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膜片和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58454发布日期:2022-12-07 03:24阅读:24来源:国知局
复合膜片和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膜片和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2.micro&mini led不仅能将调光分区数(local dimming zones)做得更细致,达到高动态范围(hdr)呈现高对比度效果,还能缩短光学距离,以降低整机厚度达到薄型化需求。在相关技术中,采用mini led作为背光源的背光模组结构中,多采用蓝光led作为光源,通过量子点膜或ksf荧光膜等光学膜片来激发搭配的方案。由于量子点和ksf荧光粉有水汽渗入受潮时,会出现量子点和荧光粉失效,导致背光模组出现色彩不均匀,色差大等异常,使得显示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3.因此,如何提升光学膜片的防护性能,改善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相关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膜片和背光模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膜片的防护性能不佳,导致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差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膜片,所述复合膜片包括光转换层和透光防护层,所述透光防护层将所述光转换层包裹于其内,所述透光防护层为一体成型的派瑞林parylene层。
6.上述复合膜片中,其光转换层通过最外侧全包裹的派瑞林层进行进一步的保护,特别是可以实现光转换层的侧边防潮、防氧化,大大提升了光转换层的防护性能,从而进一步的改善了其应用的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
7.可选的,所述复合膜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透光防护层内的光学扩散层,所述光学扩散层包括两片,分别设置在所述光转换层的两侧。
8.可选的,所述复合膜片还包括阻隔材料层,所述阻隔材料层设置于所述光转换层的上下表面与所述光学扩散层之间;所述透光防护层整体设置于所述光学扩散层之外,并将所述光转换层、阻隔材料层和所述光学扩散层包裹于其内。
9.可选的,所述阻隔材料层包括第一阻隔层和第二阻隔层,所述第一阻隔层设置于所述光转换层的上方,所述第二阻隔层设置于所述光转换层的下方;所述第一阻隔层或所述第二阻隔层中,至少之一的面积大于所述光转换层的面积,且多余的部分沿所述光转换层的四周侧边延伸到所述光转换层的对侧表面。
10.通过设置面积比光转换层更大的第一阻隔层或第二阻隔层,可以直接在光转换层外部首先形成侧边防护,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光转换层的防护性能。
11.可选的,所述阻隔材料层呈环形,将所述光转换层包裹于其内。
12.将阻隔材料层设置为环形,同样可以在光转换层外部首先形成全方位的防护,结合外侧设置的透光防护层,进一步提升了光转换层的防护性能。
13.可选的,所述光转换层、所述阻隔材料层和所述光学扩散层中,各层的四个顶角位置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缺口,所述透光防护层填充满所述缺口。
14.可选的,所述阻隔材料层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材层。
15.可选的,所述光转换层包括量子点膜片层或荧光层。
16.可选的,所述透光防护层的厚度为2μm-5μm。
17.通过在各层的顶角处设置缺口,可以使得透光防护层在缺口处的填充更多,在对各层限位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增大产品强度,提升产品适用性的作用。
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和上述的复合膜片;所述背光源设置于所述复合膜片的下方,所述背光源发出的光经过所述复合膜片处理之后向外出射。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膜片截面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复合膜片截面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复合膜片截面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复合膜片截面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复合膜片截面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膜片俯视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光转换层;2-透光防护层;3-光学扩散层;4-阻隔材料层;41-第一阻隔层;42-第二阻隔层;5-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29.为了提升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例如基于增大显示器的显示色域考虑,相关技术中,利用mini led或者micro led作为背光源,然后采用量子点膜或者ksf荧光膜激发来形成背光模组的方案越来越多的被应用,相比于传统液晶显示器的ntsc色域值一般在70%而言,采用mini led与量子点膜组合,可以将色域提升至100%以上。但是,采用量子点膜、ksf荧光膜的弊端在于,膜材中的量子点、荧光粉具有较高的防潮、防氧化性能需求,这对膜材的防护要求是很高的,一旦有水汽侵入导致受潮,或者是氧气侵入导致氧化,都会使得背光模组出现色彩不均,色差大等异常,影响显示器的实际显示效果。
30.基于此,本技术希望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其详细内容将在后续实施例中得以阐述。
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膜片,请参考图1,该复合膜片包括光转换层1和透光防护层2,透光防护层2将光转换层1包裹于其内,透光防护层2为一体成型的派瑞林parylene层。
32.为了提升光转换层1的防护效果,特别是其防潮和防氧化性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光转换层1的外围封闭式包覆了透光防护层2。这种设置方式相当于直接将内部的膜片完全密闭于透光防护层2中,对于光转换层1实现了全方位的保护,特别是透光防护层2的包覆式设置,还可以实现对侧边的密闭式保护,大大提升了防水防氧化性能。
33.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透光防护层2包括一体成型的派瑞林parylene层。parylene是一种保护性高分子材料,中文名聚对二甲苯,它可在真空下气相沉积,parylene活性分子的良好穿透力能在元件内部、底部,周围形成无针孔,厚度均匀的透明绝缘涂层,给元件提供一个完整的优质防护涂层,抵御酸碱、盐雾、霉菌及各种腐蚀性气件的侵害,同时其还具有较高的硬度和透光性。parylene可以用独特的真空气相沉积工艺制备,由活性小分子在基材表面“生长”出完全敷形的聚合物薄膜涂层,具有其他涂层难以比拟的性能优势。它能涂敷到各种形状的表面,包括尖锐的棱边,裂缝里和内表面。
34.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透光防护层2的厚度范围可以为2μm-5μm。透光防护层2的厚度越高,其防护性能也就越好,但是相应的透光效果就会越差,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显示效果;因此,为了确保防护性和显示效果之间的平衡,透光防护层2的厚度范围一般设置为2μm至5μm的范围,如3μm、4μm等等,可以根据背光模组的尺寸和显示要求进行设置。
35.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复合膜片还可以包括设置在透光防护层2内的光学扩散层3,光学扩散层3包括两片,分别设置在光转换层1的两侧,请参考图2。光学扩散层3包括两层,其相对于光转换层1上下设置;光学扩散层3可以起到对光线的折射散光作用,可以提升背光经过光转换层1之后的覆盖均匀性。
3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光学扩散层3,在光转换层1的上方和下方均有设置,这可以提升复合膜片的应用范围,使其可以在不考虑正反的情况下与背光源形成背光模组。也就是说,背光模组中,可以是位于上方的光转换层1,或者是位于下方的光转换层1,这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均是可行的。
37.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复合膜片还可以包括阻隔材料层,阻隔材料层设置于光转换层1的上下表面与光学扩散层3之间;透光防护层2整体设置于光学扩散层3之外,并将光转换层1、阻隔材料层4和光学扩散层3包裹于其内,请参考图3。阻隔材料层4是与光转换层1最靠近也是最紧密接触的层,其具有水氧阻隔的作用,也就是可以进一步起到防水和防氧化的作用。同时,阻隔材料层4还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可以使得光线可以以较少的损耗射出阻隔材料层4。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已经在最外层设置了透光防护层2,结合设置于光转换层1与光学扩散层3之间的阻隔材料层4,相当于对光转换层1提供了双重保护,从而增强了光转换层1的可靠性。
38.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阻隔材料层4具体可以包括第一阻隔层41和第二阻隔层42,第一阻隔层41设置于光转换层1的上方,第二阻隔层42设置于光转换层1的下方。请参考图3,其中的阻隔材料层4可以包括分离设置的两层,其分别设置于光转换层1的上下两个表面上,从而可以对光转换层1的上下表面进行防护。将阻隔材料层4设置为相互分离的两层,可以显著降低阻隔材料层4的制作成本,降低复合膜片的装配难度。
39.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阻隔材料层4对光转换层1的防护效果,在第一阻隔层41或第二阻隔层42中,至少之一的面积大于光转换层1的面积,且多余的部分沿光转换层1的四周侧边延伸到光转换层1的对侧表面。设置阻隔材料层4的目的是为光转换层1提供防护,那么阻隔材料层4对光转换层1的包裹程度越高,其防护性能也就越好;因此,可以在第一阻隔层41和第二阻隔层42两者中,设置至少一者的面积比光转换层1更大,那么其超出的部分,就可以沿着光转换层1的侧边,延伸到光转换层1的另一表面上,具体而言,如果是位于光转换层1上表面的第一阻隔层41的面积更大,那么其相对于光转换层1多出的边缘部分就可以沿着光转换层1的侧边,延伸到光转换层1的下表面,来提升对光转换层1的包覆效果;如果是位于光转换层1下表面的第二阻隔层42的面积更大,那么其相对于光转换层1多出的边缘部分就可以沿着光转换层1的侧边,延伸到光转换层1的上表面,来提升对光转换层1的包覆效果,特别是可以对光转换层1的侧边进行防护,请参考图4。
40.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阻隔材料层4对光转换层1的防护效果,可以将阻隔材料层4设置为环形,将光转换层1包裹于其内。将阻隔材料层4设置为环形,同样可以在光转换层1外部首先形成全方位的防护,这种情况下阻隔材料层4是一体成型的,相当于直接将光转换层1套在阻隔材料层4中间的空隙中,请参考图5。当然,这种设置方式对于阻隔材料层4和光转换层1之间的尺寸要求比较严格,在提升包覆效果的同时,也需要保证两者之间的紧密贴合。
41.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阻隔材料层4具体可以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材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化学式为(c
10
h8o4)n,其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20℃,电绝缘性优良,甚至在高温高频下,其电性能仍较好,抗蠕变性,耐疲劳性,耐摩擦性、尺寸稳定性都很好,具有良好的隔绝水/气的性能,可以有效的防潮和防氧化。
42.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根据应用场景、背光源等场景差异,光转换层1具体可以包括量子点膜片层或荧光层。
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膜片,包括光转换层1和透光防护层2,透光防护层2将光转换层1包裹于其内,透光防护层2为一体成型的派瑞林parylene层。从而该复合膜片通过最外侧全包裹的透光防护层2对其中的光转换层1进行保护,特别是可以实现光转换层1的侧边防潮、防氧化,大大提升了光转换层1的防护性能,从而进一步的改善了其应用的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
44.本实用新型另一可选实施例:
4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膜片,请参考图3,该复合膜片包括光转换层1、阻隔材料层4、光学扩散层3以及透光防护层2;其中,光学扩散层3包括两片,设置于光转换层1上下表面,阻隔材料层4设置于光转换层1的与光学扩散层3之间;透光防护层2整体设置于光学扩散层3之外,并将光转换层1、阻隔材料层4和光学扩散层3包裹于其内。
46.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升结构强度,光转换层1、阻隔材料层4和光学扩散层3中,各层的四个顶角位置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缺口5,透光防护层2填充满缺口5,请参考图6。通过在各层的顶角处设置缺口5,可以使得透光防护层2在缺口5处的填充更多,也就是增大了透光防护层2在四角上的厚度,可以增大复合膜片的强度,也可以提升密封性;除此之外,在四角上设置缺口5,还可以实现各层结构之间的定位,对各层结构进行限位,保证复
合膜片的可靠性。
4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和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所提供的复合膜片;其中背光源设置于复合膜片的下方,背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复合膜片处理之后向外出射。
48.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光转换可以应用于各种发光领域,例如其可以制作成背光模组应用于显示背光领域(可以是电视、显示器、手机等终端的背光模组)。此时可以将其应用于背光模组。除了可应用于显示背光领域外,还可应用于按键背光领域、拍摄领域、家用照明领域、医用照明领域、装饰领域、汽车领域、交通领域等。上述应用仅仅是本实施例所示例的几种应用,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光转换的应用并不限于上述示例的几种领域。
49.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