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多媒体设备便携式佩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40533发布日期:2022-10-05 05:03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多媒体设备便携式佩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vr眼镜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便携式多媒体设备便携式佩戴装置。


背景技术:

2.vr眼镜是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人的对外界的视觉、听觉封闭,引导用户产生一种身在虚拟环境中的感觉,为用户提供逼真的现实体验并对用户提供讲解服务,其显示原理是左右眼屏幕分别显示左右眼的图像,人眼获取这种带有差异的信息后在脑海中产生立体感。在使用时,利用固定带将vr眼镜主体固定在用户的头上。
3.现有的vr眼镜在不使用并进行收纳时,固定带与vr眼镜主体仍然会形成环状结构,不仅占用空间,还容易刮碰到其他物品,不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媒体设备便携式佩戴装置,在收纳vr眼镜时,固定带能够绕到vr眼镜主体的前侧,不会形成环状结构,不仅节约空间,还可以避免刮碰到其他物品,方便携带。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多媒体设备便携式佩戴装置,包括vr眼镜主体,所述vr眼镜主体的后侧设有两个防护板,两个所述防护板竖直设置,且分别与所述vr眼镜主体两侧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防护板的长度小于所述vr眼镜主体的长度的一半,所述防护板的第一端面上设有转盘,所述转盘与所述防护板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盘之间设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转盘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板的第一端面且位于所述转盘的上方设有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防护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插杆,所述插杆可沿所述通孔的内壁滑动,所述插杆的中部设有拉板,所述拉板与所述插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与所述拉板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插杆的外表面,所述转盘的顶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转盘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插杆的底部伸入所述第一凹槽内。
6.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相同,所述插杆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到所述固定块的顶部之间的距离相同。
7.优选的,所述vr眼镜主体的前侧壁上设有绑带,所述绑带的第一端部与所述vr眼镜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绑带的第二端部设有钩面贴,所述vr眼镜主体的前侧壁上设有毛面贴。
8.优选的,所述固定带和所述绑带均为弹性带。
9.优选的,所述防护板的第二端面设有软垫。
10.优选的,所述防护板的第三端面设有磁铁。
11.优选的,所述防护板的底部设有弧形缺口。
12.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在进行收纳时,固定带绕到了vr眼镜主体的前侧,固定带会紧贴vr眼镜主体的前侧壁和左右侧壁,不会与vr眼镜主体形成环状结构,这样不仅节约了空间,还可以避免刮碰到其他物品,方便携带。防护板的长度小于vr眼镜主体的长度的一半可以防止两个防护板撞到一起,防护板在旋转过后可以起到保护镜片的作用,防止镜片被异物划伤。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角度的轴测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角度的轴测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打开绑带时的轴测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处于收纳状态时一个角度的轴测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处于收纳状态时另一个角度的轴测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转盘的轴测剖视图;
20.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锁定组件的轴测图;
21.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护板的轴测图。
22.附图标记包括:
23.1-vr眼镜主体、2-防护板、3-转盘、4-固定带、5-锁定组件、51-固定块、52-通孔、53-插杆、54-拉板、55-弹簧、6-第一凹槽、7-第二凹槽、8-绑带、9-钩面贴、10-毛面贴、11-软垫、12-磁铁、13-弧形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不是要限制本技术方案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多媒体设备便携式佩戴装置,包括vr眼镜主体1,vr眼镜主体1的后侧设有两个防护板2,两个防护板2竖直设置,且分别与vr眼镜主体1两侧的内壁转动连接,防护板2的长度小于vr眼镜主体1的长度的一半,防护板2的第一端面上设有转盘3,转盘3与防护板2转动连接,两个转盘3之间设有固定带4,固定带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盘3固定连接;请参阅图1和图5,防护板2的第一端面且位于转盘3的上方设有锁定组件5,锁定组件5包括固定块51,固定块51与防护板2固定连接,固定块51上设有上下贯穿的通孔52,通孔52内设有插杆53,插杆53可沿通孔52的内壁滑动,插杆53的中部设有拉板54,拉板54与插杆53固定连接,固定块51与拉板54之间设有弹簧55,弹簧55套设在插杆53的外表面,转盘3的顶部设有第一凹槽6,转盘3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7,插杆53的底部伸入第一凹槽6内。
26.本实用新型在进行收纳时,先向上拉动拉板54,拉板54压缩弹簧55,弹簧55储存弹性势能,拉板54带动插杆53向上移动,插杆53的底部离开第一凹槽6,此时转盘3解锁,转盘3可以转动。接下来拉动固定带4,将固定带4从vr眼镜主体1的后侧经过vr眼镜主体1的下侧绕到vr眼镜主体1的前侧,固定带4会带动转盘3转动半圈,此时第二凹槽7和第一凹槽6转换了位置。松开拉板54,弹簧55释放弹性势能,弹簧55带动拉板54向下移动,拉板54带动插杆53向下移动,插杆53的底部进入第二凹槽7中,此时转盘3锁定,转盘3不可以转动。接下来推
动两个防护板2向内旋转,直到共平面,两个防护板2从后侧挡住vr眼镜主体1的镜片。
27.由于固定带4绕到了vr眼镜主体1的前侧,并且推动了两个防护板2旋转,固定带4会紧贴vr眼镜主体1的前侧壁和左右侧壁,不会与vr眼镜主体1形成环状结构,这样不仅节约了空间,还可以避免刮碰到其他物品,方便携带。防护板2的长度小于vr眼镜主体1的长度的一半可以防止两个防护板2撞到一起,防护板2在旋转过后可以起到保护镜片的作用,防止镜片被异物划伤。
2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推动两个防护板2向外侧旋转,向上拉动拉板54使转盘3解锁,重新将固定带4绕到vr眼镜主体1的后侧,插杆53的底部进入第一凹槽6中,转盘3锁定,这样在将vr眼镜主体1戴到头上后转盘3不会转动,vr眼镜主体1就不会从头上掉落。
29.具体而言,请参阅图6和图7,第二凹槽7与第一凹槽6的深度相同,插杆53的长度与第一凹槽6的底部到固定块51的顶部之间的距离相同。这样在插杆53的底部进入第一凹槽6或第二凹槽7中时,插杆53的顶部不会超过防护板2的顶部,插杆53不会对防护板2的转动过程造成阻碍。
30.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和图3,vr眼镜主体1的前侧壁上设有绑带8,绑带8的第一端部与vr眼镜主体1固定连接,绑带8的第二端部设有钩面贴9,vr眼镜主体1的前侧壁上设有毛面贴10。在将固定带4绕到vr眼镜主体1的前侧的时候,打开绑带8,将固定带4放到绑带8与vr眼镜主体1的前侧壁之间,接下来合上绑带8使钩面贴9钩住毛面贴10,这样可以将固定带4固定在vr眼镜主体1的前侧,固定带4不会随意移动。
31.具体而言,固定带4和绑带8均为弹性带。
32.具体而言,请参阅图8,防护板2的第二端面设有软垫11。在将vr眼镜主体1戴到头上时,软垫11可以提高舒适度。
33.具体而言,请参阅图8,防护板2的第三端面设有磁铁12。在两个防护板2向内旋转,直到共平面时,两个防护板2上的磁铁12互相吸附住彼此,这样两个防护板2就不会随意转动。
34.具体而言,请参阅图8,防护板2的底部设有弧形缺口13。在向外侧旋转两个防护板2时,将手指放在弧形缺口13的位置可以更轻松的转动防护板2。
35.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进行收纳时,先向上拉动拉板54,拉板54压缩弹簧55,弹簧55储存弹性势能,拉板54带动插杆53向上移动,插杆53的底部离开第一凹槽6,此时转盘3解锁,转盘3可以转动。接下来拉动固定带4,将固定带4从vr眼镜主体1的后侧经过vr眼镜主体1的下侧绕到vr眼镜主体1的前侧,固定带4会带动转盘3转动半圈,此时第二凹槽7和第一凹槽6转换了位置。松开拉板54,弹簧55释放弹性势能,弹簧55带动拉板54向下移动,拉板54带动插杆53向下移动,插杆53的底部进入第二凹槽7中,此时转盘3锁定,转盘3不可以转动。接下来推动两个防护板2向内旋转,直到共平面,两个防护板2从后侧挡住vr眼镜主体1的镜片。然后就可以将本实用新型装到包里随身携带。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推动两个防护板2向外侧旋转,向上拉动拉板54使转盘3解锁,重新将固定带4绕到vr眼镜主体1的后侧,插杆53的底部进入第一凹槽6中,转盘3锁定,这样在将vr眼镜主体1戴到头上后转盘3不会转动,vr眼镜主体1就不会从头上掉落。
36.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内容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
实用新型的构思,均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