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59447发布日期:2023-03-22 13:34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2.目前显示面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显示面板所具有的功能越来越多,使得显示面板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阵列基板中可通过在背光面一侧设置感光元件,从而获取外部环境中的亮度,使得阵列基板可以根据环境亮度来调整发光亮度,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3.因此,需要对阵列基板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得阵列基板中具有透光区,使得感光元件可以感受到外部环境中的亮度,进而为阵列基板的亮度控制提供依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主要提供一种在阵列基板上开设透光区,使得光线可以透过阵列基板到达感光元件的光学传感器区域。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其包括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和多个引出电压线;其中,多个像素驱动电路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阵列排布;其中,在第一方向上,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像素驱动电路呈镜像对称设置,且呈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像素驱动电路之间形成透光区。
6.在第二方向上,位于同列的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形成像素列;至少部分引出电压线在呈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像素驱动电路所在的两个像素列之间延伸,且引出电压线在对应透光区的位置设置有隔断区。通过在引出电压线对应透光区的位置设置隔断区,使得透光区的透光面积不受引出电压线的影响,保证了阵列基板的透光率。
7.其中,一组呈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像素驱动电路所在的像素列之间设置有一个引出电压线。通过在一组呈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像素驱动电路所在的像素列之间设置引出电压线,充分利用阵列基板的空间进行引出电压线的走线,提升阵列基板中的走线密度,提高阵列基板的集成度。
8.其中,阵列基板还包括:多个参考电压线,参考电压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与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其中,一个引出电压线与一个参考电压线电连接。通过引出电压线和参考电压线电连接,引出电压线将参考电压线的信号引出,有利于实现阵列基板的电压均一化。
9.优选地,参考电压线包括第一参考电压线,第二参考电压线和第三参考电压线,引出电压线与第一参考电压线、第二参考电压线、第三参考电压线中的一者电连接。三条参考电压线的设计,有利于维持像素电路的稳定。
10.其中,在第一方向上,阵列基板包括多个引出电压线,且多个引出电压线与多个参考电压线依次交替电连接。
11.在相邻的且呈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像素驱动电路所在的像素列之间,可以依次设置与不同参考电压线相连的引出电压线,引出电压线和参考电压线呈网格化设计。通过引出电压线和参考电压线依次连接,对每一条参考电压线的信号均有引出,实现阵列基板中
的像素电路电压均匀,电流均一性。
12.其中,阵列基板还包括多个数据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与透光区相邻的数据线沿透光区的外围呈弯折状。通过与透光区相邻的数据线沿透光区的外围呈弯折状,可以控制透光区的面积大小,使得透光区的设计满足需求。
13.其中,引出电压线和第一参考电压线位于不同的金属层;和/或,引出电压线和第二参考电压线位于不同的金属层;和/或,引出电压线和第三参考电压线位于不同的金属层;通过参考电压线与引出电压线位于不同金属层的设置,优化阵列基板中的走线设计。
14.优选地,引出电压线、第一参考电压线、第二参考电压线和第三参考电压线分别位于不同的金属层;通过参考电压线与引出电压线位于不同金属层的设置,在阵列基板的不同层中传递电压信号,有利于实现像素电路的电压稳定。
15.优选地,第一参考电压线所在的金属层位于第三参考电压线和引出电压线所在的金属层之间,第二参考电压线所在的金属层位于第三参考电压线所在的金属层背离第一参考电压线一侧。通过不同参考电压线与引出电压线位于不同金属层的设置,优化阵列基板中的走线设计,提升走线设计效率及密度,提高阵列基板的集成度。
16.其中,透光区的形状与位于透光区下方的感光元件的形状相同。使得透光区的衍射图案与感光元件的形状相同,提高感光元件的灵敏度。
17.优选地,感光元件和透光区的形状为圆形。圆形为感光元件和透光区容易设计成的形状。
18.其中,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充电电路、发光电路和复位电路。其中,充电电路用于对驱动晶体管进行充电和数据写入;发光电路响应于发光控制信号的信号,实现发光元件的发光;复位电路对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晶体管进行复位,复位电路包括多条参考电压线。
19.其中,复位电路包括第一参考电压线,第二参考电压线和第三参考电压线,其中,第一参考电压线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相连,用于对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进行复位;第二参考电压线与发光元件的阳极相连,用于对发光元件的阳极复位;第三参考电压线与驱动晶体管的漏极相连,用于对驱动晶体管的源极进行复位;
20.优选地,充电电路包括数据线,第二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数据线,第二晶体管的源极连接驱动晶体管的漏极,驱动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三晶体管的源极,第三晶体管的漏极连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充电电路用于实现对驱动晶体管的数据写入以及充电。
21.优选地,发光电路包括高电源电压线,发光控制信号,第五晶体管、驱动晶体管,第六晶体管和发光元件;第五晶体管的源极连接高电源电压线,第五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发光控制信号,第五晶体管的漏极连接驱动晶体管的漏极,驱动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六晶体管的源极,第六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发光控制信号,第六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发光元件的阳极。通过发光电路控制发光元件的发光。
2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
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阵列基板中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像素驱动电路呈镜像对称设置,且呈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像素驱动电路之间形成透光区。另外,至少部分引出电压线在呈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像素驱动电路所在的两个像素列之间延伸,且引出电压线在
对应透光区的位置设置有隔断区。透光区与感光元件对应设置,感光元件中的光学传感器可以准确感应到环境光线,使得感光元件可以控制显示面板根据环境光线调整屏幕亮度,提高使用者的视觉感受,同时可以节省应用该阵列基板的显示面板的电量。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25.图1为本技术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技术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技术中像素驱动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其包括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和多个引出电压线vref’,多个像素驱动电路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呈阵列排布;其中,在第一方向x上,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像素驱动电路呈镜像对称设置,且呈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像素驱动电路之间形成透光区1;在第二方向y上,位于同列的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形成像素列;至少部分引出电压线vref’在呈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像素驱动电路所在的两个像素列之间延伸,且引出电压线vref’在对应透光区1的位置设置有隔断区。
30.本技术通过使得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像素驱动电路呈镜像对称设置,且呈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像素驱动电路之间形成透光区1,且透光区1主要由相邻且呈镜像对称的像素驱动电路中的部分区域共同组成,使得无需降低阵列基板上像素驱动电路的数量,保证了应用该阵列基板的显示面板的分辨率,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另外本技术中的阵列基板设计中包含引出电压线vref’,至少部分引出电压线vref’在呈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像素驱动电路所在的两个像素列之间延伸,使得引出电压线vref’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使显示面板中的电压较为均匀,进一步保证了显示面板中的电流均一性和像素电路的稳定性。本技术中,通过在呈镜像对称设置的像素驱动电路之间设置透光区1,该透光区1与感光元件对应设置,感光元件中的光学传感器可以准确感应到环境光线,使得感光元件可以控制显示面板根据环境光线调整屏幕亮度,提高使用者的视觉感受,同时可以节省应用该阵列基板的显示面板的电量。
31.其中,一组呈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像素驱动电路所在的像素列之间设置有一个引出电压线vref’。引出电压线vref’设置在呈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像素驱动电路所在的像素列之间,由于该设置有引出电压线vref’的像素列相邻设置,且相邻像素列中的像素驱动电
路呈镜像对称设置,使得相邻像素列之间有足够的空间设置引出电压线vref’,另外在相邻像素列之间设置引出电压线vref’,不会影响到阵列基板中的其他走线设计,无电阻干扰。
32.另外,阵列基板还包括多个参考电压线vref,参考电压线vref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与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其中,一个引出电压线vref’与一个参考电压线vref电连接;参考电压线vref对应的英文是voltage reference(缩写为vref),同时本技术中的参考电压线vref是指电路中一个与负载、功率供给、温度漂移、时间等无关,能保持始终恒定的一个电压。在测量电压值时,用作参考点的电压值。vref可以被用于电源供应系统的稳压器,模拟数字转换器和数字模拟转换器。
33.优选地,参考电压线vref包括第一参考电压线vref 1,第二参考电压线vref 2和第三参考电压线vref 3,在一组呈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像素驱动电路所在的像素列之间设置的引出电压线vref’与第一参考电压线vref 1、第二参考电压线vref 2、第三参考电压线vref 3中的一者电连接。在本技术的像素驱动电路中,共包括三条参考电压线vref,分别为第一参考电压线vref 1,第二参考电压线vref 2和第三参考电压线vref3,每条参考电压线vref分别与不同的晶体管相连。其中,第一参考电压线vref 1与第四晶体管t4的源极source相连,第二参考电压线vref 2与第七晶体管t7的漏极drain相连,第三参考电压线vref 3与第八晶体管t8的源极source相连。
34.请参阅图2,图2为本技术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第一方向x上,阵列基板包括多个引出电压线vref’,且多个引出电压线vref’与多个参考电压线vref依次交替电连接。由于引出电压线vref’与第一参考电压线vref 1、第二参考电压线vref 2、第三参考电压线vref 3中的一者电连接。且引出电压线vref’设置在一组呈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像素驱动电路所在的像素列之间,在第一方向x上依次排列的呈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像素驱动电路所在的相邻像素列之间,可以按照相邻像素列的排列顺序,使得引出电压线vref’依次与第一参考电压线vref 1、第二参考电压线vref 2和第三参考电压线vref 3中的一者电连接。即在相邻的且呈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像素驱动电路所在的像素列之间,可以依次设置与不同参考电压线vref相连的引出电压线vref’,使得引出电压线vref’和参考电压线vref呈网格化设计。在第一方向x上,在第一组呈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像素驱动电路所在的相邻像素列之间,使得引出电压线vref’和第一参考电压线vref 1相连;在第二组相邻像素列之间,使得引出电压线vref’和第二参考电压线vref 2相连;在第三组相邻像素列之间,使得引出电压线vref’和第三参考电压线vref 3相连,然后依此顺序交替进行设置。
35.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在第一组相邻像素列之间,使得引出电压线vref’和第二参考电压线vref 2或第三参考电压线vref 3相连;在第二组相邻像素列之间,使得引出电压线vref’和第三参考电压线vref3或第一参考电压线vref 1相连;在第三组相邻像素列之间,使得引出电压线vref’和第一参考电压线vref 1或第二参考电压线vref 2相连,然后依此顺序交替进行设置。
36.在上述实施例中,均可以实现引出电压线vref’和参考电压线vref呈网格化设计,其中参考电压线vref沿第一方向x延伸,引出电压线vref’沿第二方向y延伸,另外由于引出电压线vref’依次与不同的参考电压线vref相连,针对第一参考电压线vref 1,第一参考电压线vref 1沿第一方向x延伸,与第一参考电压线vref 1相连的引出电压线vref’沿第二方
向y延伸,第一参考电压线vref 1及其所对应的电路结构中的引出电压线vref’在阵列基板中具有网状结构,同理可知,第二参考电压线vref 2及其所对应的电路结构中的引出电压线vref’也在阵列基板中具有网状结构,第三参考电压线vref 3及其所对应的电路结构中的引出电压线vref’也在阵列基板中具有网状结构。当参考电压线vref及引出电压线vref’在阵列基板中具有网状结构时,使得参考电压更加的平衡和均一化,使得像素电路稳定。
37.其中,在一实施例中,引出电压线vref’和第一参考电压线vref 1位于不同的金属层;在一实施例中,引出电压线vref’和第二参考电压线vref 2位于不同的金属层;在一实施例中,引出电压线vref’和第三参考电压线vref 3位于不同的金属层;当参考电压线vref和引出电压线vref’不同层设置时,可有效实现引出电压线vref’对参考电压线vref中信号的引出。
38.优选地,引出电压线vref’、第一参考电压线vref 1、第二参考电压线vref 2和第三参考电压线vref 3分别位于不同的金属层;当引出电压线vref’、第一参考电压线vref 1、第二参考电压线vref 2和第三参考电压线vref 3分别位于不同的金属层时,可以在阵列基板中获得最佳的走线设计方式,提升阵列基板中走线设计的集成度,合理布置阵列基板中的走线设置空间。
39.优选地,第一参考电压线vref 1所在的金属层位于第三参考电压线vref 3和引出电压线vref’所在的金属层之间,第二参考电压线vref 2所在的金属层位于第三参考电压线vref 3所在的金属层背离第一参考电压线vref 1一侧。结合不同参考电压线vref在电路中的连接关系,获得最佳的参考电压线vref设置方式。
40.在一实施例中,阵列基板包括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第三金属层m3和第四金属层m4。
41.在一实施例中,引出电压线vref’与第一参考电压线vref 1、第二参考电压线vref 2、第三参考电压线vref 3中的一者电连接。引出电压线vref’位于第四金属层m4;第一参考电压线vref 1位于第三金属层m3,通过在平坦层开孔,孔内填充导电材料实现第一参考电压线vref 1与引出电压线vref’的电连接;
42.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参考电压线vref 2位于第一金属层m1,通过连通第二参考电压线vref 2和引出电压线vref’的导通过孔实现第二参考电压线vref 2与引出电压线vref’的电连接;
43.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导通过孔连通位于第一金属层m1的第二参考电压线vref 2和第三金属层m3,再通过位于第三金属层m3和第四金属层m4之间的导通过孔将第二参考电压线信号vref 2传递至第四金属层m4,实现第二参考电压线vref 2与引出电压线vref’的电连接;
44.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参考电压线vref 3位于第二金属层m2,通过连通第三参考电压线vref 3和引出电压线vref’的导通过孔实现第三参考电压线vref 3与引出电压线vref’的电连接,导通过孔先连通位于第二金属层m2的第三参考电压线vref 3和第三金属层m3,再通过第三金属层m3与第四金属层m4之间的导通过孔将第三参考电压线vref 3信号传递至第四金属层m4,实现第三参考电压线vref 3与引出电压线vref’的电连接。
45.阵列基板还包括:多个数据线data,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与透光区1相邻的数据线data沿透光区的外围呈弯折状。现有技术中,阵列基板中的数据线data呈直线设计,当数据
线data呈直线设计时,呈镜像对称设计的两个相邻像素驱动电路中,每个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数据线data也是相邻设置,且由于阵列基板中的像素驱动电路沿第一方向x呈阵列排布,使得相邻的数据线data之间无法设计透光区1。而本技术中,通过在相邻的呈镜像设计像素驱动电路中设计透光区1,且与透光区1相邻的数据线data沿透光区1的外围呈弯折状。可以扩大透光区1的面积,同时可以通过控制透光区1外围的数据线data的弯折程度,控制透光区1的面积大小,使阵列基板的透光区1面积及透光率满足客户需求。
46.优选地,数据线data与第二晶体管t2相连,具体的,先将第二晶体管t2所在的半导体层(即p-si层)通过第一过孔与第三金属层m3连接,然后在第三金属层m3通过第二过孔穿过平坦化层到达数据线data所在的第四金属层m4,实现数据线data与第二晶体管t2的电连接,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通过第三金属层m3相连;透光区1邻近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设置。且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避开透光区1的区域。在阵列基板的走线中,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靠近第二晶体管t2的漏极drain,进一步地,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远离透光区1的边缘。在一实施例中,数据线data与第二晶体管t2的漏极drain相连,使得第二晶体管t2具有数据写入的功能。
47.在一实施例中,对阵列基板中的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source采用折线设计,使得在第一方向x上,透光区1位于相邻像素驱动电路中第二晶体管t2的漏极drain之间,同时降低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gate在第二方向y上的高度。扩大了透光区1在第二方向y上的高度,增大了透光区1的面积。现有技术中,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source和漏极drain平行于第二方向y设计,本技术中,针对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source采用折线设计,使得第二晶体管t2中的源极source和漏极drain不再平行于第二方向y,当相邻的像素驱动电路采用镜像对称设计时,使得相邻的像素驱动电路中的第二晶体管t2漏极drain之间的距离变大。为在相邻的呈镜像对称设计的像素驱动电路在第一方向x上设置透光区1创造条件,另外在第二方向y上,降低第二晶体管t2栅极gate的高度,但是虽然降低了第二晶体管t2栅极gate的高度,仍然保证该栅极gate的宽长比,使得不损害栅极gate的功能,该设计为在相邻的呈镜像对称设计的像素驱动电路在第二方向y上设置透光区1创造条件。
48.在一实施例中,阵列基板还包括第一扫描线s1和第二扫描线s2,两者间隔设置,并沿第一方向x延伸。在第二方向y上,透光区1位于第一扫描线s1和第二扫描线s2之间。使得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扫描线s1和第二扫描线s2围设透光区1。
49.在一实施例中,透光区1的形状与位于透光区1下方的感光元件的形状相同;透光区1的形状不仅可以为四边形,例如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普通梯形等,而且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等,在另一实施例中,透光区1可以具有异形形状。当透光区1的形状与位于透光区1下方的感光元件的形状相同时,使得透光区1形状的衍射图案与感光元件的图案相匹配,可以提高感光元件中的光学传感器的灵敏度。
50.优选地,感光元件和透光区1的形状为圆形。当感光元件的形状为圆形,透光区1的形状也为圆形时,外界光线经过圆形透光区会具有圆形的衍射图案,当衍射图案的形状与感光元件的形状一致时,可以提高感光元件中的光学传感器的灵敏度。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二方向y上位于透光区1两侧的第一扫描线s1和第二扫描线s2呈圆弧形(图中未示出),使得透光区1具有圆形形状。在一实施例中,初始扫描线s0位于第一栅极层g1,第一扫描线s1位于第二栅极层g2,第二扫描线s2位于第一金属层m1。通过扫描线的不同层设计,优化阵列基
板的走线设计。
51.优选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蓝色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红色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和绿色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其中,通过改变蓝色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将蓝色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与其相邻的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呈镜像对称设置,此种方式在生产工艺上更容易实现,对后续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影响较小。在此不作限定,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2.请参阅图3,图3为本技术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中的阵列基板包括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和多个引出电压线vref’,其中,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充电电路、发光电路和复位电路,其中充电电路用于对驱动晶体管t1进行充电和数据写入;发光电路响应于发光控制信号em,实现发光元件的发光;复位电路对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晶体管进行复位,复位电路包括多条参考电压线vref。
53.进一步地,复位电路包括第一参考电压线vref 1,第二参考电压线vref 2和第三参考电压线vref 3,其中,第一参考电压线vref 1与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gate相连,用于对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gate进行复位;第二参考电压线vref 2与发光元件的阳极相连,用于对发光元件的阳极复位;第三参考电压线vref 3与驱动晶体管t1的漏极drain相连,用于对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source进行复位;其中第一参考电压线vref1和第三参考电压线vref 3对驱动晶体管t1进行双复位,复位效果好,便于调控,提高了驱动晶体管t1作业的稳定性及准确性,实现显示面板显示均匀的效果。
54.优选地,充电电路包括数据线data,第二晶体管t2,驱动晶体管t1和第三晶体管t3,第二晶体管t2的漏极drain连接数据线data,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source连接驱动晶体管的漏极drain,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source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源极source,第三晶体管t3的漏极drain连接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gate;在充电电路中,数据线data的信号通过第二晶体管t2的漏极drain,然后经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source到达驱动晶体管t1的漏极drain,然后经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source流出到达第三晶体管t3的源极source,然后经第三晶体管t3的漏极drain到达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gate,对驱动晶体管t1进行充电及数据写入。
55.优选地,发光电路包括高电源电压线elvdd,发光控制信号em,第五晶体管t5、驱动晶体管t1,第六晶体管t6和发光元件;第五晶体管t5的源极source连接高电源电压线elvdd,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gate连接发光控制信号em,第五晶体管t5的漏极drain连接驱动晶体管t1的漏极drain,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source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源极source,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gate连接发光控制信号em,第六晶体管t6的漏极drain连接发光元件的阳极。在发光电路中,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gate均与发光控制信号em相连,响应于发光控制信号em发出的信号,实现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的导通。
56.进一步地,本技术中的像素驱动电路为8t1c结构,即本技术中的像素驱动电路包括8个晶体管和1个存储电容器。其中:
57.第一晶体管t1(或驱动晶体管t1)可以被电连接在高电源电压elvdd供给与发光元件之间(或者可以在第一节点n1与第二节点n2之间),并且可以响应于第三节点n3处的第三节点电压而被导通。
58.第二晶体管t2用于数据写入,第二晶体管t2(或开关晶体管)可以被电连接在数据
线data与第一节点n1之间,并且可以响应于第二扫描信号s2的信号而被导通。
59.第三晶体管t3用于阈值补偿,第三晶体管t3可以被电连接在第二节点n2与第四节点n4之间,并且可以由第二扫描信号s2'导通。也就是说,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可以响应于第二扫描信号s2'而将数据信号传送到第三节点n3。存储电容器cst可以被电连接在高电源电压elvdd供给与第三节点n3之间,并且可以存储被提供到第三节点n3的数据信号。
60.第四晶体管t4用于对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gate进行复位,第四晶体管t4可以被电连接在第四节点n4与第一参考电压线vref1供给之间,并且可以响应于第一扫描线s1的信号而被导通。这里,存储电容器cst可以被初始化以充入(或具有)电压。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晶体管t3与第四晶体管t4由铟镓锌氧化物(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gzo)制得,工作过程中漏电流较小,提升像素电路的稳定性。其它晶体管可以由低温多晶硅(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ltps)制得。
61.第五晶体管t5用于在发光阶段控制发光元件发光,第五晶体管t5可以被电连接在高电源电压elvdd供给与第一节点n1之间,并且可以响应于发光控制信号em而被导通。
62.第六晶体管t6用于在发光阶段控制发光元件发光,第六晶体管t6可以被电连接在第二节点n2与第五节点n5之间,并且可以响应于发光控制信号em被导通。也就是说,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可以响应于发光控制信号em形成从高电源电压线elvdd供给到发光元件的电流路径。
63.第七晶体管t7用于对发光元件进行复位,第七晶体管t7可以被电连接在第二参考电压线vref2供给与第五节点n5之间,并且可以响应于初始扫描线s0的信号而被导通。也就是说,第七晶体管t7可以响应于初始扫描信号s0而形成在第五节点n5与第二电压线vref2供给之间的旁路路径(或旁路路线)。其中,发光元件el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el。
64.第八晶体管t8用于给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进行复位,与第七晶体管t7共用栅极线。第八晶体管t8可以被电连接在第一节点n1与第三参考电压线vref3之间,并且可以响应于初始扫描信号s0而被导通。给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source进行复位。
65.有机发光二极管el可以被电连接在第五节点n5与低电源电压elvss供给之间。同理,有机发光二极管el的阳极可以被电连接到第五节点n5,有机发光二极管el的阴极可以被电连接到低电源电压elvss供给。有机发光二极管el可以基于通过驱动晶体管t1传送的电流(即,驱动电流)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el与存储电容器cst协同作业,如图3所示,存储电容器cst可以被表示为与有机发光二极管el并联电连接的寄生电容器。
6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可以应用于下述显示面板中,如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超级个人计算机、导航仪等移动或固定终端。阵列基板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为oled)阵列基板,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为micro led或μled)阵列基板,或者,液晶(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为lcd)阵列基板。
6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