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73419发布日期:2024-03-28 18:55阅读:22来源:国知局
光学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子产品、智能设备等产品的迅速更新迭代,市场对智能产品中搭载的光学镜头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机厂商们为了提升镜头的光学性能,不断增加光学镜头的透镜数量,随着透镜数量的增加,光学镜头的尺寸就会增大,就导致光学镜头占据屏幕的空间较大,导致屏幕不美观。现有技术中的光学镜头容易暴露出透镜的结构区,导致光学镜头产生“双眼皮”的外观色差,不易实现超级黑的效果,还容易产生不必要的杂散光,影响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

2、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光学镜头存在不易实现超级黑的外观、容易产生杂散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镜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镜头存在不易实现超级黑的外观、容易产生杂散光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包括:多个透镜;多个遮光元件;镜筒,镜筒包括第一子镜筒和第二子镜筒,第一子镜筒位于第二子镜筒的物侧且与第二子镜筒连接,第一子镜筒和第二子镜筒内均具有至少一个透镜和至少一个遮光元件,位于第一子镜筒内且靠近第一子镜筒物侧的透镜为第一透镜,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与第一子镜筒的承靠面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遮光元件;其中,位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与承靠面之间的遮光元件为第一遮光元件。

3、进一步地,第一遮光元件与承靠面胶接,且第一遮光元件与承靠面之间具有胶层。

4、进一步地,承靠面为平面。

5、进一步地,第一子镜筒的内壁具有与第一透镜的外周面承靠的第一内径档,第一遮光元件的外径d1与第一内径档的直径d2之间满足:0.01mm≤d2-d1≤0.05mm。

6、进一步地,胶层的宽度b大于0.1毫米,胶层的厚度t大于等于0.005毫米。

7、进一步地,第一遮光元件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之间的距离t1大于等于0.005毫米且小于等于0.05毫米。

8、进一步地,承靠面具有第一扣合结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具有第二扣合结构,第一扣合结构与第二扣合结构扣合,第一遮光元件位于扣合位置的内侧且位于第一透镜与第一子镜筒之间。

9、进一步地,第一遮光元件的外径d1与扣合位置的内径d0之间满足:0.005mm≤d0-d1≤0.05mm。

10、进一步地,第一扣合结构与第二扣合结构之间的扣合间隙t2大于等于0.003毫米且小于等于0.03毫米;和/或第一遮光元件与承靠面的承靠宽度b1大于0.05毫米;和/或第一遮光元件与第一透镜之间的承靠间隙t3大于等于0.005毫米且小于等于0.02毫米。

11、进一步地,第一子镜筒的进光孔的内径d0、第一遮光元件的内径d1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区域直径d2之间满足:d0-0.01≤d1≤d2-0.01mm。

12、进一步地,第一遮光元件的厚度大于等于0.005毫米且小于等于0.1毫米。

13、进一步地,第一遮光元件的材料可以是塑料、金属、复合材料中的一种。

14、进一步地,第一遮光元件的物侧面、第一遮光元件的像侧面、第一遮光元件的内径面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有消光结构。

15、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光学镜头包括多个透镜、多个遮光元件和镜筒,镜筒包括第一子镜筒和第二子镜筒,第一子镜筒位于第二子镜筒的物侧且与第二子镜筒连接,第一子镜筒和第二子镜筒内均具有至少一个透镜和至少一个遮光元件,位于第一子镜筒内且靠近第一子镜筒物侧的透镜为第一透镜,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与第一子镜筒的承靠面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遮光元件;其中,位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与承靠面之间的遮光元件为第一遮光元件。

16、通过将镜筒设置为两个子镜筒配合的形式,有利于镜筒的头部尺寸向更小的方向设计,有利于光学镜头的小型化。此外通过在第一子镜筒与第一透镜之间设置第一遮光元件,第一遮光元件能够对第一透镜的光学结构区进行遮挡,使用户无法看到第一透镜的光学结构区和连接胶水,保证了光学镜头的超级黑外观,同时第一遮光元件还可以拦截部分光线,改善了光学镜头的杂散光,有效控制了光学镜头产生杂光的风险,提升了光学镜头的成像品质。



技术特征: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元件(21)与所述承靠面(311)胶接,且所述第一遮光元件(21)与所述承靠面(311)之间具有胶层(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靠面(311)为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镜筒(31)的内壁具有与所述第一透镜(11)的外周面承靠的第一内径档(312),所述第一遮光元件(21)的外径d1与所述第一内径档(312)的直径d2之间满足:0.01mm≤d2-d1≤0.05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40)的宽度b大于0.1毫米,所述胶层(40)的厚度t大于等于0.005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元件(21)与所述第一透镜(11)的物侧面之间的距离t1大于等于0.005毫米且小于等于0.05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靠面(311)具有第一扣合结构(313),所述第一透镜(11)的物侧面具有第二扣合结构(111),所述第一扣合结构(313)与所述第二扣合结构(111)扣合,所述第一遮光元件(21)位于扣合位置的内侧且位于所述第一透镜(11)与所述第一子镜筒(3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元件(21)的外径d1与所述扣合位置的内径d0之间满足:0.005mm≤d0-d1≤0.05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镜筒(31)的进光孔(314)的内径d0、所述第一遮光元件(21)的内径d1与所述第一透镜(11)的物侧面的有效区域直径d2之间满足:d0-0.01≤d1≤d2-0.01mm。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元件(21)的厚度大于等于0.005毫米且小于等于0.1毫米。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元件(21)的材料包括塑料、金属、复合材料中的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元件(21)的物侧面、所述第一遮光元件(21)的像侧面、所述第一遮光元件(21)的内径面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有消光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光学镜头包括:多个透镜;多个遮光元件;镜筒,镜筒包括第一子镜筒和第二子镜筒,第一子镜筒位于第二子镜筒的物侧且与第二子镜筒连接,第一子镜筒和第二子镜筒内均具有至少一个透镜和至少一个遮光元件,位于第一子镜筒内且靠近第一子镜筒物侧的透镜为第一透镜,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与第一子镜筒的承靠面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遮光元件;其中,位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与承靠面之间的遮光元件为第一遮光元件。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学镜头存在不易实现超级黑的外观、容易产生杂散光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姚泽杰,刘浩鹏,方荣波,戴付建,赵烈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1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