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复合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69653发布日期:2024-03-01 12:14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复合膜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复合膜,尤其涉及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复合膜。


背景技术:

1、棱镜片是电视机、车载屏幕、平板等背光模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集中光线、提升亮度等。传统的棱镜片其使用方法是将两张棱镜片叠加使用,后来经过设计开发可将两张棱镜片组合成一张复合膜,但是随之而来的干涉以及吸附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具体表现为:1.两层或多层棱镜复合成一张膜组装到背光模组中之后,在液晶面更容易产生摩尔纹干涉现象。2.棱镜与液晶屏背面之间非常容易吸附在一起。因此,需要对目前的复合膜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复合膜组装到背光模组中之后容易产生摩尔纹干涉现象,容易与液晶屏背面吸附在一起等缺陷,提供了新的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复合膜。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复合膜,包括第一棱镜膜层、第二棱镜膜层,所述第一棱镜膜层从下到上依次包括第一背涂层、第一基材层、由第一棱镜形成的第一棱镜层,所述第二棱镜膜层从下到上依次包括贴合胶层、第二背涂层、第二基材层、由第二棱镜形成的第二棱镜层、由抗吸附粒子形成的抗吸附粒子层,所述抗吸附粒子的粒径为3 -10μm,所述抗吸附粒子层的厚度为5μm-20μm,第一棱镜、第二棱镜的顶边呈无规则抖动状,抖动振幅为±3μm。

4、本实用新型通过抗吸附粒子形成的抗吸附粒子层,能够消除复合膜与液晶屏背面的吸附问题,而将第一棱镜、第二棱镜层顶边设置成无规则抖动状,能够通过这种无规则抖动来打乱光线的折射方向,从而避免摩尔纹干涉现象的产生。

5、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复合膜,所述抗吸附粒子的材质为pmma或pbma。

6、抗吸附粒子选用以上材质,使得与其直接接触的偏关膜之间亲和性低,两者之间不易吸附在一起。

7、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复合膜,所述第一背涂层的雾度为2%~10%、厚度为3μm~8μm。

8、第一背涂层的雾度、厚度设置为以上范围,具有很好的抗刮性,防止膜片在拿取、搬运过程中引起刮伤而出现不良外观情况。

9、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复合膜,所述第二背涂层的雾度为20%~55%、厚度为3μm~8μm。

10、第二背涂层的雾度、厚度设置为以上范围,进一步使多视角的光线更加均匀,能够更好地遮盖背光源的瑕疵。

11、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复合膜,所述第一基材层、第二基材层的厚度分别为25μm~250μm。

12、第一基材层、第二基材层的厚度设置为以上范围,能够更好地配合手机、电脑、电视机的组装间隙,可以很好的嵌合到背光模组和液晶玻璃之间。

13、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复合膜,所述第一棱镜的截面为顶角呈85°~95°的等腰三角形。

14、第一棱镜的顶角角度设置为以上范围,可以起到很好的聚光效果。

15、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复合膜,所述第一棱镜层中的第一棱镜分为第一高棱镜、第一低棱镜,所述第一高棱镜、第一低棱镜呈一高一低或一高二低或一高三低的形式排列,所述第一低棱镜的峰高为15μm~40μm,所述第一高棱镜的峰高与第一低棱镜的峰高相差3μm~8μm。

16、将第一棱镜通过以上结构设置,能够实现高低差,将原本规律的光线打乱,能够更好地解决摩尔纹类的干涉问题。

17、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复合膜,所述第二棱镜的截面为顶角呈80°~100°的等腰三角形。

18、第二棱镜的顶角角度设置为以上范围,不仅起到很好的聚光效果,另外与第一棱镜的角度略有差异,也可以更好地起到解干涉的作用。

19、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复合膜,所述第二棱镜层中的第二棱镜分为第二高棱镜、第二低棱镜,所述第二高棱镜、第二低棱镜呈一高一低或一高二低或一高三低的形式排列,所述第二低棱镜的峰高为8μm~15μm,所述第二高棱镜的峰高与第二低棱镜的峰高相差1μm~4μm。

20、将第二棱镜通过以上结构设置,能够实现高低差,将原本规律的光线打乱,能够更好地解决摩尔纹类的干涉问题。

21、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复合膜,所述第一棱镜膜层、第二棱镜膜层之间形成60°~120°的夹角。

22、第一棱镜膜层、第二棱镜膜层之间形成以上范围的夹角,能够更好地将横向和竖向多角度的光线均匀聚集。



技术特征:

1.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复合膜,包括第一棱镜膜层(1)、第二棱镜膜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膜层(1)从下到上依次包括第一背涂层(11)、第一基材层(12)、由第一棱镜(131)形成的第一棱镜层(13),所述第二棱镜膜层(2)从下到上依次包括贴合胶层(21)、第二背涂层(22)、第二基材层(23)、由第二棱镜(241)形成的第二棱镜层(24)、由抗吸附粒子(251)形成的抗吸附粒子层(25),所述抗吸附粒子(251)的粒径为3-10μm,所述抗吸附粒子层(25)的厚度为5μm-20μm,第一棱镜(131)、第二棱镜(241)的顶边呈无规则抖动状,抖动振幅为±3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吸附粒子(251)的材质为pmma或pbm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涂层(11)的雾度为2%~10%、厚度为3μm~8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涂层(22)的雾度为20%~55%、厚度为3μm~8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层(12)、第二基材层(23)的厚度分别为25μm~25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131)的截面为顶角呈85°~95°的等腰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层(13)中的第一棱镜(131)分为第一高棱镜(132)、第一低棱镜(133),所述第一高棱镜(132)、第一低棱镜(133)呈一高一低或一高二低或一高三低的形式排列,所述第一低棱镜(133)的峰高为15μm~40μm,所述第一高棱镜(132)的峰高与第一低棱镜(133)的峰高相差3μm~8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棱镜(241)的截面为顶角呈80°~100°的等腰三角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棱镜层(24)中的第二棱镜(241)分为第二高棱镜(242)、第二低棱镜(243),所述第二高棱镜(242)、第二低棱镜(243)呈一高一低或一高二低或一高三低的形式排列,所述第二低棱镜(243)的峰高为8μm~15μm,所述第二高棱镜(242)的峰高与第二低棱镜(243)的峰高相差1μm~4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膜层(1)、第二棱镜膜层(2)之间形成60°~120°的夹角。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吸附解干涉型复合膜,包括第一棱镜膜层、第二棱镜膜层,第一棱镜膜层从下到上依次包括第一背涂层、第一基材层、由第一棱镜形成的第一棱镜层,第二棱镜膜层从下到上依次包括贴合胶层、第二背涂层、第二基材层、由第二棱镜形成的第二棱镜层、由抗吸附粒子形成的抗吸附粒子层,抗吸附粒子的粒径为3‑10μm,抗吸附粒子层的厚度为5μm‑20μm,第一棱镜、第二棱镜的顶边呈无规则抖动状,抖动振幅为±3μm。通过抗吸附粒子形成抗吸附粒子层,能够消除复合膜与液晶屏背面的吸附问题,将第一棱镜、第二棱镜层顶边设置成无规则抖动状,能够通过这种无规则抖动来打乱光线的折射方向,从而避免摩尔纹干涉现象的产生。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琴,丁利明,路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华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1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