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11440发布日期:2023-05-31 21:29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全面屏技术,此类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如手机中。在全面屏显示装置中,通常需要在显示装置的有效显示区域放置电子感光器件(例如摄像头),所以相应的就需要在进行显示装置的显示模组设计时在对应的有效显示区域进行挖孔,电子感光器件设置在挖孔区处。然而,在现有的显示装置中,存在挖孔区内漏光和有效显示区域显示时品位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以改善挖孔区处的漏光现象,同时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以及电子感光器件的感光效果。

2、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3、主体部;

4、通孔,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

5、框架结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框架结构包括依次环套的至少两个子框架;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子框架之间形成导光通道,所述导光通道的入口朝向所述通孔的侧壁,所述导光通道的出口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

6、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主体部;通孔,沿第一方向贯穿主体部,第一方向垂直于背光模组的出光面;框架结构,至少部分位于通孔内;框架结构包括依次环套的至少两个子框架;任意相邻两个子框架之间形成导光通道,导光通道的入口朝向通孔的侧壁,导光通道的出口朝向背光模组的出光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个子框架沿第二方向的厚度较薄,在显示装置正常显示时,不会出现“黑线”。另外,框架结构整体沿第二方向的厚度增加,增强了框架结构水平阻隔光线的能力;同时,相邻子框架之间形成的导光通道可对光进行竖直方向的定向疏导,进而有效改善了漏光问题,使得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以及电子感光器件的感光效果均有所提升。



技术特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框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呈环形,且所述第一分部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平行;所述第二分部呈筒状,同一所述子框架中,所述第二分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分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分部的侧壁向远离所述通孔的侧壁的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部的形状至少包括圆柱形筒状、圆台形筒状、棱柱形筒状和棱台形筒状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分部和第四分部;所述第三分部呈筒状,所述至少两个子框架环套所述第三分部;所述第四分部与所述主体部背离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一侧表面平行,所述第四分部包括透光孔,所述透光孔的边缘与所述第三分部相接,所述第四分部延伸至所述主体部背离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一侧的部分与所述主体部固定连接;所述至少两个子框架中位于最中心的所述子框架,与所述第四分部中位于所述第三分部和所述主体部之间的部分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与所述至少两个子框架中位于最中心的所述子框架为一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框架的所述第一分部位于所述通孔内;同一所述子框架中,所述第一分部远离所述第二分部的一侧与所述通孔的侧壁相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主体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子框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透明连接部,所述透明连接部至少部分填充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子框架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非透明连接部,所述非透明连接部用于连接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子框架的所述第一分部和/或所述第二分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包括依次环套的多个所述子框架,连接所述多个子框架的多个所述非透明连接部依次位于同一直线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包括沿中心轴依次环套的多个所述子框架;连接所述多个子框架的多个所述非透明连接部分别位于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周的不同位置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框架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90%。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框架的材质为金属材料。

1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上述权利要求1~16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主体部;通孔,沿第一方向贯穿主体部,第一方向垂直于背光模组的出光面;框架结构,至少部分位于通孔内;框架结构包括依次环套的至少两个子框架;任意相邻两个子框架之间形成导光通道,导光通道的入口朝向通孔的侧壁,导光通道的出口朝向背光模组的出光面。本申请中,单个子框架沿第二方向的厚度较薄,在显示装置正常显示时,不会出现“黑线”;同时,相邻子框架之间形成的导光通道可对光进行竖直方向的定向疏导,进而改善漏光现象,采用上述方案,使得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以及电子感光器件的感光效果均有所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郑泽源,余艳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