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33623发布日期:2023-11-05 13:41阅读:50来源:国知局
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学元件,尤其涉及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光学镜头技术的不断发展,光学镜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在智能手机、安防监控、汽车辅助驾驶、智能检测以及虚拟现实等多个领域中光学镜头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大领域的镜头生产商为了提高自身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积极投入并致力于研发小型化、空间占比小的光学镜头。

2、在某些特定领域,为了提升解像能力光学镜头需采用多个透镜。以手机镜头为例,手机镜头一般包括镜筒和多个透镜。装配时,各个透镜依次装入镜筒,并分别与镜筒过盈配合连接。相邻直径差距大的两个透镜通过一定厚度的隔圈过渡,隔圈分别通过两个平行的端面支撑在两个透镜之间。而相邻两个透镜的直径差距越大则意味着位于两个透镜之间的隔圈承载面的间距越大,相应的翻转力矩变大进而导致稳定性变差、良品率降低。此外,透镜数量的增多也会影响手机镜头的稳定性,容易出现因配合量造成良率低的情况。

3、因此,在保证成像规格不变的前提下,亟需一种兼顾小型化和稳定性的光学镜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兼顾小型化和稳定性的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

2、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光学镜头,包括:镜筒;透镜组,设于所述镜筒内,所述透镜组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以及多个间隔件,位于所述镜筒内;多个所述间隔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的第三间隔件;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中的其中一个具有正光焦度,另外一个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中的其中一个具有正光焦度,另外一个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中的至少两个的像侧面为凹面;以及所述镜筒沿所述光轴方向的最大高度l大于6mm;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所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外径d3s和所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内径d3s满足以下条件:-3<(d3s-r4)/(f3+d3s)<3。

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间隔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第一间隔件;其中,所述镜筒的最大高度l、所述镜筒朝向物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的间距ep01、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以及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满足以下条件:12<(l*r1)/(ep01*r2)<22。

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设有至少三个所述间隔件,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之间设有至少三个所述间隔件。

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间隔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第一间隔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的第二间隔件;其中,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所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外径d1s和所述第二间隔件的物侧面外径d2s满足以下条件:0mm<f*(ct2-ct1)/(d2s-d1s)<15mm。

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间隔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之间的第四间隔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之间的第五间隔件;其中,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所述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内径d4s和所述第五间隔件的物侧面内径d5s满足以下条件:8mm<f5*(d4s/ct4-d5s/ct5)<70mm。

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间隔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之间的第五间隔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第六间隔件,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边缘与所述第六间隔件的环面接触;其中,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所述第六间隔件的物侧面内径d6s和所述第五间隔件的物侧面外径d5s满足以下条件:-66<r11/(d6s-d5s)<23。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间隔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第六间隔件,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边缘与所述第六间隔件的环面接触;其中,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所述镜筒朝向像侧的端面外径d0m、所述镜筒朝向物侧的端面外径d0s和所述第六间隔件的物侧面外径d6s满足以下条件:10<(d0m+f*tan(fov/2))/(d6s-d0s)<30。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间隔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的第二间隔件;其中,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所述第二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间距ep23以及所述第三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3满足以下条件:1<(cp3/t23-ep23/t12)<15。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多个所述间隔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之间的第四间隔件;其中,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56、所述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四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34以及所述第四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4满足以下条件:4<(ep34+t56)/cp4<68。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间隔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之间的第四间隔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之间的第五间隔件;其中,所述第六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所述第四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五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ep45以及所述镜筒的最大高度l满足以下条件:-20<l/(ct6-ep45)<26。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间隔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之间的第五间隔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第六间隔件,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边缘与所述第六间隔件的环面接触;其中,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所述第五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六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ep86以及所述第五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5满足以下条件:8<r12/(cp5-ep86)<68。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间隔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第一间隔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的第二间隔件、设置在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之间的第五间隔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第六间隔件,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边缘与所述第六间隔件的环面接触;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一间隔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二间隔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12、所述第五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5以及所述第六间隔件的最大厚度cp6满足以下条件:-88mm<f1*cp6/(ep12-cp5)<-13mm。

16、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光学镜头;以及成像元件,用于将所述光学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

17、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