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43062发布日期:2024-04-08 13:44阅读:8来源:国知局
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显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显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逐渐应用于游戏、社交等场景,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利用vr原理,能够实现虚拟环境的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镜和实体行为的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虚拟现实环境中并产生较好的感官体验。

2、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包括位于前端的显示装置、位于后端的电池仓组件、位于两者之间的绑带组件以及绑带调节机构,其中电池仓组件包括壳体及位于壳体内的电池组件,绑带组件包括左、右布置的第一绑带、第二绑带,且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的一端分别连接显示装置,两者的另一端连接在绑带调节机构上,绑带调节机构能够调整绑带组件的长度。第一绑带内集成有导线,导线的第一端与显示装置连接,导线的第二端用于与电池组件连接,并能够向显示装置提供信号和工作电流,导线的第二端长度具有余量并聚集在壳体内。

3、然而,在利用绑带调节机构调整绑带组件的松、紧时,第二绑带与导线会发生相遇并摩擦导线,导致导线受损而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在利用绑带调节机构调整绑带组件的松、紧时,能够避免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相遇,从而降低导线受到摩擦的风险,能够提升导线的使用寿命。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包括:显示装置、电池仓组件、第一绑带、第二绑带、导线以及绑带调节机构;所述电池仓组件包括壳体,所述绑带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绑带调节机构包括驱动齿轮及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且相对布置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一绑带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绑带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显示装置的两侧连接;所述第一绑带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绑带的第二端分别层叠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绑带的第二端具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一齿条设置于所述第一滑道的侧壁上;所述导线用于与所述显示装置连接,并且部分所述导线聚集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所述第二绑带的第二端具有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具有与所述导线相对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滑道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二齿条设置有所述开口槽的侧壁上,当所述驱动齿轮转动,且所述第二绑带的第二端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与所述导线相遇时,所述导线位于所述开口槽内。

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其第一绑带的第二端和第二绑带的第二端均层叠设置在壳体内,部分导线聚集在壳体的第一侧,第二绑带的第二端具有开口槽以形成第二滑道,并且当导线与第二绑带相遇时,导线可容置于第二滑道内,可避免与第二绑带干涉。

5、与相关技术方案中,在利用绑带调节机构调整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位于壳体外的长度时,第二绑带的第二端朝向导线所在的区域移动,第二绑带的端部与导线发生干涉的方案相比,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绑带具有开口槽,当第二绑带的第二端朝向导线所在区域移动时,导线可容置于开口槽内,可避免第二绑带的端部与导线干涉,从而避免导线受到摩擦,可提升导线的使用寿命。

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齿轮居中布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绑带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驱动齿轮的第二侧,所述第二绑带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驱动齿轮的第一侧,且两者的第二端具有可变的重叠区域。

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绑带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绑带配置为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抵接时,所述第一绑带位于其长度最长的位置;所述第二绑带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绑带配置为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抵接时,所述第二绑带位于其长度最长的位置。如此设置,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壳体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能够示意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最大长度的极限位置,提升用户体验。

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限位挡板;沿所述第一滑道的延伸方向,所述限位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滑道内,并位于所述驱动齿轮的第二侧,且与所述驱动齿轮保持间隔。

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绑带的第二端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通孔,以形成所述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与所述第一绑带的第二端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一限位部,且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驱动齿轮的第二侧。

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通孔为矩形孔;所述通孔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沿所述第一绑带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导线可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齿条位于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相对设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其中所述第四侧壁位于所述驱动齿轮的第二侧,并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部。

1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绑带包括形成所述开口槽的两个带条;两个所述带条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导线可位于两个带条之间,所述第二齿条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带条上;各所述带条分别设置有限位柱,以形成所述第二限位部。

1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置有限位耳,以形成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所述限位耳位于所述第二绑带的移动路径上,所述限位耳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柱配合的限位槽。

1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设置有与各所述带条分别相对的导向面;所述限位柱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带条上,所述限位柱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导向面上,并沿所述导向面滑动。如此设置,上述两个带条均沿导向面滑动,能够使两个带条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行,以减少驱动齿轮与第二齿条之间的传动阻力,提升机械传动效果。

1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仓组件还包括电池组件;所述壳体具有电池仓,所述限位耳设置于所述电池仓的侧壁上;所述电池组件设置于所述电池仓内,并与所述电池仓的底壁形成容置腔;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均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1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组件包括主板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导向筋板;所述导向筋板一侧连接在所述主板上,另一侧朝向所述电池仓的底壁延伸,且所述导向筋板的一侧面形成所述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与所述限位柱贴合;所述导向筋板设置有与所述限位耳配合的过孔,部分所述限位耳穿过所述过孔,并与所述导向柱抵接。

1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仓组件还包括电池盖及旋钮;所述电池盖盖设在所述壳体上,并密封所述电池仓;所述旋钮转动连接在所述电池盖上,且所述驱动齿轮的一端穿过所述电池组件并与所述旋钮连接。如此设置,旋钮转动连接在电池盖上,通过旋转旋钮可便于对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位于壳体外的长度进行调整,提升用户体验。

1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绑带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绑带的第二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并与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部分所述驱动齿轮连接。

1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部分所述导线集成于所述第一绑带内,部分所述导线暴露在所述第一绑带外;所述导线的第一端与所述显示装置连接,所述导线的第二端呈卷曲状布置在所述容置腔内,并且所述导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组件靠近所述电池盖的一侧连接。如此设置,导线集成于第一绑带内,可避免导线受损,以提升导线的使用寿命。

1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绑带设置于所述第一绑带的上方,并相对所述第一绑带滑动。如此设置,第二绑带的上方具有较大的布置空间,可增大导线的弯折半径,可避免导线因弯折程度大而破损,从而提升导线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