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56945发布日期:2023-12-04 14:54阅读:52来源:国知局
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背光源,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包括多个图案化反射器和漫射体的背光源。


背景技术:

1、玻璃片可用于显示器应用,例如液晶显示器(lcd)、电泳显示器(ep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led)和等离子体显示板(pdp)。已知在显示器应用中提供背光来照明显示器。然而,背光源可能具有不均匀的光(例如来自光源的热点)、低亮度和/或内部光损失从而导致内部发热。因此,需要可用于提供具有高亮度和由于内部吸收造成的低光损失的基本上空间上均匀的光分布的背光源。


技术实现思路

1、以下呈现本公开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一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本公开的各方面提供一种包括第一体积漫射板或漫射体装置的背光源,例如相对于没有第一体积漫射体板或漫射体装置的光可以增加从背光源发出的光的亮度。例如,将第一体积漫射体或漫射体装置定位在多个光源和多个图案化反射器之间可重定向从多个光源发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否则将入射到图案化反射器上,这可减少光损失(例如吸收)并增加从背光源发射的光的亮度。这种效果随着角发射光谱的减小而更加显著,因为否则更多的光会入射到多个图案化反射器上。提供具有约300微米或更大(例如约500微米或更大、约1毫米或更大)的相应厚度的第一体积漫射体板或漫射体装置能够使第一体积漫射体板或漫射体装置在机械上和尺寸上稳定。这允许第一体积漫射体板或漫射体装置与设置有多个图案化反射器的基底和多个光源(以及封装层,如果存在的话)物理分离。在第一体积漫射体板或漫射体装置与多个光源(以及封装层,如果存在的话)之间提供物理分离允许使用不需要热稳定的材料,这可以降低背光源的材料成本。而且,提供物理上分离的第一体积漫射体板或漫射体装置使得能够灵活地定位第一体积漫射体板或漫射体装置,这允许第一体积漫射体板或漫射体装置的最佳布置,用于基本上空间上均匀的光分布。此外,提供第一体积漫射体板或漫射体装置。

2、提供大于约300微米(例如约500微米或更大、约1毫米或更大)的第一体积漫射体或漫射体装置的厚度在第一体积漫射体或漫射体装置内的散射事件之间提供足够的间隔,以实现基本上空间上均匀的分布。例如,由于由载体厚度分开的一对漫射层在对应漫射层中的散射事件之间提供了足够的间隔以实现基本上空间上均匀的分布,所以漫射体装置可以实现比单独的单个漫射层(例如设置在其上设置有多个图案化反射器的基底上)空间上更均匀的光分布。此外,与第二体积漫射体装置或第三漫射层结合可进一步帮助实现基本上空间上均匀的分布。而且,第一体积漫射体或漫射体装置实现更均匀空间上分布的能力使得总背光源厚度减小,这减小了背光源的总尺寸。

3、第一体积漫射体或漫射体装置可实现在从约0.12到约0.27(例如从约0.14到约0.23)的范围内的余弦校正双向透射率分布函数(ccbtdf(0°,0°))和/或在从约0.08到约0.21(例如从约0.13到约0.15)的范围内的余弦校正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ccbtdf(0°,0°)),可提供多个光源的良好的遮盖力(例如减少热点),同时最小化背光源内的光损失(例如内部反射光的吸收)。在整个反射角范围(例如约-20°至约20°)内提供具有上述范围内的值的ccbrdf可进一步增加多个光源的遮盖力(例如减少热点),同时使背光源内的光损失(例如内部反射光的吸收)最小化。此外,提供第一体积漫射体或漫射体装置可以通过提供基本上相似的ccbtdf(0°,0°)或ccbrdf(15°,0°)值来提供低色移,如在不同光波长(例如550nm对650nm)下ccbtdf(0°,0°)或ccbrdf(15°,0°)的差异所指示的。

4、在一些方面中,背光源包括多个光源。背光源包括第一体积漫射体板,所述第一体积漫射体板包括面向所述多个光源的第一主表面。第一体积漫射体板包括与所述第一主表面相对的第二主表面。第一体积漫射体板包括其间限定的约300微米或更大的第一漫射体厚度。第一体积漫射体板包括在整个所述第一体积漫射体板的体积内的多个散射颗粒。背光源包括多个图案化反射器,所述多个图案化反射器设置在第一基底上。每个图案化反射器与所述多个光源的对应光源配准。第一体积漫射体板位于所述多个光源与所述多个图案化反射器之间。

5、在进一步方面中,第一漫射体厚度在约0.5毫米至约3毫米的范围内。

6、在进一步方面中,第一体积漫射体板对于以相对于与所述第一主表面垂直的方向0°的入射角入射到所述第一主表面上的包含550纳米的光波长的光包括余弦校正双向透射率分布函数(ccbtdf)。ccbtdf对于以相对于与所述第一体积漫射体板的所述第二主表面垂直的方向0°的透射角透射通过所述第二主表面的光包括从约0.12至约0.27的ccbtdf(0°,0°)值。

7、在更进一步方面中,ccbtdf(0°,0°)值为约0.14至约0.23。

8、在更进一步方面中,对于在0°的入射角下包含550纳米的光波长的光,所述ccbtdf的半高全宽值为约90°或更大。

9、在进一步方面中,第一体积漫射体板对于以相对于与所述第二主表面垂直的方向15°的入射角入射到所述第二主表面上的包含550纳米的光波长的光包括余弦校正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ccbrdf),所述ccbrdf对于以相对于与所述第二主表面垂直的方向0°的反射角反射的光包括从约0.08至约0.21的ccbrdf(15°,0°)值。

10、在更进一步方面中,ccbrdf(15°,0°)值为约0.13至约0.15。

11、在更进一步方面中,对于在15°的入射角下包含550纳米的光波长的光的ccbrdf的最大值是在相对于与所述第二主表面垂直的方向约-5°至约5°的反射角处。

12、在更进一步方面中,在15°的入射角下包含550纳米的光波长的光的所述ccbrdf包括在相对于与所述第二主表面垂直的方向-20°至20°的反射角的整个范围内约0.08至约0.21的值。

13、在更进一步方面中,对于以相对于与所述第二主表面垂直的方向15°的入射角入射到所述第二主表面上的包含650纳米的光波长的光的另一ccbrdf包括对于以与相对于所述第二主表面垂直的方向0°的反射角反射的光的另一值。另一值对于0°的反射角在对于在15°的入射角下包含550纳米的光波长的光的ccbrdf(15°,0°)值的约0.03内。

14、在更进一步方面中,对于在15°的入射角下包含550纳米的光波长的光,所述ccbrdf的半高全宽值为约90°或更大。

15、在进一步方面中,多个光源的光源与所述第一体积漫射体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之间的第一最小距离为约10微米或更大。

16、在更进一步方面中,背光源还包括封装所述多个光源的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与所述第一体积漫射体板的所述第一主表面之间的第二最小距离为约10微米或更大。

17、在进一步方面中,第一体积漫射体板的所述第二主表面与所述第一基底之间的第三最小距离为约10微米或更大。

18、在更进一步方面中,第一基底的第三主表面面向所述多个光源。多个图案化反射器附接到与所述第三主表面相对的所述第一基底的第四主表面。

19、在更进一步方面中,多个图案化反射器附接到面向所述多个光源的所述第一基底的第三主表面。

20、在进一步方面中,第一体积漫射体板的所述第二主表面附接到面向所述多个光源的所述第一基底的第三主表面。所述多个图案化反射器附接到与所述第三主表面相对的所述第一基底的第四主表面。

21、在更进一步方面中,多个图案化反射器的图案化反射器的厚度分布包括平坦部分和从所述平坦部分向外延伸并围绕所述平坦部分的向外渐缩的部分。平坦部分的厚度变化不超过所述平坦部分的平均厚度的约20%。平坦部分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基底的所述第三主表面的第一平面中的尺寸等于或大于所述对应光源在所述第一平面中的投影的尺寸。

22、在更进一步方面中,平坦部分的平均厚度为约90微米或更小。

23、在进一步方面中,第一体积漫射体板包含约90%或更大的雾度。

24、在进一步方面中,第一体积漫射体板在400纳米至700纳米的光波长上包含约70%或更大的平均透射率。

25、在更进一步方面中,背光源还包括第二体积漫射体板,所述第二体积漫射体板包括在整个所述第二体积漫射体板的体积内的多个散射颗粒。多个图案化反射器位于所述第一体积漫射体板和所述第二体积漫射体板之间,其中所述第二体积漫射体板的第二漫射厚度为约200微米或更大。

26、在更进一步方面中,第二体积漫射体板与所述第一基底之间的第四最小距离为约10微米或更大。

27、在更进一步方面中,第二体积漫射体板位于所述多个图案化反射器和色彩转换器之间。

28、在另外的方面中,背光源还包括漫射层,所述漫射层包含约100μm或更小的厚度。多个图案化反射器定位在所述第一体积漫射体板和所述漫射层之间。

29、在更进一步方面中,漫射层位于所述多个图案化反射器和色彩转换器之间。

30、在另外的方面中,背光源还包括反射层和光基底。多个光源和所述反射层设置在所述光基底的主表面上。

31、在一些方面中,背光源包括多个光源。背光源包括漫射体装置,所述漫射体装置包括设置在面向所述多个光源的载体的第一主表面上的第一漫射层。漫射体装置包括设置在与所述第一主表面相对的所述载体的第二主表面上的第二漫射层。载体在所述第一主表面和所述第二主表面之间包括约300微米或更大的载体厚度。背光源包括设置在第一基底上的多个图案化反射器。每个图案化反射器与所述多个光源的对应光源配准。漫射体装置位于所述多个光源和所述多个图案化反射器之间。

32、在进一步方面中,载体厚度在约0.5毫米至约3毫米的范围内。

33、在进一步方面中,漫射体装置对于以相对于与所述载体的第一漫射体垂直的方向0°的入射角入射到所述第一漫射体上的包含550纳米的光波长的光包括余弦校正双向透射率分布函数(ccbtdf),所述ccbtdf对于以相对于与所述载体的所述第二主表面垂直的方向为0°的透射角透射通过所述第二漫射体的光包括从约0.12至约0.27的ccbtdf(0°,0°)值。

34、在更进一步方面中,ccbtdf(0°,0°)值为约0.14至约0.23。

35、在更进一步方面中,对于在0°的入射角下包含550纳米的光波长的光,所述ccbtdf的半高全宽值为约90°或更大。

36、在更进一步方面中,漫射体装置对于以相对于与所述载体的第二主表面垂直的方向15°的入射角入射到所述第二漫射层上的包含550纳米的光波长的光包括余弦校正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ccbrdf),所述ccbrdf对于以相对于与所述第二主表面垂直的方向0°的反射角反射的光包括从约0.08至约0.21的ccbrdf(15°,0°)值。

37、在更进一步方面中,ccbrdf(15°,0°)的值为约0.13至约0.15。

38、在更进一步方面中,对于在15°的入射角下包含550纳米的光波长的光的ccbrdf的最大值是在相对于与所述第二主表面垂直的方向约-5°至约5°范围内的反射角处。

39、在更进一步方面中,对于在15°的入射角下包含550纳米的光波长的光的所述ccbrdf在相对于与所述第二主表面垂直的方向-20°至20°的反射角的整个范围内包括约0.08至约0.21的值。

40、在更进一步方面中,对于以相对于与所述第二主表面垂直的方向15°的入射角入射到所述第二主表面上的包含650纳米的光波长的光的另一ccbrdf包括对于以相对于与所述第二主表面垂直的方向0°的反射角反射的光的另一值。另一值对于0°的反射角在对于15°的入射角下包含550纳米的光波长的光的ccbrdf(15°,0°)值的约0.03内。

41、在更进一步方面中,对于在15°的入射角下包含550纳米的光波长的光,所述ccbrdf的半高全宽值为约90°或更大。

42、在进一步方面中,第一漫射层的第一厚度为约200微米或更小。第二漫射层的第二厚度为约200微米或更小。

43、在进一步方面中,多个光源的光源与所述第一漫射层之间的第一最小距离为约10微米或更大。

44、在更进一步方面中,背光源还包括封装所述多个光源的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与所述第一漫射层之间的第二最小距离为约10微米或更大。

45、在进一步方面中,所述第二漫射层与所述第一基底之间的第三最小距离为约10微米或更大。

46、在更进一步方面中,第一基底的第三主表面面向所述多个光源。多个图案化反射器附接到与所述第三主表面相对的所述第一基底的第四主表面。

47、在更进一步方面中,多个图案化反射器附接到面向所述多个光源的所述第一基底的第三主表面。

48、在进一步方面中,第二漫射层附接到面向所述多个光源的所述第一基底的第三主表面。多个图案化反射器附接到与所述第三主表面相对的所述第一基底的第四主表面。

49、在进一步方面中,多个图案化反射器的图案化反射器的厚度分布包括平坦部分和从所述平坦部分向外延伸并围绕所述平坦部分的向外渐缩的部分。所述平坦部分的厚度变化不超过所述平坦部分的平均厚度的约20%。所述平坦部分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基底的所述第三主表面的平面中的尺寸等于或大于所述对应光源在所述第一平面中的投影的尺寸。

50、在更进一步方面中,平坦部分的反射器厚度为约90微米或更小。

51、在进一步方面中,漫射体装置包含约90%或更大的雾度。

52、在进一步方面中,漫射体装置在400纳米至700纳米的光波长上包含约70%或更大的平均透射率。

53、在进一步方面中,背光源还包括体积漫射体板,所述体积漫射体板包括在整个所述体积漫射体板的体积内的多个散射颗粒。多个图案化反射器位于所述漫射体装置和所述体积漫射体板之间。体积漫射体板的厚度为约200微米或更大。

54、在更进一步方面中,所述体积漫射体板与所述第一基底之间的第四最小距离为约10微米或更大。

55、在更进一步方面中,所述体积漫射体板位于所述多个图案化反射器和色彩转换器之间。

56、在另外的方面中,背光源还包括第三漫射层,所述第三漫射层包含约200微米或更小的第三厚度。多个图案化反射器位于所述漫射体装置和所述第三漫射层之间。

57、在更进一步方面中,第三漫射层位于所述多个图案化反射器和色彩转换器之间。

58、在进一步方面中,还包括反射层和光基底,其中所述多个光源和所述反射层设置在所述光基底的主表面上。

59、本文公开的附加特征和优势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阐述,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部分地从该说明书很容易清楚或通过实践如本文描述的方面而认识到,包括随后的具体实施方案、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应当理解,以上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两者给出旨在提供用于理解本公开的方面的性质和特征的概观或框架。包括的附图提供了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的理解,且被结合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其原理和操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