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散热、降低表面温升的显示组件和车载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99112发布日期:2022-11-08 22:20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效散热、降低表面温升的显示组件和车载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效散热、降低表面温升的显示组件和车载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的加速,车载显示在朝着大尺寸、多屏化、高清化、交互性、多形态化发展的同时,对于显示性能也有更高的要求,包括一体黑、高对比度、低反射率、宽视角、高亮度、触控以及快速响应等等。
3.随着显示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伴随而来的是显示屏的散热问题,例如:为达到一体黑外观要求而衍生出来的全贴合工艺,其是一种主要利用oca等光学胶水将液晶模组与触摸屏(tp)贴合在一起的工艺,以此来降低反射率,使显示屏在息屏状态下显示区与边缘油墨区的色差减小,达到肉眼难以区分、车载显示与环境融为一体的一体黑效果。利用该工艺制备而成的显示屏,往往容易因为液晶模组与触摸屏(tp)的全贴合设计,而导致液晶模组中ic所产生的热量无法快速的向触摸屏表面传递,从而使得显示屏表面的温度上升较快,给使用者一种烫手的感觉,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4.而且随着悬浮屏幕设计的流行,对于屏幕亮度的显示要求也随之提高,为实现屏幕的高亮度显示,往往需要提高背光模组的亮度,从而导致背光模组的发热量提高,进一步的加剧了显示屏表面温度的上升。
5.因此,设计一种可有效散热、降低显示屏表面温升的技术,对于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有着长足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效散热、降低表面温升的显示组件,通过led灯带组和ic单元错位设置的布局设计,可有效的均衡显示组件内各部分的发热源,以防止因显示组件内某处的发热源过高而导致显示组件表面的温升过大;而且通过散热背光底壳和石墨匀热片,可将灯带发热源和ic发热源所产生的热量快速的传递至显示组件外部,以达到显示组件快速散热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该有效散热、降低表面温升的显示组件的车载显示装置,不仅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而且可有效的降低显示屏表面的温升,可应用于智能汽车中,有效的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7.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8.本实用新型中有效散热、降低表面温升的显示组件,包括触摸屏,以及依次装设于所述触摸屏背侧的散热液晶模块和散热背光模块;其中,所述散热液晶模块包括液晶显示控制板,设于所述液晶显示控制板中部的ic单元,以及设于所述ic单元上的石墨匀热片;所述散热背光模块包括背光膜片单元、装设于所述背光膜片单元背侧的散热背光底壳,以及设于所述背光膜片单元与所述散热背光底壳之间、位于所述背光膜片单元和所述散热背光底壳侧边上的led灯带组。
9.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背光膜片单元包括与所述散热背光底壳相适配的背光膜片固定框,以及设于所述背光膜片固定框内、用于均匀光源的背光膜片。
10.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背光底壳为金属背光底壳或合金背光底壳。
11.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设于所述散热液晶模块与所述散热背光模块之间、与所述散热液晶模块和所述散热背光模块相适配的水冷散热模块。
12.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冷散热模块包括穿设于所述散热液晶模块与所述散热背光模块之间、与所述散热液晶模块和所述散热背光模块上凸起零部件适配的水冷管道单元,与所述水冷管道单元相连通、用于冷却液存储的冷液存储罐,以及设于所述水冷管道单元上、用于控制冷却液进出料的冷液控制单元。
13.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冷散热模块还包括与所述冷液控制单元连接、设于所述水冷管道单元上的温度检测器,用于将水冷管道单元表面的温度实时反馈至冷液控制单元上。
14.本实用新型中有效散热、降低表面温升的车载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组件,用于实现装置内部与外界的信息交互;前面板模块,装设于所述显示组件背侧,用于显示组件的安装和控制;装置后壳,装设于所述前面板模块背侧,用于与所述前面板模块配合,对装置内部的零部件进行保护;以及控制主机,与所述前面板模块连接、装设于所述装置后壳背侧,用于控制装置整体的运行。
15.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面板模块包括用于装设所述显示组件的前面板单元、用于前面板模块整体与所述装置后壳和控制主机连接的前支架,以及设于所述前面板单元与所述前支架之间的散热pcba单元。
16.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支架为铝合金支架或表面设有散热镀层的钢板支架。
17.作为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pcba单元包括设于所述前面板单元与所述前支架之间、用于所述显示组件控制的控制pcba,以及设于所述控制pcba芯片上的导热胶。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之处:
19.1、本实用新型有效散热、降低表面温升的显示组件,通过发热源的合理布局,以及散热背光底壳和石墨匀热片等散热元件的设计,可有效的降低显示组件表面的温升,优化显示组件的散热的效果。
20.2、本实用新型有效散热、降低表面温升的显示组件,通过水冷散热模块的设计,可有效的带走显示组件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进一步的提升显示组件的散热效果,降低显示组件表面的温升。
21.3、本实用新型有效散热、降低表面温升的车载显示装置,应用上述的显示组件组装而成,不仅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而且可有效的降低显示屏表面的温升,可应用于智能汽车中,有效的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效散热、降低表面温升的显示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膜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led灯带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效散热、降低表面温升的显示组件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效散热、降低表面温升的车载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pcba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2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实施例1:
31.请参阅附图1,本实施例中有效散热、降低表面温升的显示组件10,包括触摸屏100,以及依次装设于触摸屏100背侧的散热液晶模块200和散热背光模块300;其中,触摸屏100用于实现组件内部与外界的信息交互,优选地,触摸屏100为电容触摸屏、电阻触摸屏或表面声波触摸屏;散热液晶模块200用于图像和信息的显示,散热背光模块300用于为散热液晶模块200提供均匀的光亮。
32.进一步地,散热液晶模块200包括液晶显示控制板210,设于液晶显示控制板210中部的ic单元220,以及设于ic单元220上的石墨匀热片230。散热背光模块300包括背光膜片单元310、装设于背光膜片单元310背侧的散热背光底壳320,以及设于背光膜片单元310与散热背光底壳320之间、位于背光膜片单元310和散热背光底壳320侧边上的led灯带组330;优选地,背光膜片单元310包括与散热背光底壳320相适配的背光膜片固定框311,以及设于背光膜片固定框311内、用于均匀光源的背光膜片312,如附图2所示;散热背光底壳320为散热性能良好的金属背光底壳或合金背光底壳;进一步优选地,led灯带组330包括对称分设于背光膜片单元310和散热背光底壳320两侧边上的第一led灯带331和第二led灯带332,如附图3所示。
33.本实施例中有效散热、降低表面温升的显示组件10,主要通过以下设计来达到散热和降低显示组件表面温升的效果:
34.1、作为主要发热源的ic单元220设于液晶显示控制板210的中部,作为另一主要发热源的led灯带组330设于背光膜片单元310和散热背光底壳320的侧边上,两发热源形成错位设置的布局结构,可有效的均衡显示组件内各区域的发热源,以防止因显示组件内某处的发热源过高而导致显示组件表面的温升过大。
35.2、实现组件封装和组件连接的散热背光底壳320为散热性能良好的金属背光底壳或合金背光底壳、作为主要发热源之一的ic单元220上设有散热性能良好的石墨匀热片230,两部件可将显示组件内所产生的热量快速的传递至显示组件外部,以达到显示组件快
速散热的效果。
36.3、led灯带组330为一种冷光源,不仅光源自身产生的热量低,可有效的降低显示组件表面的温升,而且光源亮度高,与其他光源相比,可在同等亮度条件下进一步有效的降低显示组件表面的温升。
37.4、led灯带组330可根据实际的需求对称的分设于背光膜片单元310和散热背光底壳320的左右两侧边上,或对称的分设于背光膜片单元310和散热背光底壳320的上下两侧边上,可有效的保证散热背光模块300亮度供应的充足性和光源分布的均匀性,从而优化显示组件的显示性能。
38.实施例2:
39.本实施例中有效散热、降低表面温升的显示组件10与实施例1相同,包括触摸屏100,以及依次装设于触摸屏100背侧的散热液晶模块200和散热背光模块300;其主要区别在于:
40.请参阅附图4,本实施例中有效散热、降低表面温升的显示组件10还包括设于散热液晶模块200与散热背光模块300之间、与散热液晶模块200和散热背光模块300相适配的水冷散热模块400。进一步地,水冷散热模块400包括穿设于散热液晶模块200与散热背光模块300之间、与散热液晶模块200和散热背光模块300上凸起零部件适配的水冷管道单元410,与水冷管道单元410相连通、用于冷却液存储的冷液存储罐420,以及设于水冷管道单元410上、用于控制冷却液进出料的冷液控制单元430。优选地,水冷散热模块400还包括与冷液控制单元430连接、设于水冷管道单元410上的温度检测器440,用于将水冷管道单元410表面的温度实时反馈至冷液控制单元430上,然后冷液控制单元430通过温度检测器440所采集的温度,对水冷管道单元410进行适应性的控制,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41.本实施例中有效散热、降低表面温升的显示组件1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加入了水冷散热模块400的设计,水冷管道单元410穿设于散热液晶模块200和散热背光模块300上凸起零部件之间,当冷却液在水冷管道单元410内流通时,可及时的带走显示组件内部所产生的热量,进一步有效的提高显示组件的散热效果,降低显示组件表面的温升。
42.实施例3:
43.请参阅附图5,本实施例中有效散热、降低表面温升的车载显示装置,包括如实施例1或2所述有效散热、降低表面温升的显示组件10、装设于显示组件10背侧的前面板模块20、装设于前面板模块20背侧的装置后壳30,以及与前面板模块20连接、装设于装置后壳30背侧的控制主机40;其中,显示组件10用于实现装置内部与外界的信息交互;前面板模块20用于显示组件10的安装和控制;装置后壳30用于与前面板模块20配合,对装置内部的零部件进行保护;控制主机40用于控制装置整体的运行。
44.进一步地,前面板模块20包括用于装设显示组件10的前面板单元500、用于前面板模块20整体与装置后壳30和控制主机40连接的前支架600,以及设于前面板单元500与前支架600之间的散热pcba单元700。优选地,前支架600为铝合金支架或表面设有散热镀层的钢板支架;散热pcba单元700包括设于前面板单元500与前支架600之间、用于显示组件10控制的控制pcba 710,以及设于控制pcba 710芯片上的导热胶720,如附图6所示;进一步优选地,导热胶720为涂覆于控制pcba 710芯片表面的导热膏涂层,或粘贴于控制pcba710芯片表面上的导热胶垫。
45.本实施例中有效散热、降低表面温升的车载显示装置,利用实施例1或2中有效散热、降低表面温升的显示组件10组装而成,不仅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可有效的降低车载显示装置表面的温升,而且作为主要装置内主要发热源的散热pcba单元700可通过前支架600和导热胶720及时的向装置外部传递热量,以进一步有效的提高装置整体的散热效果、降低装置显示屏表面的温升;使该装置应用于智能汽车中,有效的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46.从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效散热、降低表面温升的显示组件,不仅可有效的降低显示组件表面的温升,优化显示组件的散热的效果,而且可有效的优化显示组件的显示性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该有效散热、降低表面温升的显示组件的车载显示装置,不仅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而且可有效的降低显示屏表面的温升,可应用于智能汽车中,有效的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1.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