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16626发布日期:2024-02-09 13:07阅读:19来源:国知局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属于显示,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传统桌面显示产品,对比度和刷新率低,成本高,尺寸小。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桌面显示产品的要求的提升,未来的桌面显示产品需要向着大尺寸、高分辨率、高刷新率、高色域、高对比度、超宽屏、无边框等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同时加大电竞产品布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利于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2、第一方面,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在衬底基板上呈阵列分布的多个子像素以及多条沿像素列方向设置的信号线;所述信号线包括:第一子信号线以及第二子信号线,所述第一子信号线和第二子信号线位于沿像素行方向的相邻子像素之间,所述第一子信号线相对于所述第二子信号线弯折设置。所述彩膜基板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包括:第一遮光条和第二遮光条,所述第一遮光条对应遮挡所述第一子信号线,所述第二遮光条对应遮挡所述第二子信号线,所述第一遮光条的宽度从第一端到第二端呈增大趋势,所述第一端为靠近所述第二遮光条的一端,所述第二端为远离所述第二遮光条的一端。

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遮光条的宽度从第三端到第四端呈减小趋势,所述第三端为靠近所述第一遮光条的一端,第四端为远离所述第一遮光条的一端。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遮光条的宽度从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逐渐增大,或者,所述第一遮光条的宽度从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呈阶梯性增大。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遮光条的宽度从所述第三端到所述第四端逐渐减小,或者,所述第二遮光条的宽度从所述第三端到所述第四端呈阶梯性减小。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信号线相对于所述第二子信号线朝向第一方向弯折,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所述第一遮光条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侧边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线;所述第一子信号线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侧边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线;所述第一遮光条的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侧边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三投影线;所述第一子信号线的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侧边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四投影线。从所述第一遮光条的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投影线与所述第二投影线之间的距离不变,所述第三投影线与所述第四投影线之间的距离呈增大趋势。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信号线相对于所述第二子信号线朝向第一方向弯折,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所述第二遮光条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侧边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五投影线;所述第二子信号线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侧边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六投影线;所述第二遮光条的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侧边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七投影线,所述第二子信号线的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侧边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八投影线。从所述第二遮光条的所述第三端到所述第四端,所述第五投影线与所述第六投影线之间的距离不变,所述第七投影线与所述第八投影线之间的距离呈减小趋势。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子像素包括:层叠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具有多个沿所述像素列方向设置的狭缝。所述第一遮光条的近第二端区域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的狭缝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所述第一遮光条的近第一端区域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的狭缝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不存在交叠,其中,所述近第一端区域为靠近所述第一端的区域,所述近第二端区域为靠近所述第二端的区域。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信号线相对于所述第二子信号线朝向第一方向弯折,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所述第一遮光条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侧边为第一侧边;所述第一遮光条的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侧边为第二侧边,所述第一透明电极的最靠近所述第一侧边的狭缝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区域,所述第一透明电极的最靠近所述第二侧边的狭缝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区域;所述第一遮光条的近第二端区域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三投影区域。所述第三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二投影区域部分交叠,所述第三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一投影区域不存在交叠。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遮光条的靠近所述第三端的区域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区域为第一区域,所述第二遮光条的靠近所述第四端的区域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交叠区域为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面积。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遮光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遮光条的第三端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遮光条的第二端与第一端的宽度差为第一差值,所述第二遮光条的第三端与第四端的宽度差为第二差值,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二差值的比值为:1~4。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遮光条的第二端与第一端的宽度差为3~4微米。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遮光条的第三端与第四端的宽度差为1~3微米。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遮光条的第二端与第一端的宽度差为第一差值,所述第二遮光条的第三端与第四端的宽度差为第二差值,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信号线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方向上的厚度呈正相关,所述第二差值与所述信号线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方向上的厚度呈负相关。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子像素为双畴竖畴结构,所述第一子信号线和第二子信号线位于同一行的相邻两个子像素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一遮光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遮光条的第三端连接;从所述第二端到所述第四端,所述第一遮光条和所述第二遮光条的宽度具有由大到小的变化趋势;或者,所述子像素为单畴竖畴结构,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位于第i行的相邻两个子像素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二子信号线位于第i+1行或第i-1行的相邻两个子像素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一遮光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遮光条的第三端间隔设置。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线包括:公共信号线以及数据线。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信号线与所述第二子信号线呈轴对称设置,对称轴与所述像素行方向平行。

18、第二方面,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

19、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对第一遮光条进行异形设计,即使得第一遮光条的宽度从第一端到第二端呈增大趋势,能够有效地遮挡由于信号线弯折以及信号线厚度较厚导致的由窄变宽的摩擦(rubbing)弱区,改善零灰阶(l0)显示状态下部分未被遮挡住的摩擦弱区的液晶配向紊乱所导致的漏光问题,从而有利于降低零灰阶状态下的亮度,以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20、另外,通过对第二遮光条进行异形设计,即使得第二遮光条的宽度从第三端到第四端呈减小趋势,能够在遮挡第二子信号线两侧摩擦弱区的同时,有效地补偿第一遮光条的上述异形设计带来的开口率下降,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21、上述说明仅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效果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公开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