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的遮光胶加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29447发布日期:2022-12-28 09:42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源的遮光胶加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背光源的遮光胶加压装置。


背景技术:

2.背光源是位于液晶显示器(lcd)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lcm)视觉效果,遮光胶胶主要应用于背光源上,起固定、遮光作用;
3.在背光源和遮光胶组合工艺中,为了使遮光胶完全与背光源贴合,需要进行加压处理,目前,现有的加压装置,需要人工配合操作,在进行更换工件时,加压装置会停止工作,不能实现连续工作,降低了加压工艺的工作效率,且加压过程中,缺乏对工件的保护,容易造成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背光源的遮光胶加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源的遮光胶加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了现有的加压装置,需要人工配合操作,在进行更换工件时,加压装置会停止工作,不能实现连续工作,且加压过程中,缺乏对工件的保护,容易造成损坏。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背光源的遮光胶加压装置,包括基体和转台,所述转台转动连接在所述基体的顶部中间,所述基体的前侧壁上侧镶嵌有控制面板,所述基体的后侧壁左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基体的后侧壁中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前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弹性伸缩柱,所述弹性伸缩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滚筒机构,所述基体的内侧壁中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转台的顶部开有凹槽,且呈环形依次排列,所述凹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载物块,所述凹槽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且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且与所述载物块固定连接。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前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压板。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滚筒机构包括连接板、安装板和橡胶筒,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与弹性伸缩柱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前后两侧,所述橡胶筒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中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台的底部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载物块的顶部开有定位槽。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伸缩杆的外侧套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弹簧采用高锰钢材质制成。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该背光源的遮光胶加压装置,通过电机提供动力,带动转台旋转,通过转台带动载物块上的工件旋转,使其依次经过加压区域,呈圆周运动,将加压完成的工件运送至转台前侧,未加压的工件运送至加压区域,实现不同的工件在加压区域中切换,利用加压的时间,快速对加压后的工件进行更换,从而实现不停机更换,使加压装置能够连续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8.2、该背光源的遮光胶加压装置,通过载物块的定位槽对工件进行限位,通过电动推杆提供动力,带动压板下移,对工件进行加压,随着压力增大,使载物块下移,使弹性件受力形变,直至载物块隐藏到凹槽的内腔,使转台受力,实现对工件的保护,在二次加压过程中,通过弹性件和弹性伸缩柱的配合作用,使工件所受的压力始终在承受范围之内,便于保护工件,使其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背光源的遮光胶加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背光源的遮光胶加压装置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背光源的遮光胶加压装置的滚筒机构右侧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背光源的遮光胶加压装置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00、基体;110、控制面板;120、第一支撑柱;121、电动推杆;122、压板;130、第二支撑柱;140、弹性伸缩柱;150、滚筒机构;151、连接板;152、安装板;153、橡胶筒;160、支撑板;161、电机;200、转台;210、凹槽;220、载物块;221、定位槽;230、伸缩杆;231、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源的遮光胶加压装置,能够实现不停机更换工件,使加压装置能够连续工作,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使工件所受的压力始终在承受范围之内,便于保护工件,使其不易损坏,请参阅图1-4,包括基体100和转台200;
28.请参阅图1-3,基体100的前侧壁上侧镶嵌有控制面板110,控制面板110用于电机161和电动推杆121的启动和关闭,基体100的后侧壁左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120,第一支撑柱120用于电动推杆121的安装,基体100的后侧壁中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130,第二支撑柱130用于弹性伸缩柱140的安装,第二支撑柱130的前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弹性伸缩柱140,弹性伸缩柱140,弹性伸缩柱14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滚筒机构150,滚筒机构150用于二次加压,基体100的内侧壁中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60,支撑板160用于电机161的安装;
29.请参阅图1-2和图4,转台200转动连接在基体100的顶部中间,转台200的顶部开有凹槽210,且呈环形依次排列,凹槽210用于载物块220的安装,凹槽210的内腔滑动连接有载物块220,载物块220用于摆放工件,凹槽210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230,且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伸缩杆230用于载物块220的导向支撑,且与载物块220固定连接。
30.综上所述,能够实现不停机更换工件,使加压装置能够连续工作,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使工件所受的压力始终在承受范围之内,便于保护工件,使其不易损坏。
31.请参阅图1-2,第一支撑柱120的前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21,电动推杆12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压板122,通过电动推杆121,便于提供动力。
32.请再次参阅图1-3,滚筒机构150包括连接板151、安装板152和橡胶筒153,连接板151的顶部与弹性伸缩柱140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安装板152固定连接在连接板151的底部前后两侧,橡胶筒153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板152之间,便于实现工件进行滚动加压。
33.请参阅图2,支撑板160的顶部中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机161,电机161的输出端与转台200的底部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便于提供动力。
34.请参阅图4,载物块220的顶部开有定位槽221,便于对工件进行限位。
35.请再次参阅图4,伸缩杆230的外侧套接有弹性件231,弹性件231为弹簧,弹簧采用高锰钢材质制成,便于提高弹性件231的韧性。
36.在具体的使用时,本技术领域人员通过手动操控控制面板110,启动电机161运行,通过电机161的输出端带动转台200旋转,通过转台200带动载物块220上的工件旋转,使其依次经过加压区域,呈圆周运动,将加压完成的工件运送至转台200前侧,未加压的工件运送至加压区域,实现不同的工件在加压区域中切换,利用加压的时间,对加压后的工件进行更换,从而实现不停机更换,使加压装置能够连续工作,通过载物块220的定位槽221对工件进行限位,通过手动操控控制面板110,启动电动推杆121运行,通过电动推杆121提供动力,带动压板122下移,对工件进行加压,随着压力增大,使载物块220下移,使弹性件231受力形变,直至载物块220隐藏到凹槽210的内腔,使转台200受力,实现对工件的保护,完成加压后,通过转台200使工件旋转至二次加压区域,再进行二次加压,通过滚筒机构150的橡胶筒153,对工件进行滚动加压,通过弹性件231和弹性伸缩柱140的配合作用,使工件所受的压
力始终在承受范围之内,从而便于保护工件。
3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