间大电流冲击时,瞬态二极管340依次通过第一调节组件510、导电部40和点胶60后导通接地,以此可以保护led免受大电流冲击损伤。
49.在一些实施例中,灯条30还包括第三柔性电路板330,背光模组100还包括第二调节组件520,第三柔性电路板33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320设置在第一柔性电路板310的两端,第三柔性电路板330通过第二调节组件520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310,第三柔性电路板330与背板10连接。通过在第一柔性电路板310的两端设置第三柔性电路板33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320,并分别通过第一调节组件510和第二调节组件520连接,可以使第一柔性电路板310的两端同步运动,使得第一柔性电路板310跟随导光板20的运动过程更加稳定。
50.其中,第二调节组件520为具有导电性能的弹性件,第一柔性电路板310通过第二调节组件520和第三柔性电路板330电连接。
51.请再次参阅图5,导光板20和第一柔性电路板310之间通过双面胶70连接,其中,双面胶70的形状可以是整条的长方形,也可以是局部离散分布的片状形式,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52.请再次参阅图1,背板10包括主体部120和回弯部110,主体部120上设置有安装孔,回弯部110朝向背离安装孔的方向回弯,以包覆灯珠350,以防止灯珠350发出的亮光从背光模组100的下端露出。
53.背光模组100还包括小白反806,小白反806设置在灯珠350远离安装孔的一侧,且位于灯珠350和部分导光板20的上方,用于将灯珠350朝向回弯部110发射的光反射至导光板20上,以提高光线强度。
54.背光模组100还包括遮光胶807,遮光胶807设置在回弯部110远离灯珠350的一侧,用于防止侧边发光,因为侧边发光不均匀,因此遮光胶807设置在回弯部110的上方可以使得整个背光模组100发光均匀。
55.背光模组100还包括反射片801,反射片801设置在导光板20靠近主体部120的一侧,用于将光线反射至导光板20上。
56.背光模组100还包括在导光板20远离反射片801的一侧依次设置的下扩散片802、下增光膜803、上增光膜804和上扩散片805,用于将增强从导光板20发射出的光线的强度。
57.请继续参阅图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100的安装方法,用于组装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100,其中,具体的安装流程如下:
58.101、提供灯条和第一调节组件,其中,第一调节组件连接灯条的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
59.灯条3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柔性电路板31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320,其中,第一调节组件510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31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320。
6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调节组件510和灯条30的第一柔性电路板31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320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后期连接的,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61.102、将灯条的第一柔性电路板与导光板固定。
62.将灯条30的第一柔性电路板310通过双面胶70与导光板20固定连接。
63.103、将固定后的灯条和导光板装入背板,以使背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连接且第一柔性电路板能够相对第二柔性电路板移动。
64.背板10包括主体部120和回弯部110,主体部120上设置有安装孔,回弯部110朝向背离安装孔的方向回弯。
65.其中,将固定后的灯条30和导光板20装入背板10的回弯部110,并通过在主体部120的安装孔内设置点胶60,点胶60固化后将背板10和第二柔性电路板320连接,以使得第一柔性电路板310能够相对第二柔性电路板320移动。
6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背光模组100。
67.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和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