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极探针并联式隐形眼镜清洗仓及其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26170发布日期:2022-12-20 23:51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极探针并联式隐形眼镜清洗仓及其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隐形眼镜清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极探针并联式隐形眼镜清洗仓及其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2.为清除隐形眼镜上的细菌,传统采用的清洗方法是配合护理液对隐形眼镜镜片进行物理揉搓,或者使用化学活性剂浸泡以达到除蛋白的目的,但是这些方法对于除蛋白的效果甚微,且手指揉搓,尤其是硬性镜片很容易造成镜片划伤、破损。
3.电泳(electrophoresis,ep)是电泳现象的简称,指的是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而蛋白电泳(spe)作为一种蛋白质的分析技术,蛋白质在缓冲液中带负电荷或正电荷,在电场中向阳极或阴极移动称为电泳,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具有不同的电泳迁移率。电解(electrolysis)是将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又称电解液),在阴极和阳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电化学电池在外加直流电压时可发生电解过程。
4.现有的一些分体式的隐形眼镜清洗装置,在设计时,其清洗仓一般采用的是一个清洗探针对应一个导电探针的导电方式,这就导致在清洗仓和清洗底座上均需要开设较多的空洞,不利于装置进行防水设计,而且传统设计一般是采用pogopin弹簧针作为导电探针,但由于在日常使用时会使用离子型溶液,这就会导致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弹簧针以及弹簧针内部的弹簧发生氧化,进而导致清洗仓与清洗底座之间通电不稳定等问题。同时,弹簧针与清洗探针之间,如果接触力过小,则会导致电阻过大,影响导通,而如果接触力较大则又会破坏清洗探针的镀层。
5.因此,结合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形眼镜清洗仓,通过在清洗仓内设置两个导电片,使得所有清洗槽内同极的清洗探针之间并联,进而降低清洗仓上的开孔数,从而增强清洗仓的防水效果;还可以使用实心探针代替之前的弹簧针与清洗探针之间进行硬接触,进而有效降低电阻。同时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清洗仓的清洗装置。
7.为实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极探针并联式隐形眼镜清洗仓,其包括清洗壳体和设置在所述清洗壳体内的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清洗壳体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清洗槽,所述清洗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清洗探针和至少一个第二清洗探针,所述第一清洗探针与所述第一导电片连接,所述第二清洗探针与所述第二导电片连接,所述清洗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一导电片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第二导电片连接,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均与所述清洗壳体外连通。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片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卡接结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与
所有所述清洗槽内的第一清洗探针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清洗探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卡接,所述第一清洗探针的另一端延伸至对应的所述清洗槽内;和/或所述第二导电片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卡接结构,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与所有所述清洗槽内的第二清洗探针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清洗探针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卡接,所述第二清洗探针的另一端延伸至对应的所述清洗槽内。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若干个环绕间隔分布的第一卡爪,若干个所述第一卡爪的自由端朝所述清洗槽的方向延伸,并向内收拢,所述第一清洗探针卡接在若干个所述第一卡爪之间;和/或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若干个环绕间隔分布的第二卡爪,若干个所述第二卡爪的自由端朝所述清洗槽的方向延伸,并向内收拢,所述第二清洗探针卡接在若干个所述第二卡爪之间。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爪的自由端和/或所述第二卡爪的自由端朝远离所述清洗槽的方向弯折。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片上设置有第三卡接结构,所述第三卡接结构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对应,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三卡接结构卡接;和/或所述第二导电片上设置有第四卡接结构,所述第四卡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导电件对应,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第四卡接结构卡接。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卡接结构包括若干个环绕间隔分布的第三卡爪,若干个所述第三卡爪的自由端朝所述清洗槽的方向延伸,并向内收拢,所述第一导电件卡接在若干个所述第三卡爪之间;和/或所述第四卡接结构包括若干个环绕间隔分布的第四卡爪,若干个所述第四卡爪的自由端朝所述清洗槽的方向延伸,并向内收拢,所述第二导电件卡接在若干个所述第四卡爪之间。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卡爪的自由端和/或所述第四卡爪的自由端朝所述清洗槽的方向弯折。
14.进一步的,所述清洗壳体包括清洗上盖和清洗下壳,所述清洗上盖卡合在所述清洗下壳一侧,所述清洗槽设置在所述清洗上盖远离所述清洗下壳的一侧,所述清洗上盖与所述清洗下壳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清洗下壳远离所述清洗上盖的一侧。
15.进一步的,所述清洗壳体内还设置有磁吸件;和/或其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设置在所述清洗槽的开口处。
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洗装置,其包括上述的同极探针并联式隐形眼镜清洗仓。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同极探针并联式隐形眼镜清洗仓及其清洗装置至少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
18.(1)本技术的同极探针并联式隐形眼镜清洗仓及其清洗装置,其通过在清洗仓内设置两个导电片,使得只需在清洗仓上开设两个孔洞即可实现清洗仓与外部设备之间的电导通,可以有效增强清洗仓的防水效果;
19.(2)本技术的同极探针并联式隐形眼镜清洗仓及其清洗装置,其可以采用实心探针代替原有弹簧针与清洗探针进行硬接触,进而能够有效降低电阻,且通电更加稳定;
20.(3)本技术的同极探针并联式隐形眼镜清洗仓及其清洗装置,其在工作时,镜片可
以与正负极清洗探针的分布方向相垂直设置,进而使得电化学反应的效果能最大化。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隐形眼镜清洗装置部分结构在竖直方向上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洗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2中i位置的放大图;
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洗仓的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洗仓在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洗仓在仰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洗仓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洗仓内部的导电片分布示意图;
29.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隐形眼镜清洗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隐形眼镜清洗装置在水平方向上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31.图11和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3和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盖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3.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盖夹持镜片时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34.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盖夹持镜片时的侧视状态示意图。
35.其中,1-清洗仓,11-清洗壳体,111-清洗上盖,1111-清洗槽,112-清洗下壳,12-第一清洗探针,13-第二清洗探针,14-第一实心探针或第一导电件,15
‑ꢀ
第二实心探针或第二导电件,16-第一导电片,161-第一卡接结构,1611-第一卡爪,162-第三卡接结构,1621-第三卡爪,17-第二导电片,171-第二卡接结构,1711-第二卡爪,172-第四卡接结构,1721-第四卡爪,18-密封盖,181-盖体,1811-腔底,1812-第一安装柱,1813-第一限位柱,1814-螺纹结构,1815
‑ꢀ
防滑结构,182-夹持架,1821-连接部,1822-夹持部,1823-夹槽,1824-柱状结构,1825-凸缘结构,1826-第一槽孔,1827-通孔,1828-支撑耳,1829-倒角, 1830-圆角2-清洗底座,21-底座壳体,211-容置槽,22-电路板,23-第一实心转接针,24-第二实心转接针,3-磁吸件,4-镜片。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37.实施例
3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电稳定的隐形眼镜清洗装置,其包括清洗仓1和清洗底座2,所述清洗仓1设置在所述清洗底座2的一侧,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其中图1中仅是展示了所述清洗仓1的部分结构,清洗仓1的具体结构请参看图2至图8。
39.所述清洗底座2主要由底座壳体21和设置在所述底座壳体21内的电路板 22构成。所述底座壳体21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电路板22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底座壳体21的一侧设置有容置槽211,在所述容置槽211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实心转接针23和第二实心转接针24,其分别为一种柱状的实心导电元件。所述第一实心转接针23和所述第二实心转接针
24各自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与所述电路板22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容置槽211的槽底与外界连通,如图1所示。
40.如图2所示,所述清洗仓1主要由清洗壳体11和设置在所述清洗壳体11 内的第一导电片16和第二导电片17构成。所述清洗壳体11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清洗槽1111,所述清洗槽111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清洗探针12和至少一个第二清洗探针13。图2中示意性展示了一种清洗仓1,其清洗壳体11由清洗上盖111和清洗下壳112构成,所述清洗上盖111卡合在所述清洗下壳112一侧。在所述清洗上盖111远离所述清洗下壳112的一侧设置有两个所述清洗槽 1111,且每一清洗槽1111内各设置一个第一清洗探针12和一个第二清洗探针 13。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并未画出密封盖18,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设计不同套设方式的密封盖18以对清洗槽1111进行密封,比如可以是螺纹套设,也可以是过盈配合套设等等。所述清洗上盖111与所述清洗下壳112 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第一导电片16和第二导电片17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每一个所述清洗槽1111内的所述第一清洗探针12均与所述第一导电片16连接,每一个所述清洗槽1111内的所述第二清洗探针13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17 连接。所述清洗下壳112远离所述清洗上盖1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电件14 和第二导电件15,所述第一导电件14与所述第一导电片16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15与所述第二导电片17连接,所述第一导电件14和所述第二导电件15 均与所述清洗壳体11外连通,如图6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件14和所述第二导电件15均为实心探针,为一种柱状的实心导电元件。所述第一导电件 14也即第一实心探针14,所述第二导电件15也即第二实心探针15。
41.所述清洗仓1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容置槽211内,所述第一实心探针14 与所述第一实心转接针23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实心探针15与所述第二实心转接针24位置对应。所述清洗仓1放置在所述容置槽211内时,所述清洗仓1 的清洗槽1111朝向远离所述清洗底座2的方向,即所述清洗仓1设置有所述第一实心探针14和所述第二实心探针15的一侧放入至所述清洗槽1111内。优选的,所述清洗仓1与所述清洗底座2之间磁吸连接。如图1、图2、图4和图 7所示,分别在所述清洗仓1内以及所述清洗底座2内对应位置设置一磁铁等可以产生磁吸效果的磁吸件3,比如磁铁等,这样,当所述清洗仓1放置在所述容置槽211内时,在磁力的作用下,所述清洗仓1将会被吸附在所述容置槽211 内,且所述第一实心探针14与所述第一实心转接针23连接,所述第二实心探针15与所述第二实心转接针24连接。由于所述清洗仓1与所述清洗底座2之间采用的是实心探针与实心转接针硬接触的连接方式,因此不需要像传统采用弹簧针的连接方式一样需要使用较多的磁吸件3以压迫弹簧针的弹簧来保证导通效果,而只需设置一磁吸件3即可,如图8所示,优选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片16和所述第二导电片17之间,即清洗仓1的中间位置,从而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组装效率。同时,为了清洗仓1与清洗底座2之间能够安装的更加准确,即实心探针与对应的实心转接针能够准确对位,可以在所述清洗仓1 于所示容置槽211之间设置限位结构,比如可以在所述清洗仓1朝向所述清洗底座2的一侧设置若干个限位凸起,如图6所示,对应的在所述容置槽211槽底上设置与所述限位凸起匹配的限位凹槽。当然,也可以是限位凸起设置在所述容置槽211的槽底,而限位凹槽设置在所述清洗仓1上。
42.所述第一导电片16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卡接结构161,所述第一卡接结构 161与所有所述清洗槽1111内的第一清洗探针12一一对应。如图2所示,图中对应的共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卡接结构161。所述第一清洗探针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161卡接,所述第
一清洗探针12的另一端延伸至对应的所述清洗槽1111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161包括若干个环绕间隔分布的第一卡爪1611,若干个所述第一卡爪1611的自由端朝所述清洗槽1111的方向延伸,并向内收拢,所述第一清洗探针12卡接在若干个所述第一卡爪1611 之间。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爪1611的自由端远离所述清洗槽1111的方向弯折,如图3所示,这样既可以保证在组装所述第一清洗探针12时不会损伤探针,还可以利用金属片弯折具有一定弹性的特性使得所述第一卡爪1611与所述第一清洗探针12之间紧密接触连接,产生较大的接触压力,从而产生降低电阻的效果。
43.同理,在所述第一导电片16上还可以设置第三卡接结构162,所述第三卡接结构162与所述第一实心探针14对应,所述第一实心探针14与所述第三卡接结构162卡接。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161不同的是,所述第三卡接结构162 包括若干个环绕间隔分布的第三卡爪1621,若干个所述第三卡爪1621的自由端朝所述清洗槽1111的方向延伸,并向内收拢,如图2所示。而所述第一实心探针14卡接在若干个所述第三卡爪1621之间。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卡爪1621 的自由端朝所述清洗槽1111的方向弯折,同样可以利用金属片弯折具有一定弹性的特性使得所述第三卡爪1621与所述第一实心探针14之间紧密接触连接,既可以防止刮伤第一实心探针14,也可以具有较大的接触压力,从而产生降低电阻的效果。
44.所述第二导电片17优选与所述第一导电片16结构一致。即所述第二导电片17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卡接结构171,所述第二卡接结构171与所述清洗槽 1111内的第二清洗探针13一一对应。同上,图2中对应的共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卡接结构171。所述第二清洗探针1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171卡接,所述第二清洗探针13的另一端延伸至对应的所述清洗槽1111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接结构171包括若干个环绕间隔分布的第二卡爪1711,若干个所述第二卡爪1711的自由端朝所述清洗槽1111的方向延伸,并向内收拢,所述第二清洗探针13卡接在若干个所述第二卡爪1711之间。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爪1711的自由端远离所述清洗槽1111的方向弯折。
45.所述第二导电片17上也设置有第四卡接结构172,所述第四卡接结构172 与所述第二实心探针15对应,所述第二实心探针15与所述第四卡接结构172 卡接。所述第四卡接结构172包括若干个环绕间隔分布的第四卡爪1721,若干个所述第四卡爪1721的自由端朝所述清洗槽1111的方向延伸,并向内收拢,所述第二实心探针15卡接在若干个所述第四卡爪1721之间。更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卡爪1721的自由端朝所述清洗槽1111的方向弯折,如图3所示。
46.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片16和所述第二导电片17采用不锈钢材质。而所述第一卡接结构161、所述第二卡接结构171、所述第三卡接结构162和所述第四卡接结构172可以采用冲压的方式获得,进而使得各卡接结构尤其是第三卡接结构162和第四卡接结构172,其各自卡爪所围成的区域内形成通孔结构,以便于探针可以顺利穿过。
4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所述容置槽211的边缘处设置环形凸起,如图1所示,对应的在所述清洗仓1的外侧壁设置环形凹槽,如图4所示,这样,当所述清洗仓1放置在所述容置槽211内时,所述清洗仓外侧壁的环形凹槽刚好卡套在所述容置槽211的边缘处设置环形凸起上,进而起到密封作用,可以有效防止外部溅液进入至所述容置槽211内,提升装置的防水效果。
48.本实施例的清洗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蛋白电泳技术,即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
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而蛋白质是由一条或几条多肽链按各自特殊的组合方式形成具有完整生物活性的分子,且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当其处于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本身静电荷为零,通常在偏酸性的溶液中带正电,在偏碱性的溶液中带负电。当在所述清洗槽1111内加入电解质溶液,可使得所述电路板22在给所述第一清洗探针12和第二清洗探针13通电时,所述第一清洗探针12和第二清洗探针13之间通过电解质溶液形成通路,且所述第一清洗探针12和第二清洗探针13之间具有一定电势差,粘附在隐形眼镜上的秽物,比如泪蛋白等,在电解质溶液中具有一定电荷,且在电势差的作用下与隐形眼镜脱离,并在电解质溶液中向第一清洗探针12或第二清洗探针13 移动,最终吸附在第一清洗探针12或第二清洗探针13表面,实现对隐形眼镜的清洁。而采用含有cl-的电解质溶液,当装置通电后,电解质溶液中的cl-朝向正极清洗探针移动,且失去电子被氧化为氯气,氯气溶于所述电解质溶液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与泪蛋白可以在清洗槽1111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泪蛋白被降解。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其可以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出氢离子、氯离子和氧气。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病毒,所述次氯酸在分解过程中吸收所述细菌的细胞壁上的功能蛋白的电子,所述细菌失活;所述次氯酸在分解过程中吸收所述病毒的外壳上的功能蛋白的电子,所述病毒失活。所述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其还可以渗透所述微生物细胞内,与所述微生物细胞内的菌体蛋白、核酸和酶发生氧化反应,以使得所述微生物被灭杀。
49.本实施例所使用的清洗探针优选为纳米级镀层材料,该清洗探针的材质耐腐蚀,因此,清洗槽1111内电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会引起清洗探针腐蚀,或者说,电解质溶液不与清洗探针发生反应,所述电解质溶液在所述两个带不同电性的清洗探针附近发生反应(从浓度的角度来说,根据离子的定向移动的理论,相比于清洗槽1111内的其他位置而言,靠近清洗探针附近的离子浓度就较高一些,但因为清洗槽1111内的空间原本就较小,而电解质浓度一定,也可以说是在清洗槽1111内发生反应),形成破坏所述泪蛋白分子结构的离子,所述泪蛋白被所述离子电解解离。
50.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采用0.9%浓度的nacl溶液作为隐形眼镜的电解质溶液。含nacl的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被电解,溶液中的钠离子和氢离子向负极清洗探针移动,氯离子向正极清洗探针移动。电解过程中nacl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所述负极清洗探针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形成氢气,氯离子在正极清洗探针失去电子被还原为氯气,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产生的氯气一部分通过由气泡排出,一部分溶于水并发生如下化学反应:cl2+h2o=hcl+hclo。
51.该反应生成的次氯酸hclo具有降解蛋白质的作用。次氯酸可将隐形眼镜上沉积性蛋白分解为小分子蛋白和氨基酸,小分子蛋白相比沉积性蛋白更易于吸附,从而更利于隐形眼镜上泪蛋白的移除。这个降解反应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降解蛋白质的骨架肽链,通过次氯酸与形成蛋白骨架的肽链反应,得到氯醛甲酰胺,以氯醛甲酰胺形成的肽链在溶液中水解,所述肽链中的肽键断裂,分解为小分子蛋白和氨基酸,蛋白降解;另一种则是通过次氯酸与形成蛋白骨架的肽链的侧链反应,所述侧链包括赖氨酸侧链,所述次氯酸与所述赖氨酸侧链发生反应,在蛋白的赖氨酸侧链以及蛋白的氨基上形成氯胺,所述氯胺分解形成羰基形式的有机分子片段【1,2】,所述赖氨酸侧链上的肽键断裂,分解为小分子蛋白和氨基酸,蛋白降解。
52.同时,次氯酸也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次氯酸会慢慢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而分解,在分解时每个次氯酸分子会吸收电子(次氯酸作为强氧化剂其可以吸收微生物细胞壁的表面蛋白的电子,从而氧化微生物表面功能蛋白,微生物最终因无法摄取营养、不能正常代谢、并停止分裂而失活,最终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达到杀菌目的,并解离出氢离子,氯离子与氧气,化学式为:
53.2hclo

2h++2cl-+o2


54.次氯酸在杀菌、杀病毒过程中,不仅可作用于细胞壁、病毒外壳,而且因次氯酸分子小、不带电荷,还可渗透入菌(病毒)体内,与菌(病毒)体蛋白、核酸、和酶等有机高分子发生氧化反应,从而杀死病原微生物。
55.同时,所述电解质溶液中带正电荷的氢离子向负极清洗探针移动,并在所述负极清洗探针附近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所述电解质溶液中的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钠,隐形眼镜表面的油脂与所述氢氧化钠发生皂化反应,隐形眼镜表面的油脂被清除。本技术隐形眼镜清洗装置在除蛋白灭菌作用时也促进了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当隐形眼镜上附着有脂质时,电泳解离会促进皂化反应的进行,因此,当隐形眼镜有脂质时,申请的隐形眼镜清洗装置也可以顺带去脂质,可谓一举多得,清洗高效,可速效还原。
5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隐形眼镜镜片4优选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清洗探针 12和所述第二清洗探针13之间,即所述镜片4与所述第一清洗探针12和所述第二清洗探针13之间的连线或分布方向相垂直,如图9和图10所示,使得电化学反应的效果能最大化。具体的,如图11所示,将所述密封盖18设计为密封夹盖。所述密封盖18由盖体181和夹持架182构成。所述盖体181为盖状,优选为圆盖状,其内形成有容腔,且容腔具有腔底1811,所述盖体181远离所述腔底1811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容腔连通。优选的,在所述盖体181的内侧壁设置有螺纹结构1814,可以使得所述盖体181与清洗槽1111 外壁开口处螺纹连接,进而对清洗槽1111进行密封,防止清洗槽1111内的清洗液或护理液外泄。进一步的,为了方便用户旋动密封盖18,还可以在所述盖体181的外侧壁设置若干个防滑结构1815。如图11至图14所示,图中示意性展示的是在所述盖体181的外侧壁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若干个凹槽结构,可以增大所述盖体181外侧壁的摩擦力。当然,所述防滑结构1815并不限制在都是凹槽结构,也可以为都是凸起结构,还可以为既有凹槽结构也有凸起结构。
57.所述夹持架182位于所述容腔内。所述夹持架182可以采用ldpe材料,该材料为透明色,可以长期浸泡在次氯酸溶液中不易变黄老化,也可以采用tpe 和tpu类软胶材质,软胶结构上比较软,不易损伤镜片。所述夹持架182包括连接部1821和间隔设置的两个夹持部1822。所述连接部1821与所述腔底1811 连接,所述夹持部182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1821连接,所述夹持部1822的另一端朝远离所述腔底1811的方向延伸,即所述夹持部1822远离所述连接部 1821的一端穿过所述开口延伸至所述盖体181外,可以在所述盖体181卡合在所述清洗槽1111的开口上时,所述夹持部1822能够伸入至所述清洗槽1111 内。两个夹持部1822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夹槽1823,所述夹槽1823的一端贯穿所述夹持部1822远离所述腔底1811的一端,如图11和图12所示,这样,镜片4可以从所述夹持部1822远离所述盖体181的一端侧插入至两个夹持部 1822之间,并位于两个夹持部1822的夹槽1823内。由于夹持部1822具有一定弹性,因此,在镜片4插入的过程中,两个夹持部1822的端部将会受力扩张,而当镜片4安装到位后,两个夹持部1822的端部将会回复至初始状态,进而夹持住镜片4。
58.为了保证对镜片4的清洗效果,需尽可能的将夹持部1822做窄。如图13 和图14所示,图中展示了一种优选的夹持架182结构。在一个夹持部1822远离另一个夹持部1822的一侧设置有通孔1827,所述通孔1827与所述夹槽1823 连通。这样,在所述夹持部1822夹持镜片4时,镜片4的边缘处可以通过所述通孔1827露出所述夹持部1822外,减少了所述夹持部1822对镜片4的遮挡面积,更有利于对镜片4的清洗,而且夹持部1822采用这种中空式设计,可以使得夹持部1822能够夹持更大尺寸范围内的镜片4,增加了密封盖的适用性。
59.进一步的,一个夹持部1822远离另一个夹持部1822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耳 1828,所述支撑耳1828靠近所述连接部1821设置,所述支撑耳1828远离所述连接部1821的一侧为内凹弧面,优选的,两个支撑耳1828的内凹弧面可以组合成一个圆弧面。设置支撑耳1828,一方面可以在所述夹持部1822夹持镜片4时起到支撑的作用,如图15和图16所示;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夹持部1822 的强度,保证夹持部1822对镜片4的夹持力度,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发生因长时间使用导致夹持部1822发生变形而不能提供足够夹持力的现象。
6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一个夹持部1822远离所述连接部1821的一端,其相对另一个夹持部1822的边角处设置有倒角1829,如图11和图13所示,即两个夹持部1822之间的间隔采用扩口设计,这样可以保证镜片4能够方便且顺利的插入至两个夹持部1822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夹槽1823内在对应所述夹持部1822远离所述连接部1821的一端边角处设置有圆角1830,一方面起到保护镜片4的作用,防止镜片4在插入时造成损伤,另一方面还可以进一步使得镜片4能够更方便且顺利的插入至两个夹持部1822之间。
61.所述夹持架182与所述盖体181之间优选可拆卸连接。如图13和图14所示,图中示意性展示一种可拆卸连接方式,在所述腔底1811设置第一安装柱 1812,对应的,在所述连接部1821远离所述夹持部1822的一侧设置第一安装孔,所述夹持架182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套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柱1812 上,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柱1812之间过盈配合。用户可以在清洗镜片夹盖时方便的将夹持架182与盖体181分体,清洗起来更为方便。当然,也可以是将安装孔设置在所述腔底1811上,定义其为第二安装孔,而将安装柱设置在所述连接部1821远离所述夹持部1822的一侧,定义其为第二安装柱,所述夹持架182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柱与在所述第二安装孔插接,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柱之间过盈配合。
6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821远离所述夹持部1822的一侧设置有柱状结构1824,所述第一安装孔或所述第二安装柱设置在所述柱状结构1824 上。所述柱状结构1824远离所述连接部1821的一端设置有凸缘结构1825,如图13和图14所示。通过在所述柱状结构1824的端部设置凸缘结构1825,可以在所述夹持架182与所述盖体181之间连接时,所述凸缘结构1825与所述腔底1811之间抵触,起到支撑作用,保证夹持架182与盖体18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可以在所述腔底1811设置若干个第一限位柱1813,而所述凸缘结构1825上在对应所述第一限位柱1813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槽孔 1826,如图13和图14所示,图中示意性展示的,在所述凸缘结构1825的边缘处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槽孔1826,即呈缺口状。当所述夹持架182与所述盖体 181之间连接时,所述第一限位柱1813位于所述第二槽孔内,可以起到定位作用,保证盖体181拧紧在清洗槽1111开口上时,清洗槽1111内的镜片4处于所需要的设置角度。当然,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槽孔1826也可以是设置在凸缘结构1825的内部,且所述第一槽孔1826既可以是通孔也可以是沉孔。同样,也可以是将若干个槽
孔设置在所述腔底1811,定义其为第二槽孔,而将限位柱设置在所述凸缘结构1825对应所述第二槽孔的位置,定义其为第二限位柱,一样可以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原理同前者一致,在此不再赘述。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63.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
64.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6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