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光学透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28566发布日期:2024-03-18 17:00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光学透镜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透镜,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光学透镜。


背景技术:

1、传统的光学透镜或注塑形式的菲涅尔透镜存在厚度大,制备方案比较繁琐,而采用注塑方案生产的菲涅尔透镜受限于等效光学效率的要求也无法做薄,从而使得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其他器件可利用的空间越来越小,从而影响可穿戴设备的使用体验。

2、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现有的透镜难以满足可穿戴设备外形越来越小巧的需求,急需设计在满足光效的前提下,厚度进一步减小的透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光学透镜,解决现有光学透镜厚度较大,光学效率不高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光学透镜,包括透镜部分和遮光部分,所述透镜部分和所述遮光部分通过所述背胶4连接在一起;

4、所述透镜部分包括电击片1、玻璃2和丝印3,所述电击片1位于所述玻璃2表面,所述丝印位于所述玻璃背面;

5、所述遮光部分包括pet5、纹理6和遮光泡棉7,所述pet5位于纹理6一面,所述遮光泡棉7位于所述纹理6的另一面;

6、所述pet5与所述丝印3通过所述背胶4连接在一起。

7、优选的,所述玻璃2为高透玻璃。

8、优选的,所述丝印3上设有第一圆孔31,所述背胶4上设有第二圆孔42,所述第一圆孔31与所述第二圆孔42对应安装。

9、优选的,所述pet5为圆形,所述pet5与所述第二圆孔42为同心圆。

10、优选的,所述纹理6上设有若干圆环,并设置在所述丝印3与所述遮光泡棉7之间。

11、优选的,所述遮光泡棉7位于所述纹理6的中间位置上。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光学透镜,通过分层式设计,避免注塑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问题导致的透镜过厚,为能节省出更多的空间,有利于终端产品厚度的降低或为其它配件让出更多的空间,比如电池组件,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感。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部分和遮光部分,所述透镜部分和所述遮光部分通过背胶(4)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2)为高透玻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丝印(3)上设有第一圆孔(31),所述背胶(4)上设有第二圆孔(42),所述第一圆孔(31)与所述第二圆孔(42)对应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pet(5)为圆形,所述pet(5)与所述第二圆孔(42)为同心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纹理(6)上设有若干圆环,并设置在所述丝印(3)与所述遮光泡棉(7)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泡棉(7)位于所述纹理(6)的中间位置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光学透镜,包括透镜部分和遮光部分,所述透镜部分和所述遮光部分通过所述背胶连接在一起,所述透镜部分包括电击片、玻璃和丝印,所述电击片位于所述玻璃表面,所述丝印位于所述玻璃背面;所述遮光部分包括PET、纹理和遮光泡棉,所述PET位于纹理一面,所述遮光泡棉位于所述纹理的另一面;所述PET与所述丝印通过所述背胶连接在一起。本技术的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光学透镜,通过分层式设计,避免注塑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问题导致的透镜过厚,为能节省出更多的空间,有利于终端产品厚度的降低或为其它配件让出更多的空间,比如电池组件,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感。

技术研发人员:高健,周楚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惠亚骏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6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