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模块壳体、适配器及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20935发布日期:2023-12-08 20:52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模块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光模块,具体涉及一种光模块壳体、适配器及光模块。


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通信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通信技术的更新与升级,光模块作为构件现代高速信息网络的基础,在光通信行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光模块技术的逐渐发展,光模块的传输速率也在不断提升,光模块的传输速率逐渐从1.25g发展到10g、25g、100g,甚至到200g、400g、800g。

2、虽然光模块的传输速率呈指数级增长,但是光模块本身的尺寸却没有对应增加,甚至对光模块有小型化需求。在光模块尺寸不变,内部光器件增大的情况下,导致光模块内部的空间更为紧张,给光模块的设计、光学组件的加工以及内部模块的装配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对应地,在光模块内部空间紧张的情况下,也需要对应调整光模块的装配精度,导致光模块内各组件的制造精度要求更高,导致了更高的制造成本和组装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模块外壳、适配器及光模块,用以解决现有光模块组件制造精度要求高,制造成本大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模块壳体,其包括:

3、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拼合形成容置空间;

4、所述第一壳体沿第一方向并排开设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沿第一方向连通;

5、所述第一容置槽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与第一方向平行,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与第三方向平行,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沿第二方向具有间隔,且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形成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侧壁。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容置槽沿第三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容置槽沿第三方向的长度;

7、所述第一容置槽沿第二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容置槽沿第二方向的长度,且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相接处形成有沿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三抵接面。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容置槽包括第一容置部与第二容置部;所述第一容置部沿第三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容置部沿第三方向 的长度,且所述第一容置部和所述第二容置部相接处形成有沿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一抵接面。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容置槽还包括第三容置部,所述第三容置部沿第三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容置部沿第三方向的长度,且所述第二容置部和所述第三容置部相接处形成有沿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二抵接面。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容置部沿第二方向背离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设有容置缺口。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置缺口沿第一方向的长度等于所述容置缺口容置物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与累计公差的长度。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容置部沿第二方向开设的容置缺口设置有下沉面,所述下沉面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平行,所述下沉面沿第三方向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容置部。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容置部开设有沿第三方向延伸的定位孔,所述第二壳体上对应设有与所述定位孔匹配的定位柱。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容置部背离所述第一面或第二面开设有卡接口。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接口设置有贯穿的通孔,所述第二壳体上对应开设有与所述通孔匹配的定位柱。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三面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有第三容置槽、定位部和第四容置槽;

17、所述第三容置槽和所述第四容置槽相接处形成有沿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延伸的第四抵接面,所述第四抵接面与所述第一抵接面匹配;

18、所述第三容置槽与所述第一容置部匹配,所述第四容置槽与所述第三容置部及第二容置槽匹配;

19、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容置部匹配。

2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四容置槽对应区域设有散热片。

21、本技术还包括一种适配器,其包括:

22、主体,所述主体上开设有沿第一方向贯穿的插接通孔,所述主体在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平行的侧壁沿第二方向延伸形成抵接凸起;

23、所述主体包括第五面与第六面,所述第六面为平面,所述第五面包括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且所述第二台阶面沿第三方向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台阶面。

2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适配器为mt适配器或lc适配器。

25、本技术还包括一种光模块,其包括所述光模块壳体、所述适配器及pcb板;

26、所述第一容置槽处嵌设有所述适配器,所述第二容置槽处嵌设有所述pcb板,所述适配器与所述pcb板之间连有插芯。

2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适配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开设有沿第一方向贯穿的插接通孔,所述主体在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平行的侧壁沿第二方向延伸形成抵接凸起;所述抵接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容置缺口内,所述适配器抵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三抵接面;所述抵接凸起沿第一方向长度小于所述容置缺口沿第一方向的长度,所述抵接凸起与所述容置缺口的间隙处还填充有固化胶层;

28、所述主体包括第五面与第六面,所述第六面为平面,所述第五面包括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所述第一容置部匹配,所述第二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容置部匹配。

2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适配器包括mt适配器和lc适配器,所述mt适配器与所述pcb卡接固定,所述lc适配器与所述pcb通过光口压块固定。

30、本技术还包括一种光模块,其包括光模块壳体、所述适配器及pcb板;

31、所述光模块壳体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处嵌设有所述适配器,所述第二容置槽处嵌设有所述pcb板,所述适配器与所述pcb板之间连有插芯。

32、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33、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34、(1)本发明的光模块壳体,其通过在第一壳体上分别设置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用以分别放置适配器和pcb板,并通过将第一容置槽设置为沿第一方向的通槽形式,使得适配器在放置在第一容置槽处时,该适配器可在第一容置槽处沿第一方向对应调整,以实现适配器和pcb板间距可调,进而降低pcb板、适配器和插芯之间的制造精度,提高pcb板、适配器、插芯之间的装配精度。在将pcb板、适配器和插芯连接到位后,再将适配器与光模块壳体进行固定,以稳定光模块整体的装配精度。

35、(2)本发明的光模块壳体,其通过在第一壳体的第一容置槽上形成沿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一抵接面,并对应在第二壳体上设置第四抵接面,通过第一抵接面和第四抵接面的对应抵接,实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定位;通过在第一容置槽上设置第二抵接面以用于对适配器进行匹配固定;通过在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相接端面设置第三抵接面,通过在pcb板和适配器的放置底面处形成台阶层,避免光模块的pcb板处产生的电磁信号直接从第一壳体的底面漏出,确保光模块的稳定运行。

36、(3)本发明的光模块壳体,其通过在第一容置部上沿第二方向背离第一面和第二面开设容置缺口,利用容置缺口配合适配器的抵接凸起进行限位,通过调整适配器的位置,实现适配器、插芯和pcb之间的精确连接,最后通过固化胶层将适配器的抵接凸起固定在容置缺口内,实现适配器、插芯和pcb板之间的精确装配,在不大幅提高光模块内各元器件的制造精度的同时,提高光模块各组件之间的装配精度。

37、(4)本发明的光模块壳体,其通过在容置缺口处设置下沉面,通过下沉面判断容置缺口与适配器的抵接凸起之间的注胶量,在确保适配器与第一壳体稳定固定的同时,避免胶水粘附第二壳体,实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稳定开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